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十种恐龙都不敢招惹的史前生物:多亏了恐龙灭绝你才能养玉米蛇

人气:369 ℃/2024-08-05 03:12:33

6600万年前的某一天

一束光 照亮了大地

随后,大地的岩石化作了岩浆

海洋湖泊腾空而起

繁盛的树木瞬间焚毁殆尽

恐龙的灭绝之日,自此拉开序幕

时过境迁

作为一名爬行动物爱好者

也许当你站在博物馆的巨大骨架前

会不由自主地缅怀这些庞然大物

甚至不禁会想到:

“要是能亲眼见一见活着的恐龙该多好啊”

柏林自然博物馆

但窗外的鸟儿似乎并未引起你的注意

却对现生的大蟒、巨蜥产生了好奇

“养一只爬宠”逐渐成为了“养恐龙”的替代品

慢慢地发现 相比于遥不可及的恐龙

也许自己其实更爱它们一些“

数不清的物种、花样繁多的基因、尺寸各异的体型…

是的,现生蛇类实在是太迷人了

但如果说:

没有恐龙的灭绝,就没有今天的蛇类

你会怎样想呢?

英国、德国学者合作重建了现生蛇类的进化路径。

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所有活着的蛇,正是由6600万年前那颗灾星撞击下的少数幸存者们分化、演化出来的。

“如果没有陨石撞击的“帮忙”,蛇类生存空间不大可能扩张到今日现状” 该研究的负责人克莱恩博士介绍说。

那蛇类如何从那个毁天灭地的浩劫中幸存的?

虽说现生蛇类的诞生是得益于大灭绝之后的演化,

但“蛇”这一物种 其实在更早之前就出现并且占据了不同的生态位,

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能“吃恐龙“、 体型巨大、活跃度高的沃纳比蛇。

实际只能吃恐龙幼体

还有保留后腿、游走于戈壁的“Najash rionegrina”古蛇

以及更多隐匿在地下,或栖息于森林底层的小型古蛇

1亿年前的缅甸晓蛇复原图

这些古老的蛇类们虽然大体上看来和现生蛇类差异不大,

但是它们体型、习性以及栖息地,决定了它们能否在大灭绝中逃过一劫。

在经过了多年的气温骤降、光照减少、食物短缺的物种大淘汰后,

那些生存在地下,或者受浓密雨林庇护且极度耐饿的物种,

苟成了最终赢家。

待阴霾散去,阳光重返大地之日。

幸存的古蛇们放眼望去:大型天敌们几乎全被消灭,同生态位的竞争者也少了许多,甚至连那些昔日里过的“风光”的巨蛇们也无处寻踪。

于是,蛇类进化的“出埃及记”拉开了序幕。

在此后的百万年间,蛇类迅速扩散到了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

与它们低调的祖先不同,扩散至世界各地的蛇类未必愿屈居于食物链底层,

扩散至各地的蛇类加速演化出了游蛇、蟒蛇、蝰蛇、眼镜蛇、筒蛇等等类群。

这其中就包括继恐龙之后的最有名的爬行类:体长14米,重达一吨的泰坦蟒。

而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响尾蛇、眼镜蛇、玉米蛇、球蟒等蛇类的分化,也都是在这场大灭绝之后。

“这似乎是进化的一个普遍特征——在大灭绝之后的时期,我们看到了最疯狂的实验性和创新性的进化…生物多样性的破坏为新事物的出现和新大陆的殖民提供了空间。最终,生活变得比以前更加多样化。” 本文的通讯作者尼克博士说。

可以说,没有恐龙的“灭绝式让位”,

就没有现生如此多样的蛇类。

等等

如果要是没有大灭绝的

那是不是就能养恐龙了?

想什么呢

要是没有大灭绝

人类能进化到今天?

参考文献:

  • Fernando F. Garberoglio et al. 2019. New skulls and skeletons of the Cretaceous legged snake Najash, 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modern snake body plan. Science Advances 5 (11): eaax5833; doi: 10.1126/sciadv.aax5833
  • Catherine G. Klein, Davide Pisani, Daniel J. Field, Rebecca Lakin, Matthew A. Wills, Nicholas R. Longrich. Evolution and dispersal of snakes across the Cretaceous-Paleogene mass extinction.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 12 (1) DOI: 10.1038/s41467-021-25136-y

搜索更多有关“十种恐龙都不敢招惹的史前生物:多亏了恐龙灭绝你才能养玉米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