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尔夏鸟想表达什么?这只鸟最大的愿望是保留一双翅膀
地球上的鸟类家族中,有这么一类比较特殊的鸟类,它们有些有翅膀,有些没有翅膀,无一例外都是不会飞的鸟类,这一类鸟类被称为平胸鸟,包括原生于非洲大陆的世界上最大的鸟类--鸵鸟,生活在澳大利亚的世界第二大的鸟类--鸸鹋,美洲鸵鸟,新西兰已灭绝的恐鸟以及称为濒危动物的几维鸟。
几乎所有的平胸鸟都在南半球发现的,它们都不会飞,因为它们的胸骨是平的,这意味着它们不像大多数会飞翔的鸟类那样,具备龙骨可以附着强壮的飞行肌肉。这些不会飞的鸟类之间有一定的基因联系,它们都被称为“古頜鸟类”,指的是它们嘴巴上腭骨的形状,比其他鸟类更原始,更像爬行动物。
几维鸟和大多数的平胸鸟类不同,不仅仅是在体型方面,几维鸟是平胸鸟中最小体型之一,而且它们的脚趾有四个,不像其他平胸鸟有二趾或者三趾。
它们有何特别
几维鸟只分布在新西兰岛上,是新西兰的国鸟。分布在新西兰岛上不同的地区有不同体色的几维鸟,在1980年前,一直以为只有三种几维鸟种群。后来随着研究手段的丰富,以及分子生物学的发展,1980年有科学家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了不同种群的几维鸟,确认了分布有五个不同的种群,其中有两个种群之间还存在一些分类的复杂性,多样性被低估。
几维鸟虽然属于鸟类,但是它们却有很多地方和鸟类都不一样,不仅仅是形态方面,还有身体构造。大多数鸟类的体温范围在39-42度之间,而几维鸟的体温在37-38度之间,更接近哺乳动物的体温。大多数鸟类的眼窝被一块骨板隔开,而几维鸟的却不是,和哺乳动物一样的结构,被大鼻腔隔开。
几维鸟由于没有翅膀,羽毛蓬松,没有龙骨,骨头也不像其他鸟类那样中空结构,所以它们不会飞。长期以来适应地面的生活,早已退化的飞行能力。适应地面寻找食物和奔跑,它们长出了长长的嘴巴,还有一双强有力的大脚;它们的鼻孔长在嘴巴的末端,用于探测埋伏在土壤表层的昆虫,其也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长喙尖有外鼻孔的鸟类;巨大的脚差不多占据体重的三分之一。
几维鸟嘴巴末端的鼻孔
几维鸟不像大多数鸟类那样依赖视觉,它们的眼睛很小,视觉系统不发达,但是它的嗅觉和触觉很发达。几维鸟的大脑结构中,用于处理嗅觉和触觉能力的结构如嗅球是所有鸟类中仅次于******第二大的。它们是夜行性的鸟类,强大的嗅觉能力更有利于在土壤和落叶层中找到食物。
鸵鸟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它们产下的蛋个头也不小,但相对于雌性鸵鸟的体型比例来说,仅占其体重的2%,实属正常范围。而几维鸟的个头比家鸡还小点,却产下个头巨大的蛋,占雌鸟体型的20%。它们的蛋蛋黄含量高达65%,远超一般鸟类鸟蛋蛋黄比例的35%-40%,营养丰富的蛋黄可以孵化出完全有羽毛且独立的幼鸟,而且幼鸟的个头也不小,刚出生的幼鸟可以依靠残存的蛋黄维持一周的生存需要,无需亲鸟抚育即可自行觅食,这对于它们野外生存极为重要。
几维鸟和它的巨蛋
它们如何进化来的
紧邻澳大利亚的新西兰,四面环海,与世隔绝,在旧世界时代,它们并不是完全孤立隔离的。随着地壳构造板块的移动,岛屿上升并淹没,在过去的5000万年里,形成了如今的世界格局。新西兰岛上拥有比任何国家都多的不会飞的鸟类,包括现存的和已经灭绝的鸟类,如几维鸟,世界唯一不会飞的鹦鹉-鸮鹦鹉,短翅水鸡,不会飞的鹪鹩等等。
为什么新西兰会有这么多不会飞的鸟类呢?关于这些鸟类的起源进化一直都有争议,由于缺乏更久远的化石记录,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些鸟类的起源。几维鸟的起源假说版本也有很多种说法,有认为它们是起源于新西兰已灭绝的巨型恐鸟,有认为是来自澳大利亚的一种会飞翔的鸟,也有认为它们和马达加斯家已灭绝的巨象鸟是近亲关系,但马达加斯加岛距离新西兰岛有超过1万公里。
不过比较流行的说法认为,几维鸟的祖先是具有飞行能力的,它们在几千万年前,来到了新西兰岛屿上,这里由于千万年的与世隔绝,岛上的动物时代属于爬行动物的天下,没有大型的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这些小鸟来到这片世外桃源的土地之后,在这里安了家,由于缺乏哺乳动物捕食者,天上又有大型的猛禽如已经灭绝的新西兰鹰,地面食物资源丰富,不需要飞翔能力,久而久之,它们的翅膀就退化了,从而进化出了一些适应地面生活的特征,比如巨型的角适合在地面上奔跑,长长的喙有利于探测土壤和落叶层下的蠕虫等昆虫。
总而言之,关于几维鸟的进化来源,目前还存在很多的争议。而这种奇怪的鸟类如今也面临着严峻的生存环境。
它们为何活成濒危动物
原本与世隔绝的它们可以无忧无虑地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存,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如愿。早在1000年前,新西兰岛最初登录的人类是毛利人,他们带来了一些犬类,也会捕杀一些几维鸟,利用它们作为食物,羽毛用作衣裳,由于这些鸟在毛利人心中占有一定的信仰地位,并没有造成过多的威胁。
直到欧洲人来到了新西兰,它们没有见过岛上的这种没有翅膀的鸟,还有巨型恐鸟这种体型巨大的鸟类。一方面捕获它们叛卖到欧洲当宠物叛卖,或者捕杀它们当做食物来源,另一方面由于几维鸟特殊而柔软的羽毛,可以用于制作时尚的围巾和帽子饰物遭到大量的捕杀。更要命的是,欧洲人还把一些家猫和白鼬等捕食者引入了当地饲养,让原本没有哺乳动物捕食者的新西兰岛屿改变了生态结构。
几维鸟最大的威胁来源:白鼬
这些动物的带来彻底改变了新西兰岛上的这些不会飞翔的鸟类的命运。200年前,数以千万计的几维鸟生活在新西兰的森林中,但在1998年,数量骤减至不到10万只,到2008年时,其数量进一步下降,约为7万只,而截止到2019年的调查记录显示,只剩下68000只。如今的几维鸟只有一小部分种群被严格的控制管理而得到妥善的保护,种群数量的减少得到遏制,而未被管理的野生种群每年以2%的速度下降。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野外的几维鸟大约有超过一半的鸟蛋无法孵化成功,已经孵化成功的幼鸟中,大约90%的数量会在6个月内死亡,其中大部分会被白鼬或者猫杀死,剩下的也就只有5%的会活到成年。除了人类的活动造成栖息地破坏以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引入的外来捕食者改变了它们的命运。白鼬主要的捕食对象是幼鸟,是它们的头号公敌,而成鸟的最大捕食者是被人类遗弃的流浪狗。新西兰为了保护这些珍稀的鸟类资源,很早就已经禁止饲养白鼬等哺乳动物。
尾声
由于环境的适应,让它们褪去了赖以飞行的翅膀,原本可以愉快的生活,继续着它们的生物进化历程。而没有翅膀,也成了它们致命的弱点,在更加强大的外来捕食者面前,变得不堪一击。新西兰的本土巨型恐鸟,曾经翱翔在森林中的新西兰鹰,曾是世界上最大的猛禽,也早已经灭绝;而剩下的这些不会飞翔的鸟类如几维鸟,鸮鹦鹉等也面临着灭绝的窘境,而造成这一切的根源是人类。
居安而不思危,虽然生物没有选择,很多生物的灭绝是由于外部的环境改变了它们,而更多的是因为它们无法适应环境的改变带来的变化导致了它们的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