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动物救助最新消息 流浪动物救助成为了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喜欢猫咪可以关注下“老胡说猫”,分享养猫知识、救助故事、种草猫物,带你走进猫的世界!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育人也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得人心向善、胸襟开阔,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应试教育之后,我们在生命教育上始终都有缺失。
近些年,虐待动物的事件频发,而且还有低龄化的趋势,这些未成年的孩子以欺凌弱小为乐,漠视生命的宝贵,让人想想都不由得后怕。面对这样的情况,唯有法律和教育可以应对,而现在,教育已然先行一步!
据教育部近日正式发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显示,将劳动从原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完全独立出来,并同期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不同的学段制定了针对性的劳动目标,而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关心、照顾身边常见动植物”、“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以及“饲养1~2种小动物”等内容也赫然在列。
在中小学服务性劳动范围中,更是破天荒地将“流浪动物救助站”与公共图书馆、科技馆、纪念馆、植物园、动物园并列在了一起。
这可以说是一个重大的进步,说明在国家层面特别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爱护动物与尊重生命相结合的教育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心理和行为成长!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积极正面的消息,在相关内容的评论区里却充斥着负面的声音。
不得不说,教育是个好东西,主观臆断的评论恰恰证明了我们在这方面的教育缺失。
参与救助并非是要学生上街去救猫救狗,公益救助的形式多种多样,参与公益宣传活动、设计公益周边、组织义卖、协助清洁笼舍等等,这些都是参与救助的一种形式。
流浪动物的产生,根本原因还是在人,流浪动物伤人同样也是人管理不当造成的问题,通过参与流浪动物的救助,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该如何正确地与这些流浪动物相处,如:不随意接触、不乱投喂、不恶意伤害。
老胡这代人是看着《动物世界》、《动物星球》这些纪录片长大的,也因此而热爱并敬畏大自然,但小胡这代人却是看着《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长大的,说得出的野生动物名称一双手就能列得过来,猫、狗是他们最有机会见到的小动物。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孩子想”,排名前三的都是想养宠物。
在网络的宣传下,小猫、小狗的萌态更是让孩子们沉沦,可是,他们却忽略了养护的成本。
撸猫和养猫是完全不同的两件事,掉毛季里漫天飞舞的毛发,生病时日渐干瘪的钱包,发情期扰人心烦地嚎叫……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让人选择放弃,一旦选择了遗弃,流浪动物也就此产生了。
和孩子一起养只宠物,可以让他们知道宠物并不是架子上的那些木偶玩具,它们也是有情感的,也会生病,它们需要定期注射疫苗、适龄绝育,外出需要牵绳,对它们不可以轻言遗弃,甚至可以让孩子提前感受到生死离别的伤痛……
人心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兽性和人性,这点在懵懂的孩子身上体现得更加明显,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远离兽性展现人性的光辉,而生命教育的意义更是在于洗涤灵魂,否则,拥有的知识越多,能力越强,对人类、对生命的危害就越大!
时下,校园的教育往往只注重学科成绩,忽视了学生基本人格、道德和情感的养成,以至于有些学生对生命、对世事越来越冷漠,这不论是对他自己还是对他家庭或是对社会都是极其危险的,这次教育部迈出的生命教育第一步恰如一滴甘露,可以让幼小的心灵有机会去懂得尊重生命的宝贵,去学习善待弱者,善待他人,并最终能够善待自己。
相信当这群感恩生活,热爱生命的孩子们长大的时候,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加的美好!
如果觉得喜欢的话,还请记得点个关注,点个赞哦,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