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目前有多少只,濒临灭绝的朱鹮如何在这里重建种群
觅食中的野外朱鹮(由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提供)
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港汊纵横、水网交错。一座面积200亩的小岛被绿色包裹,静谧而美丽。盛夏骄阳似火,但这里植被繁茂、湖水澄澈、鱼虾翻跃,丰腴的水草丛丛簇簇,是鸟类的天堂。这座小岛被当地人称为“朱鹮岛”。
很多人还不知道,朱鹮在鸟类中的地位堪比大熊猫,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曾一度仅剩7只,被称为“东方宝石”。据统计,全世界目前仅存3000余只朱鹮,而生态美、环境优的德清下渚湖就有406只,约占全球朱鹮种群数量的13%。
近日,从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传来好消息:又有83只朱鹮宝宝成功度过孵化季!濒临灭绝的朱鹮如何在德清实现种群重建?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苛刻”的它们,在下渚湖是如何被精心照顾的?当地居民如何改善生态环境,呵护鸟儿成长?在德清县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主任邱国强的邀请下,我们来到“朱鹮岛”,探访朱鹮的成长经历。
控温喂食 朱鹮宝宝历经重重关卡
7月18日上午,在饲养员的带领下,我们先去探望了经历重重关卡,刚刚“出关”的朱鹮宝宝。
育雏室的露台上,十几只朱鹮宝宝正在晒太阳。远远望去,它们全身长满灰色的绒毛,像落了一身灰似的,脸部呈黄色,还没有成年朱鹮红面白羽的漂亮模样。不同时间出生的朱鹮宝宝被低矮的围栏分隔开,有几只调皮的将长喙穿过栅栏,低叫几声,仿佛在向我们打招呼。
幼年期的朱鹮需要吃粉糊状的食物。恰好到了朱鹮宝宝开饭的时间,专门负责哺育雏鸟的饲养员许建强拎来一个塑料桶,青黑色的泥鳅挤在桶里不停地翻动,我们看着头皮发麻,许建强却伸手将泥鳅一条条拎出来碾成浆,并往“泥鳅糊”里拌上维生素、鸡蛋液等,做成朱鹮宝宝的“营养餐”。
许建强一边忙着为朱鹮“做饭”,一边告诉我们,孵化育雏是朱鹮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阶段。“今年孵化季一下有83只小朱鹮破壳,让我们耗尽心力。”厚厚的眼袋挂在眼睑下,他已经3个月没有好好睡一个整觉了。
饲养员为转移到室外的朱鹮宝宝检查身体(由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提供)
从今年3月17日开始,基地里的朱鹮陆续产卵,为了减少外界环境的干扰,朱鹮每产一颗卵就被饲养员小心翼翼地放进人工孵化器。许建强指了指对面房间,从白昼到黑夜,他必须每隔1个多小时去观察一下孵化箱,确认温度是否恒定在37.5℃,湿度有没有保持在60%。在精确的控制和仔细观察下,历经26天的等待,朱鹮宝宝才顺利诞生。
出生24小时后,朱鹮宝宝要住进温度保持在30℃以上的育雏箱中,此时它们也将享用第一餐。
“给刚出生的朱鹮宝宝喂食可是个细致活。”许建强说,他每天凌晨5点就要到基地,先将一桶泥鳅一条条敲碎,再用榨汁机榨成细密的汁液,用吸管模仿成年朱鹮的长喙,一点点喂到嗷嗷待哺的朱鹮宝宝口中。它们的进食可不止一日三餐这么简单,而是六餐!每天仅喂食许建强就得花7个多小时。
喂完营养餐后,许建强随手拿起一把刷子开始对“鸟巢”清扫消毒。朱鹮宝宝还在育雏箱时,他在喂食之前总要先把垫在下面的纸换掉,以免引发疾病。同时,还要细致观察每只朱鹮的毛色、体重变化,据此不断调整食谱,慢慢过渡到喂食粉碎的小鱼,再到完整的鱼虾、泥鳅等。
自2013年到基地工作,许建强已经历7个孵化季,见证了200余只朱鹮宝宝诞生。“每天和朱鹮相处的时间比和人相处时间还长。现在只要看看朱鹮的眼神、眨眼频次、走路姿态等,就能判断它们的健康状态。”许建强笑着说。
朱鹮是一种晚成鸟,雏鸟出壳后一周才能抬起头,10至15天后才能站立,两周后,离开恒温箱,在一间温度变化不大的房间内自由活动。再过10天左右,当朱鹮宝宝适应室外温度变化并学会自主进食后,就能到户外生活了。目前让许建强最开心的事就是,已经有35只朱鹮宝宝成功转移到室外。
室外笼舍中,“自由恋爱”的成年朱鹮(见习记者 林婧)
拒绝“包办婚姻” 让朱鹮“自由恋爱”
站在下渚湖空旷处仰望天空,不时有一只只朱鹮翩翩起舞,优美的身姿划过树梢、湖面,粼粼的水波映衬出它们美丽的身影……朱鹮体态秀美典雅,一身羽毛洁白如雪,面颊绯红,可谓“鸟中美人”。
像每位操心的家长一样,朱鹮繁育基地承担的重要任务不仅是让朱鹮健康成长,还要牵挂它们的“终身大事”。
邱国强密切关注着朱鹮的恋爱状况,我们跟随他来到了室外成年朱鹮栖息的地方。近5米高的笼舍外,有不少兴奋地想与朱鹮见面的游客。“快来看,这种鸟只有这里能看到。”一位十来岁的男孩招呼小伙伴。
历史上浙江曾是朱鹮的故乡,但上世纪50年代朱鹮一度濒危灭绝,直至1981年,在陕西省洋县发现7只。为了重建浙江朱鹮野生种群,2008年,德清县从陕西周至县楼观台引进5对配好对的朱鹮夫妻,并与浙江大学合作在下渚湖开展“朱鹮易地保护和浙江种群重建”项目。它们成了德清朱鹮种群家族的“祖宗”,在此定居繁衍后代。
然而,让基地的“守望者”忧心的是,朱鹮的受精率一直不高。饲养员许连松指着一只成年朱鹮说,它们到2岁才开始繁殖,每年产卵1次。为了让朱鹮高质量繁衍后代,他们和浙江大学的教授一起想了不少办法,最终决定:不再给朱鹮“包办婚姻”,让它们“自由恋爱”。
朱鹮脚上带着的环标记着每只朱鹮的谱系编号,可以追溯它的族谱信息 (见习记者 林婧)
我们透过笼舍发现每只朱鹮的脚上都挂着一个环。带着好奇,我们看向饲养员许连松,“那是朱鹮的‘身份证’。”他说。
朱鹮还在蛋壳里的时候就进行了DNA检测,并有了谱系编号,基于编号,可以追溯每只朱鹮的族谱信息。浙江大学特聘教授、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主任方盛国告诉我们,为了提高朱鹮的受精率和后代存活率,他们利用自行开发的遗传基因评估平台,通过基因谱系筛查,将能够匹配的个体散放在一个较大的笼舍中,让朱鹮自主选择配偶,避免“近亲结婚”。
在笼舍区走了一圈,我们发现每个“房间”上部被网隔开,下面则是敞开的。“这就是为了让它们自由恋爱。”许连松说。
朱鹮不但是“一夫一妻”制,它们在择偶时还有独特的审美标准。通过上百次观察、统计,方教授发现了一些规律。“这只是雄朱鹮,它更青睐腿长的雌朱鹮,就像旁边这只。因为长腿雌朱鹮体重较大,容易受精,所生蛋的个头大。”方盛国又指了指笼舍另一侧,“你猜雌朱鹮在择偶时更看重什么?”我们摇摇头,他说:“是羽毛色彩!”雄朱鹮到了繁殖期,羽毛颜色会发生变化,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或黑色,朱鹮可分辨紫外线波长,雌朱鹮更倾慕羽毛偏灰的雄朱鹮。
饲养员正在检查核对朱鹮的“身份证”(由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提供)
成对的朱鹮来回踱步,悠闲自在。朱鹮对周边生态环境要求较高,它们的到来也“倒逼”当地对水环境严格治理。2014年开始,下渚湖湿地所在地——德清县下渚湖街道借助“五水共治”行动,对矿山、生猪养殖进行了大整治。如今,下渚湖长期保持Ⅲ类水水质,秋冬季节可以达到Ⅱ类。
“环境好了,朱鹮也更愿意谈恋爱了。”许连松说,经过多年努力,德清朱鹮的受精率逐步从30%提升至87%,整体种群质量远高于国内外其他朱鹮种群。
“即便如此,同一地区的朱鹮繁殖后代,也会有基因退化的可能。”方教授坦言,国内朱鹮的分布区主要在陕西、河南、四川等地,德清的朱鹮种群数量仅次于陕西。最近他们正筹划开展基因优化工程,计划与国内陕西、河南等地的朱鹮进行种******流。
人鸟和谐相依 湿地生态大变样
离开室外笼舍,我们来到基地会议室,这里的墙上挂着几十块监控屏幕。密密麻麻的视频影像让我们一时间有些看不过来,许连松却能盯着看一下午。
许连松是德清县第一位朱鹮饲养员,相伴11年,朱鹮于他而言,有一份特殊感情。他说,如今在德清县,群众也都自觉参与朱鹮保护,人与朱鹮相处得更和谐。与此同时,当地也特别加大对湿地特色植物的培育力度,营造良好的动植物生长环境。
2014年,德清县借力浙江大学的科研技术,实施了朱鹮野化放飞,迈出浙江朱鹮野外种群重建的重要一步。随着野生小朱鹮在德清破壳而出,标志着我国江南地区首次实现朱鹮野外自然繁殖。许连松决定带着我们去野外寻找朱鹮的身影。
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野化训练区内,正在接受野外驯化的朱鹮(见习记者 林婧)
从基地后门出来,沿着小路走一段便是沿河村,路边的树木蓊蓊郁郁,一派江南水乡景象。我们正巧遇到下渚湖街道党工委书记、下渚湖管委会主任丁本荣到村里查看水质。他说,这几年,街道对湿地周边区块实施拆迁和生态修复治理,增殖放流鱼苗近20万尾,恢复湿地生态多样性。同时,伴随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的推进,各村也积极打造景观小品,村民自发种植大量芦苇、莲藕、菖蒲等湿地特色植物。下渚湖动植物种类、数量逐年上升,尤其是越冬候鸟的种群数量显著增加。据统计,目前下渚湖湿地风景区内有高等植物500余种,各种动物约377种。
湿地和村庄和谐相融,给朱鹮营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它们甚至会飞到村民的房前屋后觅食、休憩。“体型大,红脑壳,脖子后头有一缕白毛,这就是朱鹮,这一片的居民都认得。政府的人挨家挨户发宣传单,让保护朱鹮……”说到朱鹮,沿河村村民丁香根满脸自豪。
聊着聊着,许连松提到今年7月初他接到村民的一通电话。当时一只朱鹮翅膀受伤,倒在村里池塘边。下渚湖街道塘泾村的村民发现后,自行保护起来,并立即给他打电话。类似这样群众保护朱鹮的事例,每年都有好多次。“碰到外地人来看,我们还有些怕的,不小心伤了它们怎么办?”丁香根说,鸟也是生命,朱鹮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们应该好好照看。
记者听邱国强介绍繁育基地的情况 (通讯员 李杰)
【记者手记】
人鸟相安乐悠悠
种群重建听起来是个繁冗庞大的系统工程,实际上,也是通过用心做好一件件具体小事累积而成。其中既有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工作人员的坚守与付出,也有当地政府保护、修复生态的决心与担当,更有当地百姓全民守护朱鹮的自觉与爱心。
邱国强说,基地建立之初,招募人员时有一条硬性要求——热爱动物。基地仅五六名工作人员,每位饲养员都挂着黑眼圈,但一提起朱鹮,他们一下子就来劲了,眼神发亮。饲养员许连松今年已经59岁,临近退休的他负责对野外朱鹮的追踪,工作内容并不轻松,但他从未表现出倦怠情绪,观察、照顾朱鹮一丝不苟。采访中,许连松掏出他的相机给我们看,里面有上千张照片,都是他这11年来为朱鹮拍摄的大作,像一个炫耀孩子的父亲。
生态持续改善的下渚湖自从有了“鸟中美人”相伴,时常吸引成批的观鸟摄影师前来取景。在下渚湖周边遇到朱鹮,当地村民都会告诉你,只要不惊扰,完全可以近距离拍出清晰大片。有时它们会歪着脑袋好奇地端详对准它们的镜头,仿佛在聆听咔嚓咔嚓的快门声响,也许它们正享受当明星的快感。
德清县文化旅游发展集团为朱鹮设计了卡通形象——“鹮鹮”,它成了代表德清旅游的吉祥物。当地景区内,印有“鹮鹮”的帽子、T恤、手机壳、抱枕、玩偶等吸引不少游客挑选购买。
湖水清幽、鱼虾丰美,朱鹮时而翱翔在蓝天碧水间,时而漫步于萋萋芦苇丛。美丽的“东方宝石”已然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人人知道它、爱护它。德清给了朱鹮一片栖身之地,朱鹮则用自己美丽的身影给德清颁发了大自然的奖章。
觅食中的野外朱鹮(由德清县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提供)
【浙江新闻 】
朱鹮名片
姓名:朱鹮
昵称:东方宝石
分类位置:鸟纲鹳形目鹮科鹮属
濒危等级:国家一级,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危物种红色名录濒危等级。
栖息环境:环境僻静、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有枝叶繁茂及高大的树木供以栖居,湿地面积广阔,食物资源丰富且污染较小。
分布范围:主要分布在我国陕西、河南、北京、广东、上海、四川、浙江,以及日本和韩国等地。
食性:各种陆生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和小型鱼类、两栖类。
习性:全年活动可分为越冬期(11月中旬-1月中旬)、繁殖期(1月下旬-6月下旬)、游荡期(6月下旬-11月初)。
繁殖方式:3月中下旬开始繁殖,每年产1窝卵,窝卵数为1-4枚,多为3枚。卵为卵圆形,淡青绿色,壳较厚,表面光滑,布以不规则的乌褐色斑和暗褐色斑。
寿命:人工饲养条件下可达到17年以上。(记者 孟琳 见习记者 林婧)
推荐
- 1estar猫神最新状况:猫神要被彻底放弃了eStar经理纪录片放出463
- 2温顺犬排名前十名不拆家 武汉这只,励志犬靠452
- 3秋蝉刘学义和任嘉伦花絮 刘学义秋蝉女装首秀粉丝笑哭292
- 4狗狗排名哪个狗最听话适合家养?看看有没有你们家宝贝儿448
- 5切尔诺贝利现在生活的动物:切尔诺贝利的流浪狗基因结构发生变化213
- 630天小柴幼崽怎样喂食:脱离哺乳期的小柴如何喂养497
- 7夏天给宠物营养餐吃什么?这些夏日解暑神器狗都能吃吗160
- 8怎么训练一只宠物猫随叫随到?主人训练小奶猫们的反应能力289
- 9金瀚赵丽颖害羞的接吻照 赵丽颖金瀚开启,高甜恋爱模式420
- 10宠物保健品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宠物保健品卖爆了排名第一272
宠物
- 1柴犬和秋田犬的差别在哪里:柴犬是秋田吗他俩有什么区别198
- 2狗狗一生最大的十个愿望:你知道你的爱犬每天大概要睡多少小时呢353
- 3下黄粉治疗鱼需要多久,用黄粉给观赏鱼治病真的有效吗461
- 4女子养小香猪养到300斤,结果半年就长到上百斤217
- 5小奶狗从背后抱住女生,一只流浪狗带她去看狗宝你付出爱她就会信任你495
- 6一个村的人500年前是一家吗?那个村只有他一户人家208
- 7猫咪对主人的感情能有多深:猫咪很可能早已把自己当人了220
- 8流浪狗为何会守着洞口嚎叫,骨瘦如柴的流浪狗嘴里叼肉不肯吃148
- 9红嘴像白鹭一样的鸟:衣着华丽的红嘴相思鸟458
- 10没睁眼被遗弃的小奶猫怎么养?养育孤儿奶狗奶猫的注意事项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