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为什么要叫狗十三?从丢掉真实的自己开始
①
有人说,看不懂这个电影的人,是幸福的。
不禁想问你们,那个所谓的幸福的人群里面有你吗?
第一遍看时,没有真正看懂这部电影所要表达主题。
所以二刷了,终于对这部电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初看时,并未觉得女主境遇有多糟,有爷爷奶奶的关爱,爸爸虽然算不上个好爸爸,强行将女儿学物理的志愿改成了英语,在爸爸的认知里,英语对于女儿的未来是更重要的。
“等你大了,你就知道这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以爱的名义绑架子女,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却从不问你需不需要。
这样的父亲现实中并不少见。
②
但越往下看,越心疼李玩(女主)。
狗狗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她的生活。或者说她的生活现状并未改变,只是让她看清了面目狰狞的生活的真相。
她学会了向这个世界妥协,学会了带着面具生活,活成了大人们心中懂事的孩子,但却丢了最真实的自己。
人最可怕的就是活成了曾经最讨厌的那一类人,而自己恰恰又变成了那类人吧!
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他们的认知是有限的,或许他们的世界只有黑白两种颜色,剩下的需要家人的指引自己和慢慢的摸索。
而李玩的成长是通过血泪换来的。
从小父母离异,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父亲再婚,忙于工作,对她鲜少陪伴。
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尽管不缺吃少穿,但却缺了孩子最应得父母的关爱和理解。
她的灵魂孤独的,她渴望着爱与被爱。爱因斯坦(狗狗的名字)在她孤独无助时走进了她的生命,给了她很大的心灵慰藉。
放学回家,推开门,狗狗手舞足蹈的迎接她,她体会到了关怀。爱因斯坦,一个可以慰藉心灵的朋友。
所以,在爱因斯坦走丢时,她疯了一般的去寻找。她生气, 她愤怒,她用自己的方式对抗着家人。
家人面对着狗狗的走失,没有和李玩一起寻找狗狗,而是觉得李玩太大惊小怪了。
他们从来没试着走进李玩的心里,试着去理解她,从来没有站在她的角度去想过问题,而是把她的当成一个无理取闹的孩子。
为了缓和和孩子紧张的气氛,后妈有出主意再买一条和爱因斯坦一样的狗狗。可是啊!李玩一眼就识破了大人的把戏。
她更生气了。朝着家人喊,“这是你们对待错误的态度是吗”!“我不是非要只狗”。
她生气的是被家人欺骗,糊弄。
孩子的世界太纯净,纯净的只有是非对错之分,所以他们理解不了家人的种种行径。
③
父亲的一顿毒打,让她彻底封闭了自己的内内心。
也是从那天起,她彻底变了。
她开始学着妥协,开始做大人眼中的乖孩子,学着大人模样假意微笑。
她会在明明知道这条狗狗不是爱因斯坦时,表面上还把它当成爱因斯坦;
她会在爷爷吃南瓜时,关切爷爷糖尿病不能吃南瓜;
她会在明明不喜欢的英语课业,也尽力考出好成绩,作爸爸懂事的女儿;
她会在爸爸告知他有个弟弟时,尽管心里在流血,却还是假意的接受;
她会在弟弟生日被忽略时,淡淡伤心,但不表现得那么明显;
她学会了在叔叔们给他点了一盘狗肉时,强忍着吃下,说谢谢叔叔!
她学会了接受曾经她抗拒的东西,学会了带着面具生活,学会了尴尬又不是礼貌的微笑,学会了伪善。
在父母眼里,可能这就是孩子的懂事,而于李玩,那是她封存了自己的伤口,变成了一只真正的刺猬。
看到李玩的改变,既心疼又觉得有些可怕,十三岁的她,完全丢了自己,带着厚厚的面具生活,活成了大人模样。
“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就长大了,一切好像自然地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是很残酷的。曹保平导演如是说。
就如剧中的李玩,学会了不哭不闹,学会了强颜欢笑。这可能就是所谓的成长的代价。
李玩问高放:“你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大人吗”?
她看不懂大人的世界的规则,与她的想法背道而驰,但在经历了父亲在领导面前的劝她喝酒,经历了父亲在外的唯唯诺诺,经历了“鸟人”被人当做异类带走。
她大概明白了大人的世界,所以她也学会了伪装,来保护自己。
无论是强迫自己喝自己不能喝的牛奶,还是吃狗肉,都是她明白了成人世界运行规则之后的妥协。
④
“在这个宇宙之外,一定还有无数个同样的宇宙,包含我们所有可能性的集合。
这样,我们没有完成的事,就会在某个宇宙里被完成。错误的选择也会被更正”。
这是十三岁的小女孩的美好的愿景。但是没有人懂她的话,更谈不上理解。
剧中的父亲,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父亲,但却和天下父母一样,是爱孩子的。只是他爱的方式太过极端。
中年的父亲,生活也充满着各种的压力与困惑,为生活奔波,其实也活的不易。
如果在填报志愿时,他不是强行改了女儿的志愿,而是尊重支持女儿;
如果在狗狗走丢时,他陪着李玩一块寻找,而不是一味的指责孩子的不懂事;
如果在狗狗咬伤儿子时,面对女儿的苦苦哀求,他能够网开一面,心疼一下女儿;
可能最后那句“谢谢”,从女儿嘴里说出时,也不会显得那样生分。
父亲生生的把自己与女儿之间筑起了一道高墙。
如果他能试着理解李玩,多些尊重,多学关爱,多些诚信。我想李玩也不至于封存了真实的自己。
但父母哪里懂得这些,他们尽力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却从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与孩子平等相处。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懂事的孩子,却最让人心疼,就如李玩,本该放肆哭闹的年纪,却生生被驯服了。
中国父母与子女的相处模式,大多存在这种问题吧!
成为父母不需要考试,但我们却可以自我要求,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学会尊重,学会理解,和孩子做朋友,保护孩子那颗敏感易碎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