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从局座张召忠的一天路过:从局座张召忠的一天路过

人气:147 ℃/2024-08-25 22:26:35

数字很直观:微信公众号每篇文章平均“10万 ”的阅读量、发第一条微博前就40多万的粉丝数、网络直播时接近200万的观看人次。张召忠又红了,不是作为官方的军事评论员,而是有趣的网红。

一直以来,张召忠对自己的定位很明晰,说人人能听得懂的话,做一个幽默的军事评论员。他始终追求的是与大家近一点,更近一点。走上网红这条路,大概就是他退休后还忍不住想和大家挨着坐闹的。

起初大家是看个热闹。少将军衔的国防大学50后退休教授,每个定语都似乎在暗示着,张召忠现在应该看看书、养养花、遛遛鸟,在微信朋友圈的温暖吹捧中安度晚年。但他干脆利落地挽起袖子,蹲下身子,一头扎进90后的阵地,顶着骂声走进最嘈杂的微博和B站(Bilibili视频网站)。

热闹看久了也最容易腻,Papi酱?走红才1个多月,微博热度就下降了56.4%。多少网红各领风骚三五月,就歇在了沙滩上。偏偏张召忠一直红着,红得持久而有活力,身后聚拢了几十万、几百万的“死忠粉”,还都是年轻人。

张召忠到底有什么魔力?在跟了他一整天后,《环球人物》记者有了答案,借用一句网络金句,那就是:起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

2016年11月,张召忠在北京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本刊记者 侯欣颖 / 摄)

8:30 刷刷微信

门打开了,张召忠穿着白色老头衫,凌乱着头发,边让我们进来边扒拉头发,哈哈笑道:“我都没来得及化妆呢。”“不化妆也帅!”这是实话。习惯了他镜头上军装笔挺或西装革履的样子,乍一看如此居家的局座,很是新鲜。

我们约在早上8点半。这是张召忠现在的起床时间,之前十几年他都是6点半起床。改变一个生活习惯,其实是改变了一种身份。“再也不用为上课做准备了”。同时,睡得比以前晚了很多。“忙啊,现在真的太忙了,晚上录音频视频,比退休前还要忙。”张召忠一边打开黑色的化妆包一边感慨。

化妆包因为使用过多,表面有些泛白,但里面装备齐全:润滑油、粉底、口红、眉笔……张召忠打开其中一瓶,对着镜子熟练地给自己上妆。“我一直都是自己化妆。一个化妆师一个手法,那我在镜头前岂不是老变样子?观众会不认识我的。”他突然停下手头的动作,抬眼看着镜子里的我们一笑,“不过那些化妆师都想给我化一次。”10分钟后,皱纹变浅、肤色变亮、剑眉星目,他又成了大众熟悉的局座。

“局座,有专车来接吗?”“哪有专车,地铁,我们坐地铁过去。”张召忠戴上口罩和帽子,在西装外面加了一件外套,完成了出行前的“伪装”工作。不熟悉他的人,乍一看只会觉得眼熟,不会立刻认出来。出行不要专车,自乘交通工具,是他“去权威化”“拉近与90后距离”的办法之一。

张召忠乘地铁。 (网友拍摄)

因为避开了早高峰,地铁门打开时,难得有个空位。张召忠没去抢,反而慢了慢脚步,最后在车厢尾部熟练地找了个角落一站。“像我们这样退休的老年人,就没必要和年轻人抢座位了,他们上班很累。”他边说边掏出手机。我们探头看了看,两年前采访他时,他的手机还只能打电话和收发短信,连微信都没有,而现在各类APP(手机软件)铺满手机屏幕,点开的微信页面上,提示新消息的小红点有四五个。他的早间第一事,已经从备课变成了刷微信。

张召忠回复完新消息,进入微信公众号后台,开始看粉丝的评论。大部分时候他翻看得很快,偶尔会停下来认真看其中一条。“不管是微信还是微博,所有的评论我都会看。但是评论的人太多了,所以一般说好话的我就快速过,骂我的就仔细看,看我哪里说错了,我再改。”张召忠说着一笑,“不过给我的************很少很少。”

“局座,是局座吗?”下地铁时,突然有人从背后叫住了张召忠,是两个年轻女孩,语气里有掩不住的兴奋。张召忠大方地取下口罩,合影。俩女孩告别时念念不忘地说:“局座,您以后多在微博上发点自己的照片呗,给我们这些颜控来点福利嘛!”

两年前,张召忠对这些要求还觉得稀奇,但现在,他习以为常。这些欢呼雀跃的年轻女孩,也许分不清直升机的不同型号,对国际局势的波诡云谲也一知半解,但张召忠1.81米的身高、小白杨般的身姿和立体上镜的五官,足够让她们目光流连。在这个看脸的时代,张召忠有走红的原始资本。这个资本,即使在一众赏心悦目的脸里,也是独特的——“鲜肉脸”哪会走进地铁,“大叔脸”哪及他真才实学,一水标准的“网红脸”哪有他鲜活。“颜值及正义”这句话用在他身上,还真是恰当。

11:30 上上电视

这天的第一个行程是去央视录《防务新观察》。1992年上央视讲述《三十六计》,是张召忠进入公众视野的开始,也开启了他与央视长达25年的合作。

在互联网还没有普及的年代,形象佳、敢说话、不怕出错的张召忠在一众规矩、谨慎的专家中脱颖而出,后来更因直播伊拉克战争时的预测失误而名声大噪。批评者因此封他为“战略忽悠局局长”,意思是从战略上忽悠美国,简称“局座”。这个带有贬义的称呼,却在互联网时代被玩成了一个梗,如今更成为粉丝对张召忠的爱称。张召忠很有自嘲精神地接受了这个称呼,不仅用“局座召忠”这个名字开了微信、微博公众号,就连自家工作室的群也取名“局座@军部@”。

如今“当了网红不忘本”,张召忠不管多忙,每周雷打不动要录《防务新观察》《海峡两岸》《全球零距离》和《军情解码》这几个节目,“不能因为我自己搞新媒体就把人家扔了嘛”。进入录制节目的大楼时,我们被拦下来登记证件,张召忠则顺利地“刷脸”进入。门卫小哥热情地和他搭话,他也笑着回应。“您和他们真熟啊!”“毕竟这么多年了嘛!”

化妆室里早坐着一位一起录节目的嘉宾,和张召忠打完招呼,就低头认真看台本。张召忠则闲不下来,四处找人聊天。10分钟后进入演播室,两个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准备录制,其他嘉宾继续看稿,唯独张召忠拿着手机对着布景、嘉宾、主持人一阵乱拍。导播请众人试话筒,旁人都是一本正经地说:“能听到吗?”唯独张召忠用一阵“哈哈”大笑来试。工作人员评价说:“张老师脑子特别活,主持人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马上回答出来。东西都在他脑子里装着了。这是才华。”现在大概只有在央视和国防大学,还能听到别人叫他张老师。

“张口就来”来之不易。张召忠从军45年,在******部队做过技术兵,进过北大学阿拉伯语,在两伊战场走过一圈。硝烟中,他惊讶地发现,自己对双方使用的先进武器竟然一无所知,“伊朗飞机时不时来空袭,当地人问我扔下来的都是什么******,为什么威力这么大。我一个******兵出身的人,竟然一句也说不上来”。

怀揣着“强军还得靠科技”的想法,张召忠回国后不久,就借调到海军科研部门。当时最先进的军事科技资料都是用英语、日语写的。主攻阿拉伯语的张召忠马上改学英语、日语,并在以后的研究中,靠着能直接看外文资料的优势,介绍了许多最新的世界军事技术。“我写了4000多万字的书,堆在一起比我这个人还高。”张召忠说起时,有些得意地拿手比了比。

起初张召忠主谈兵器,接着逐渐扩展到战争、作战和战略等。“像中美撞机、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这些都涉及国际法。如果不懂法律,就靠感情、经验进行评论,那只是宣泄‘不高兴’的一种方式。我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海洋法,90年代中期又用了5年时间研究国际法和海战法。但这些还不够,因为军事是一个复杂的领域,所以我又在国防大学学习了联合作战指挥,以及到英国皇家军事科学学院学习国防管理和危机处置问题。”张召忠的勤奋和不断求学,是他的批评者也不会否认的。

1993年,张召忠在军舰上参与录制《军事天地》。

著作等身、术业专攻的军事学者有很多,但是能在电视评论阵地风生水起的不多,张召忠算其中突出的一个。大众传播自有其奥妙,张召忠悟得比较快:风趣幽默、通俗易懂。“专家应该先把那些枯燥无味的东西消化掉,然后用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讲出来,就像给大家讲故事一样。把艰苦做学问的过程留给自己,把愉悦和享受奉献给听众,这就是我最大的追求。”他说起来,颇有几分白居易给老妪读诗的范儿,难怪被网友戏称为“相声圈里军事知识最丰富的,军事圈里相声说得最好的”。

这就是《防务新观察》工作人员佩服他的地方:有才,还能华丽地展现出来。“前一段时间还有一个匿名网友把送给张老师的5箱大闸蟹,寄到我们节目组来了。”工作人员边说边抱着几箱张召忠的新书《进击的局座:悄悄话》,走过去请他签名:“都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很多朋友托我们要签名。”

张召忠乐呵呵地签完了几箱子书。他如今已不会再为这种追捧吃惊,但第一次知道时确实有些摸不着头脑。“当时新浪微博上有个投票,选‘最喜欢的军事评论员’,结果我不仅是第一,还遥遥领先。我就惊讶了,原来有这么多年轻人喜欢我,我想,和他们打打招呼吧。这也是促成我上新浪开微博的原因之一。”

15:00 拍拍视频

一录完电视节目,张召忠就无缝切换到了新媒体世界里。下午,他去自己的新媒体工作室时,因为7岁的银狐犬张小贝一直黏着不放,他只得开车带着一起走。

途中等红绿灯,张召忠抓紧零碎时间,用手机看“局座@军部@”发来的微信文章预览。“公众号每天5点更新,发之前我得整体看一遍,有时候还要给他们改题目。”张召忠翻出其中一篇给我们看:原题是《中国无人机打破美军记录,打仗用这招是不是就无敌了?》,他改成了《蝗虫无人机来了,这东西满天飞未来战争可怎么打?》。“要尽量贴近网友的语言风格。”而半年前的一次采访中,他还在自嘲不懂什么样的标题吸引人。

张召忠一辈子在体制内,换言之一辈子熟悉的是传统媒体,甚至本人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退休后,一步跨进完全陌生的新媒体领域,他不抵触、不排斥、不轻视,把自己的过往放下得干脆,毫无成见地去学习和了解一种完全陌生的语言体系。这种成功具有的标杆意义,甚至超过他过去作为军事评论员的意义。

2016年11月,张召忠在《防务新观察》后台,看临时递来的台本,5分钟后进行录制。

招募的一批90后工作室成员,就成了张召忠的老师。“你们别看我是什么将军、教授,我现在是什么都要听工作室那帮孩子的。如果他们不要我做什么,我就坚决不会做。我的每一条微博和微信都是自己先写好,再发到群里给小伙伴们‘审阅’。只要他们有一个人说‘不行’,我就不发,他们才是我的领导。上次我用烤箱时不小心把五根手指头都烫伤了,结果伤还没好就要签书。我拍了张手的照片,想发到微博,说说自己‘轻伤不下火线’。结果他们不让我发,认为做自我表扬不好,我就没发。”张召忠伸出手指给我们看留下的疤,“嘿嘿,我是挺想自我表扬一下的。”

张召忠的工作室就在一套普通住宅内,随处可见家居的痕迹,书柜、衣柜、家用长沙发和布满烟火气的厨房,唯一的例外是一个被改造成演播室的小房间——他要在这里录制自己的网络视频节目《张召忠说》。他指着房间里的各式设备,有些得意:“最初我们什么都不会,灯光也不会调,就自己折腾,最后都弄明白了。别看小,全都按照电视台的标准布置。”就是在这里,他带着“战忽局”的八九个人、五六条枪,在嘈杂的网络世界开辟出一块新派的正能量阵地。

在工作室,张召忠比在央视随意多了,换下西装,套上Polo衫,不太看镜头,说话也更随便,时不时冒出网络流行语。他曾在微博上说了句“厉害了WORD(即‘我的’)新媒体,细思极恐,极恐~”,新潮到被网友怀疑是有人代笔。他把这些“怀疑”看作夸奖,是变相称赞他进步神速。

张召忠很有自黑精神,对网上的调侃和争议总是一笑而过。他的衣柜中有印着“海带缠潜艇”的T恤,桌上有写着“雾霾防******”的马克杯。2016年初,他在网上发现了一组漫画《舰娘之玉碎:局座进击》,把他的形象与舰娘结合在一起。很多人觉得这损害了张召忠的形象,是在“黑”他。他却很兴奋,认为这是年轻人在用二次元文化表达爱国主义情操,还主动和作者联系,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连载了这组漫画。

使用张召忠的形象进行二次创作最多的地方是B站。网友把张召忠的头像PS到各种各样的形象上,配上音乐,剪辑成一个个搞怪视频,大多有几十万、上百万的点击率,被网友戏称为“一个人顶起B站半边天”。

“我一开始不知道这个事,是有个女记者来采访时说的。她还说,好多网友要给我盖房子。我当时一听就急了,说现在反腐啊,怎么能给我盖房子!她赶紧解释说不是真的盖房子,是和我开玩笑呢!那时候我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啊,人家一个玩笑话,我就当真了。”现在说起,他还直笑,“我后来去B站,一看哇噻,我怎么穿着盔甲、骑着战马,还上了海盗船呢?真的挺好玩的,而且网友也挺开心的。我说行,你们开心就好,我看到都开心。我也不是什么重要的人物,大家这样交流挺好的。”这种极具娱乐精神的态度,反倒让大批网友“黑转粉”,从此只要是他的视频,在B站上必火无疑。

19:30 教教“孩子们”

“您的工作室究竟有多少人?”等张召忠录好视频,我们好奇地问。自从进入工作室,所见与预期相去甚远。以张召忠如今的走红程度,我们假想过在他背后,应该是一个运作成熟的内容创作与营销团队。但实际上我们见到的,不过是四五个面容青涩的90后。张召忠管他们叫“孩子们”。

“算上我10个人吧,其中还有两三个是兼职的。”张召忠说,这就是工作室的全部人员了。80后赵娜是唯一一个在张召忠退休前就跟着他工作的,算是团队中最资深的。2016年3月,工作多了起来,张召忠才招来第一个全职编辑亦平。她应聘时并不知道这是张召忠的工作室,只是在校内网站上看到了师姐发的广告,才决定过来碰碰运气。这个刚工作不久的小姑娘,现在是工作室的元老。

从亦平开始,工作室的人渐渐多了起来。但并不是这个团队打造出了网红张召忠,反而是张召忠带着团队在前行,这跟通常的网红很不一样。就连商业合作,也基本上是对方看中张召忠这个品牌后,主动找上门。

网友恶搞的局座。

一位兼职编辑对我们感慨,这个看似不成熟的团队却有非一般的凝聚力,主要是因为局座的个人魅力。“你能想象,一个本科毕业的娃娃天天跟博导混在一起,会有多大收获!”接受我们采访时,张召忠特意把几个编辑叫进来,让他们旁听学习,“平时我也没那么多时间教他们”。

有一次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提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巴伦支海上空手术刀事件”,编辑不小心配错了苏—27战斗机的照片,结果被眼尖的网友发现了。张召忠赶紧登了道歉声明,其他一句话没说,默默地背了这个锅。

我们找工作室的年轻编辑聊天时,张召忠正在演播室里配合摄影记者拍照。张小贝一直跟着张召忠,拍照时就乖乖地趴在他脚边,听到快门声还会抬起头看镜头。它跟着张召忠见多了大场面,镇定自若。

拍照一直持续到晚上9点半。摄影记者看着衣柜犹豫了片刻,最后挑出了一套牛仔衬衣和牛仔裤,强烈建议张召忠换上。他起初有些犹豫,“我几乎没这么穿过,不太合适吧”,但还是很快答应了。这身难得的穿着引来了工作室成员的围观,他们一个劲地起哄要和张召忠拍照,夸他年轻了10多岁。结束了全部的拍摄工作后,张召忠看到桌子上很多盒饭没动,就说:“怎么没吃啊?来,赶紧吃点,吃完再走,都挺累的。”说罢,他把盒饭一一递到每个人手中。一个50后和一群90后再次混作一团。

我们在边上注视着这一幕,心想,网红其实是个“快消品”。在这个迅速变红,然后迅速被模仿的时代,卖人设(人物设定)是个通行的快捷办法,如今“老干部”“禁欲系”“大叔”都是当红人设。张召忠明明可以很轻松地走“老干部”人设,却偏偏没有。他能够持久而有活力地红着,大概正因为他靠的不是人设,而是人品。就像有人说的:身居高位而不显威风,历经沧桑而不失童心。

2:13 说说晚安

第二天早上,我们收到了亦平发来的微信,是一张“局座@军部@”的微信截图。张召忠昨晚在群里发完自己的最后两条微信:一条是“征求意见”,后面跟着他次日白天想发的微博内容;还有一条是提醒孩子们睡觉时记得把手机静音,不要被他打扰到休息。安静的页面,无人应答,最后显示的时间为“2:13”。

作者:《环球人物》记者 郑心仪

原创稿件,转载务经授权,否则维权到底。

搜索更多有关“从局座张召忠的一天路过:从局座张召忠的一天路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