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狗狗>正文

狗十三电影详细解读 分类更应该是部少年成长片

人气:385 ℃/2024-06-10 11:11:44

相较于近几年上映的一些“青春”题材的电影,这部电影跳脱了对情爱、幻想、物质的桎梏。

将大众对青春的注意力聚焦于青春期少女的蜕变与“成长”,陪伴女孩的是一条名为Einstein的狗。

豆瓣网友将电影名称《狗十三》解读为狗B(1+3=B),将创作者的起名意图理解为:当青春遭到践踏,剩下的就只有一句脏话。

也有网友将电影类比作青春“恐怖片”,认为看过之后不觉恐怖的人是幸运的。

无意争辩,除了愤怒与窃喜,更期望大家在经历各自青春之后活的“明白”。

1

父亲也有过青春,只是与我们不同

父亲也有过青春,他们的青春更多是质朴、内敛的。

他们在13岁时,很多是在田间地头长大的。放了学要下田干活、喂养牲口、烧火做饭;不干活的时候就上街跑耍,那种真正的泥土里滚打的玩儿法。

在外面闯祸了、和家人顶嘴了,爷爷辈儿的二话不说就是揍,这叫“棍棒出孝子”。

老师揍学生?爷爷辈儿的巴不得,打过还要再带着父亲到老师跟前儿接着道歉、亲手揍,这叫“尊师重道、严师出高徒”云云。

“盼着过年,穿新的吃好的。”这在物质丰富的今天,显得有些可笑。在当时,更多的爱就是以给谁更多好吃的、好玩儿的如此体现滴。

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中国父亲,在电影中将李玩的兴趣小组改为英语。他从小是没有兴趣可言的,至于为何这样做,我想更多是结合自身经验,以实用的眼光进行选择吧。他们真的不知道这是对是错,就像让一个没有混过社会的毕业生教授社会学。

李玩生气跑开后,父亲讨好地递过去一把现金。父亲小时候就是这样被哄开心的,那时可能没有一把。在他们的认知里,爱就是物质给予。

他们在13岁的时候,填报肚子是第一宿愿。谈不上生命教育,别说弄死一只蝙蝠、一只狗,饿的时候吃蚂蚱、知了、青蛙都是美食,不是当下的“野味”。

我们拥有不一样的青春,他们也是第一次当父母。认知上的不同,是代沟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毕竟在他们看来,13岁还不到需要被当作“大人”一样尊重的阶段,人格与经济独立的时候才是。

2

爸妈知道成长是在失去中完成的,与我们长大的方式相同

电影中,13岁的李玩因为父母离异“失去”了母亲,跟着爷爷奶奶生活。

Einstein的到来成为那个时间阶段最为重要的陪伴,而成长的开始从狗的丢失开始。

狗的丢失,对李玩的心灵震荡不亚于一次十级地震。她跑遍大街小巷、在夜里留下背痛的眼泪,沉浸在寻狗的背痛中。

爷爷受伤、奶奶走失、善意的“买狗”哄骗,这些“大人们”为安慰李玩想尽了办法,依然无济于事。

父亲揍了她,原因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可能都被告知过——不懂事。

暴风雨过后,父亲为自己的粗暴行为像女儿道了歉,将李玩抱在腿上进行安慰。将父亲对女儿的怜爱展现的淋漓尽致,失去的无奈是无力的。

你可以将这看作是一记耳光之后的一颗糖豆,谁的成长不是在这样的训斥与安抚中完成的。

父亲知道,李玩需要接受失去,接受社会对人的成长所要求的“规则”。放弃寻找狗,收起自己的锋芒与家庭妥协。

学校不会因为你不想失去同学将你们安排在同一教师,逝去的恋人不会因为你不舍得放弃和你在一起,公司老板不会因为你不想在离家远的地方工作将办公地点更改……

随着你的成长与城市化的发展,你会到更远的上学就业,远离父母、失去陪伴。

在一个有一个失去之后,你的成长会伴随与家庭妥协、与他人妥协、与社会妥协。

3

父母没有做到的,你可以自己做到

电影中,不知道李玩喝奶就吐、老师的名字等细节,暗示观众父亲对女儿生活的疏忽。

除此之外,网友们认为父亲隐瞒狗的丢失、隐瞒弟弟的出生等事件是对问题的回避,只希望看到家庭的相安无事。

备受溺爱的弟弟与新Einstein的对峙,全家人不敢向前,在李玩的安抚下狗与家庭达成了和解。李玩意识到自己像极了这条狗,与整个家庭对质,不再是新家庭中的中心,她不得不收起棱角与整个家庭妥协。

最终,新Einstein与家人的表面和平被一次伤害弟弟的行为打破。虽然狗没有被送到“狗肉店”,父亲流露出了应有的仁慈,但Einstein还是在绝食中死去。

对于多数人的,会经历这样的青春岁月——不被理解,被迫妥协。父亲没有教会我们的或许是对自己认定事务的坚持、对成人的规则说“不”。

无论你是否愿意接受,在带上社会规则这一“紧箍”之后,我们的青春早已结束了。

憎恶也好,奉承也罢,过去了铭记在心就好。

如若非要做些什么,就关爱自己的子女,并支持他们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搜索更多有关“狗十三电影详细解读 分类更应该是部少年成长片”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