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多动症孩子老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孩子,多动症愁坏老师家长

人气:290 ℃/2024-03-02 02:58:49

1.课堂上坐不住——男孩自控力欠缺与高活动力的共同结果

妈妈育儿事

有一天,一位联系了很长时间的妈妈在微信上跟我说:“老师总说我家孩子调皮,总是坐不住。可能因为调皮捣蛋,老师不是很喜欢他,特意把他的画挂到另一个地方,区别对待,早上见到孩子也爱理不理的。”

听到她的描述,我突然觉得小龙他们班上的这群孩子真是太幸福了。同样的活泼好动,同样的调皮捣蛋,虽然也会被老师批评,可是,每天早上老师站在学校门口迎接他们时,总是笑脸相迎,并且还行鞠躬礼,给孩子足够的尊重与爱护。

也许正因为孩子们获得了这样的尊重与爱护,小龙班上的男同学在中班时出奇地遵守规矩。记得有一次去参加幼儿园试听活动,老师把孩子们分为两组,男孩一组,女孩一组,小女孩先去取工作毯,跟着老师练习折叠工作毯,而小男孩再也不像去年那样跑来跑去,而是席地而坐,很专注地看着小女孩们工作。

即使有些小男孩发出声音,老师把手指放在嘴上“嘘”一声,示意小男孩安静,小男孩就立即安静了下来。

看着那几个小男孩,我不禁感慨,要知道去年的他们根本坐不住,更管不住自己的嘴巴,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跑向老师,总之,小男孩就喜欢动来动去。然而,时隔一年,男孩们的进步非常大,今年明显能听从老师的指令,能遵守规矩了。

想到这里,我不得不感慨,老师其实和妈妈一样,素养有高有低。既然我们不能改变老师,又不能把孩子直接领回家来教育,那么妈妈又如何来面对孩子好动的这种情况呢?

就在我陷入沉思时,小龙突然跑到我面前来,对我说:“妈妈,你看我在幼儿园时是这样的,我小脚并并齐,但我的小脚丫可以这样动来动去。”他一边眉飞色舞地跟我说,一边欢快地动起了五根脚趾头。

看到他这一动作,我扑哧一声笑了出来,说:“你在幼儿园就是这样的啊!”

“是啊!妈妈!不过,你千万别告诉老师哦,老师知道了可就麻烦了!”

看着他一脸认真的小模样,我笑着说:“好!妈妈答应你,不告诉老师。不过也没事,你的小脚趾头在鞋子里动来动去的,老师又看不见。”

我刚跟小龙交谈完,那位妈妈又发来消息说:“我也知道老师不容易,所以,我就经常跟我儿子说,在学校里,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动来动去的。”

看到她这则消息,我想起小龙刚才的动作,便跟她说:“我觉得你现在不是告诉孩子不要动,而要告诉孩子怎么动。比如,如果孩子忍不住要动,那么小手指、小脚丫可以动;如果孩子忍不住要说话,可以悄悄地在心里默念……”

她立即被我这句话吸引了,连忙问道:“怎么说?”

我把小龙刚才跟我的谈话跟她重复了一遍,并说:“其实,一个孩子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他只要有那么一点点自由,只要能掌控那么一小部分的身体(比如手指、脚趾),那么他就会过得很开心,并且表现出一定的自觉来。”她立即向我表示了感谢,说等孩子回来以后,跟他说说。

妈妈烦恼一扫光

跟她结束谈话以后,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很多家长都反映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好动,不遵守规矩。他们都想要最直接的答案:怎么才能让孩子不动,专心听讲?却从来没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理解过孩子。

孩子三岁进入幼儿园,那时他只能保持专注5~10分钟,孩子四岁才迎来自控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年中,孩子也在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只是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约束自己而已。

可是,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没有去理解孩子这个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别动,听老师的话,专心听课,给孩子一个大大的指令。孩子达不到要求,父母与家长都一起给孩子贴上“好动”的标签,让孩子也以为自己没法控制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患了“多动症”。尤其是男孩。

很多家长甚至拿男孩跟女孩比较:为什么女孩就能安安静静地坐在那里,认真听课,而男孩却总是坐不住?

男孩与女孩有着天然的不同,坐不住真的不是他们的错。他们自控力欠缺,还有一个原因是受到了性别差异的影响。

男孩天生好动,最突出的表现就是“高活动力”,在整个儿童时期,男孩都比女孩好动,保持着高频率的活动,往往坐不住,动来动去。

其实...

小龙一直被老师夸奖,从上幼儿园起,就比其他孩子更遵守课堂纪律,虽然玩的时候疯玩,但在课堂上很遵守纪律,从不去打扰别人。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这与我的教育不无关系,我一直都站在他的角度为他考虑,从来没有跟他说“不能动”的话。记得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周,小龙就一脸沮丧地告诉我:“妈妈,我中午不想睡午觉。”

听到他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中午不睡觉,下午怎么有精神上课呢?而且别的小朋友都睡觉,你怎么能不睡觉呢?

但我想了想,觉得不能这么说,于是换了一种方式跟他说:“中午睡不着,感觉很难受,是吧?睡不着就不睡。不过,你可以躺在你的小床上,自己玩自己的,不能打扰别的小朋友睡午觉。”

我这样的说法得到了他的认可,他让我去跟老师说一声。那天早上送他到幼儿园后,我特意跟老师说了这件事,并说:“他可能玩着玩着,自己就睡着了。”经过一番沟通,我的请求获得了老师的同意。

果不其然,老师后来反映说他每天中午其实都睡觉,只是要自己先玩一会儿,玩着玩着就自己睡着了。

现在回想起来,我真的很感谢自己当时的做法,不仅给了孩子理解,还替他争取了一点自己掌控的自由。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点自由,他才成为那个“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男孩,既让老师省心,又让我这个妈妈省心。

那么我们如何顺应孩子的性别差异进行因势利导,帮助男孩释放他们的高活动力,从而增强他们的自控力呢?

(1)课堂上不教男孩不动,而教男孩怎么动

男孩天生好动,但现在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很多老师都要求男孩坐得端端正正的。我们改变不了外部环境,那就学会夹缝中求生存,引导孩子在遵守课堂规则的情况下,尊重自己的天性,适当动一动。

当男孩获得那么一点点自由时,他就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从而尝试着去管理自己的行为,慢慢就提升了自控力,而不是一直处于跟规则对抗的状态。

(2)增强户外活动,唤醒男孩的“野性”

人类经过几千年的演化,虽然被社会文明驯化成了社会人,但每一个男孩身体里都有一颗雄性种子,保留了原始人常年在外摸爬滚打的野性。尤其对于幼儿阶段的男孩来说,这种野性尤为明显。所以,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空间,让他在大自然里自由自在地奔跑、攀爬,从而体验自己的力量与“野性”。

(3)多跟男孩打闹,释放他的高活动力

每一个男孩都喜欢跟爸爸打闹,在打闹的过程中,不仅释放了自己的高活动力,还能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的力量,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提升自控力。

当一个男孩在其他场合释放了高活动力,在课堂上就更容易安静下来,更能专注地听课。

亲子互动:木头人

在家里划定一个起点,一个终点。爸爸闭眼,喊口令:“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说话不许动,不许走路不许笑!”我跟小龙迅速跑动。

爸爸口令完毕,睁开眼睛,检查我跟小龙是否保持静止状态,无论本来是什么姿势,都必须保持不动。

一般情况下,小龙能保持静止状态,但如果爸爸做出一些搞笑的动作时,小龙就忍不住哈哈大笑。所以,他就成了下一个闭眼喊口令的人。

虽然无论他做什么动作,我们都能忍住不吭声,但为了配合他玩,有时候也假装败下阵来,让游戏持续下去。

2.争强好胜——中心脑组织激发男孩的竞争意识

妈妈育儿事

我曾经带小龙去公园玩,遇见了这样一个小男孩。小男孩大约6岁,长得虎头虎脑的,当时正跟他爸爸比赛骑单车。

最开始都是小男孩一路领先,但骑着骑着,爸爸就超过了小男孩。看到爸爸超过了自己,小男孩着急了,使劲踩着脚踏板,企图赶上并超过爸爸。不料,踩得过急,一不小心,小男孩摔倒在地,并哇哇大哭了起来。

爸爸回头一看,赶紧骑了回来,见小男孩并没有受伤,便站在那里鼓励小男孩自己站起来。

小男孩爬了起来,却向爸爸大发脾气:“你不许骑那么快,你不许骑那么快!”

妈妈见到这一幕,走了过来,见儿子大发脾气,自己也生起气来,对着儿子大声说道:“爸爸骑爸爸的,你骑你自己的,你怎么还管上爸爸了!”

爸爸见妻子情绪有点激动,赶忙打圆场说:“别跟孩子一般见识!爸爸骑慢点,好不好?”

孩子用手擦了擦眼泪,正准备骑车时,妈妈又说道:“你就惯着他,你可以让着他,那其他人能让着他吗?要是参加比赛输了,是不是也要躺在地上打滚啊?”

爸爸一时语塞,妈妈又噼里啪啦地说道:“男子汉输得起才能赢得起,你发什么脾气呢?”说完给小男孩擦了擦眼泪,并扶着小男孩骑上了单车。

然而小男孩好像再也没有之前的劲头,在妈妈的帮扶下,无精打采地骑着自行车。

看着小男孩气馁的模样,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小龙的种种表现,大约是4岁以后,他也变得喜欢争强好胜,下棋输了哭,小朋友走他前面了也哭,跟爸爸比赛跑步跑输了还是哭……总之,赢了就高兴,输了就哭,整个就是一输不起的孩子。

奶奶为此经常说:“这孩子以后长大了没多大出息,一点都输不起!”

每次听到这样的话,我都特别不高兴,但我更知道想赢是人的天性,

接受输需要一个过程。所以,我们要尽量顺从孩子的心理,他既然想赢,那我们就给他创造赢的条件。我们一家三口经常玩一些竞争游戏,一起骑单车,看谁最先到达终点,他往往是第一个到达。我跟先生就是这样尽量让他多赢。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慢慢也接受了“输”这个概念。就在前段时间,幼儿园举行打鼓练习,小龙被选去试鼓,但没被选上。

那天回到家以后,小龙主动跟我说:“妈妈,幼儿园今天挑选打鼓的鼓手,我没被选上。”

“那你是不是很难过?”我赶紧问道。

“不难过,因为我对音调不是很熟悉,我多熟悉一下,以后还有机会的。”

听到他这句话,我忐忑不安的一颗心总算放了下来。果然,第二次再试打鼓时,他就被选上了。

妈妈烦恼一扫光

与女孩相比,男孩特别争强好胜,他们喜欢比赛,喜欢与别人竞争,如果输了,他们还会发脾气,甚至大哭大闹。

很多家长与老师都喜欢把男孩的争强好胜误认为逞能、输不起,并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男孩,“示弱而不逞强,示拙而不逞能”,输得起的孩子将来才赢得起。所以,很多家长与老师都会用言语或者行为去遏制男孩们蕴藏在心底的争强好胜。

可以说,喜欢争强好胜是男孩的天性,这跟男孩的大脑发育有关,因为男孩大脑内拥有激发其冲动、争强好胜、好斗的中心脑组织。而大多数女孩子则比较安静,不仅因为她们大脑发育比男孩早,而且女孩大脑中负责语言、静坐、倾听、语调等区域的神经比较发达,让女孩更容易理解他人的感觉,能更好地用语言表达自己,更富有同情心。

所以,男孩女孩天生不一样,父母万万不能用女孩的标准来要求男孩。从人类演变的历程来看,男人天生是狩猎动物,他们往往通过武力竞争,为自己、为家人获得食物。所以,男孩天生喜欢争强好胜。

很不幸的是,我们大多数家长把男孩的争强好胜误认为是在逞能,把男孩之间展开的竞争当作对抗,甚至把男孩获胜后的喜悦看成是在炫耀。

男孩争强好胜的行为不被认可、不被理解,就会导致男孩自相矛盾,既想遵从自己的天性,又想获得别人的认可,于是,在自我与外界之间苦苦挣扎。

争强好胜是男孩的天性,我们在养育男孩时应该顺应男孩的天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胜不骄,败不馁”的男子汉。

(1)允许男孩争强好胜

当男孩表现出争强好胜的行为时,父母不应阻止或者劝说他不要这样,也不用讲大道理,只需要蹲下来,看着男孩的眼睛说:“想赢是很正常的心理,爸爸小时候也这样,输了也会哭鼻子。不过,后来长大了就懂得了,‘输得起才赢得起’!”

父母认可男孩争强好胜的心理,孩子才能认可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压制这种心理的发展。

(2)满足男孩想赢的心理

认可男孩争强好胜的心理以后,父母还可以在玩的过程中给孩子创造赢的条件,比如,一家人下棋,尽量让孩子多赢,满足孩子想赢的心理。当一个孩子内心注入赢的概念时,他将来遭遇失败,才有东山再起的魄力。

(3)不随便给男孩贴“输不起”的标签

很多人都像小龙奶奶那样,认为输不起的孩子没什么出息,因为很多人往往因为输不起就一蹶不振,所以,一看到孩子输不起就着急上火。

其实,输赢乃常事,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父母引导男孩正确认知“输赢”才是最关键的,而不是随便给男孩贴上“输不起”的标签。当你认定他“输不起”时,他可能真的会成为那个“输不起”的男孩。

(4)慢慢让男孩接纳输的概念

在满足男孩想赢的游戏中,父母偶尔让男孩输一次,体验一下输的感觉,并用平常心看待输赢。当一个男孩想赢的心理获得满足以后,他就能接纳一两次输的经历。

与此同时,父母还可以陪孩子读有关输赢的绘本,比如,《输不起的莎莉》,让孩子通过画面与文字去理解总想赢可能带来的后果。

(5)引导男孩探寻输的意义

当孩子在输了时,父母应以平常心引导孩子去分析输的原因,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明白下次怎么取胜。

这才是父母最应该带给孩子的认知,而不是一味地要求男孩“输得起”。

亲子互动:赛跑

“爸爸,你走那条路,我跟妈妈走这条路,我们看谁先到达门口。”每天早上,我跟小龙爸爸一起送他上学时,小龙都会跟爸爸赛跑。

大多数时候,爸爸都会故意输给小龙。时间长了后,小龙真的觉得爸爸跑不过他。所以,这时,爸爸又得给他上一课,特意赢一场,让小龙有自知之明。

刚开始时,小龙很难接受自己跑不过爸爸的事实,但慢慢地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跟爸爸的差距,偶尔输了,也能接受。

3.“我是奥特曼”——身份确认敏感期赋予男孩保护世界的责任

妈妈育儿事

周末,我跟先生带着小龙去北京农展馆的玩博会玩。那里人潮涌动,大人小孩摩肩接踵,各大厂家的玩具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厂家的吆喝声、叫卖声,孩子的哭闹声、嬉笑声,父母的呵斥声以及广播的提示声,不断回荡在耳边,好不热闹。

一走进馆里,我便引导小龙去体验各式各样的玩具,积木啦、机器人啦、遥控汽车啦等等,没想到,小龙对这些都不感兴趣,大叫道:“我要奥特曼,我要奥特曼。”

无奈,我只好对先生说:“你把他顶起来吧,我们先去找奥特曼。”

站得高,看得远!果然,不一会儿,小龙就看到了奥特曼的展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奥特曼与怪兽,小龙两眼放光,激动地穿梭在人群中,很快就找到了一套奥特曼与怪兽的玩具,喜滋滋地递给爸爸看。那是一套很小的奥特曼与怪兽,爸爸问服务员价格,这么小的一套却要花89元。爸爸有点不高兴地说道:“这个太不划算了,爸爸去给你买更好玩的。”

“不要,我就要这个奥特曼与怪兽!”

爸爸觉得小龙有些任性,更加生气了!把小龙扔给我,自己跑去找其他玩具。他转了一圈以后,兴奋地说:“那边那个遥控汽车可好了,既能变身,又送其他好多小车车。”说完后,又回过头对我说:“限时秒杀200元一套。”

“我不要,我就要奥特曼与怪兽。”看到这对父子,我有些哭笑不得。爸爸见此,便请服务员开了单子,拿着单子对小龙说:“我们先去看看别的玩具,这个奥特曼要下午三点才能买。”

小龙信以为真,我们便来到了遥控汽车的秒杀现场。那里人潮涌动,家长们都挥舞着手中的钞票,大声说:“给我来一套,给我来一套!”

爸爸挤进人群中,挤了好一会儿,终于拎着一个大家伙,汗流浃背地走了过来。豆大的汗珠从爸爸的额头直往下淌,本以为小龙会很兴奋,谁知他看都没看一眼,眼睛一直盯着旁边大屏幕里的动画片看。

看到爸爸这辛苦的模样,我笑着讲起了小龙幼儿园举办“六一”义卖活动的一件事。“小龙他们卖东西那天,瑞瑞哥哥也搬来了一个大家伙——魔幻陀螺,比你这个还长。那个玩具最起码得值200块钱,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瑞瑞哥哥10块钱就把它卖掉了。我当时还自言自语地说早知道这么便宜,我买来送人也好呀!瑞瑞爸爸却问道:‘你喜欢那个玩具吗?’

瑞瑞哥哥回答:‘不喜欢!’

瑞瑞爸爸说:‘不喜欢卖多少钱都行。你喜欢的就是无价之宝,千金难买;你不喜欢,它就一文不值,留下来还占地方。’”

我的话讲到这里,先生恍然大悟,当即决定给小龙买那套并不划算的奥特曼。

买到以后,小龙立即从包装盒里拿出来玩,即使在玩邦宝积木时,他也要奥特曼参与进来,要给奥特曼做一个家。

回到家以后,小龙一直玩奥特曼与怪兽。晚上睡觉时,也要抱着奥特曼睡,第二天早上一睁开眼睛,就玩起了怪兽。一个人自言自语地躺在床上玩,也不打扰我们睡觉。

当我把小龙抱着奥特曼睡觉这件事告诉先生时,先生说:“瑞瑞爸爸说得真对,没想到他这么喜欢。”我笑着说:“他现在正处于英雄情结时期,总幻想自己就是奥特曼,想成为英雄,想打败怪兽,保护全世界。虽然只是玩具,但这玩具正好满足了他的内心需求。小龙的要求并不过分,那么多玩具就只选了这么一个,这不就是万里挑一吗?”先生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从那以后,小龙对奥特曼的喜爱一发不可收拾,每次看到奥特曼都要买。也曾为这事跟他提出反对意见,说得最多的就是,“家里那么多的奥特曼玩具了,你怎么还买啊?”

终于有一天,小龙说出了真相:“妈妈,这些奥特曼看似一样,但他们每个都不一样的,你看这个是奥特之父,这个是雷欧,这个是迪迦,这个是初代……只有这两个迪迦是重复的,其他都不一样。”

经他这么一说,我细细一比较才发现果然如他所说,那一刻我才明白,他在集齐所有奥特曼,而且对每一个奥特曼都有深入的思考,比如,雷欧奥特曼来自哪里,能量有多强,想到这里,一种惭愧的感觉涌上心头。

可能是想更加深入地了解奥特曼,他又要求我给他买奥特曼绘本。每天晚上都要读一本才睡觉。他对奥特曼电影也喜欢不已,每周都要看一部奥特曼电影。

当然,他对奥特曼的所有武器也是爱不释手,连衣服都一定要穿有奥特曼图案的。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披着奥特曼披风,拿着奥特曼武器,戴着奥特曼面具,变身成奥特曼战士,大声宣誓:“我是奥特曼。”那样子就像随时为保护世界而做准备。

妈妈烦恼一扫光

很多男孩喜欢奥特曼,喜欢扮演奥特曼,也常常自我宣誓:“我是奥特曼。”可惜,很多家长却不理解男孩这一喜好,在家长看来,奥特曼太暴力了,生怕男孩有暴力倾向。所以,他们想尽办法不让男孩接触奥特曼,不允许男孩看奥特曼动画片、电影,不许男孩买奥特曼玩具。即使男孩哭着闹着要买,家长也会以“整天拿着这些玩具打打杀杀的”为由而拒绝购买。

父母哪里知道,当孩子4岁以后,随着自我身份确认,敏感期出现,他们便会对自己进行身份认证,比如,男孩认为自己是奥特曼,女孩则认为自己是艾莎公主。

面对孩子的这一喜好,父母应该更多地尊重孩子的意愿,而不是强硬地压抑孩子内心升起的保护欲。

在小龙痴迷奥特曼的时间里,他一直认为自己是保护世界的奥特曼。我非常理解他的英雄情结,所以,一直都尽力满足他的心愿,只要不是重复的奥特曼,我都会答应他的要求给他买。

通过读奥特曼绘本、看动画片、穿奥特曼衣服、玩奥特曼玩具,他保护世界的英雄情结获得了满足。在刚满6岁时,他突然之间又迷恋上了植物大战僵尸,有关奥特曼的一切都被抛诸脑后。

可见,当男孩痴迷奥特曼时,其实是他内心的英雄情结促使他去保护世界的一种向往。因为上天赋予了所有男孩保护和为他人牺牲的愿望。

每一个男孩心中都住着一个勇敢的男子汉。学者们在考察男性学龄前儿童时,发现他们具有保护领地和财产,富于竞争性和在冲突中无畏地战斗等特质。这种特质让他们总是假想自己像奥特曼那样勇敢。

所以,当男孩打扮成奥特曼的模样,并非常认真地告诉妈妈说他会保护她时,妈妈应该感到欣慰,并为男孩鼓掌,而不仅仅是觉得他很可爱,更不应该担心男孩有暴力倾向。如果男孩有暴力倾向,父母更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经常用暴力对待男孩,而不是一味阻止孩子模仿奥特曼。

正因为母亲的过分焦虑,很多男孩从小受到不恰当的教育,丧失了这种天生的保护欲。究其原因,一是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打压,二是他们一直被母亲当小男孩保护。在父母“软硬兼施”的管教下,越来越多的男人遇到危险就逃避,却忘记去保护自己爱的人以及更多的人。

所以,对于父母来说,激发男人的保护欲是我们的责任,让他有勇气、有胆量去保护自己爱的人,为正义而战,而不是在邪恶面前丢盔弃甲。

一个男人只有活成他原本的样子,才能真正活出尊严来。所以,面对男孩喜欢奥特曼这件事,父母不应该强烈阻止,而是应该引导孩子为正义、为保护更多的人不受伤害而战。

任何时代都需要正义、英勇无畏、有同情心、真诚的人,所以请父母尊重男孩的英雄情结吧。

亲子互动:奥特曼大战怪兽

小龙经常把奥特曼与怪兽进行分组,奥特曼一组,怪兽一组,分好队以后说:“妈妈,你负责怪兽组,我负责奥特曼组。”

说完,就让奥特曼进攻怪兽,说:“初代奥特曼在此,即将用斯派修姆光线打败哥莫拉怪兽。”

“哥莫拉怪兽躲在地里去了。哈哈!”我拿出一张纸把哥莫拉怪兽盖住。

“初代奥特曼能量增加了。”

“哥莫拉怪兽被打败了!”

我们就来回用不同的奥特曼打不同的怪兽。在那段他痴迷奥特曼的时期,我们经常玩这样的游戏。

4.喜欢玩枪——男孩鼓足勇气尝试面对未知危险

妈妈育儿事

在小龙顺利面试、获得小学入学通知书的那天,为了庆祝他顺利入学,我答应给他买一个玩具。我没想到的是,他选了一把近一米长的枪。在这之前,他对枪并不感兴趣,家里大小枪支都有,但他很少玩。那天,他却拿着枪很高兴地玩了起来,一会儿蹲着射击,一会儿躬腰射击等等。见他玩得如此有兴致,那天回家的路上,我就跟他探讨了一番:

“你拿着枪打谁啊?”

“坏人!”

“那你用枪保护谁?”

“当然是我们一家人了!”

“还有谁呢?”

“好朋友!”

“还有谁?”

“那些哭的人!”

“就是善良但又弱小的人,对吧?”

“对!”

“那假如在你特别生气的时候,你能用枪打人吗?”

“不可以!”

“那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警察抓坏人的游戏,怎么样?”

“好啊!”

“假如你现在是警察,有一个坏人绑架了一个小女孩,你现在手上拿着枪,你要怎么救那个小女孩?”

“让他赶紧放了小女孩!”听了他的回答,我情不自禁地想,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简单。

于是,我又问道:“可以先警告说:‘你现在放了小女孩,法律将‘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如果坏人不放小女孩,怎么办?”

“那就把小女孩爸妈找来,让她爸妈救她。”

我再一次笑了,继续引导说:“可以把犯人的父母找来,如果他很爱他的父母,他看到父母伤心难过就会心软,也许就会放了小女孩。”

“哦!”

“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救小女孩呢?”

“不知道了!”

“如果警察可以绕到他身后的话,就可以从背后突袭他,从而救下小女孩!”

“对!”

“如果警察想了一切办法都无法解救小女孩,而坏人又随时都可以伤害小女孩的话,警察是可以选择击毙坏人的。”

“什么是击毙?”

“就是一枪打死!”

“最好还是不要打死!”小龙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妈妈烦恼一扫光

听到他这句自言自语,我不由得想起史蒂夫·比达尔夫的《养育男孩》里的一句话——如果你问孩子:“你觉得自己是个拿着枪伤害无辜的坏蛋,还是个保护无辜者不被拿枪的坏蛋伤害的好人?”

他会郑重地告诉你:“我是保护无辜者不被拿枪的坏蛋伤害的好人!”

很多家长都觉得男孩玩枪舞棒涉及暴力,生怕孩子长大后招惹是非。记得有一位妈妈分享过这样一则故事:

两个8岁小男孩本来是好朋友,两人喜欢一起玩枪。可是,有一天,他们之间发生了矛盾,其中一个男孩情急之下用枪打了另一个小男孩。结果,一不小心,就把另一个小男孩的牙齿打掉了一颗。两个好朋友就此结了怨,双方父母也变得像仇人一样。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男孩玩枪这一爱好既可能让他成为英雄,而一旦使用不当,又可能让他误入歧途。很多妈妈都特别担心孩子成为后者,所以,大多禁止男孩舞枪弄棒。

殊不知,枪只是一种武器,家长更应该引导男孩如何正确使用枪来保家卫国,来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弱小者,来保护那些需要保护的人。我想这才是人类发明枪的重要意义。

喜欢舞枪弄棒是男孩的天性,自古以来,棒、刀、箭、枪都是男人保家卫国的武器,当国家有难、民族危亡之时,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阻止不了勇士们前进的步伐。

所以,男孩天生更喜欢动作性的玩具,比如,车、枪、刀、棍子、变形金刚等玩具,因为这些玩具代表了未知的冒险,需要男孩凭勇气和力量去面对并克服那些危险。

男孩天生具有英雄情结,他们敬佩并渴望成为能击败敌人并且保护无辜者的英雄角色。所以,他们特别喜欢各种各样的枪,借助枪这种玩具来开展游戏,假想自己是某一个英雄人物,并且成功地击败对方。

可见,男孩喜欢玩枪并没有错,父母不应该阻止男孩玩枪,更不应该费尽心思拿走他的玩具枪与宝剑。

要知道,任何时代都需要真诚、正义、无畏和具有同情心的男子汉,如果每一个男人在正义面前怯弱,在大是大非面前败下阵来,那么我们的未来又在哪里?

所以,当男孩喜欢玩枪时,父母应该跟男孩认真探讨枪的正确用途,而不应该想当然地认为男孩玩枪就会有暴力倾向,从而阻止男孩玩枪。

通过跟小龙的探讨,我可以感受到他的渴望打败坏人、保护无辜者的心理。所以,父母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男孩正确运用枪,让他们明白:枪是为正义、为保护无辜者而用,而不能随意滥用。

亲子互动:丛林大作战

有一次,我们带小龙去潮白河岸边玩耍,小龙当时正好带着他的那把长枪,我跟他爸爸则拣了树枝当枪。我们准备来一场丛林大作战。

于是,我跟小龙一组,爸爸单独一组,我们找了一个“战壕”躲起来,爸爸则以树作为障碍物。

准备就绪,爸爸发动猛烈进攻,我假装说:“妈妈受伤了,我们怎么办?是冲出战壕,还是继续坚守阵地。”

“妈妈,你躲着别动,我来反击。爸爸,你中弹了,快倒下!”

爸爸假装倒下,丛林大作战结束。

5.喜欢恐龙——渴望强大力量以征服世界

妈妈育儿事

小龙3岁时,我们带他去了地质博物馆。看到里面的恐龙骨架,他不但不害怕,还一直围绕着它们转,不断地问:“恐龙是死了吗?还是没有穿衣服啊?”

就在他提出这些问题的那一刻,他彻底迷上了恐龙。从那以后,他除了特别喜欢看恐龙动画片、读宫西达也的恐龙绘本以外,最喜欢的就是各种恐龙玩具,机器恐龙,塑胶恐龙,布偶恐龙……恐龙成了他最好的朋友。

每天早上吃过饭以后,小龙都会将恐龙从玩具盒里倒出来,有时候跟它们叽里咕噜地自言自语一会儿,有时候将恐龙分成两派,组织它们对战,胜利者就会得到小贴纸,失败者就会被放回盒子里。

可是,前段时间小龙却让我特别烦恼,他总是不停地问,“这个恐龙叫什么名字,那个恐龙又叫什么名字?”

当我回答“这是霸王龙,那是禽龙”时,小龙立即反驳说:“不对,霸王龙是很厉害的恐龙,它这么小,不是霸王龙。”

听到儿子这样的反驳,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立即去恶补恐龙百科知识,便在网上买了一本厚厚的《DK儿童恐龙百科全书》来读。快递员把书送来,我刚拆开包裹,儿子就看见了封面,大叫道:“恐龙,恐龙!好大的恐龙!妈妈,快给我读!”接下来就不停地让我给他读,有时候一段要读好几遍,有时候一直读,好像不知疲倦一般。读着读着,他还会问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

翼龙是恐龙吗?

甲龙为什么要长尖刺?

马门溪龙的脖子为什么那么长?

恐龙会飞吗?

……

面对他连珠炮般的问题,我纳闷了,恐龙早就灭绝了,他怎么对恐龙那么感兴趣?

后来在带领妈妈们陪孩子画画时,我遇到了同样痴迷恐龙的小青蛙。小青蛙是一位跟小龙差不多大的男孩。他对恐龙的痴迷程度远远超出了小龙,无论我们出的主题是什么,他永远都是画恐龙,而且画的每一个恐龙故事都活灵活现。有一个故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

“我得到了一包神奇恐龙种子,据说种下去可以长出恐龙来。我开心极了,一边唱着今天在学校学的《小乌鸦爱妈妈》的歌,一边去播种。霸王龙和天上的喷火龙跟在我后面一起去看播种。我刚把恐龙种子种在地里,种子立马长成一棵大树,并且结出三只小霸王龙。太神奇了,我简直不敢相信,霸王龙在一旁也很吃惊,喷火龙很纳闷地飞过来,怎么眨眼功夫就长出三只活的而且可以动的恐龙宝宝,太不可思议了。

“其中,两只恐龙宝宝已经剪断了连在身上的藤,可以下地走了,还有一只连着藤的恐龙宝宝也想下地一起玩,他们发现了旁边的大霸王龙,都争着喊‘妈妈,妈妈……’霸王龙很严肃地跟他们说:‘我是男的,怎么可能是妈妈呢!要当也是当爸爸呀!’于是霸王龙收了三只恐龙宝宝,每天带他们玩耍,教他们本领。”

妈妈烦恼一扫光

据说十个男孩中有九个男孩痴迷恐龙,小龙、小青蛙就是典型代表,有些孩子还会像《小猪佩奇》里的乔治,走到哪里,都抱着恐龙先生,甚至抱着恐龙先生睡觉。可见,恐龙对孩子有一股神奇的魔力。

那么,孩子为什么对恐龙那么感兴趣呢?一方面,孩子天生好奇,他们一出生就睁着好奇的眼睛打量着周围的世界。这种好奇心往往能促使孩子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从而不断地去探究、去发现。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孩子迎来了“询问敏感期”,总是不断地问为什么。在这个时期,倘若孩子接触到了恐龙,灭绝的恐龙对他们来说无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这种神秘感激发了孩子的好奇心,让孩子迫不及待地展开想象,去一探究竟。

另一方面,每个孩子的内心都藏着“王者无敌”的信心与勇气,这是人类征服自然的本能,而孩子的这种本能与恐龙称霸陆地的英勇不谋而合。

在探索恐龙的过程中,他们会层层深入,不断地提出各种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令父母不知所措。面对男孩的各种问题,父母不要感到厌烦,而应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去配合男孩,跟随孩子一起探索神奇的恐龙世界,让他们体验那种征服大地的强大力量。

(1)跟孩子一起读恐龙绘本

恐龙绘本不仅展现了恐龙的形态特征,还用拟人化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个温情的故事,比如,宫西达也的恐龙绘本,让孩子在感受到恐龙的庞大与残酷时,还能感受到恐龙也有它温情的一面。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段的男孩对恐龙的探索不一样。5岁前的男孩喜欢读恐龙绘本,而5岁后的男孩则对恐龙百科更感兴趣。所以,父母要有针对性地选书。

(2)带孩子参观恐龙博物馆

现在很多博物馆都有恐龙化石与模型,父母可以带孩子参观恐龙博物馆,让孩子近距离感受恐龙的庞大以及恐龙所生活的环境。通过观看这种模拟恐龙及其生活的环境,让孩子对恐龙有更多的切身体会,促使他进一步探索恐龙。

(3)陪孩子一起看恐龙电影

博物馆的恐龙没有动漫的声效特点,电影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恐龙的形状与生活特征,尤其是一些3D电影,让恐龙更加形象逼真。所以,父母可以在休息时间陪孩子一起看恐龙电影,让他身临其境地走进恐龙世界。

亲子互动

“妈妈,这个恐龙的名字叫什么啊?它的脖子好长啊!”

“它叫马门溪龙!”

一次带小龙去博物馆玩时,他看到恐龙骨架问道。

“它已经死了吗?”

“是的,这是它的骨架!跟你在电影或者书里看到的恐龙不一样,对吗?”

“嗯!”

“恐龙后来都死了吗?”

“你不是看过《会飞的恐龙》吗?有些恐龙演化成了鸟儿。”

“哦!原来鸟儿的祖先是恐龙啊!好神奇!”

搜索更多有关“多动症孩子老师应该注意些什么?孩子,多动症愁坏老师家长”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