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猫咪>正文

百老汇猫好在哪里:一群猫引发的,血案

人气:141 ℃/2023-09-18 10:36:25

​“这是自出现狗以来,猫所遇到的最惨绝人寰的事。”

北美首周票房662万美元,上映17天票房只达2400多万美元,IMDb评分2.8,烂番茄新鲜度21%——电影《猫》的“扑街”已板上钉钉。

这部电影由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猫》改编,讲述在一个特别的夜晚,杰里科猫家族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舞会,形形色色的猫儿为争取一个重生机会,在舞会上悉数登场,用动人的歌唱和迷人的舞姿娓娓诉说各自的故事。

从配置上来说,《猫》可谓占尽优势。导演汤姆·霍伯曾凭借《国王的演讲》摘得奥斯卡,他曾执导的另一部音乐剧改编电影《悲惨世界》声画惊艳,在奖项与话题度上均表现不俗;演员表上大咖云集,泰勒·斯威夫特、伊恩·麦克莱恩、詹妮弗·哈德森、伊德瑞斯·艾尔巴、朱迪·丹奇等都是人气明星与熟悉的面孔。

出人意料的是,无论是影评人还是大众,对《猫》的评价出奇一致——差评,差差差评。

经典变惊悚

尽管也有观众提及电影在剧情方面的弱点,但对这部电影的吐槽主要集中在画面上。自发布预告起,《猫》过度拟人化所带来的恐怖谷效应便已深入人心:一只只拥有人类四肢的“猫”在大银幕前翻滚舒展,动作时而似人时而类猫;毛茸茸的脑袋上是拥有人类眼鼻口的光滑的脸,猫与人的特征奇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在放大的屏幕上创造出惊悚效果。

有人吐槽:“本片的团队一定是爱狗人士,拍本片的目的就是让观众恨猫进而去养狗。”《波士顿环球报》的评论更加狠辣:“老天爷,我瞎了。”(来源:时光网)

更令观影者惊恐万分的是,片中出现了未成年人面孔的人形“蟑螂”,有的“蟑螂”甚至被“猫”一口吞下。一位观众说,“演到那一段时,旁边一直在闹的熊孩子都安静了两分钟”。

当然,如果你愿意带着猎奇的眼光,将《猫》视为一部邪典片,那么它就能变得好看了。

《猫》刚刚公映两天,环球影业便通知北美数千家影院替换片源,目的是提升视觉效果,但这一罕见的动作没能挽回片子糟糕的口碑与票房表现。Deadline报道称,该片制作成本9500万美元,加上宣发费等总支出或达2.26亿美元,《猫》的亏损可能至少达到7100万美元。

《猫》的滑铁卢并非原作的锅。音乐剧《猫》在上世纪80年代出生于伦敦西区,是世界上最为成功与著名的音乐剧之一,在全球拥有数千万观众。在中国,《猫》也是许多音乐剧爱好者的启蒙。一只只“猫咪”在舞台上争妍斗艳,轮番通过踢踏、芭蕾、爵士、现代舞,展现优美舞姿;歌曲动人心弦,一首《Memory》已成为音乐剧金曲;再加上运用到极致的舞台效果,着实一场视听盛宴。

《猫》的问题或许在于,将音乐剧改编为电影时跳入了生搬硬套的窠臼。舞台上的“猫”采用了搭配细致且个性十足的道具与妆容,每一只都特点鲜明,且因舞台时空的限制与亲眼观赏的接近感,观众能明确体会到这是人类所装扮的角色;而电影用CGI数字合成技术将“猫”变成了非人也非猫的“异形”,无论技术再高超,毛发与皮肤的贴合再逼真,当镜头贴近怪异的身体与脸蛋,也只能让观众留下心理阴影了。

因而,尽管电影《猫》进入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短名单(共10部),泰勒·斯威夫特为其创作的《Beautiful Ghosts》也获得了金球奖最佳原创歌曲提名,不顾适配性的硬改编终究像一场闹剧。

从百老汇到大银幕

《猫》的失败并非孤例。

2012年,电影《摇滚年代》与观众见面。其原作是一部重金属音乐剧,故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的洛杉矶,当时摇滚乐队遍地开花。不过,电影的烂番茄新鲜度只有42%,成本也没能收回。有批评者认为其过于乏味且冗长,即使片中有汤姆·克鲁斯加持也没什么看头。的确,这部影片的音乐没什么可指摘的地方,但过于单薄的剧情成为了硬伤。待在影院里,观众需要的不仅仅是看明星在一首超长MV里热热闹闹地享受生活,对描摹摇滚内核与年代图景的期待全都落了空。

2014年,根据音乐剧《安妮》改编的电影《安妮:纽约奇缘》上映,烂番茄评分28%。这一小女孩寻梦的IP实际上此前已翻拍过不止一次,但2014版显然烂到一定程度,一部激励了数代人的音乐剧回忆在此“翻车”。音乐剧本身是一个颇有“美国梦”特色的奇遇故事,但站在电影欣赏的角度,于如今的年代,找到一个“富爸爸”的灰姑娘式剧情着实有些落后了,剪辑没劲,歌与舞也并不出彩,因而只能落入平庸。

《安妮:纽约奇缘》

音乐剧真的与大银幕间隔着天堑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2013年,第85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设置了一个特别环节——致敬歌舞片。演员们现场表演了过去十年中三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音乐剧电影经典唱段,博得满堂彩。这三部电影分别是第75届奥斯卡最佳影片《芝加哥》、第79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得主《追梦女郎》以及当届热门影片《悲惨世界》,后者当天获得了最佳女配角、最佳化妆与造型设计、最佳音响效果三项奥斯卡奖。

在被改编为电影前,百老汇版音乐剧《悲惨世界》接连获得托尼奖最佳音乐剧、最佳原创音乐、最佳音乐剧剧本等诸多奖项,被公认为经典。电影中,导演利用不受限制的时空转换与宏伟的场景,将观众带入了史诗般的时代,角色也通过各自鲜明的音乐唱段展现悲惨命运,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

另一个经典改编是《芝加哥》。音乐剧本身已揽获多个奖项,不过对于外界观众来说,这部讽刺喜剧电影的名气可能更高,曾一举获得了6座奥斯卡奖杯。灯红酒绿、声色犬马,浓艳的外衣下包裹着极度的讽刺,评论家称这是”充满震撼及活力的改编,提供了令人惊讶的思想深度及幽默水平”。在中国的社交平台上,女囚诉说如何谋杀丈夫的“监狱探戈”片段也曾一度走红,高燃场面引人着迷。

《芝加哥》

佳作名单还很长。1961年的《西区故事》在奥斯卡评选中获得了十座奖杯,是迄今为止获得奥斯卡奖最多的音乐剧改编电影。此外,奥黛丽·赫本主演的《窈窕淑女》、华丽浪漫的《歌剧魅影》以及声名赫赫的《妈妈咪呀!》等,都为经典之作。

数不胜数的改编中,一方被批“粗制滥造”,一方被赞“引人入胜”。相较于音乐剧,电影拥有着更多的操作空间,能够灵活运用剪辑,可以呈现出更为真实的画面,突出表演细节。不过与此同时,音乐剧主要以音乐、舞蹈表达情感与情节,因而电影本身对剧情编排、节奏、内核、拍摄手法等有着更为细腻的要求,演员也必须尽可能地贴合角色。对音乐剧进行改编,必然要挖掘出原作本身不可缺少的亮点,不违背电影的观赏要求进行针对性的再创造。如此,才能延续IP本身的魅力,拍出新的经典。

剧院与影院间的那堵墙

音乐剧IP不断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影院中,对于音乐剧行业来说,是喜是忧?

在不断寻求推陈出新的娱乐行业中,这一举动固然有着资本的考量,音乐剧本身拥有天然的话题度,同时歌舞片也是好莱坞特色之一。尽管有人抱怨一些音乐剧电影根本不伦不类,但另一方面,这类改编电影实际上能够为音乐剧领域引入新受众,在商业宣传上颇有助益。

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剧院大批关门,横空出世的《猫》《歌剧魅影》等作品挽救了濒临灭亡的音乐剧行业。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数据是,百老汇每年只有五分之一的音乐剧能够盈利。虽然这五分之一能够弥补剩下五分之四的亏损,但流行经典着实太少,且难以产生新“顶流”。在不断上涨的资金压力下,许多剧目上演后因反馈不佳被迫停掉。2015年,一位曾演了2000多场《歌剧魅影》的百老汇演员曾在接受好奇心日报采访时提到,自己出演《剧院魅影》前后的收入差了一千倍,百老汇之外的音乐剧演员收入更是低;百老汇观众的平均年龄是 45 - 70 岁,并不在年轻人中流行。

这种情况下,与大众更为熟知的娱乐方式——电影相结合,音乐剧能够获得新关注。以中国为例,音乐剧在这里本属于相当冷门的圈子。社交平台上,不少音乐剧爱好者表示自己是通过2004年版《歌剧魅影》电影入坑,随后成为剧院忠实观众。尽管这部电影的唱段饱受批评,但对行业的正面影响毋庸置疑。

近些年来,这类音乐剧电影并不少见,2020年还有一波将要来袭。斯皮尔伯格已确认将再次翻拍《西区故事》,影片预计于今年12月上映。《惊天魔盗团》《摘金奇缘》导演朱浩伟执导了由大热音乐剧改编的《身在高地》,这部电影北美定档6月。若是将范围放大,近年来迪士尼的音乐动画IP也接连被拍成真人电影,2019年上映的《阿拉丁》全球票房达10.5亿元,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今年将接力下一棒。在国内,《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等话剧改编电影也获得了不错的口碑与票房。

舞台艺术与电影并不具有“排斥反应”,但对于创作者来说,改编自然“亚历山大”,就好似《悲惨世界》与《猫》,踏上截然不同的命运之路。

-END-

作者丨点号

编辑丨字符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搜索更多有关“百老汇猫好在哪里:一群猫引发的,血案”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