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鱼类>正文

海水鱼新品种人工繁殖突破:鱇浪白鱼亲鱼引进饲养

人气:456 ℃/2023-09-07 15:39:43

文案|浩

编辑|青袍御史

前言

鱇浪白鱼又称抗浪鱼,属于鲤形目、鲤科下的白鱼属。因其独特的鱼性、鲜美的风味和古老的“车水捕鱼”而闻名。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滥捕和外来鱼种的影响等原因,抗浪鱼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为了保护抗浪鱼这一物种并恢复其种群数量,研究员已经经过多年的研究,开发出了成熟的抗浪鱼流水养殖技术。

鱼池建造

为了充分利用溪边的田、滩、地,推进抗浪鱼的流水养殖,可以根据地形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养殖鱼池。针对不同功能需求,可以建造产卵池、孵化池、亲鱼池和苗种池等不同类型的鱼池。

鱼池的面积应根据流水量大小而定,一般介于15至50平方米之间。鱼池的深度应保持水位能够达到1至1.5米左右。

鱼池的池埂可以使用石块或水泥进行砌筑,通常不需要设置斜坡,其高度应超过最高水位0.2米以上。鱼池底部可以铺设小鹅卵石、沙石或进行硬化处理。

为了方便进水和排水管理,鱼池的边角应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的位置一般与最高水位持平或略高出最高水位,而出水口则设置在鱼池底部。为防止鱼类逃逸或外来物进入,进水口和出水口应配备拦鱼罩。

鱼池消毒

为了准备放养抗浪鱼种,在放养前约15天左右,需要对养殖池进行清洗和消毒。

将水注入鱼池中,用刷子清洗池内的污物。然后,排干池水,将鱼池暴晒约5天,让阳光和自然风力帮助消毒。

接下来,再次加入清水,当水位达到20厘米时,截断水源。使用0.3千克/平方米的生石灰或20克/平方米的漂******与水混合,将混合溶液均匀泼洒于整个鱼池内。等待2天后,再次加满水,24小时后再次将池内水排干。最后,再次加入清水,对鱼池进行彻底的清洗。

根据具体的养殖需求,适量加入清水,经过约7天左右的准备,即可放养抗浪鱼种。这样的清洗消毒过程可以确保养殖环境的卫生,为抗浪鱼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亲鱼引进及饲养

1.亲鱼引进

亲鱼的放养要求包括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体长在13至15厘米之间,年龄在18个月以上,尾部重量超过20克。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至12尾。

在放养之前,需要将亲鱼放入浓度为3%的食盐水中进行浸浴消毒,浸泡时间为15分钟,然后再将其投放到鱼池中。为了控制流水速度,一般将其控制在0.1至0.2米/秒之间。

根据季节和水温的变化,流速可以进行调节,通常春季为缓流,夏季为急流,秋季为缓流,冬季为微流。

2.日常管理

亲鱼的饲料投喂以0.5至0.8毫米的配合饲料为主,同时适当加喂红虫(水蚯蚓)。每天应进行两次投喂,确保饲料新鲜且不变质。日投饲量应为鱼体体重的3%至5%,饲料应在1至2小时内被鱼类吃完为宜。

为了防止鱼类逃逸和缺氧现象的发生,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进出水口的鱼类拦截设施,确保其完好无损,并在汛期采取防洪措施;

及时清除上游漂来的杂物,防止进水口被堵塞,保持水流的畅通;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残留饵料,以保持水质的清新。

要定期清除池塘内积聚的杂物,特别是上游漂来的杂物,如树枝、叶子等,以免堵塞进水口,影响水流的通畅。保持水流畅通对于维持水体的氧气供应至关重要,有助于预防鱼类因缺氧而受到不良影响。

每天应巡视鱼池,观察水质、水温变化、流水量以及鱼类的活动情况。此外,建立养殖档案,记录放养、数量、投饲、用药、水温等信息。

繁殖

1.孵化池和育苗池的准备

在清理检查孵化池和育苗池的进出水管时,需要确保其完好无损,接头没有漏水,并确保喷水正常工作。进行清洗和消毒后,加水至约1米高度。

在准备产卵床时,可以就地取材使用耐浸泡和耐腐蚀的塑料线。将棕片一片接一片垂直穿在一起,片与片之间保持3厘米的间距。

每条产卵床的长度可穿成1至1.2米,通常使用18至20片棕片。在穿好产卵床后,两头留下足够长度的线以便固定。如果没有棕片可用,可以采集云南本地的清香树枝条(带叶)或蕨类植物(香把)作为替代材料。

2.自然产卵

在3月初,将亲鱼放入育苗池进行饲养,并增加水流量,控制水流速度在0.2至0.3m/s,以模仿洄游场所的环境。当气温升至21℃,水温超过18℃时,亲鱼在敞水区开始集群追逐,而雌雄鱼的性腺也会进一步发育成熟。

在育苗池的进水口一侧放置2至3条产卵床,将床的两端固定在鱼池的边缘,并使其入水深度在5至7厘米以下。当气温升至23℃,水温超过21℃时,亲鱼的性腺会发育成熟。此时,亲鱼会游向进水口,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当亲鱼进入发情期时,它们会逆水流游动,其中雌鱼位于前方,而雄鱼紧随其后。雄鱼有时会用头部顶撞雌鱼的腹部。随着发情高潮的到来,它们的游动速度加快,雄鱼不断追逐雌鱼。

当雌鱼和雄鱼同时出现在产卵床之间时,它们会头朝下、尾朝上,尾鳍不停地拍打水面,开始进行产卵和受精。受精卵会附着在棕片上,并吸收水分而膨胀。

每个产卵周期持续3天,之后经过7天,下一批亲鱼将再次进行产卵,这符合常见的"来三去七"的规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产卵活动的时间可能会有所提前或延后。

3.人工授精

为了实施抗浪鱼的繁殖,可以采用带水授精的方法。准备一个口径较大的浅底盆,并向盆中注入约一半深度的经过晾晒的清洁水。在水中放入1至2块棕片,让它们浮在水的下部。

用左右两手轻轻地将成熟的亲鱼放入水中,使它们的泄殖孔相对,并轻轻用大拇指挤压雄性亲鱼的腹部,使乳白色精液排出。

轻轻挤压雌性亲鱼的腹部,将成熟的鱼卵挤出。在水中,精子与卵子会完成受精过程,受精卵会立即粘附在棕片上。为了确保受精卵能够正常孵化,附着在棕片上的鱼卵不应过于密集,应立即将带有鱼卵的棕片移入孵化池中。

4.人工孵化

抗浪鱼的受精卵直径平均为1.4至1.6毫米,由于卵膜较厚,难以观察胚胎发育情况。胚胎脱离卵膜后大约20小时开始平行游动。受精卵的孵化时间与水温成正比。

在水温25摄氏度下,孵化时间为72小时;在水温18至20摄氏度下,孵化时间约为120小时。采集到的鱼卵经过消毒后放入孵化池中孵化。

将附有受精卵的棕片放入3%食盐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将其放入孵化池中,保持微弱的水流。受精卵应均匀分布,避免挤压和重叠。在鱼苗脱离卵膜之前,流速应控制在0.05至0.1米/秒之间。

刚开始孵化时,水位不得低于1米,如果阳光强烈,可以稍微提高水位。需要注意观察胚胎的发育情况。大约在孵化50小时后,会出现心脏跳动的现象;60小时后出现眼点;在水温为20摄氏度时,大约在90至110小时时鱼苗会脱离卵膜。

饲养管理

1.稚鱼、幼鱼的饲养管理

刚孵化出的鱼苗非常小,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200至1500尾。为了防止鱼苗逃逸,可以使用50目的塑料纱拦截出水口。第二天开始孵化的鱼苗可以开始投喂鸡蛋黄。将鸡蛋黄包裹在双层纱布或细纱中,揉搓成50微米大小的浆状物,然后进行泼洒投喂。

每天投喂两次,分别在上午10点和下午5点。每餐投喂一颗鸡蛋黄,每颗鸡蛋黄可投喂1万尾鱼苗。随着鱼体的生长,逐渐增加投喂量。

5天后开始进行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700至1000尾。15天后放养密度调整为每平方米200至300尾,并可开始加喂轮虫。30天后,鱼体长约1.2厘米,放养密度调整为每平方米80至100尾。

此时需要及时调整饵料结构,停止喂鸡蛋黄,改为每天用黄豆研磨成浆进行泼洒投喂,仍然分为两次投喂。随着鱼体的生长,它们的食性也会发生变化。

除了从饵料培育池中捞取浮游生物进行投喂外,还可以每隔一天在豆浆培育池中添加活酵母菌体30克/平方米和有机肥水(沼气水)100至200克/平方米,每隔一天投喂一次。

这对于促进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的繁殖生长效果较好。在这个阶段,除了保持池水的养分含量外,还需要经常注入新水,保持水中充足的溶解氧,以保持水质清新肥沃。

2.成鱼的饲养管理

池塘养殖中,水位应保持在1.2米以上,pH值在7.0至8.0之间,溶解氧含量应不低于6.5mg/L。当鱼苗达到3至4厘米时,可以转入成鱼池进行养殖,放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5至20尾。

此时应逐渐改变饵料结构,除了投喂豆浆外,还要加入适量的人工饲料,饲料粒径约为0.3毫米,每天分3次投喂。当鱼苗达到7厘米以上时,主要以商品饲料和红虫(水蚯蚓)为主食。

饲料粒径约为0.5毫米,每天投喂量为1克/万尾/天,红虫(水蚯蚓)的投喂量为2毫克/万尾/天。投喂时间为每天上午10点和下午5点。

水蚯蚓

抗浪鱼的最适生长水温为22至24摄氏度。在养殖过程中要坚持定点、定时、定量、定质的投喂原则。成鱼养殖中,饲料投喂量应占鱼体总重量的2%至3%。要注意每天早晚巡塘,及时发现鱼病并采取防治措施。

冬季当水温降到14摄氏度以下时,抗浪鱼的活动和摄食量减少。此时应减少饲料投喂量。平时要注意观察水质、流量和鱼群的活动情况。经过一年左右的养殖,抗浪鱼的体长可达10至12厘米,体重可达16至18克,可以捕捞出售。

鱼病防治

抗浪鱼容易感染水霉病,可以定期在池塘中使用3%食盐或0.04%小苏打合剂进行泼洒防治。同时,应尽量减少人为操作时对鱼体造成的机械损伤。

在炎热高温的夏季,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抗浪鱼的烂鳃、肠炎等疾病,可以使用1毫克/升的漂******来浸洗鱼体(在鱼池内进行)。

还要注意预防和治疗锚头鳋、小瓜虫、口丝虫等寄生虫病,可以定期在鱼池中使用0.7毫克/升浓度的高锰酸钾进行泼洒,也可以选择使用杀虫鱼药如"优马林"、"鱼虫杀星",或者使用苦楝皮、青篙等中草药浸汁后进行全池泼洒来进行预防和治疗。

结语

抗浪鱼养殖是一项具有潜力的养殖业务,但成功养殖抗浪鱼需要合理的水质管理、适宜的温度控制、科学的饲料投喂和及时的疾病防治。

养殖者还应密切观察鱼群的生长和行为,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通过遵循养殖技术要点和科学管理,可以获得健康的鱼苗和优质的成鱼,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吴中华, 张学芳, 王士仁, 等. 抗浪鱼育苗及养殖技术[J]. 福建水产, 2006, 27(3): 34-36.

李永红. 抗浪鱼养殖技术[J]. 水产科技进展, 2003, 30(12): 10-11.

郑怀宏, 董美萍, 周鸿. 抗浪鱼养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 农家科技, 2010, 12(14): 151.

王玉芳, 李岩, 杨清平, 等. 抗浪鱼苗期饲养技术[J]. 水产科技, 2008, 35(4): 43-44.

袁利萍. 抗浪鱼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D].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2015.

搜索更多有关“海水鱼新品种人工繁殖突破:鱇浪白鱼亲鱼引进饲养”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