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河蟹喂什么能变肥?饲料是河蟹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投入

人气:484 ℃/2025-01-18 07:32:45

编辑 | 水产研究社

最新首发 | 了解最新水产养殖知识,关注:水产研究社

水产研究社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水质调节,技术交流,生态养鱼,养虾,养蟹,健康渔业,您值得信赖的水产小帮手。28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饲料是河蟹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投入,饲料营养配比以及饲料投喂技术是否合理,是影响河蟹养殖效果和环境生态效益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目前对于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和配合饲料的主要营养参数没有科学的技术规范,研究不深入,基础数据大量空白,加工和应用环节仍存在许多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因素。

河蟹的营养需求

河蟹和其他动物一样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盐等营养素维持其生命活动,了解河蟹的营养需求,有助于在河蟹养殖中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优化及合理配制饵料。

一、蛋白质和氨基酸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河蟹的重要营养物质及能量来源,是饲料成本中比例最大的部分。河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要求较高,在其不同的生长阶段需求量有差异。

①河蟹整个生长期从溞状幼体到成蟹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为48%~28%,其中溞状幼体阶段,饲料蛋白质需求量较高(达到45%~48%),大眼幼体到Ⅴ期仔蟹饲料中蛋白质的适宜需要量为45%~42%。

②河蟹养成期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为28%~36%,养殖前期(3~6月),水温适宜,可投喂蛋白质含量为36%的饲料;养殖中期(7~8月),水温较高,河蟹生长缓慢,饲料蛋白质含量达到28%~30%即可;养殖后期(9~10月),为河蟹育肥期,此时水温适宜,河蟹摄食量较大,对饲料蛋白质需要量达到36%~40%。

2.氨基酸

饲料中的蛋白质进入河蟹体内被消化成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

①河蟹所需的必需氨基酸有10种,即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

②不同饲料蛋白源所含氨基酸组成不同,饲料中的氨基酸组成越符合河蟹需要,饵料效果越好,因此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多个品种的饲料原料,能更好地满足河蟹生长发育的需要。

二、脂类

脂类是河蟹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也是河蟹生长发育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为河蟹提供必需脂肪酸、胆固醇和磷脂等,可以帮助脂溶性维生素的溶解和吸收。

1.脂肪酸

研究表明,饲料中脂肪酸的组成对河蟹的生长、生殖和蜕皮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河蟹在不同的生长阶段、不同的生活环境对脂肪的需求量不同,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脂肪,可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量,起到节约蛋白质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过多添加会带来副作用。

河蟹幼体至幼蟹阶段饲料中的脂肪需求量为6%~8%,成蟹阶段饲料中的脂肪需求量为3%~6%。

2.磷脂

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能加速仔蟹的蜕皮,对提高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

河蟹合成磷脂的能力有限,需要从饲料中获取,在饲料中添加1%~1.5%的磷脂对促进河蟹生长发育、加速蜕壳有重要作用。

三、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包括糖类、淀粉和纤维素,所含的热量比蛋白质和脂类少,价格相对便宜。

河蟹对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能力比蛋白质和脂类低,在河蟹饲料中搭配适当的碳水化合物饲料,能在一定程度上节约蛋白质、降低饲料成本,但是添加量过多会影响河蟹对饲料中蛋白质的消化吸收,阻碍生长。

1.糖类

在河蟹生长初期,糖是决定成活率的主要限制因素,溞状幼体和幼蟹对饲料中糖的需求量分别为20%和30%,在成蟹养殖过程中,糖含量为7%比较适宜。

2.粗纤维

粗纤维一般不能被河蟹利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粗纤维可刺激河蟹消化酶的分泌,促进消化道蠕动,有利于对蛋白质等的消化吸收。配合饲料中纤维素含量过多,会影响河蟹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和饲料效率,从而使蛋白质的利用率显著下降,影响河蟹的生长。研究表明,河蟹对粗纤维的需要量为4%~8%。

四、维生素和无机盐

1.无机盐

河蟹可以通过鳃从水体中吸收一定量的无机盐,但远远不够需求量,需要从饲料中添加。

河蟹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多次蜕壳,钙和磷是组成蟹壳的主要元素。此外,钙和磷还参与河蟹机体代谢,因此主要考虑钙和磷的含量对河蟹生长的影响。

在生产实践中,配合饲料中钙和磷的含量:幼蟹期以前钙为1.5%~2.0%,磷为1.8%~2.5%,钙、磷比约为1∶1.2;成蟹期钙为1.2%~2.0%,磷为1.0%~1.8%,钙、磷比约为1∶0.9。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泼洒生石灰和施用磷肥可以起到补充水体中钙和磷的作用,实际生产中可定期投施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钙易溶解于水,不但可以调节水质,而且河蟹可直接通过鳃表皮及胃肠内壁吸收,能相应加快河蟹蜕壳速度,对促进河蟹生长有较好的作用。

一般每月1次,每次每亩施2千克左右,与生石灰进行交叉使用。

2.维生素

维生素是维持动物生长、发育、繁殖所必需的一类用量极少而作用较大的低分子有机化合物,是一种必需成分。

虾蟹类等单胃动物一般不能自身合成或者合成量很少,难以满足机体的需要,需要从饲料中添加。维生素缺乏会影响河蟹体内酶活性,导致河蟹体内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影响其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

按照物理性质可分为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脂溶性维生素中的维生素A可以增加河蟹对传染病的抵抗力,维生素D对促进钙和磷的吸收有作用,维生素E可以防止维生素A和脂肪酸的氧化,维生素K可以促进机体血液凝固。

水溶性维生素中的维生素C在河蟹体内参与几丁质的合成,影响蟹壳硬化,帮助组织创伤愈合以及增强机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3000~5000毫克/千克的维生素C可有效克服幼蟹的性早熟现象。维生素C在高温下容易被破坏,失去原有作用,在配合饲料生产中一般采用喷涂的方式添加维生素C。

河蟹的饵料种类

河蟹属杂食性动物,自然生长情况下主要摄食水生植物和小鱼虾、贝类及底栖生物。人工饲养条件下,当动物性饵料与水生植物同时存在时,河蟹喜食动物性饵料。养殖过程中,饵料是河蟹养殖的物质基础,其种类、质量及数量多少都直接影响河蟹的养殖效果。人工养殖河蟹时一般以配合饲料为主,天然饵料为辅。

一、天然饵料

河蟹喜欢摄食的、自然生长在水中和陆地上的各种生物,都可以作为河蟹的天然饵料,河蟹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摄食的天然饵料(图6-1)主要包括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

(a)三角褐指藻(1—梭形细胞;2—卵形细胞;3—三叉形细胞);

(b)褶皱臂尾轮虫;

(c)卤虫无节幼体;

(d)卤虫成熟雌体(1—整体;2—头部前面观;3—卵囊侧面观)

(e)扁藻;

(f)小球藻

1.植物性饵料

(1)浮游植物

河蟹喜欢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主要有蓝藻、硅藻、绿藻、金藻、黄藻、甲藻、裸藻等。藻类细胞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钙、磷、纤维素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E、维生素K等含量很多,是蟹苗和早期幼蟹浮游动物的主要饵料。硅藻中的小新月菱形藻富含蛋白质、脂肪酸,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是良好的生物饵料,能促进河蟹发育,增强抵抗力。

河蟹育苗生产中常用的植物性活饵料有三角褐指藻、扁藻、小球藻等单细胞藻类。浮游植物生活在池塘、沟渠、河流、湖泊、水库中,因此河蟹对多种藻类都能摄食。

(2)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包括苦草、轮叶黑藻、浮萍、马来眼子菜、水花生等水草。水草中含有少量的蛋白质、脂肪,含有丰富的钙、磷和微量元素,水草的茎叶中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B族维生素。

水草是河蟹饵料的主要来源,除了作为河蟹的天然饵料外,还可吸收氨氮净化水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是河蟹蜕壳生长最佳的隐蔽场所,因此水草种植质量直接决定了河蟹生长的好坏。

河蟹养殖池塘中种植的水草种类主要以轮叶黑藻、伊乐藻、苦草、黄丝草等沉水植物为主。

河蟹对水草的摄取有一定的选择性,最喜欢摄取的是轮叶黑藻和菹草,然后是苦草、黄丝草、金鱼藻。

养蟹池塘移植水草时要保证水草的多样性,同时注意移栽菹草,菹草是河蟹早春时节喜食的种类。养蟹池塘的水草一般在清明节前种植,在池塘中呈“井”字形栽种,水草覆盖率达到60%左右,保证整个养殖期间不脱草。

(3)陆生植物

陆生植物属于青绿饲料,包括黑麦草、苏丹草、茭白、芦苇根、豆类植物的茎叶和种子、各种瓜叶和菜叶。

青绿饲料含有较多的水分和纤维素,同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K、B族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营养比较丰富。

2.动物性饵料

(1)浮游动物

浮游动物包括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为河蟹幼体提供丰富的动物蛋白源。轮虫作为河蟹幼体的活饵料,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可以提高幼体成活率,增强幼体体质,减轻有机物对养殖水体的污染,使育苗水体长期保持肥、活、爽。

枝角类繁殖快,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比较完全,是河蟹幼体比较理想的优质动物性饵料。目前培育蟹苗从Ⅰ期溞状幼体到Ⅴ期溞状幼体都可投喂轮虫,取得较好效果。

(2)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主要是螺蛳、蚬子、河蚌、水蚯蚓等。活螺蛳肉味鲜美,河蟹喜食,是比较理想的优质天然饲料。投喂活螺蛳是提高河蟹鲜美度的重要手段。

螺蛳在河沟、湖泊中分布十分广泛,捕捞也比较容易。螺蛳容易养殖和繁殖,主要摄食浮游生物及腐败有机质,能有效地降低池塘中浮游生物含量,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有利于河蟹生长。

同时螺蛳繁殖较快,可作为河蟹饵料不断供给,而且螺蛳成本低,来源广,结合种植苦草能较好地控制池塘的水质,为河蟹提供清新的生活环境。

河蟹养殖池塘在清明前后每亩投放经消毒的活螺蛳200千克,到了5~7月螺蛳开始大量繁殖,仔螺附着在水草上,是河蟹最适口饵料,正好适合河蟹旺长需要,其营养丰富,稚嫩鲜美,利用率较高;7~8月份根据螺蛳存塘量再补投一次螺蛳,投放量每亩150千克左右。

二、人工饵料

人工饵料是指可以作为河蟹饵料的各种农副产品以及专门为河蟹养殖培育的各种鲜活饵料。人工饵料可以分为植物性饵料、动物性饵料和人工培育的鲜活饵料。

1.植物性饵料

植物性饵料来源比较容易,主要有麦麸、青糠、黄豆、豆饼、小麦、玉米、花生饼、南瓜、山芋、瓜皮等,这些饵料含有比较丰富的粗蛋白质、粗纤维,少量的脂肪,氨基酸比较全面,营养丰富,易于消化,价格低廉,是河蟹的主要营养物质。需煮熟后投喂。

2.动物性饵料

动物性饵料主要有蚯蚓、碎肉、小杂鱼(图6-2)、螺贝类碎肉等,含有丰富的动物性蛋白质,是河蟹生长的主要动物性蛋白质来源。新鲜的猪血、牛血、鸡血等都可以煮熟后晒干投喂。鱼、虾肉,成蟹可以直接食用,在培育幼蟹时要煮熟后投喂。

3.人工培育的鲜活饵料

人工培育的鲜活饵料主要有螺蛳、蚯蚓、黄粉虫、蝇蛆、小杂鱼、蚕蛹等。鲜活饵料富含丰富的蛋白质,是河蟹非常喜欢摄食的最佳动物性饵料,对于河蟹育肥及增重作用比较大。鲜活饵料可以利用人工手段进行养殖,以满足河蟹养殖所需。收购及捕捞的螺蛳、鱼虾等要经过清洗消毒后再投喂,可用3%~5%的食盐水清洗10~15分钟。

三、配合饲料

配合饲料是根据河蟹的营养生理特点以及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营养需要,把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按比例配合,经过加工制作成的成品饲料。

1.使用配合饲料的优点

(1)营养全面

配合饲料营养成分完全按照河蟹营养需求来搭配,饵料系数较低,一般在1.8~2.5,提高了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利用率,营养更加全面平衡。

配合饲料能适应河蟹各个不同生长期对营养成分的需要,大大提高河蟹的生长速度,提高饲料利用率,节省饲料成本,减少疾病,提高河蟹的养殖效益。

(2)保护水体环境

配合饲料在加工制作过程中经过了高温熟化加压处理,杀灭了原料中的病原菌,添加抗氧化剂和防霉制剂,投入水体后能保持相当长的时间不溃散,降低对水环境的污染。

颗粒饲料经水浸泡后松、软,不易散失,而投喂冰鲜鱼易导致水体恶化,造成病害发生。

(3)减轻劳动强度

大量投喂冰鲜鱼需要建造冷库,经过长途运输等环节,劳动强度大,使用不方便;配合饲料易运输和储存,由于自动化投饵机的使用,相对来说减轻了一定的劳动强度。

(4)预防和治疗河蟹疾病

河蟹养殖池塘放养密度高,投饵和排泄物的增多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导致各种疾病发生。

使用配合饲料可以根据疾病发生的具体情况,添加有效的药物,加工工艺可以使药物饲料在水中保持良好的稳定性,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在扣蟹培育过程中使用配合饲料,添加防性早熟制剂,可以解决幼蟹培育过程中出现的性早熟问题。

2.配合饲料的种类

(1)初级配合饲料

也称混合料,是将多种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和矿物质饲料等混合在一起,使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取长补短,接近河蟹的营养需要,这种饲料比喂单一的饲料好。

(2)浓缩饲料

是将蛋白质和添加剂饲料按一定比例配合在一起而成,用于使饲料营养平衡。一般在市场上购买,使用时和能量饲料混合使用。

(3)全价配合饲料

简称配合饲料,是通过对河蟹进行营养研究,根据河蟹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将各种饲料按照科学比例配制而成,能满足河蟹不同生长阶段全部营养需要,在使用这种饲料时不需要另加其他饲料。

全价配合饲料与单一饲料相比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能利用河蟹不易摄食的原料进行制作,扩大了饲料来源,改善了适口性。

3.配合饲料的配制原则

(1)营养平衡

河蟹对糖的代谢能力低下,对蛋白质需要量较高。河蟹是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蛋白质代谢的废弃产物为氨氮,河蟹利用的基本上是蛋白质,所以又称河蟹料为蛋白质饲料。

在饲料原料选择上应选择多种类的原料相配合,尽量达到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平衡。各种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各有所长,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一般比单一饲料的营养价值高。还应适当选用添加剂,改善饲料的营养成分,提高饲料的养殖效果。

(2)考虑摄食方式河蟹摄食为抱食,是利用两只大螯将饲料送入咀嚼器中磨碎,然后才进嘴里。因此,要求河蟹饲料在水中溶散时间必须在2小时以上,要求配合饲料具有较强的黏合性。配合饲料需添加黏合剂,以减少摄食过程中饲料的散失。饲料中必须添加蜕壳素,以防河蟹因缺乏蜕壳素而不能蜕壳。

(3)经济性原则配合饲料在筛选饲料配方时,应谋求最大的经济效益,既应考虑到原料的来源和价格,又要利于储藏、运输和使用。

4.配合饲料调制方法

(1)先将维生素添加剂、微量元素添加剂或抑菌促生长添加剂、抗氧化剂、香味剂等混入载体或稀释剂。一般用玉米粉、麦麸等作载体,形成预混剂。

(2)在预混剂中加入蛋白质饲料,一般是饼粒、鱼粉和肉粉等,形成浓缩料。

(3)在浓缩料中加入能量饲料原料,通常用玉米、大麦或其他谷物饲料,这样就形成所需要的配合饲料。

5.配合饲料使用注意事项

(1)全面了解饲料组成成分

饲料在投喂之前,要认真阅读饲料标签,了解饲料的营养组成(包括蛋白质含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各方面)情况,了解饲料中是否含有药物和含有药物的种类,从而决定在饲喂时哪些药物不能再使用,同时要搞清楚河蟹饲料使用的阶段,保证能够正确使用。

(2)饲料存放时间要短

饲料中有些成分(如维生素)存放过程中有失效现象,因此存放时间不能过长。注意饲料购买数量不能过多,一般从生产之日起到全部用完,全价饲料不能超过15天,浓缩饲料不能超过30天,预混料不能超过3个月。

(3)饲喂量和次数要适当

河蟹池塘投饵时要保证河蟹基本吃饱不剩料。投喂量过多,会导致水质恶化。河蟹的投饵时间、地点必须固定,一般每天饲喂2次,上午、下午何时投饵,必须预先合理制定。坚持投饵制度不变,有利于河蟹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四、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是指在饲料生产加工、使用过程中添加的少量或微量物质,在饲料中用量很少但作用显著,在强化基础饲料营养价值、提高河蟹生产性能、保证河蟹生长健康、节省饲料成本、改善品质等方面有明显的效果。

主要作用是补充配合饲料中营养成分的不足,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饲料口味,促进河蟹正常发育和加速生长。饲料添加剂分为营养性饲料添加剂和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1.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是对饲料营养成分的补充,保证动物生长所需的所有营养成分,以满足其营养需要。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

2.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

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是在饲料主体物质之外,用来保持饲料质量,改善饲料结构等,可以帮助河蟹消化吸收、促进生长发育的一类物质,包括生长促进剂、促消化剂、益生菌制剂、诱食及抗氧化剂、黏合剂等。

(1)促生长剂主要是通过刺激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来促进河蟹的生长。

(2)酶制剂促进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和吸收,提高其利用率,多数从植物中提取或者微生物发酵。主要作用是促进饲料消化吸收,促进河蟹摄食和生长,提高饲料效果,减少排泄物中营养成分的含量,改善消化系统,有一定的消炎作用。

(3)黏合剂主要用于加工颗粒饲料,用于改善粒料品质,保证饲料营养全价且能防止散失污染。黏合剂多为糖类和蛋白质,具有良好的适口性和诱食性。在饲料制作时要考虑黏合剂与饲料其他成分的相互作用,看是否破坏营养成分。

(4)微生态制剂利用有益微生物,通过鉴定、筛选、培养等一系列工艺制成的生物活性制剂,具有抗病、促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无药物残留等优点。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在河蟹体内形成优势菌群,形成肠道微生物系统,促进河蟹饲料的消化吸收。

科学投喂

科学的饵料投喂是河蟹快速生长的保证,河蟹不同生长阶段、生长季节,饵料种类不同,投饵方式、方法也不同,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河蟹吃食情况,随时调整。

一、投喂原则

根据天气的变化和水温的升降,把握好饲料的种类、结构配比、质量与使用量,达到投喂量足、饵料适口、适合需要、营养全面的目的。

河蟹饵料投喂坚持“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以及“四定”(定时、定位、定质、定量)和“四看”(看天、看季节、看生长与吃食性情况、看水质变化)原则。

1.投饵“四定”原则

(1)定质

饵料要求新鲜、适口性强、营养价值丰富。植物性饵料要求处理清洗干净后投喂。动物性饵料要求新鲜,腐烂变质饵料不能投喂。冰鲜饵料鱼解冻后含有致病菌较多,河蟹摄食后易患肠炎和肝胰脏肿大,不能直接投喂,应该煮熟后投喂。

小麦、黄豆、玉米等应煮熟后投喂。投喂的配合饲料应是颗粒状的,蛋白质含量前、后期高些,中期可以低些。不能投喂粉状饲料,配合饲料必须添加蜕壳素、胆碱和磷脂。除配合饲料外,动物性饵料和植物性饵料品种应经常更换,确保营养物质全面。

(2)定量

投饵应保持一定的数量,不能忽多忽少,投饵量应根据天气、水质、水温等条件灵活掌握,在投饵后观察河蟹吃食情况,确保在2小时内吃完为宜。在疾病的暴发季节,要适当减少投饲量,一般为平时的80%左右。

(3)定时

河蟹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因此,投喂时间应以傍晚为主,白天为辅。河蟹摄食强度随季节、水温的变化而变化。3月水温10℃以上时,每周投喂2次,以动物性饵料为主,尽快给河蟹开食。4~5月水温15℃左右时,每隔一天投喂1次,以植物性饵料为主,动物性饵料为辅。

6~8月水温达到20℃以上时,每天投喂2次,其中上午9时一次,投喂量占全天总量的30%;下午6时一次,投喂量占全天总量的70%;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配合饲料和少量动物性饵料。9~11月,加大动物性饵料投喂量,为河蟹育肥打基础。

(4)定位

养成给河蟹定点吃食的习惯,既可节省饲料,又可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可将饲料撒在接近水位线浅水处的斜坡上,以便观察河蟹吃食、活动情况,随时增减饲料。沿池边浅水区定点“一”字形摊放,每间隔20厘米设一投饵点。

河蟹有较强的争食性,饵料要均匀投放,投饵面应尽量扩大,避免弱小的或者体质不健壮的河蟹因抢夺饲料而相互残杀。做好食场的消毒工作,用漂******、强氯精、二氧化氯等药物,每隔2周对食场进行泼洒消毒。

2.投饵“四看”原则

(1)看季节

根据河蟹生长季节的不同划分为不同养殖时期,按照“荤素搭配,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进行投喂。6月中旬前,动物性、植物性饵料比为60∶40;6月下旬至8月中旬,动物性、植物性饵料比为45∶55;8月下旬至1月下旬,动物性、植物性饵料比为65∶35。在放养初期(2~3月),水体温度低,河蟹摄食量少,可用少量鲜活饵料开食。养殖前期(3~6月),以投喂配合饲料和鲜鱼块、螺蚬为主,同时摄食池塘中自然生长的水草。饲养中期(7~8月),为高温天气,应增加小麦、水草,玉米等植物性饵料的投喂量,减少动物性饲料投喂数量,防止河蟹过早性成熟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

饲养后期(9~11月),气温适宜,是河蟹后期生长和育肥的关键时期,此时要以动物性饲料和颗粒饲料为主,可以适当搭配少量植物性饲料,以利体内脂肪的积累和性腺的发育。

(2)看水质

观察河蟹养殖池塘,水质清新,透明度大于50厘米时可多投;水质肥,浮游植物数量多,透明度小于30厘米时应控制投饵数量,并及时换水。

(3)看天气

天气晴朗时水体温度高,可以多投喂;阴雨天气,气压低,应少量投喂;闷热天气,雷雨前要停止投喂,有雾天气等雾散去再投喂。

(4)看河蟹吃食情况

每天早******塘时,检查河蟹吃食情况,一般在投喂后2小时内吃完,如投饵后,食场上的饵料很快吃完,说明投饵量不足,可适当增加投饵量;如果剩余量较多,要引起重视,说明河蟹食欲不旺或者投喂量过多,要及时分析原因,减少投饵量。蜕壳时应增加投饵量。

二、投饵量

河蟹能摄食养殖水体中多种动物、植物资源,加上气温变化、溶解氧高低、水体有机质多少和河蟹成活率变化等因素,河蟹投喂量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养殖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水草种植、螺丝投喂、饲料投喂三个方面。

1.全年饲料总量的计算

根据年初放养量、预计成活率和预计产量,计算出全年所需饲料量。

全年所需饲料量=(预计产量-放养重量)×饲料系数

投喂颗粒饲料和冰冻海鱼的饲料系数分别约为2.2和5。确定了全年饲料量就能避免在饲料投喂上出现大的误差。上半年投饵占总量的30%~35%;7~11月份占总量的65%~70%。

2.月饲料分配量

河蟹摄食量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的生长期差别较大,因此各月投饲量有较大差别。根据养殖生产经验,各月饲料分配比例见表6-1。

各月的饲料量=全年饲料总量×相应月份的分配比例

每月饲料量不能按天数平均分配,在4月、5月、6月、10月四个月因天气和生长的变化,上旬、下旬的投喂量相差较大。每个月的饲料用量确定后,参考该月前后两个月的饲料量,把该月的饲料量分配到上旬、中旬、下旬三个阶段。

3.日投饲量确定

蟹种至成蟹的日投饲量为在池蟹总重的8%~10%,动物下脚料按占颗粒饲料的10%左右投喂。

3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投饲量为占河蟹体重的2%~3%;5~6月,日投饲量调整为占河蟹体重的3%~8%;6~9月日投饲量占河蟹体重的8%~10%;9~11月,日投饲量逐渐调整为占河蟹体重的10%~5%。河蟹体重计算方法:每月随机取河蟹20~30只,称重量,算出每只均重,以每只均重乘以其全池河蟹的总数,即为河蟹当月的总体重。养殖至5~6月估计死亡率为10%;7~8月大约在20%;9~10月在30%左右。

实际生产中河蟹投喂不能完全按照理论计算量来投喂,在早晚巡塘时观察摄食情况以及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合理调整。

三、投喂方法

1.河蟹放养初期投饵

在河蟹苗种放养初期要加强饲料投喂,以适口的动物性饵料为主,主要投喂轧碎的新鲜螺蛳肉、蚌肉。

适当投喂植物性饵料,投喂粉碎的玉米和鲜杂鱼时,要煮熟后投喂。投喂数量根据蟹苗摄食情况来定,蟹苗吃完后再投喂,可保持水质清新。

早上增加巡塘次数,及时观察蟹苗吃食情况,要根据蟹苗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和饵料大小。

2.成蟹养殖期投饵

(1)注重基础饵料的投放

投放基础饵料主要是种植水草(图6-3)和螺蛳,种草是养好蟹的关键。江苏省兴化地区常见的栽草方法有,在池塘进水时,移栽伊乐藻和轮叶黑藻,采用全池切茎分段移栽,东西为行,南北为间,行间距4~5米,同时每亩播种苦草草籽1千克,保持水草覆盖面达到60%。

螺蛳是河蟹养殖早期比较好的开口饵料,同时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清明前,每亩投放经消毒的活螺蛳200千克左右,全池均匀抛撒;7~8月份再补投一次螺蛳,投放量每亩150千克,施用生物肥料、有机肥料。一般在投放螺蛳后第3天,水质变得清澈,透明度可达到50~60厘米。

(2)河蟹蜕壳期间加强投喂

在河蟹开始蜕壳前每亩泼洒生石灰7~8千克,以增加水体中钙含量,提高水体pH值。

河蟹蜕壳区及时移栽补充水花生等水草,给河蟹蜕壳提供隐蔽的场所。河蟹蜕壳前投喂专用配合饲料,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动物性饵料比例占投饵总量的1/2以上,保持饵料的适口性和充足,避免河蟹残食软壳蟹。增加投喂蜕壳素,确保河蟹蜕壳时有足够的营养。

(3)高温季节投喂

7~9月份高温季节,河蟹新陈代谢加快,摄食量大,做好饵料投喂工作,对增大商品蟹规格、增加产量非常关键。

高温季节,饲料容易变质,尤其要确保饲料的新鲜度。投喂的饵料要以植物性饵料为主,搭配动物性饵料,投饵量占池塘内河蟹体重的6%~8%,投饵做到“四看”“四定”,多点投喂,上午、下午各投喂一次,上午投放在深水区,下午投放在浅水区,每天具体投喂数量和次数要根据虾、蟹摄食快慢、天气、水温、水质等情况灵活掌握,天气晴朗,水中溶解氧高时可多喂,天气闷热水质恶化或虾、蟹食欲下降摄食速度减慢,可少喂或停喂,水体混浊或水草被大量夹食,可能饲料投喂不足,应增加投喂量。一般在1~2小时吃完为宜,及时捞除剩余饵料以免污染水质。

(4)河蟹育肥阶段投喂

9月份是河蟹育肥阶段,应增加动物性饵料的投喂量,一般每亩投喂冰鲜鱼不低于3千克,饵料投喂过程中要添加磷酸二氢钙。

动、植物饵料合理搭配,以动物性饵料为主,投喂量占到投饵总量的70%以上。投喂的配合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日投喂量占存塘蟹体重的5%左右,每天投饵2次,傍晚投喂量占总投喂量的70%。

(5)科学投饵防病治病

预防蟹病要求投喂的饵料新鲜、适口,防止霉变、腐坏。吃不完的饵料及时捞出,防止败坏水质。平时定期用30%的食盐水浸泡饲料30~40分钟进行消毒。定期添加蜕壳素能促进河蟹同步蜕壳,减少互相残杀,促进生长期内多蜕壳,提高上市规格。

河蟹发病期间,在饵料中添加板蓝根、EM菌等药物,内服外用效果好。定期泼洒生石灰,以增加水体钙质,提高水体透明度。勤换水,能提高河蟹摄食量。饵料利用率和转化率。

3.河蟹暂养期投饵

河蟹暂养是养殖户为提高成蟹品级,便于并灵活优价入市,对早期捕捞的河蟹集中在池塘里暂养一段时间,经过暂养的河蟹增肥、增重,从而可提高经济效益。河蟹暂养密度一般每亩150~200千克。

由于暂养水体小、水质差、水体交换慢、密度较高,暂养期间要加强管理,投喂新鲜适口饵料,确保荤素搭配,动物性饵料占60%,种类包括小杂鱼、螺蛳等,植物性饲料有山芋、南瓜、小麦、玉米、黄豆等。根据河蟹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水温20℃以上日投饵量为暂养蟹重量的4%~6%,水温10~20℃时减半,10℃以下不投饲或数天少量投喂一次。

4.混养模式下饵料投喂

(1)蟹池混养青虾

青虾投喂方面,在前期应施肥料培育浮游生物。沿池边浅水处四周投喂,坚持4小时内吃完的原则。养殖中期,除池塘水草满足青虾、河蟹的吃食生长外,还需要添加植物性饲料和虾蟹颗粒饲料,确保河蟹吃饱吃好。河蟹育肥期增加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

在保证河蟹食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青虾喜食的饵料量,可多投喂蛋白质含量高的粉末、细粒状饵料。总投喂量可比单一养蟹稍微高一些,以满足青虾的需要,这样对蟹、虾的生长都有利。具体投喂时,还应根据虾蟹具体摄食情况进行增减投喂量,尽可能利用蟹池中的天然饵料,防止浪费饵料,败坏水质。

(2)河蟹、小龙虾混养

河蟹和小龙虾均为杂食性,摄食喜好相近,种好水草,投喂螺蛳是养好虾、蟹的关键环节,有利于虾、蟹栖息、觅食、隐蔽、蜕壳、生长。水草条形种植,面积要达到池塘面积的60%~70%。清明前每亩投放300~400千克活螺蛳,让其自然繁殖。

生长季节,根据情况适当补放一些活螺蛳,以弥补虾、蟹的天然动物性饵料的不足,有利于河蟹生长、蜕壳。河蟹和小龙虾混养容易互相残杀,在生产中要准确掌握池塘中河蟹和小龙虾的数量,投足饲料,避免河蟹和小龙虾吃不饱发生残杀现象。饲料投喂仍然遵循“两头精、中间粗”的原则。在大量投喂饲料的同时要注意调控好水质,避免大量投喂饲料造成水质恶化,引起虾、蟹死亡。

(3)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属杂食性,主要摄食河蟹的食物残渣、有机碎屑、小型浮游生物等。蟹池套养南美白对虾,3~4月份池塘中尚未投放南美白对虾,只有河蟹,按河蟹的常规养殖方法进行投饲管理。

5月放养南美白对虾后,将河蟹饲料逐渐改为南美白对虾饲料,日投饲2次,5~9月份投喂南美白对虾饲料,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可提高南美白对虾的抗应激能力,河蟹不再单独投喂配合饲料。9~10月,南美白对虾将逐步起捕干塘,开始转向河蟹的后期管理,投喂河蟹饲料进行河蟹的育肥。

(4)蟹池套养鳜鱼

河蟹、鳜鱼养殖环境要求基本相符,鳜鱼摄食池塘中的野杂鱼,提高了饲料利用率。利用河蟹与鳜鱼互不相残且互补的关系,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资源,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实现高效生态养殖。

一般在5月下旬放养规格5~7厘米的鳜鱼苗,每亩放养量在10~20尾,鳜鱼的饵料鱼来源主要有注水时带进的野杂鱼以及池塘中培育的饵料鱼,不能随意扩大鳜鱼放养量,鳜鱼放养数量增多需要定期投喂饵料鱼,饵料鱼会争食河蟹饲料,相对管理也有难度。

鳜鱼饲养管理方面,要及时观察鳜鱼活动情况、生长情况和饱食度,确定是否要补充饵料鱼,也可以用网兜在水草处抄捞,如果捕不到野杂鱼或者很少,就要补投野杂鱼。

饲料投喂主要按照河蟹养殖来投喂,采取“两头精中间粗”、荤素结合的方法投喂,放养初期以新鲜小鱼和颗粒饲料为主,中期以颗粒饲料搭配青绿饲料,后期加大动物性饵料的投喂,以利蜕壳和育肥,按河蟹重量的7%左右安排饲料日投喂量。

鳜鱼对溶解氧要求高,容易浮头,因此要勤换水,及时开启增氧机,同时密切观察饵料剩余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定期泼洒微生物制剂。

(5)稻田养蟹稻田养蟹(图6-4),河蟹能清除稻田杂草和部分害虫,促进水稻生长;稻田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达到互利共生。养蟹稻田,宜选用耐肥力强、秸秆坚硬、不易倒伏、抗病害的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栽插。稻田养蟹模式有三种:一是以培育蟹种为主,将蟹苗培育成规格为每千克400只的蟹种;

二是以养殖商品蟹为主;三是以暂养育肥为主,放养规格每只50~100克的蟹种,进行高密度精养催肥,年底可育成较大的商品蟹。稻田中的底栖生物和浮游生物均可被河蟹食用,因此稻田中的自然饵料资源对河蟹生长尤为重要,稻田养殖河蟹投饵量要适宜,投喂太少,河蟹容易自相残杀,投喂太多既浪费成本又污染水质。

蟹苗期投喂蛋黄、蚕蛹粉;成蟹养殖期,每亩水面投放300~400千克螺蛳,也可投放抱卵虾,利用繁殖的仔虾作为河蟹饵料,同时可增加虾的产出。

投喂稻谷、米糠、南瓜、玉米等植物性饲料及鱼粉、冰鲜鱼、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投喂应做到定时、定位,根据水温、季节及河蟹的不同发育阶段,合理喂料。6~9月河蟹养殖高峰期,提高水草、蔬菜等青绿饲料比重,适当投喂精料。9月下旬到10月份,为河蟹育肥期,加大动物性饲料比重,日投喂量为体重的3%~8%,每天投喂2~3次。

搜索更多有关“河蟹喂什么能变肥?饲料是河蟹养殖生产中的重要投入”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