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你思春了怎么回?今天发春,你别想歪
当你看到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们迎来了今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古人重礼,在立春这天有许多讲究,也有许多说法,比如立春和发春有啥关系?立春在春节前有啥讲究?
初白| © 撰文
小米| © 版式
立春,真和发春有关系
古籍《群芳谱》中这样解释立春:“立,始建也。”
立春又可称为发春——这里的“发”是“开始”、“生发“的意思。
汉代桓宽 《盐铁论·授时》中说:“发春而后,悬青幡而策土牛,殆非明主劝耕稼之意,而春令之所谓也。”就是这个意思。
发春之后,大地回暖,万物生发。在这落英缤纷、阳光和煦的季节里,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发春之后,动物们也就开始发春了。
这种事情多发生在孟春,也就是春季的第一个月,动物发春的一种表现就是叫春,其中尤以母猫深夜的叫春声最有特点,瞿秋白就曾在《乱弹·猫样的诗人》说道:
“凶狠的吃老鼠的猫,‘叫春’时候的音调,倒也的确很浪的。”
写得这么浪,仿佛我在课本上看到的斯斯文文小哥哥是假瞿秋白。
你过的春节其实是假春节
有个朋友的孩子快出生了,我问她,你是想让孩子属鼠还是属牛啊?
她说,过了立春了,只能生个牛犊子啦。
当时我还惊讶,生肖难道不是按照农历新年来划分的吗?
前两天翻书偶然得知,中国的春节,几千年来都是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干支年的岁首,也与十二生肖对应,春节,春天的节日。
阴历大年三十叫除夕,正月初一叫元旦。
只不过到了民国,因为引进了公历,才把公历的1月1日称为元旦,把正月初一叫做春节。
这一改,彻底切断了几千年的民间习俗。立春的地位一落千丈,习俗如打春牛、啃春卷、戴春幡、剪春花、卷春饼等消失殆尽。
立春是咋算出来的?
按照我国农历,每年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这一天一般为2月4日或5日。
今年的立春是农历腊月廿二,阳历2月3日22时58分39秒。
明年的立春是农历正月初四,阳历2月4日4时42分。
为什么每年的立春时刻都不一样呢?
这个是这么算出来的:年数的后2位乘0.2422加上本世纪的C值取整数减闰年数。21世纪C值=3.87,22世纪C值=4.15。
以2058为例,[58×0.2422 3.87]-[(58-1)/4]=17-14=3,也就是2058年立春日是2月3日,算到这里,我的脑细胞已经死亡了,各位看官,你明白了吗?
郑州的小姐姐今天戴花了吗
这几天霸占热搜的昂山素季,据说每天都用一朵鲜花来装饰自己,其实在立春这天,我国的女性也有戴花的传统。
辛弃疾有一首词说立春这天,他在大街上溜达,看各*********姐的头上,都是“袅袅春幡”。
春幡,是立春戴的头饰,可以辟邪,求吉利。
最早的春幡应该都是花朵,后来渐渐演变成绢花,甚至彩纸扎的花。
民国时期的郑县,也就是现在的郑州,姑娘们用乌金纸剪成蝴蝶、花朵等形状,戴在自己的簪、钗上,走路的时候随着步履上下颤动,煞是好看。
时至今日,在南阳镇平一带,还有妇女于立春日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此外,父母还会给小孩子佩戴一个缝就的鸡或者燕子,并在鸡或者燕子的嘴里放一粒黄豆。这样的话鸡把豆子吃掉,希望小孩子就不长痘疹。
立春,你要当一头勤奋的牛
女人们“戴春”,男人们也要“鞭春”。
作为一种古老的中国民俗文化,据说自西周时期兴起。《礼记·月令》记载,先秦时期,每逢孟春之月,天子就要率领三公九卿到郊外迎春。后来,这成了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
一般以四人抬泥塑春牛为象征,由春官执鞭,有规劝农事、策励春耕的含义,也是喜庆新春、聚会联欢的形式。
打春牛
仪式发展到了明清,更是隆重,据清人的《燕京岁时记》载:“……立春先一日,顺天府官员至东直门外一里春场迎春,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南阳内乡县衙恢复了打春牛的传统。在立春前一日均举行。“打春牛”将沉淀了两千余年的节日传统文化生动、真实地进行了再现,破译着蕴藏了两千多年的“立春密码”。
老人和孩子则不忘“咬春”,也就是吃春卷、春饼。从这种祖祖辈辈延续不断的迎春活动中,人们得到一种生命活力的释放,更获得一种民族文化的认同。
今年会是黑年吗?
今年的立春在春节之前,民间传说立春在春节之前的话,这一年就相当于没有春,没有“阳气”的到来,这样的年份被称为“寡年”,后来在民间慢慢变成了现在所谓的“黑年”。
以前人们多认为“黑年”不大吉利,所以很少举行婚嫁仪式,有的人甚至会找巫婆神汉寻求破解之法,因此令有些人言及色变。
不过这就是传统风俗中带有迷信色彩的一面,如果那个人出现了,其他的都会变成将就,管它黑不黑年呢。
这几天风和日丽,确实是早春的感觉。
不管是青春作伴好还乡,还是原地过年,总之,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节气到,早起晚睡觉。
我们不妨像朱自清的文章《春》中所写的那样: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迎接春天吧。
这几天,疫情有点反弹,河南虽然暂时还没有本土确诊的病例,但多地都发布了疫情防控通知,建议取消聚餐、聚会、宴请、团拜等聚集性活动。河南村长的大喇叭也再次响起,倡导就地过年。
今年虽然不会重复去年覆辙,但是有一点很明确,很多在外的人回不了老家了。春节回家,是在外游子一年的奔头,但是为了疫情防控,又不得不做出牺牲。不过没关系,互联网发达的今天,人虽然回不去,但我们可以“云欢聚”,搓一顿文化年夜饭。
这六年以来,豫记一直在深挖河南文化,今年,我们想玩点不一样的。我们邀请了黄海碧、翟宏为、王少华、冯杰这四位河南文化学者,以圆桌派的形式,边吃边谈,为大家呈现一场文化盛宴。
锁定周六晚的豫记,给你好看。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