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一个外卖小哥的逆袭之路 凭什么登上时代周刊封面

人气:488 ℃/2024-03-14 07:46:23

可以复工之后橙子回到了岗位,一个人拖着行李箱,准备搬上六楼。

沉甸甸的行李箱装满了母亲塞的各种家乡味道,我做好了花个二十分钟挪上去的准备。

正艰难吃力地往上爬着。

耳边一个声音响起:“来,我帮你吧。”

抬头一看,是一个外卖小哥,笑得灿烂。

我怎么好意思:“没事没事,我可以的。”

“嗨,顺路嘛。”小哥提上我的箱子往上走。

“你几楼?”“五楼。”

“嗨,我六楼呢!”

不过行李箱实在太重,小哥走得也慢了许多。好不容易爬到三楼。

“您有一个订单即将超时。”小哥手机响起。

我赶忙说:“真的不好意思,太耽误你的时间了,你快去送吧。”小哥笑了笑,说没关系。坚持帮我提到了了五楼。还没等我说谢谢,就一溜烟没了影子。

就在那么一瞬间,橙子觉得鼻酸。

外卖小哥超时是会被扣钱的,而我只是一个路人,但他依然选择帮我,不顾浪费自己的时间,还可能承担顾客的责怪和罚款。

小哥一个平凡的小举动,真实地击中了我。

几天后,我看到这样一则新闻:“美国《时代周刊》发布抗疫群像,美团外卖骑手高治晓作为唯一华人面孔登上封面。”

原来,《时代周刊》的这期特别报道重点针对当下新冠肺炎疫情,包含6张不同的封面图,展现了疫情之下人们的生活状态。从美国华盛顿州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柯克兰疗养院(下图二),到伊朗德黑兰的阳台(下图五)、中国的街巷(下图三)。

该系列包含六张封面,分别展现了受疫情直接影响的人物的肖像,让人们感受到疫情之下,世界各地的普通人是如何被迫接受、适应新的现实的。六张图大部分是疫情中的隔离者、感染者及其亲友。为什么还有外卖小哥的身影呢?

时代周刊称,他们关注中国外卖骑手身上“非凡的使命感”。

《时代周刊》还同步发出了关于外卖骑手的短视频,视频记录了疫情期间,北京一名坚守岗位骑手,32岁的高治晓的故事。疫情爆发之后,他没有逃离,而是每天早上必须接受健康检查,然后花20分钟为自己的车和衣服消毒,避免病毒传播后,继续送单。

疫情期间,高治晓每天派送四五十单到六七十单,要跑一百多公里。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高治晓很坦然地说道:“我们这样的人,就是默默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吧。”

疫情之下,医生、护士、警察必不可少,但外卖小哥也不可或缺。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在危险中挺身而出的外卖骑手们,有多少家庭也会缺乏食物?有多少病人得不到物资?

他们也在保障着社会的正常运转。许许多多和高治晓一样的外卖员,依然穿梭在大街小巷,冒着比普通人更高的感染几率,完成一笔笔订单。

他们只是觉得自己在做平凡的事情,殊不知,真是他们负起了巨大的责任。外卖骑手是茫茫中国里平凡普通的职业,但是还有着太多闪光的身影。


“救人数次不留名的仗义骑手”

3月23日晚,在浙江台州临海银泰城主入口附近,一名8岁男孩不慎落入花坛中的窨井。

其玩伴已经打电话求救,但是警察还未到来,这时一位路过的外卖骑手听到了电话。他立即刹车,抛下电瓶车往事发处跑,通过手机照明,目测井深2米左右,污秽物大约淹到男孩腰部位置,男孩在井底大哭不止。

如果男孩呆得更久一点,可能有窒息的危险,他不顾脏污和自己的安全,奋力将男孩从满是污秽物的井里救出,过程中差点失重跌入井中,好在还是成功救出了孩子。

他不留名地离开了,后来,记者与派出所民警找到朱可军了解情况。他摇摇手说道:“这都是很平常的事情,衣服脏了可以洗,小孩肯定要先救上来。”

其实,这已经不是外卖员朱可军第一次见义勇为了,他还曾救助一名服安眠药自杀的车主。

看来小哥,主业送外卖,副业是见义勇为啊。


“专送一线的坦诚暖心小哥”

从学生到社会人,他爱这座城市,一如既往。骑手老计曾在武汉读书4年,后来他在武汉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外卖骑手。

他也不是不怕死,虽然说春节期间订单多可以赚更多,但是看到这肆虐的疫情他早就怕了,大年三十就准备收手不干了。

钱少点就少点,命只有一条,健康最重要。

就在他吃着暖呼呼的火锅年夜饭的时候,他刷到了一线的医护人员只能吃泡面的微博。又想想自己,觉得挺不是滋味的,不舒服,身为一个骑手,他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于是他决定,这个春节,继续送外卖,为了武汉,能做点什么都是好的。

他2020年正月初一的第一单外卖,就是中南医院呼吸内科。说不怕是假的,心里打鼓得很。但是到了医院,看到一切都井井有条,各司其职。他开始觉得,这种时候他送的不仅仅是一份外卖,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让一线人员吃上热饭,就是他的责任。

他开始把这些温暖和感动都记录在微博上,结果一直是微博小透明的他,收到了全国各地数以万计网友的支持和鼓励的评论。

还有越来越多骑手兄弟的守望相助,这场疫情,给外卖骑手们的工作赋予了新的含义。


“不惧疫情救下同行的勇士”

3月8日10点,福建厦门。等待出餐的的外卖小哥张晓禹听到一阵喧哗声。

他过去一看,一名别的品牌的外卖骑手倒在地上不断抽搐,嘴角开始流血,而且有咬自己舌头的动作,张晓禹判断这位同行应该是癫痫发作了,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

但这种时刻需要进一步的接触,然而这正是疫情肆虐的时刻,周围的骑手们都担心啊!

张晓禹知道,错过了这个时候,这位兄弟可能就有危险了,他赶忙扑到倒地的小哥身旁,拿掉他的口罩,让他咬住纸,防止咬舌头。

救护车来了以后,张晓禹返回站点全面消毒,然后继续工作。

3月12日,东方今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授予他“正能量特别奖”,为他颁发5000元正能量奖金。


在城市,他们风里来、雨里去,他们为生活奔波努力,他们拥有着同样的名字——外卖骑手。

他们懂得生活艰辛不易,更有共情感和同理心,他们是最平凡的劳动者,但他们有自己的坚守和责任。

人间自有真情在,莫问英雄何处来。

风雨同路,奔波并肩。

外卖骑手是新时代的城市勇士。

愿努力打拼的骑手们,平安上路,安全归家。

搜索更多有关“一个外卖小哥的逆袭之路 凭什么登上时代周刊封面”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5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