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是怎样捉蟋蟀的,儿时回忆之捉蟋蟀
在昆虫的大千世界里,最受人们喜爱的昆虫,非蟋蟀莫属。
养斗蟋蟀,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始于唐代天宝年间,盛行于南宋和明清。唐代的佛印和尚、宋代的苏东坡、黄庭坚,还有元朝的倪云村,都曾参与养斗蟋蟀这一娱乐活动。而在历史上,养斗蟋蟀最有名的是南宋的“亡国宰相”贾似道,他虽然是个历史上祸国殃民的奸臣,但也是养斗蟋蟀的世界首席宰相,他写出了世界上的第一本蟋蟀谱——《促织经》,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把它作为养斗蟋蟀必不可少的教科书。
“蟋蟀叫,皇帝要”,历史上喜欢蟋蟀的还有许多皇帝,如唐代的武则天,明代的宣德皇帝,清代的不少帝王等。
此外,民间百姓、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之辈,同样痴迷于蟋蟀的养斗活动。
究其原因,除了蟋蟀的善鸣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它的好斗。一只小小的生灵,竟然有如此顽强无敌、英能善战的侠客风采,这不仅是其它小昆虫所不具备的,就连人类也自叹不如,还深受这种精神所感染,并给蟋蟀归纳出“五德”: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宇,识时务也。更何况,在蟋蟀的捕、养、斗的过程中,人们还可以享受到一种类似指挥千军万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将军情怀。
1969年,我们随父母被下放回到了老家,开始了儿时最艰苦的生活。
从衣食无忧到几近食不果腹,巨大的反差也一度使我们迷茫,可农村的绿水青山,加上有了众多的小伙伴,又把我们捕养蟋蟀的兴趣激发出来。生活环境的变化,似乎也无法扼杀我们向往快乐的欲望,少年不识愁滋味,“细听蛩声元自乐,人愁却道是他愁”。
南宋词人张镃在《满庭芳》这首咏蟋蟀的词中写道:“儿时记得,呼灯灌穴、敛步随音。任满身花影,独自追寻。”从词中的描述看,古人捕捉蟋蟀的办法和我们是一样的。
“呼灯灌穴”,最符合小孩的心情。孩子们用灯光扫到了蟋蟀,可机警的蟋蟀一遇灯光,马上就缩回洞穴中去了,这时,我们就会用灌水的办法,硬把蟋蟀灌出来。有时水不够,也难不倒我们,几个小孩一人一泡小便,就可以把蟋蟀泡出来。泡了水的蟋蟀行动不便,只有束手就擒。可惜水和尿总是有限的,所以更多的时候,我们是“敛步随音”,屏住呼吸,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随音寻觅,慢慢地靠近,趁着公蟋蟀专注地向母蟋蟀“弹琴”求爱的时候或两雄为了争夺地盘和母蟋蟀而大打出手时,将它们捕获。
其实对我们来说,捕捉蟋蟀的时机不仅仅是夜晚,白天依然是捕捉的大好时光。只不过,白天的蟋蟀对光线更为敏感,一遇强光,即可跳出一米多远,逃往别处。如果没有敏捷的身手和丰富的经验,扑上去即使能捉住蟋蟀,也会弄伤了它们,轻则断腿少胳膊,重则开膛破肚,一命呜呼。
当时,屋前屋后的碎石烂瓦下,小山坡的草丛中,河岸的旷野里,田边的夹缝间,都留下了我们寻找蟋蟀的踪迹。有时运气好,能捕到十来只,没东西装了,便把蟋蟀缠卷在短裤的裤头上,有时回到家一看,原来活蹦乱跳的蟋蟀,已经活生生被闷死了,令人心痛好几天,不知有多少好蟋蟀都让我们糟蹋了。
捉蟋蟀也不是一帆风顺,遇险的事也偶有发生,有时揭开砖瓦,会冒出一只癞蛤蟆,挖开夹缝,会发现一条正在蠕动的蜈蚣,在大一点的洞穴中,还会挖出一条蛇来。据说,与这些动物居住在一起的蟋蟀,特别凶猛,多是常胜将军。
可惜,我们还从来没有遇到过,估计也就是传说而已。
推荐
宠物
- 1你家是专门养狗的吗?你养狗是佛系还是道系337
- 2除了氧气泵还可以怎样给鱼缸加氧,咱也往鱼缸里加了点酸奶371
- 3祖尔格拉布老虎绝版 符拉迪沃斯托克的老虎元素438
- 4狗狗没时间养了有几种处理办法,教你如何延******狗的寿命169
- 5王鹤棣沈月刻意得保持距离:沈月天天遭遇最强挑战者375
- 6猫奴的10个等级你的奴性有多高:看看你是不是个心甘情愿被主子奴役的称职猫奴368
- 7世界上十大猛犬藏獒排到第几位:世界十大最强悍猛犬藏獒只是个小乖乖133
- 8人类对狗狗的迷惑行为:狗狗如何来到人类身边220
- 9成都垃圾分类怎么不分了?成都垃圾分类的最全指南来了328
- 10养猪怎么养才长得快又不生病?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技术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