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高产水稻适合在东北种植吗?水稻因地制宜选用抗稻瘟病
点击上方“种子天下” 可以订阅!
种子天下宣传广告热线:01082037500
水稻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防控策略
因地制宜选用抗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水稻品种,加强健身栽培和生态调控,采取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毒、环境友好型化学农药等综合措施,科学防控水稻病虫草害。重点做好水稻立枯病、恶苗病、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潜叶蝇、二化螟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积极采用“苗床带药下田”、“一喷多防”等轻简化措施,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助力我省绿色水稻生产。
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水稻恶苗病。目前我省防治水稻恶苗病的药剂中,浸种以氰烯菌酯、咪鲜胺等药剂为主,包衣以含有戊唑醇、精甲?咯菌腈、精甲?咯菌腈?嘧菌酯成分的种衣剂为主。为确保防控效果,防止药剂因病菌抗性而突然丧失防效,宜采取包衣后再浸种的双重防控措施。如单一浸种防治,则应注意轮换使用药剂,避免产生抗性。同时,浸种时可按比例加入芸苔素内酯、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利于出苗快、出苗齐、根系发育好。生产有机水稻可使用生物制剂寡雄腐霉1500倍液浸种,或利用浓度为1%的石灰水消毒,浸种7天,期间不能搅动。利用智能化催芽车间内的大型浸种箱浸种时,应严格按照智能程控浸种催芽技术规程操作。每网兜内装种量控制在25千克左右,码成“井”字垛,垛和箱四周要留有10厘米的距离,码垛上部要尽量平整,并低于箱上口20~30厘米。将13~15℃浸种水注入浸种箱内,水层没过种子20厘米为宜。在将浸种剂配置成母液后,均匀泼洒在浸种箱内(正常状态下种子恒温浸泡7~8天,积温达100℃)。按浸种标准水温控制在13℃,打开喷淋工作状态,利于保持箱内恒温,且更好的使药剂均匀分布。
2.水稻苗床病害。主要有立枯病、青枯病和绵腐病等。床土调酸和消毒是预防立枯病的主要措施。床土酸度调至pH值4.5~5.5之间,并用甲霜?噁霉灵或噁霉灵等药剂消毒。秧苗1叶1心期开始通风炼苗,降低棚内温度,防止秧苗徒长。1叶1心至2叶1心期或立枯病发病初期,选用寡雄腐霉,或噁霉灵 甲霜灵 芸苔素内酯或碧护等化学药剂进行防治。若秧苗3叶期后发生青枯病,应立即灌水上床,水层高度为苗高的2/3,有条件的应及早异地寄秧或插秧。
3.水稻稻瘟病。防治叶瘟应在田间发病达到2级的防治指标时及时施药;预防穗颈瘟应在破口期施药预防,气候适宜病害流行时齐穗期第2次施药。防治药剂应尽量选择防效好、具有增产和兼防纹枯病、稻曲病效果的药剂,做到“一喷多防”和“防病增产”,并优先选择生物防治,如枯草芽孢杆菌、井岗?蜡芽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申嗪霉素等;化学药剂可选用丙硫唑、肟菌酯?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嘧菌酯?戊唑醇、嘧菌酯、苯甲?嘧菌酯、嘧菌酯?咪鲜胺、吡唑醚菌酯(仅限微囊悬浮剂)等药剂。发生稻瘟病风险大的地块或天气条件有利发病,上述药剂应与三环唑混配使用,以确保有效控制稻瘟病。
4.水稻纹枯病。本田平整灌水后,水稻移栽前,在田边下风处使用适宜工具捞除菌核,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纹枯病菌源。在水稻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病丛率达到20%时,可结合预防稻瘟病进行防治。可选用井岗?蜡芽菌、多抗霉素、申嗪霉素、井岗霉素或24%井岗霉素A等生物药剂,或氟环唑、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井岗?三环唑等化学药剂。
5.水稻稻曲病。近几年稻曲病发生范围进一步扩大,各地应重视该病的防控。应准确把握住水稻破口前7~10天(10%水稻剑叶叶枕与倒二叶叶枕齐平时)这一关键时期施药预防,如遇多雨天气,7天后配合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进行第2次施药。可选用井冈?蜡芽菌、24%井冈霉素A、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或苯甲?丙环唑、肟菌?戊唑醇、戊唑醇、井岗?三环唑、氟环唑等化学药剂。
6.水稻细菌性褐斑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大风、阴雨低温天气有利于病害蔓延传播,常与稻瘟病同期伴随发生,防治时应采用细菌杀菌剂和真菌杀菌剂混配用药,如噻霉酮、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于抽穗前期、齐穗期各喷施一次,严重地块可在齐穗期间隔7天喷施二次。
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水稻潜叶蝇。水稻移栽后,稻田浅水灌溉,下雨后雨水过深及时排水,避免深水飘苗、淹苗,减少潜叶蝇落卵量;发生严重地块可排水晒田。在水稻插秧前1~3天,苗床茎叶喷施生物药剂短稳杆菌,或化学药剂噻虫嗪、吡虫啉等带药下田,同时可加入优质叶面肥及芸苔素内酯或碧护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加快移栽后水稻缓苗,缩短返青期。防治成虫,可在潜叶蝇发生始盛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池埂上每隔30米左右设置一个诱蝇盘,内置糖醋酒混合液诱杀成虫。防治幼虫,可在水稻被害株率5%时,采用噻虫嗪、吡虫啉、短稳杆菌等药剂防治。
2.水稻负泥虫。可在发生盛期,灌水到只露水稻苗尖,在清晨用扫帚将幼虫扫落于水中,并迅速排水。田间百株幼虫30头时,进行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氯虫苯甲酰胺等。
3.水稻二化螟。(1)灌水灭虫。在越冬二化螟卵孵化高峰期,深浅水交替灌溉,杀灭初孵螟虫,降低螟虫基数。(2)人工拔除。田间发现水稻二化螟危害的枯鞘或枯穗的被害株时,及时拔出,带出田外销毁,减少虫量并防止幼虫转株为害。(3)释放稻螟赤眼蜂。在二化螟蛾始盛期,放蜂2~3次,间隔3~5天,每次放蜂10000头/亩。每亩均匀放置5~8个点,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4)性信息素诱杀。超过防治指标但发生程度不重的地区,可采用性信息素诱杀,将虫源基数有效控制在不需进行田间药剂防治的程度。在6月初二化螟成虫开始羽化时,根据地块情况采取外密内疏的方式布局,集中连片使用性诱剂。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平均每亩放置1~2个,放置高度以诱捕器底端距地面50~80厘米为宜。(5)药剂防治。分蘖期枯鞘率达到1%时施药防治,采用苏云金杆菌(Bt.)等生物药剂,或杀虫单、杀虫双、杀螟丹、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或甲氧虫酰肼等化学药剂对水喷雾。视病虫发生情况确定防治次数,每次间隔7天,并轮换用药。
4.稻螟蛉。该虫为我省水田次要害虫,但近年在部分地区为害加重,已上升为水稻上的主要害虫。当平均每穴虫量达到10头以上时,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等药剂田间喷雾防治,低龄幼虫期可使用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Bt.)。
杂草防治技术
1.苗床除草。育苗秧田应使用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如新马歇特、氰氟草酯、灭草松等,尽量避免使用丁?扑粉剂、丁?扑乳油等安全性较差的药剂。苗床封闭除草可在播种覆土后,使用新马歇特混扑草净;苗后除草可使用氰氟草酯或灭草松。
2.移栽水稻本田化学除草。(1)插前封闭除草。以多种除草剂混配为主,如丁草胺或丙草胺或莎稗磷 噁草酮或丙炔噁草酮 乙氧氟草醚等,插前封闭除草一般在耙地后插秧前5~7天采取毒土或毒肥法施药。(2)插后封闭除草。以稗草、稻稗为主,野慈姑、雨久花、泽泻、三棱草、水葱等杂草发生量少的地块,可在水稻插秧后5~7天,选择丁草胺或丙草胺或莎稗磷混配吡嘧磺隆或苄嘧磺隆,也可在插后10~20天水稻充分缓苗后,使用氟酮磺草胺或氟酮磺草胺 苯噻?苄。以野慈姑、泽泻为主,其它杂草发生量少的地块可在水稻插秧后5~7天使用丁草胺或丙草胺或莎稗磷混配双唑草腈,或改用苗后茎叶处理。以水葱、三棱草、牛毛毡等莎草科杂草为主,其它杂草发生量少的地块,可在插秧后10~15天,秧苗彻底返青后使用嗪吡嘧磺隆或双环磺草酮。双环磺草酮对个别水稻品种较为敏感,应注意避免使用。氟酮磺草胺、嗪吡嘧磺隆等新型高效除草剂因用量低,活性高,在使用时一定要做好二次稀释,混土或肥要混匀,施药后要防止窜水。(3)苗后茎叶除草。以稗草为主的地块,可使用二氯喹啉酸、氰氟草酯、嘧啶肟草醚、五氟磺草胺;以稗草、野慈姑为主的地块,可使用嘧啶肟草醚、五氟磺草胺;以莎草科及阔叶杂草为主的地块,可在水稻分蘖末期用灭草松 2甲4氯;以野慈菇、泽泻、雨久花等阔叶杂草为主地块,可使用氯氟吡啶酯;防治稻李氏禾可用嘧啶肟草醚。
3.直播稻田化学除草。应选择在直播水稻上登记的除草剂品种,并在开展试验示范的基础上,合理使用,切忌不按说明书而随意加大药量。直播水管稻田化学除草应采取前期土壤封闭控制稗草与后期茎叶处理控制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稗草发生早、发生密度较大地块可采取播前、播后两次土壤封闭除草。(1)播前土壤封闭除草。于水整地后使用杀草丹均匀喷施,施药时保持5~10厘米水层5~7天,之后排净水,换清水后播种。使用播前土壤封闭除草应注意:一是整地质量要高,土壤平整。二是喷雾要匀,严禁甩施或呲溜。三是遇低温多雨天气应避免使用。(2)播后土壤封闭除草。于秧苗立针期晒田复水后,使用嘧草醚或禾草敌,或禾草敌 吡嘧磺隆或苄嘧磺隆,施药后保持水层3~5厘米,保水5~7天。苗后茎叶除草一般在秧苗3叶1心期开展,根据田间草相选择除草剂。防治稗草可使用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噁唑酰草胺、双草醚、五氟磺草胺、嘧啶肟草醚等;防治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可使用灭草松 2甲4氯;防治野慈姑、泽泻等抗性杂草可使用氯氟吡啶酯。
大豆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防控策略
实行合理轮作,种植抗(耐)病品种,采取系列健身栽培措施,优先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技术,综合防控大豆病虫害。重点防控对象为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红蜘蛛、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及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针对不同草相选用安全有效的除草方式和除草剂配方,逐步减少长残效除草剂使用,有效防除田间杂草。
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大豆根腐病。优先选用抗(耐)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低洼地块及时挖沟排水,中耕散墒。可使用含有咯菌腈 精甲霜灵等成分的种衣剂或多?福?克种衣剂包衣。
2.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较重地区应实施3年以上轮作或种植抗线品种。同时,合理施肥,积极使用生物菌肥,改善土壤环境,减轻病害发生。使用多˙福˙克种衣剂包衣,可减轻病害发生。
3.大豆菌核病等生长期病害。发现大豆菌核病中心病株及时拔除,带出田外深埋处理,并对中心病株周围喷药保护或全田施药,防止病情扩散。宜采用机动式弥雾机或自走式高秆喷雾机施药,防治药剂可使用腐霉利、菌核净、咪鲜胺等。防治大豆灰斑病、霜霉病等后期叶部病害,可使用嘧菌酯、咪鲜胺等广谱性药剂,做到“一喷多防”。
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可用含有克百威或丁硫克百威的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随种肥施用。防治地老虎,可设置糖醋酒盆诱杀成虫;当田间点片为害时,可人工拨土捕捉,消灭幼虫;或割青草间隔5米堆成堆,在堆底喷洒300倍液80%敌敌畏诱杀幼虫。防治二条叶甲、跳甲、象甲、黑绒金龟子等苗期害虫,可用毒死蜱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2.大豆食心虫。当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出现打团,并且每团蛾量较大,出现成倍增长的现象,表明成虫已进入发生盛期,1~2天内应开始防治成虫。大豆封垄好的地块,可用高粱或玉米秆吸足敌敌畏药液插入田间熏蒸,要注意敌敌畏对高粱有害,距高粱20米以内的豆田内不能使用;封垄不好的地块,可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喷雾防治,并可同时兼防其它食叶类害虫。也可以使用性诱剂诱杀防治。
3.大豆蚜虫。当田间有蚜株率超过50%、百株蚜量达1500~3000头,且天敌数量较少时,或植株卷叶率超过5%,应进行防治。可选用植物源农药苦参碱或啶虫脒、吡虫啉等药剂。在同时发生红蜘蛛的地块,以上药剂可与阿维菌素混用兼防红蜘蛛。
4.大豆根绒粉蚧。大豆根绒粉蚧一般在豆苗刚刚开始出土时发生,多集中在田间杂草及土壤表面。应深入田间,仔细调查田间杂草、豆苗,发现大豆根绒粉蚧及时指导防治,确保大豆幼苗安全。根绒粉蚧尚未固定,体表绒粉尚未形成的低龄若虫期,是最佳防治时期,可使用啶虫脒喷雾防治,视防控效果情况,隔7天打可再防1~2次。
5.大豆蓟马。用含克百威或丁硫克百威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大豆苗期当每株有蓟马20头或顶叶皱缩时,可用啶虫脒、噻虫嗪或高效氯氟氰菊酯喷雾防治。
6.苜蓿夜蛾等食叶类害虫。合理轮作,深翻、中耕,可减少虫源。田间虫量少时,可用纱网、布袋等顺豆株顶部扫集,或用手振动豆株,使虫落地,就地消灭。田间喷雾防治应在幼虫3龄前,可选用生物药剂苏云金杆菌(Bt.)或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药剂。
7.草地螟。参照附件9《突发性、杂食性重大虫害防控技术》。
主要杂草防治技术
随着我省北部区连作、杂草抗性及作物种植调整的影响,藜、反枝苋、打碗花、苣卖菜、刺儿菜等发生面积逐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因此,要选择安全性好、药效稳定、可混性强的药剂品种。
1.苗前封闭除草。可选用异丙甲草胺、乙草胺混配嗪草酮、异噁草松等。可选使用配方如下:(1)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 嗪草酮。可在田间杂草基数较大,阔叶杂草尤其是多年生阔叶杂草较多,地势较平坦且不是砂质土的地块选用。(2)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 异噁草松。无需换茬且田间小蓟、大蓟、苣荬菜等难防杂草较多的地块可选用。(3)乙草胺或异丙甲草胺 噻吩磺隆: 需要换茬且田间杂草及恶性杂草较少的地块可选用。(4)乙草胺或异甲草胺 2,4-滴异辛酯: 需要换茬且田间杂草及恶性杂草较少的地块可选用。
2.苗后茎叶除草。大豆田苗后除草一般在禾本科杂草3~5叶期,阔叶杂草杂草2~4叶期茎叶喷雾处理,可使用烯草酮、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烯禾啶等与氟磺胺草醚、灭草松、异噁草松等药剂混配使用。(1)以稗草及一般性阔叶杂草为主要杂草的地块。可选择烯草酮、烯禾啶、精喹禾灵、高效氟吡甲禾灵、精吡氟禾草灵 氟磺胺草醚配方为主。(2)以苣卖菜、刺儿菜、打碗花为主要杂草的地块。可选择氟磺胺草醚 灭草松十异噁草松混用,适当混配烯草酮等杀稗剂。以鸭跖草为主要杂草地块可以使用氯酯磺草胺;以苋菜为主要杂草的地块,采用药剂以二苯醚类如氟磺胺草醚为主,喷施时期应在苋菜2片真叶前结合天气条件和大豆苗龄尽早用药。
来源: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
长按上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种子天下
坐享种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