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背八色鸫的生态习性揭秘:关于白喉矶鸫的知识
白喉矶鸫(学名:Monticola gularis)是体型小的矶鸫。两性异色。雄鸟限于头顶蓝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喉块白色;雌鸟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上体具黑色粗鳞状斑纹;繁殖于古北界的东北部,越冬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偶见于日本。甚安静而温驯,常长时间静立不动。栖于混合林、针叶林或多草的多岩地区。冬季结群。
外形特征
白喉矶鸫身长17厘米-19厘米,两性异色。雄鸟:蓝色限于头顶、颈背及肩部的闪斑;头侧黑,下体多橙栗色。与其他矶鸫的区别在喉块白色,除蓝头矶鸫外与所有其他矶鸫的区别在于白色翼纹。雌鸟:与其他雌性矶鸫的区别在上体具黑色粗鳞状斑纹;与虎斑地鸫的区别在体型较小,喉白,眼先色浅,耳羽近黑。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黯橘黄。翅黑,而腹栗,各色相衬显著。幼鸟上体自额至尾上复羽均暗褐或黑褐色,而杂以棕色,头顶成点斑状,背部则形成横斑。
叫声:告警时发出粗哑叫声,夜晚发出优美而伤感的鸣声。
分布范围
繁殖于古北界的东北部,越冬于中国南方及东南亚。偶见于日本。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太平洋诸岛屿,包括中国的台湾省、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爪哇岛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
生活习性
分布于海拔800—1800米针阔混交林和针叶林中。平时栖于多岩山地的林间,常见它站在树顶或岩巅处。歌声徐缓而悠扬,太阳未出时多在低处鸣叫,随着太阳逐渐升起而向高处移动,歌声颇有韵味,似吹奏笛箫声。故人称“山地歌手”,甚安静而温驯,常长时间静立不动。栖于混合林、针叶林或多草的多岩地区。冬季结群。食物几乎完全为昆虫,主要为甲虫、蝼蛄、鳞翅目幼虫等。
生长繁殖
营巢于大树根茎部洞穴或崖壁天然洞中。巢由松针、草根、草茎、草叶等编成,产卵6—8枚。卵肉色带清晰的棕色斑点或块斑,钝端较密。雌鸟孵卵,孵化期13—14天,雌雄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14—15天。
推荐
宠物
- 1金顺玉的剧为什么这么狗血?金顺玉专用,不灵了顶楼3收视率一路跌116
- 2养猫花费大揭秘 养不起别看,养猫别乱买只买对的不买贵的290
- 3世界末日诡异传说 村子传言末日将至村民胆战心惊106
- 4为什么猫咪一看到主人回来就吃饭?两只猫咪天天看主人吃饭的时候466
- 5产后抑郁症的应对措施:产后抑郁症如何应对339
- 6微信已经更新为啥用不了深色模式:微信上线,深色模式290
- 7山地自行车有氧骑行怎么骑?骑行山地自行车对男女健康的益处都有那些呢152
- 8日本的茶泡饭是什么样的?日式茶泡饭,咸甜冷热宜四季服用198
- 9自制猫咪玩具1分钟做五个,纸板箱再利用不花一分钱427
- 10犬皮肤病治疗方法:犬鼻炎的综合防治措施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