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为什么一匹马不能叫一头马?为什么会是一头牛一匹马

人气:232 ℃/2024-06-05 23:05:58

前几天有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奇思妙想的,问老师,“为什么会是一头牛,一匹马,而不是一头马,一匹牛”,这个问题一下难倒了老师,相信大多数大小朋友都经不起这一问。今天我们来讲讲为什么用“匹”来作为马的计量单位?

最早的时候,“匹”作为一个计量单位,仅限于计量布帛等纺织品,比如匹练是一匹白绢,匹帛和匹段都泛指纺织品。四丈为一匹。白居易《卖炭翁》中的名句“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半匹红绡”就是两丈生丝织成的薄绸子。

用“匹”来计量马最早出自《尚书·文侯之命》:“马四匹。”《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可见用“匹”来计量马的历史已经非常悠久了。后来为什么把“马匹”作为马的总称呢?据《韩诗外传》记载,孔子向自己的学生颜回做过详细的解释。

有一次,孔子和颜回一起出门旅游,登上鲁国境内的泰山后,师生二人向东南方向眺望。孔子问颜回有没有看到苏州的阊门。

颜回远眺了一会儿,回答道:“看到了看到了!”

孔子又问道:“门外有什么东西?”

颜回答道:“门外有一匹练,前面有一束生蓝。”“练”有对食物进行加工处理的意思,这里指煮熟的生丝,非常的柔软洁白。所以练在这里就是洁白的熟绢,生蓝是草料。

孔子听了哈哈大笑道:“那不是一匹马,那是一匹白马在吃草呢!”

孔子又问道:“你知道为什么用匹来计量马吗?”

颜回哪有老师那么渊博,自然不知道,于是,孔子解释道:“在阳光下,马的影子有一匹那么长,也就是长达四丈,故此称马为马匹。”

故事有些夸张,不过“马匹”的称呼就这样沿用下来了。

可能有的同学又不知道“一丈”有多长了。说到丈就要先讲尺。

《孔子家语》曰:"布指知寸,布手知尺,舒肘知寻。”意思是伸开手指就知道寸的长短,张开手掌就可以知道尺的长度,展开肘臂就可以知道寻的长度。

这里涉及到的度量衡东西有点多,今天只说尺,刚才说到布手知尺 ,古代最初的尺指身材中等的男子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尺上的分寸刻划采用十进位,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那我们就从商代的尺说起。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周代,一尺合今19.91cm,秦时,一尺约23.1cm,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三国,24.2cm南朝 约25.8cm北魏,合今30.9cm隋代,一尺合今29.6cm唐代,合今30.7cm 宋元时,一尺合今31.68cm,明代34.1cm,清代35cm。现在,一米等于三尺,一尺大约33.3厘米。

按照孔子所处的春秋末期,当时的一尺大约23厘米,一丈等于十尺,大约是2.3米,一匹等于四丈大约9.2米,大概是我们现在3层楼的高度。孔子说在阳光下马的影子有一匹那么长,也就是大约三层楼的长度,现在这个长度在你的脑子里有一些具体的概念了吧!

除了孔子的解释之外,东汉时期对“马匹”还有许多别的有趣的解释。其一,良马和君子都需要由具备慧眼的专业人士“相”后才能确定,可见良马能够和君子相匹敌,故称“马匹”。

其二,马在深夜奔驰,能看到眼前四丈的距离,故称一匹。其三,度量马腾跃而前的长度是四丈,故称一匹。其四,死马的价格是一匹帛,故称一匹。

其五,春秋时期,诸侯之间相互馈赠的礼物通常都是“乘马”和“束帛”,“乘马”是四匹马,“束帛”是捆为一束的五匹帛,帛的计量单位是一匹四丈,正好跟乘马四匹马的数量相匹敌,于是就也用匹来计量马了。

现在“匹”通常用来修饰体形较大且外观矫健的动物,如马、骡、狼等, 只”通常用来修饰体形较小的动物,如猫、兔、鸡等。

“头”一般修饰体形较大且外观显得笨拙的动物,如牛、驴、狮子等,猪也可以用“头”。

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说一匹马,一匹骡子,一匹狼,一只猫一只兔子,一只鸡一头牛,一头驴,一头狮子了吧?

好了,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搜索更多有关“为什么一匹马不能叫一头马?为什么会是一头牛一匹马”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