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的饲养管理与技术视频讲解:猪场都在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系列分享一
在集约化猪场,猪群是主要的生产条件,猪群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益的高低。因此,猪群管理是猪场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养猪场里一般分为繁殖猪群和生长猪群,繁殖猪群是由母猪、公猪、后备公母猪组成,这些猪在猪群中所占比例多少叫作猪群结构。规模化猪场以生产为主,按生产分工把猪群中母猪分为空怀母猪群、妊娠母猪群、分娩母猪群和哺乳母猪群,这是保证有计划迅速增殖猪群、提高生产水平的重要措施。
集约化猪场生产流程图
根据各类猪群特点进行饲养管理,将不同年龄、体重、性别和用途的猪只划分为不同的群。
哺乳仔猪:初生到断奶(21~28日龄)的仔猪。
保育仔猪:断奶到7~8周龄的仔猪。
生长猪:保育结束后到70kg的猪只,一般又分为小猪(保育结束后至45kg)、中猪(45~70kg)。
肥育猪:70kg至上市的猪只。
繁殖母猪:指已配种的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
役用公猪:正在采精使用或自然交配使用的公猪。
搞清楚以上基本认识后,就开始今天第一讲的主要内容
第一讲:仔猪的饲养管理
一是分娩后的仔猪在生理上与在母猪妊娠期内环境下有何区别?
仔猪出生后,由原来通过胎盘进行气体交换、摄取营养和排出废物,而转化为自行呼吸、采食和排泄,并且在母体子宫内生活条件相当稳定,到出生后直接受自然条件和人为环境的影响。同时,由于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和生理上不成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影响哺乳母猪的生长发育,甚至造成死亡。有以下特点:
1.休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寒冷的抵抗力差
初生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调节体温能力差。如果将其置于寒冷环境中,则容易被冻僵或冻死。另外,初生仔猪体内的能源贮备很有限,每100ml血液中,血糖含量仅100mg,如吃不到初乳则会发生低血糖症,出现昏迷现象。因此,加强对初生仔猪的保温,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重要措施。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机能不完善
初生仔猪的胃很小,仅重5~8g,容积为30~40ml,但其容积随年龄的增长而迅速扩大,到断奶时,容积增加40~50倍。初生仔猪胃内仅含有凝乳酶,胃蛋白酶很少。胃底腺不发达,不能制造盐酸,因此蛋白质不能很好地在胃内消化,对于植物性蛋白质尤甚。好在肠腺和胰腺的发育比较完善,食物主要在小肠内消化,因此初生仔猪只能吃奶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所以在对仔猪补料时,其饲料的质量要尽量接近乳成分,特别是饲料中乳清粉的含量要高,如果用那些价格低廉无乳清粉的饲料来补料,势必会引起仔猪消化方面的问题。
3.缺乏先天性免疫力,易患病
初生仔猪只能通过母乳获得抗体,但母乳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下降很快。仔猪从10日龄开始产生自身抗体,但到30日龄前水平都不高。因此仔猪三周龄内是抗体水平青黄不接的阶段,特别易患下痢。如果此时仔猪已开始采食饲料,则饲料一定要质量优良,抗菌能力要强,否则仔猪会多病和易于死亡。
4.代谢旺盛,生长发育快
仔猪10日龄体重为初生时的2倍以上,30日龄时为6~7倍,60日龄时为15~26倍,高者可达30倍。另外仔猪的物质代谢要比成年猪高得多,例如20日龄的仔猪,每千克体重可沉积蛋白质9~14g,而成年猪只能沉积0.3~0.4g。因此仔猪对营养的平衡与否特别敏感。
因此,养好哺乳仔猪的目的是使仔猪成活率高、生长发育快、均匀整齐、健康活泼、断奶体重大,为下一任务——养好保育仔猪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那么如何来饲养管理这一阶段的仔猪呢?
根据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我们制定帮助仔猪过好“四关、一免疫”。
第一关 仔猪初生关
哺乳仔猪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4~5周)的仔猪。有资料表明,仔猪生后1周内的死亡率可占总死亡率的60%,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冻死、饿死和下痢死亡。要防止上述因素所引起的死亡,必须要搞好保温防压,让仔猪吃足初乳,固定奶头,补铁以及寄养等工作。
1.保温防压
初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被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所以保温是提高仔猪育成率的关键性措施。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是:1~7日龄32~28℃,8~30日龄28~25℃,31~60日龄25~23℃。由于“小猪畏寒”和"大猪怕热",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可在产栏内设置仔猪保温箱,内吊1只250W的红外线灯泡或铺仔猪电热板。这些方法对整个产房也有升温作用。加拿大有的猪场采用通风管直接对母猪吹凉风,使母猪不因产房升温而影响采食和泌乳,其方法值得借鉴。
2.吃足初乳
由于猪胎盘的构造特殊,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必须经过吃初乳来获得免疫能力。初乳具有刺激消化器官活动,促进胎便排出,增加营养产热,提高对寒冷的抵抗能力等作用。另外初乳中富含免疫球蛋白,所以具有抗病的能力。初生仔猪若吃不到初乳,则成活率很低。
母猪产后3d内分泌的乳汁称为初乳。初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免疫抗体、镁盐等。初乳酸度高,有利于消化,能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增进健康,提高抗寒能力,促进胎粪排泄。仔猪出生后1h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如果初生仔猪吃不到初乳,则很难育活。
3.剪犬齿、断尾
仔猪初生就有8枚小的状似犬齿的牙齿,位于上下颌左右各两枚。犬齿对仔猪本身没有影响,但由于犬齿十分尖锐,吃乳时或发生争斗时易咬伤母猪乳头或同伴的面颊。解决办法是用消毒过的剪齿钳子剪去牙齿。
为预防断奶仔猪、生长猪或肥育猪阶段咬尾现象的发生,仔猪出生后2~3日龄将尾断掉。方法是用消毒过的断尾钳子,在距仔猪尾根1.5~2.0cm处剪断,并用碘酒消毒断处。
4.固定奶头
母猪放乳时间较短(10~20s),而且母猪不同部位的乳头所分泌的乳汁数量也不尽相同,一般前排较多,后排较少。另外,初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头占为己有的习性。如果仔猪吃奶的乳头不固定,则势必因相互争抢乳头而错过放乳时间,有时还会因争抢乳头时咬伤乳头而引起母猪拒哺。为避免这种现象,仔猪初生2~3d必须固定乳头。固定乳头的原则: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整为辅,让体大强壮仔猪固定在后边奶少的乳头;将体小较弱的仔猪固定在前边奶多的乳头,这样有利于母猪泌乳,仔猪发育均匀,全窝仔猪发育整齐。
5.寄养和并窝
母猪的产活仔数往往超过有效乳头数,或母猪产后初期死亡,这时就要采取过仔或并窝,这样可提高母猪利用率。在过仔和并窝时应注意:一是母猪产仔日期尽量接近,最好不要超过3~4d;二是过出的仔猪一定要吃到初乳;三是后产的仔猪往先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大的,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窝里过仔要拿体小的。在过仔或并窝时往往发生寄养仔猪不认“妈妈”,拒绝吃奶。解决办法是把寄养仔猪暂时隔奶2~3h,等到仔猪感到饥饿难忍时,就容易吃“妈妈”的奶了。如个别再不吃奶,可人工辅助把乳头放入仔猪口中,强制哺乳,当重复数次,仔猪尝到了甜头,就不会拒哺了。
过仔或并窝也可能发生“妈妈”不认寄养仔猪的情况。解决办法是干扰母猪嗅觉,可用母猪产仔时的胎衣、尿液或垫草涂擦寄养仔猪身体,或者事先把寄养仔猪和母猪亲生的仔猪放在一起2~3h,也可用少量的白酒或来苏儿溶液喷到母猪鼻端和仔猪身上,即可解决。
6.补铁
铁是造血原料。初生仔猪体内的铁的储备很少,只有30~50mg。仔猪正常生长每头每日需铁7~8mg,母乳中含铁量很低,每头仔猪每日从母乳中得到铁不足1mg。如果不给仔猪补铁,其体内铁将在1周内耗完,仔猪就会患贫血症。目饲养管理技术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是精神萎靡,皮肤可视黏膜苍白、被毛蓬乱无光泽、下痢、生长停滞。病猪逐渐消瘦衰弱,严重者可导致死亡。补铁常用方法是在仔猪出生后2~3d内,肌肉注射铁制剂(右旋糖酐铁等)。颈部肌注100~150mg/头铁可保证仔猪在哺乳期不发生缺铁性贫血症。
第二关 仔猪开食补料关
母猪泌乳高峰为产后20~30d,40d后显著减少。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程度是:3周龄为97%,4周龄为73%,8周龄为28%。母乳量逐渐减少,仔猪越长越快,这就产生了营养供求矛盾。需要人为干预提早训练仔猪开食,否则待母乳减少时仔猪还不习惯吃料,必然影响仔猪生长发育。另外,仔猪消化系统不发达,机能不完善,提早开食,能刺激仔猪消化器官发育和分泌机能完善。
猪场一般设有补料区,但大多数情况下是把饲料撒在水泥地面上,让仔猪自由舔食。如果补料区污染严重,也会引起仔猪下痢的发生。同时也会造成饲料的浪费,英国一些猪场在补料区放一个铁制的小食槽,中间分有数格,每次将其放入料区时都经过消毒处理,此法使用效果甚好,值得借鉴。
1.诱食
诱导仔猪采食一定要有耐心。仔猪在生后3~5d由于好奇心而舔食滴水,国外泌乳母猪一般被关在铁栏架内,在铁栏杆的下部装有供仔猪饮水的饮水器。仔猪开始舔食饲料的时间不应晚于7日龄。诱食的时间要选在仔猪最活跃的时候,一般以8:00~11:00和14:00~18:00为好。可将饲料调成粥状,在仔猪拱奶时涂于乳头上,让仔猪舔。在断奶前的10d左右,要一日数次将仔猪关进补栏,强迫仔猪吃料,当大部分仔猪有烦躁表现时再将其放出。这一点对于3周龄(20日龄)断奶的仔猪尤为重要,否则断奶时,如果仔猪还不吃料,则将对断奶后仔猪的增重造成严重的影响。
用于仔猪的诱食料一定要营养全面、易消化、适口性好,并且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仔猪采食后不易腹泻等特点。开始时可用炒玉米粒掺黄豆粕磨成香料,再掺入仔猪调味剂或糖精调成。在仔猪能较好地采食饲料时,则要换成全价配合饲料。另外也可在一开始在补料时,直接采用高档乳猪料。
影响仔猪生长的饲料营养因素及对象如下:
(1)仔猪神经系统不完善、消化系统不健全等,因此,对母猪及教槽料的要求比较高,一般能量12560~13397kJ/kg,蛋白质20%~21%。
(2)仔猪在吃母乳的同时,要及早补料。补料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步过渡。仔猪出生后3~4d,可在保温板上撒一小部分教槽料,开始引导仔猪学嗅、闻,几大后逐步吃一料时,冉增加补料量,10日龄左右将料放入补料槽中进行补料。
(3)仔猪补料每次不宜太多。太多时容易被仔猪拱出来,造成浪费,也易使其香味散失,从而引不起仔猪的兴趣。一般每隔2h加1次,吃完马上加,若空料时间太长,仔猪饥一餐饱一餐,容易造成消化不良或消瘦。
(4)补料要选择适口性好的教槽料。目前生产销售教槽料的厂家很多,特点各有不同,但针对自己场的仔猪而言一定要选择稳定强、信誉好的固定下来。
(5)每次加料时要将混有仔猪粪尿的旧料清除,以免影响饲料的适口性。
2.去势
去势的猪性情温顺、食欲好、增重快、肉质无异味。仔猪去势可在出生后15~20日龄完成,早去势应激小,伤口愈合快。瘦肉型猪性成熟晚,在高营养水平饲养条件下5~6月龄(体重可达90~100kg),在性成熟之前即可上市。所以养商品肉猪可剿公猪(无异味),不侧母猪(瘦肉率高)。
第三关 仔猪断奶关
仔猪由吃母乳而改为吃料,这无疑从心理上和生理上对仔猪都是一个很大的应激。在仔猪断奶后的1周内,仔猪往往不但不能增重,反而还失重。如果断奶之前补料做得好,且断奶时间在4周龄后,则仔猪的这一过渡会比较顺利。
仔猪断奶时间关系到母猪年产仔窝数和育活仔猪头数,目前我国大多数工厂化、集约化养猪场实行4~5周龄断奶,农村农户养猪可在7周龄左右断奶。前者母猪可年产2.2窝以上,育活仔猪20头左右,后者只能年产1.8窝,育活仔猪约16头。早期断奶的猪一定要在断奶前补料,且饲料要求具有很高的全价性和适口性。
1.仔猪断奶方法有逐渐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和一次断奶法
(1)逐渐断奶法 断奶前3~4d减少母猪和仔猪的接触与哺乳次数,并减少母猪饲料的日喂量,使仔猪由少哺乳到不哺乳有一个适应过程,以减轻断奶应激对仔猪的影响。但此种方法断奶比较麻烦,而且费工费力。
(2)分批断奶法 将一窝中体重较大的仔猪先断奶,使弱小仔猪继续哺乳一段时间再断奶,以提高其断奶体重。但此种方法会延长哺乳期,影响母猪的繁殖成绩。
(3)一次断奶法 断奶前3d减少哺乳母猪饲料的日喂量,到断奶日龄一次将仔猪与母猪全部分开,此种断奶方法来得突然,会引起仔猪应激和母猪烦躁不安,且仔猪会因食物和环境的突变引起消化不良,下痢,母猪奶水多时易患乳房炎。当母猪泌乳量已明显减少,且断奶后无乳房炎危险,但此种断奶方法省工省时,便于操作。
2.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断奶,都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断奶仔猪不换圈不混群。仔猪留在原圈内至少饲养一周,不要在断奶同时把几窝仔猪并栏饲养,以免造成仔猪受断奶、咬架的双重应激。
(2)断奶时继续使用补料时的饲料,不换料。根据猪的生长情况再逐步过渡到小猪料。
(3)刚断奶的1周要控制喂料量。断奶初期,由于仔猪的消化道还不能完全适应饲料,很容易发生消化不良,下痢。断奶的第1天,仔猪往往采食很少,但第2天会因饿而猛吃,这样会消化不良而下痢。因此在断奶后的1周左右时间内适当控制喂量是非常必要的。且喂食的次数至少一昼夜要保证有6~8次,以后逐渐减少,到3月龄时可改为4次。
(4)在断奶期间要始终保证饮水充足和清洁,栏内要经常打扫、消毒、保持干燥、卫生。
第四关 仔猪保育关
保育仔猪是指仔猪断奶后至70日龄左右的仔猪。仔猪断奶是继出生后的第二次大转变,由依靠母猪生活过渡到完全独立生活。这时仔猪仍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能尚需进一步完善。如果饲养管理不当,就会引起仔猪发育停滞,形成僵猪,甚至患病死亡。因此,养好保育仔猪的目的,是保证仔猪正常生长,减少和消除疾病的侵袭,获得最大的日增重,育成健壮结实的保育仔猪,为以后养好后备种猪和商品肉猪打下良好的基础。
1.保育仔猪的管理
保育栏清空后,应与产房的清洁消毒要求一样,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原则上仔猪转入保育舍前1周应将圈舍彻底打扫干净,并用2%火碱等消毒液消毒,之后才能进断奶小猪。
(1)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采取赶母留仔的方法,将仔猪留在原圈内1周,1周后原窝转入保育舍。
(2)小猪与保育舍内要尽可能保持原窝同栏饲养或按拆多不拆少、拆强不拆弱的原则进行分群。除了病猪可混养于病猪栏外,其他小猪原则上不能混群。
(3)室温和通风要调节好。刚断奶小猪,其栏内的温度应为28℃。温度不够时可用保温调节,以后每周降2℃到室温。要注意关好保育舍的门窗,不能有穿堂风。夏季要防暑降温,可采取通风、洒水、遮阳等方法降低舍内温度。同时夏季天气高温炎热,若非刮风,可打开门窗换气通风,但晚上要关好门窗,可用排气扇调节通风。冬季要防寒保温,保持猪舍干燥、温暖,防止仔猪感冒、腹泻。
(4)要保持良好的卫生状况。每天清走漏缝地板下的粪便。并用水冲洗粪沟1~2次/d,以免产生氨气。出入保育舍时均要踩过消毒盆。
(5)断奶小猪刚入保育舍要及时进行调教,逐渐养成在固定位置排便、睡觉、进食和饮水的习惯。2周内尽量不冲洗、不消毒猪栏和猪身,保持干燥,2周后消毒前才可以彻底冲洗,平时尽量不冲洗猪身。
(6)断奶小猪刚入保育的头两天,饲料应按“少喂多餐”的方式投喂,不可一次投喂过多,以防小猪过食而腹泻,两天后无异常情况时,按正常的投喂方式投料,同时要保证饲料箱经常有料,要经常检查饲料箱的出料箱口有无堵塞,或被粪尿污染的饲料,需定期清槽。
2.保育仔猪的饲养
(1)饲料过渡 仔猪断奶后,要保持原来的饲料2周内不变,并添加适当的抗生素、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减轻应激。2周之后逐渐过渡到保育仔猪料,保育仔猪配合料要求含有优质蛋白、高能量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且易于消化。断奶小猪的饲料转换至少要有5~7d的过渡期。可按此法实行:第1天用原先的饲料80%,要转换的饲料20%,以后每天减少原先的饲料20%而增加要转换的饲料20%,至第6天起完全按照转换的饲料投喂。饲料转换过程中要密切注意猪群的排粪情况,若发现很多小猪腹泻,则要延长转换的时间。刚转入保育舍的小猪要控制喂料量,然后逐步增加到采食的水平。小猪从产房转到保育舍的前两周,应继续饲喂乳猪料,然后逐步过渡到小猪料,以增强小猪消化功能的适应性。
(2)饲养制度过渡 仔猪断奶后2周内,饲喂次数不变(5~6次),2周后逐渐减少饲喂次数(4~5次)。1周之内控制采食,每次饲喂量不宜过多,以七八分饱为宜,喂小猪料要少食多餐,每次吃完马上加料,不能空料太长时间。1周以后逐渐增加饲喂量。把握好饲料密度,协助仔猪度过生长危险期。保育舍密度适中,占0.35m²/头。体重达到20~25kg时出栏到育成舍。转群时采取“全进全出”方式。
第六关 免疫关
一定要因地制宜建立免疫程序,搞好免疫,是预防猪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根据综合分析,以下推荐的免疫程序,仅供参考。
一、免疫接种技术要求
(1)必须使用经国家批准生产或已注册的疫苗,并做好疫苗管理,按照疫苗保存条件进行贮存和运输。
(2)免疫接种时应按照疫苗产品说明书要求规范操作,并对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3)免疫过程中要做好各项消毒,同时要做到“一猪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
(4)经免疫监测,免疫抗体合格率达不到规定要求时,尽快实施一次加强免疫。
(5)当发生动物疫情时,应对受威胁的猪进行紧急免疫。
(6)建立完整的免疫档案。
二、疫苗的正确使用
为保证猪在接种疫苗后,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应在使用疫苗时,对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有所了解。每一种疫苗,有其特定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效力,是长期研究的成果,厂家通常都提供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严格掌握。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采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要是没人,就自己做好记录。
2.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要注意不要受热,活疫苗必须低温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
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须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
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有无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便备案。
5.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猪群的健康情况,病猪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根据猪场情况,一猪换一个注射针头或一圈换一个注射针头。
6.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7.免疫接种过程,必须注意消毒剂不要与疫苗接触。
8.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须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9.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晒,应置于阴凉处。
10.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前,要特别注意防止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三、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在对猪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后,有时仍不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即发生了免疫失败,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猪只本身免疫功能失常,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的抗原性,因此在使用疫苗前,应该充分考虑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必要时要进行检测,避免这种干扰。
3.没有按规定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使免疫接种后达不到所要求的免疫效果。
4.猪只有病,正在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造成抗原受损或免疫抑制。
5.疫苗在采购、运输、保存过程中方法不当,使疫苗本身的效能受损。
6.在免疫接种过程中疫苗没有保管好或操作不严格,或疫苗接种量不足。
7.制备疫苗使用的毒株血清型与实际流行疾病的血清型不一致,也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8.在免疫接种时,免疫程序不当或同时使用了抗血清。
总之,免疫失败原因很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为防止免疫失败,最重要要做到正确使用疫苗及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以上就是第一讲的全部内容,要是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或有不对之出,敬请批评指正,欢迎在评论区讨论留言,大家共同学习成长。这个课程是每周一讲,下周是生长育肥猪的饲养管理,整理不易,要是觉得可以,还请用你发财的小指帮忙点赞、分享、收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