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宝宝喜欢咬人因为口欲期吗?宝宝爱咬人事出有因理解他的口欲需求

人气:313 ℃/2024-01-10 09:39:38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东东今年2岁多,最近让妈妈很发愁,情绪一激动就直接上口咬人,咬得还挺疼。

前段时间,妈妈带着东东去朋友家做客,两个孩子玩得很兴奋,刚静下来一小会就突然听见一声大哭,朋友家孩子举着小胳膊跑了过来,看着上面的牙印,东东妈就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东东也哭得很伤心,后来才知道,是朋友家孩子抢了东东的水杯,僵持之下东东生气了,就使出了“绝招”。

东东妈说,孩子这段时间只要一点不顺心就会上嘴,速度快,咬得狠,但自己又意识不到伤害到了别人,想想头都大了。

这样的困惑很多家长都有,因为事发突然,没办法控制,伤害别人的事情时有发生,自己只能跟在后面收拾烂摊子。

但孩子爱咬人其实也算事出有因,家长唯有弄清楚个中缘故,才能给孩子适当的指导。

首先要了解,孩子咬人不一定是恶意的攻击行为

身边见过这样一个案例,妈妈工作忙,把孩子交给婆婆带,结果衍生了不少问题。

孩子一发脾气,打人咬人时,奶奶的反应就是:“大孙真能耐”、“可不能咬奶奶”,一脸笑意不说,语气也是调侃着的,让孩子觉得咬人就是互动游戏,很有趣。

这属于家长的误导使然,孩子根本不知道咬人代表着什么,因而也谈不上恶意。

这位妈妈发现问题后,花了好长时间,才让孩子认识到这件事的重要性,曾在宝妈群里抱怨过好几次。

可见,孩子咬人,家长的反应很重要,这决定着他如何看待咬人这类行为。

孩子为什么爱咬人?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一个爱咬人的阶段,这是正常又普遍的,但需要引导,具体原因是什么呢?

1、情绪爆发但语言匮乏

很多孩子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情绪激动时,一时间感性脑战胜理性脑,只顾着爆发,就忘记了自己的行为,不仅会出现推搡、反抗等情况,还可能打人咬人。

这实际上是情绪的释放,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孩子并不关心事情对错,只是担心自己被伤害。

再加上语言的匮乏,没办法在情绪失控时清晰地表达自己,因而他们必须用一种大人看得见方式表示不满。

这种焦急的情绪会短暂爆发,咬人也是应激反应,并不是恶意行为,和孩子的性格更没有太大关系。这点家长无需担心,不要给孩子贴上爱咬人、不听话的标签。

2、幼年时期的口欲期没有被满足

朋友3岁多的孩子在幼儿园咬了别人,仔细了解才知道,孩子8、9个月时,为了避免孩子吃手,她在手上涂了苦瓜汁,还用软布裹住。孩子1岁多喜欢抓家长的头发,把手伸进小洞,也没少呵斥。

原本觉得这是坏习惯,在家纠正一段时间就好了,没想到孩子脱离了家,到幼儿园惹了这么多麻烦。

我一直强调,孩子的敏感期是必须经历的,如果没有得到充分满足,日后肯定会找弥补,在家长看不见的地方实现自由,这也被称作“敏感期螺旋上升”。

孩子在8、9个月会出现手口敏感期,这个阶段用口唤醒手、唤醒身体,用口认识世界,从内向外探索。如果家长制止,孩子探索世界的阶段就被阻断,直接影响今后手口的发展。

因此,理解他的口欲需求,并想办法满足,比一味阻止效果好得多,那时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如何应对孩子咬人?

1、满足孩子的口欲需求

婴幼儿咬人,还会咬手、咬玩具,是因为他需要用不同口感的食物满足口欲期。比如看起来硬硬的、吃起来软软的食物;比如溶豆、香蕉、奶豆、小馒头、苹果等,都能提升口腔咀嚼能力。

建议在宝宝长牙时准备磨牙棒,但这只是临时的,不是长久之计,调整辅食的软硬程度更好。

2、正面回应,积极引导

正面回应指的是,家长真的被咬疼,或者孩子真的伤害到别人时,要告诉孩子被伤害的人的真实感受。

比如:“你把妈妈咬疼了,你看这是牙印,你的行为我不喜欢”或者“你伤害了别人,需要道歉”,教会孩子自己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并且真正认识到错误,运用同理心。

家长自己承受,帮着道歉,对孩子的引导作用并不大。

积极引导就是不要夸大,也不要刻意演戏,切记不要咬回去,这样孩子会被吓到或者觉得是在游戏,不利于孩子分辨问题的严重性。

家长可以说:“你现在很着急,你要说我很生气”、“被咬了很疼的,宝宝要道歉要承担。”

3、利用绘本、游戏

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就能生动地告诉孩子如何表达情绪,怎样处理情绪。这样的孩子情绪会更加稳定,也更有安全感。

孩子有情绪、咬人都不可怕,也并不是大问题,家长越夸大孩子越重复。适当的冷处理配合热处理,用爱引导,让孩子理解发生了什么,自然就好了。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搜索更多有关“宝宝喜欢咬人因为口欲期吗?宝宝爱咬人事出有因理解他的口欲需求”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