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德东德边境墙现状,130亿美元加龙兴之地才换来德国统一
历史上的德国有两次统一!
第一次的统一,随战争轰鸣而来,在俾斯麦的带领下,用三次王朝战争实现的。
第二次的统一,随国际博弈而来,在昂纳克的落幕后,用大笔金钱和土地实现。
这两次统一都很有德国风范。
第一次铁血,第二次务实。
铁血和务实都是德国人的标签,也是德国人的民族秉性。
(欢乐德国人)
那么第二次的统一,德国经历了什么?
迎来的东德成色如何?
后续的发展又如何?
这篇文章读完,希望读者们能有所得!
1990年夏天在无数人激烈讨论后,东德地区正式引入了西德的马克作为货币单位。
所有的统一,最开始都是以经济为主的,唯有相同的货币共同的市场,才有统一的可能,这点上,第一次统一德国的普鲁士,就用德意志关税同盟,给后续的德国打过样了。
要是没有统一前弄的关税同盟,哪来的德国统一?
从这个角度看,所有政治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经济问题,这也跟德国统一息息相关。
(曾经的普鲁士)
10月3日,全德人民在一起欢庆了德国重新统一。
在庆祝现场,时任联邦德国总统冯·魏茨泽克说了这么一番话: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它如实体现了良好的国民素质。
这段话的重点是,没有协定、宪法和决议,就能温馨地实现统一,至于最后的落脚点,则是德国人良好的国民素质。
这话有道理吗?有的,只不过没说完!
因为让德国完成统一的根源,除了这之外吗,还有德国巨额的付出。
这付出有多少?也有数据为证!
为了能让东德顺利回归,德国向苏联支付了120多亿马克的无偿援助(不用还的)还有90亿马克的低息贷款。
这210亿马克值多少钱?答案是相当于当时的130亿美元,这笔钱按照通货膨胀率算,则是今日的3000亿美元还有多。
除了这一大笔钱之外,德国还承诺了再也不再诉求普鲁士的龙兴之地,科尼斯堡的领土主权。(今日加里宁格勒)
这又是送钱,又是放弃领土的做派,才是德国能获得统一的关键,他们用钱和土地让苏联人松口,换来了德国的统一。
(科尔和戈尔巴乔夫)
那么刚刚并入德国的东德成色如何?
在当时看来,东德人对统一后的最大诉求就是提高生活水平,迅速拉近跟西德人的差距,他们狂热地认为,只要两德统一了,如果一切顺利,东德就能在十年后成为西德。
这狂热,是除了民族感情之外,德国统一的最大动力。
这点也有数据可以佐证!
统一前的西德,面积24.8万平方公里,人口6325.4万,人均GDP2.23万美元
统一前的东德,面积10.8万平方公里,人口1662.9万,人均GDP1.18万美元
差距可谓非常明显!
这一切成因,都和西德成立之后,经济快速发展有关!
(两德)
70年代的西德经济奇迹,让联邦德国一举成为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第三大贸易国,妥妥的经济强国。
反观东德,就差了不止一点,两点!
不过人均这玩意,虽然体现了生活水平,但也不是绝对的。
因为东德人的日子,过得真不错。
作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典范国家,东德人均收入一直稳居华约国家第一。
1980年代初的人均产值甚至高于英国,那个时候每一千个东德人中,就有148辆小轿车,408台电视机,425台冰箱,按照三口之家的分布,几乎是一半的家庭都有车,每家都有电视冰箱。
这硬件条件和生活水平,妥妥的不输一线发达国家。
(柏林墙)
可这样的东德经济,看似发达,其实隐忧不少,而且各个致命。
影响东德经济最主要的三个要素如下。
第一个:源自德国当年厚实的工业基础,高素质的德国人,还有优秀的教育资源。
第二个:源自东德跟西边兄弟国家的良好互动,同一民族的感情因素,让东德在对外技术和资金交流上非常顺畅,就连西德对于东德窃取技术情报,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这一切都助力了东德工业品在“互助会”市场的走俏。
除此之外,西德在统一前的准备期,还会每年给东德20亿美元改善民生。
第三个:源自苏联的援助。
那价格低廉的石油和天然气,那为了打造标杆而送出来的“互助会”消费品市场,都是东德繁荣的因由。
(苏德友好)
这三大要素,第一个是底蕴深厚,第二个是民族纽带,第三个是老大给力。
这一切共同促成了东德的相对发达。
这其中最重要,最让统一后的东德不舍的,除了互助会的市场,就是苏联的援助!
按数据显示,在上世纪80年代东德弄五年计划时,苏联大方无比,一口气提供了325亿立方米的天然气,9500万吨的石油,1600万吨的钢材,850万吨的铁矿和无数其他资源,至于收的费用,骨折价。
如果今日德国,看见这么大方的俄罗斯,估计要笑开花。
这么多优越的援助和开放的条件,促进了东德经济的发展,但是也让问题潜伏。
在长期惯性驱使下,东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不少。
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不按市场需求配置社会资源,弄得行事古板僵硬,以至于工业门类重复且畸形。
东德工业门类中,最强的是化工行业,其次是冶金和机械,最后才是事关居民生活水平的轻工业,这点上跟苏联很像。
虽然不至于如苏联那么偏科,可对于生活水平的影响也是肉眼可见的。
数据上的东德,GDP高达1.18万美元,可实际上的生活质量,却不如经互会小弟匈牙利。
(柏林)
因为匈牙利的经济政策,相较于其他华约国家灵活的多。
按照去东欧考察团的说法就是,匈牙利拥有东欧世界罕见的众多商品和琳琅满目的消费品,市场上货源充足,肉蛋奶等食品类供应也不输同期西方,甚至超过。
反观东德,商品单调,质量不咋地,供应也稀缺。
工厂里的设备也严重老化,都是用了15到20年的设备,污染特别严重。
这也是德国刚统一后,西德企业嫌弃东德企业的因由。
东德的企业,浪费严重,污染太高,费效比低下,8000多家大型企业一半都在亏损,只有三分之一盈利,而且还负债累累,欠了3500亿东德马克。
(德国区划)
这就是两德统一时,东德企业现状。
等到两德统一后,这个问题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的。
因为东德经济发展的最大助力,苏联的廉价资源,还有互助会的广阔市场没了啊!
失去廉价资源,东德企业竞争力下降了。
失去互助会市场,东德商品输出地没了。
这效应叠加之后,让本就竞争力不强的东德产品,在西方市场备受歧视。
曾经的东德之光,“卫星牌”小汽车面对德国的BBA毫无竞争力。
于是,统一后的东德人,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好日子,反而迎来了下岗潮。
失去竞争力的企业,纷纷无以为继,近半劳动力失去岗位,必须另谋出路。
按数据显示,1990年7月,东德工业产值就下滑了40%,到了1991年开春,工业产值又下滑了40%,截止1992年,东德总体工业产值,只有西德产值的8.3%,这种程度的产业跌落,放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罕见的。
(互助)
一看东德地区经历了如此阵痛,西德当然要想办法啊!
从1991年开始,西德就致力于给东德输血,截止1994年,一共提供了5000亿马克的“联邦补贴”,这不惜代价的输血,还有不计回报的投入,让原本福利良好的西德人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但效果也是明显的。
在西德地区的帮助下,东德实现了产业私有化和市场自由化,企业也在脱胎换骨之后,缓慢提高了竞争力,工人工资也从统一前的收入占西部30%上升到了70%,平均一年增加20%的工资,让东德人荷包渐渐暖和起来,随工资增加的,还有商店里面充足供应的商品、工作和娱乐活动的增加。
这也有数据为证!
1990年,东德1600多万人口只有两万家商店,人均商店服务人数是800多人。
1994年,东德1600多万人口拥有15万家商店,人均商店服务人数是106人左右。
生活水平的飞速提升,让东德人高兴了,但东德人依旧有不顺气的事。
这不顺气的事,就是来自西德人的轻视。
截止2000年时,依旧有不少西德人不愿意踏上东德地区,东德人也因为这态度,心里憋屈得很。
(人口)
至于这一切的根源,依旧和经济有关!
最开始,西德人对于东德同胞的回归,是非常开心的,他们心甘情愿用自己的收入补贴同胞。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同胞情感,在东德地区落后的经济,低下的人均生产率面前出了问题。
东德经济落后是必定的,人均生产率也只有西德的一半,可工资却长期保持在西德的80%甚至90%水平。
引发这一切的,就是德国一种特殊的税种“团结税”,每一个有工作的西德人,每个月都要从工资中扣除大概50多欧元的“团结税”补贴东德。
可以这么说,经过四十多年分裂后又统一的德国,在统一之后过得很有点拧巴。
这拧巴的根源,就是经济不平衡和西部地区的付出。
要缓解这一切,估计还要等待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抹平曾经的不平衡。
时间,是决定一切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