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中风后经常便秘是怎么回事?中风后便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疾病

人气:484 ℃/2024-02-07 15:07:24

第十三章中风后便秘第十三章中风后便秘

中风后便秘指在中风疾病发生之后伴随的以排便周期延长或者排便周期虽然正常但是粪便干硬,难以排出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据研究显示,中风前便秘的发生率不超过13%,而到中风1个月以后,其发病率可以高达66%以上。中风的发病原因虽然较为复杂,但是常见的类型有邪滞肠腑、气血虚弱、痰浊闭阻、血液瘀滞,由此导致中风后便秘的发生。

一、分类与诊断

(一)辨证分型

(1)热秘:大便干结,腹胀,口干口臭,尿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2)气秘:欲便不得,腹中胀痛,嗳气频作,胸胁胀满,苔薄腻,脉弦。

(3)冷秘:大便艰涩,排出困难,腹中冷痛,面色㿠白,四肢不温,小便清长,舌淡,脉沉迟。

(4)虚秘:虽有便意,但排出不畅,便质不干硬,面色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苔薄,脉细弱。

(二)诊断标准

目前在临床上广泛推荐使用的是功能性便秘的罗马诊断标准。其诊断标准如下。

(1)症状必须包括以下2项或2项以上: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费力;②至少25%的排便为干球状便或硬便;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尽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或阻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⑥排便次数<3次/周。

(2)在不使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没有足够的证据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IBS)。

临床上,根据患者病史、主诉及体格检查,参照功能性便秘的罗马诊断标准不难诊断中风后便秘。

二、典型病案

【病案一】

于某,男,62岁。就诊日期:2017年11月30日。

主诉:左侧肢体活动不利14日,大便秘结1周。

现病史:患者14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家属将其送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就诊,经行头部MRI示脑梗死,予以对症治疗。出院后,患者遗留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为求中西医结合治疗遂来我院治疗。患者现一般状态可,自述腹胀,大便秘结,小便正常,睡眠尚可,舌红,苔黄,脉数。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

手术史:左侧踝关节骨折术后,右下肢静脉曲张手术,青光眼手术。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查体:体温:36.6℃,脉搏:95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45/95mmHg。神志清醒,语言笨拙,左侧上肢肌力2级,肌张力高,左侧下肢肌力3级,左侧腱反射活跃,左侧病理征( ),脑膜刺激征(-),腹部叩诊呈鼓音,左下腹可触及条索样结块。

诊断:中医诊断为中风病(肝阳上亢);西医诊断为脑梗死,高血压病,冠心病,便秘。

针灸治疗:取下脘、章门(双侧)、子宫(双侧)、大横(右侧)。使用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直刺1.5寸,至所需深度后,接电针仪,章门(左侧)与子宫(左侧)为一组,章门(右侧)与下脘为一组,子宫(右侧)与大横(右侧)为一组;波形选择疏波,强度以患者腹部肌肉收缩,且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连续针刺5天,休息2天,连续4周为1个疗程。同时嘱患者多摄入维生素,多饮水。

治疗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患者自述腹胀减轻,大便2日1次,便质正常。

【病案二】

李某,男,73岁,于2018年9月17日入院治疗。

主诉:右侧肢体活动不利6月余,便秘伴腹胀1个月。

现病史:患者于3月14日无明显诱因出现突然右侧肢体活动不利,跌倒后被立刻送往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进行治疗,行头部CT及MRI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给予患者静脉点滴药物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后,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能,来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现患者大便五六日一行,右侧肢体活动不利,伴有言语不利,无吞咽困难,便干。

查体: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尚可,双瞳孔等大同圆,光反射灵敏,右侧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1级,右侧下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张力略高,生理反射存在,腱反射对称存在,右侧病理征( ),腹部叩诊呈鼓音,左下腹可触及条索样结块,腹部听诊肠鸣音减弱。

诊断:中医诊断为中风病(肝阳上亢);西医诊断为脑梗死,便秘。

针刺治疗:取下脘、双侧章门、双侧子宫、右侧大横,连接电针方法...

治疗结果:治疗两个疗程后,家属诉排便二三日一次,质正常。患者神志清楚,查体合作,双眼球各方向活动尚可,右侧上肢近端肌力2级,远端肌力1 级,右侧下肢肌力2级,右上肢肌张力略高,右侧病理征( ),左下腹条索样结块消失,腹部听诊肠鸣音正常。

三、中风后便秘的特殊针法治疗

1.选穴

腹针以下脘、大横、章门、子宫配以电针,所选主穴均为位于腹部的腧穴。热秘配合谷;气秘配中脘、太冲;冷秘配关元、神阙;虚秘配关元、脾俞;大便干结配关元、下巨虚。

2.操作方法

使用0.3mm×50mm针灸针,刺下脘、双侧章门、双侧子宫、右侧大横至所需深度后,接电针仪,波形选疏波,强度以患者腹部肌肉收缩,且以患者可以耐受为度,每日1次,每次治疗30分钟,每周连续针刺6天,休息1天,1周为1个疗程。

四、理论基础

现代研究表明,便秘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结肠动力学异常,目前根据其特点,一般可将便秘分成三种类型,分别为慢传输型便秘、功能性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但是无论哪种类型的便秘,其关键环节都是胃肠的功能障碍,所以临床治疗便秘也集中在这一关键环节。

中风后便秘患者的胃肠道电活动减弱,临床可应用电针治疗中风后便秘患者。电针的作用具有传统针刺针感和电流刺激的双重治疗作用,针感可以疏通局部经络气血,调整脏腑阴阳,而电流刺激则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肠道血液循环,两种作用综合可以促进大便的排出,从而治疗中风后便秘。

大横为脾经经穴,选取此穴位一方面是针刺脾经穴来调节脾胃脏腑经气,脾胃合则人体消化、吸收功能均可正常,排便功能自然也可恢复正常;另一方面,现代解剖学研究表明,此穴位于结肠局部,且其下分布的肌肉、神经丰富,针刺局部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等条件刺激位于腹腔内部的结肠,促进肠道运动,从而使排便功能恢复正常。

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端,距肝、胆、肾很近,又是肝经、胆经的交会穴。本穴属肝经穴位,肝肾同源,肾为先天之本,其经脉上膈挟咽,注心中与肺相连。章门又是脾之募穴,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五脏皆禀气于脾,故章门为脏之会穴。因此,章门穴能主治五脏之病,以治肝脾病为主,具有祛邪扶正、和脾胃、疏肝脾、调诸经气血的多种功能。梳理章门穴的历代应用,发现章门对肠道运动有双向调整作用,伍以他穴既可以疗腹泻,亦能治便秘。

此特殊针法运用于临床实践,上述两例患者均有疗效,采取腹部电针进行治疗,在腹部腧穴的基础上,电流刺激则可以增强胃肠蠕动,促进肠道血液循环,达到缓解便秘的目的。患者于某大便秘结,腹胀一周并且伴有舌红、苔黄、脉数,可诊断为热秘,配合清淡饮食,便质转润,排便通畅。患者李某由于卧床,活动减少出现大便质硬,5日一行,可诊断为气秘,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虚不能推动粪便在肠道内运行,另外该患者饮水减少,导致津液亏虚,不能濡润肠道,最终导致粪质干结。经过半个月的治疗再加上合理的康复锻炼,治疗效果显著。

搜索更多有关“中风后经常便秘是怎么回事?中风后便秘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的疾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