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钱钟书年轻有多狂:钱钟书打了半个文坛大师的脸

人气:489 ℃/2025-01-20 17:46:39

提到钱钟书,人们马上会想到《围城》。《围城》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它获得了很高的荣誉,被誉为“新儒林外史”。它的讽刺力度之大,可谓空前不见得绝后。

但是,钱钟书有一短篇小说,讽刺强度令人咋舌,那就是《猫》。如果提到钱钟书的短篇小说《猫》,恐怕知道的人不是很多。

在钱钟书写《围城》之前,《猫》就存在了。

之所以把《围城》和《猫》相提并论,是因为《猫》和《围城》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幽默的语言,辛辣的讽刺,令人拍案,都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围城》里几个鲜活的人物,如方鸿渐、李梅亭、顾尔谦以及高松年等,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彼此过招,颇有烟火气息。他们大多是为了生活和工作,挣扎在时代的洪流中,各显神通;同时,他们暴露出来的复杂、虚伪、卑鄙、龌龊的人性,都是生活的大剧幕里必有的色彩。

《猫》却是像是一出独幕剧,人物的活动都围绕“太太的客厅”,或恭维、或鄙视、或争锋、亦或暗斗,都在一个舞台上表演。这种虚伪,缥缈而又市侩,群而不卓。

据说,钱钟书写《猫》时,和同在清华园居住的林徽因是邻居,因两人都喜欢养猫,而两个人养的猫又都是斗士。奈何,钱家的猫温顺可人,梁家的猫强悍淘气,两猫经常掐架,引起钱钟书的愤懑。

钱钟书往往仗竹竿助阵自家的猫,把梁家的猫打得嗷嗷直叫。杨绛先生劝钱钟书,******还得看主人呢,那打猫呢?言下之意,是你不要太过分,打猫也要看主人。

无奈,钱钟书骨子里的傲气不容他反省,因着一句“******还得看主人,那打猫呢”,触发了他的灵感,写下了讽刺民国半个文坛的《猫》,既给自家的猫出了气,又针砭时弊,打击了那些在国难当头的文人麻木的嘴脸。

讽刺半个文坛,一石激起千层浪

钱钟书的老师吴宓曾经说过:

自古人才难得,出类拔萃,卓尔不群的人才尤其不易得。当今文史方面的杰出人才,在老一辈中要推陈寅恪先生,在年轻一辈中要推钱钟书,他们都是人中之龙。

这个评价很是中肯,钱钟书在文学上的造诣很深,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文学家,甚至对中国的史学、哲学领域也有深入的研究。他出身教育世家,接受过很高的传统教育,骨子里刻下了传统的思想,他虽然留学欧美,但是流淌的血液里都是浓郁的传统文化。

《猫》就是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钱钟书的传统文化和西洋思想碰撞的产物。

俗话说,狗是忠臣,猫是奸臣。猫,作为一个机敏奸猾的动物,有着为了美好生活,果断舍弃原主的本性。

猫性即人性,是当时或当下一部分人的人性。

钱钟书在《猫》中写道:

“淘气”就是那闹事的猫。它在东皇城根穷人家里,原叫做“小黑”。李太太嫌“小黑”的称谓太俗,又笑说:“那跟门房‘老白’不成了一对儿么?老白听了要生气的”。

钱钟书没有说这个猫是如何离开穷人家的。一个猫在穷人家的时候,可能会饿得有气无力,而它到了李太太家,就像鲤鱼跃进了龙门,一步登天,就连一个名字也有好多文人大费周章地去取。它的地位非同一般,简直翻天地覆的变化,犹如癞蛤蟆变成了白天鹅。

猫是这样,那,人呢?

李建侯李先生的父亲是前清遗老,李太太的父亲是个藩台。一个有钱,一个有名,两人出身都是世家,可是,这两个人整日无所事事,一个在日本整了双眼皮,混在文学沙龙里男人堆的交际花;一个是为太太马首是瞻的“好丈夫”,一个“最驯良,最不碍事”的丈夫。

这家人看似和谐幸福,妇唱夫随;其实,丈夫总在太太的光环下生活,和他们的文人朋友们相比黯淡无光,于是,他想要写书出书,自己不会写,也不屑写,用秘书做笔杆子写书,来满足自己的文人梦,面子、里子都做足功课。

太太呢?表面温良娴熟,暗中却和丈夫雇佣的秘书暗生情愫,在得知丈夫和妙龄少女一起南下时,就要暗度陈仓。

两人都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却又把彼此的面子踩在脚下,踏进泥土里。岂不知面子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挣来的。

钱钟书的老师吴宓看过《猫》之后,淡然一笑,说,小说中的人物都是有影射的,李建侯、李太太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化影;那个“除了向日葵以外,天下怕没有像陆伯麟那样亲日的人或东西”是指周作人。

别人调笑周作人是“平时日本通,战时通日本”。周作人曾经留学日本,妻子也是日本人,当日本人侵略北平时,他投靠了日本人。这个亲日的陆伯麟,无论是形象,还是行为举止,都是周作人的化身。

熟悉林徽因圈子的人都能把小说中的人物和原型对上号,而周作人则是自己对号入座的人。据说,在小说发表之前,钱、周二人已经隔空撕扯了很多年;小说发表不久后,周作人开始怒怼钱钟书,两人开撕的嘴脸更是精彩绝伦。

有趣的是,那曹世昌的描写,活脱脱一个沈从文。曹世昌说话声音柔软悦耳,有些娘。钱钟书说当一个男人听到那样的声音时,“恨不得把他像无线电收音机似的拨一下,放大他的声音。”

这个声音的描写不算很过分,更过分的是沈从文的身世、背景、过往经历以及文学作品的风格钱钟书起底了。就像一个做透视的病人,无论你穿了多少衣服,也阻挡不住被人从内到外的审视,逃不过赤裸裸的尴尬。

民国文坛的大师们都能在《猫》中找到身边相熟人的影子,萧乾、林语堂、朱光潜、沈从文、周作人、徐志摩等等,大半个文坛骨灰级的人物,无疑列外,在小说中粉墨亮相,但除了周作人外,余者都保持了沉默。

他们内心怎样,别人无从得知,但是读者在钱钟书辛辣无比的文笔中,能够读出他们的难堪和无奈。据说,《猫》发表后,杨绛先生感觉过意不去,去找林徽因致歉,林徽因说,他写的猫,与我何干。

杨绛先生感慨林徽因的大度,劝解钱钟书收敛一些,但是钱钟书仍然一如既往。

钱钟书在玩讽刺的同时,也暴露出自己毒舌的本性

读钱钟书的小说,总有畅快淋漓的感觉,《人·兽·鬼》中收集的四篇小说:《猫》、《灵感》、《上帝的梦》以及《纪念》,无一不是讽刺至极、奇谲诡变。

但是,人无完人,就连博学如钱钟书,也不列外。

据杨绛先生在《围城》前言中记载,钱钟书小时候特不开窍,木讷,后来在其父亲的影响下,才渐入文学的佳境,即便如此,钱钟书在考清华时,数学分数惨不忍睹。这是钱钟书的短板,无奈,他老人家文字功夫厉害,想喷谁就是动动手的事,就连文笔犀利的大文豪鲁迅,也曾被钱钟书拉进文章中,一顿操作猛如虎。

只是,钱钟书的文笔讽刺虽然厉害,那也是管中窥豹,一叶障目,谴责某个人的一些他认为的弊病而已,可是,谁也知道不能以点代面,不能像盲人摸象一样,摸到大象的腿,就说大象像一根柱子。

因为一只宠物猫,就把邻居写得那么不堪的人,钱钟书称第二,恐怕没有人敢称第一。这个事只能说,一,作者对小事很在意,从自己的感受出发,诟病别人。二,作者的笔,就是武器,他有很丰富的内涵,杀人于无形却滴血不流,文字的战场,没有硝烟却炮火连天。

钱钟书和鲁迅先生同是生活在国难当头的民国,鲁迅先生的笔用来唤醒民众,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而奋斗;而钱钟书的笔像小李飞刀的飞刀,在文人的圈子里上下翻飞,刀刀见血。

即使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建筑领域有很高的声誉,即使他们在国家建设中贡献了很大的力量,也没有逃过钱钟书的毒舌。

《猫》中所写的“李建侯和李太太”,都是毫无建树,每日都是浮夸泛谈,受人恭维的赚面子,大有“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

可是,现实中的梁思成、林徽因却是工作狂,且成就很大。

沈从文和林徽因、梁思成夫妇是好友。据沈从文讲述,梁思成在野外调研时,为了远距离观测一座古塔的内部结构,一直向后退,结果差点从塔上掉下来。

林徽因虽然在文学上的造诣不是登峰造极,但是,她发着39°C的高烧,还和一众文学名流探讨文学艺术问题。

显而易见,原型和小说《猫》中的人物差距很大,后人不知道是钱钟书不了解梁思成和林徽因呢,还是意有所指呢?

总之,钱钟书在刻意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极尽打磨、发挥文字的魅力,在伤敌一千的时候,也自损了八百。在他讽刺民国半个文坛大师的同时,也暴露出自己刻薄、没有度量、以及毒舌的本性。

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提升自己,文学解读,欢迎关注

搜索更多有关“钱钟书年轻有多狂:钱钟书打了半个文坛大师的脸”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