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了鸟类人类会咋办,如果鸟类消失了后果会有多严重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鸟类一直是人类的好伙伴,婉转清悦的鸟鸣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环境的一部分。它们也融入了人类文化之中。在中国,喜鹊代表着吉祥鸟,而在日本,猫头鹰则被视为一种福鸟。
你能想象一个没有鸟类的世界吗?鸟类带给我们的好处不仅仅是文化上的,它们在世界生态系统的运作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经济和粮食生产,以及数百万其他物种。
鸟类对人类的作用,超出你的想像
鸟类起源于兽脚类恐龙。兽脚类恐龙是一个相当多样化的类群,其中包括了鼎鼎大名的霸王龙和伶盗龙。最近发现于缅甸的一块距今9900万年的琥珀之中,人们发现了一条长着羽毛的恐龙的尾巴。德国发现的始祖鸟是一种位于非鸟恐龙和现代鸟类之间的化石鸟类,它生活的时代距今约 1.5 亿年。与鸟类至少上亿年的历史相比,人类历史不过600万年。
鸟类是最易于观察的野生动物之一。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身边总会出现鸟类的倩影。它们能翱翔于天际,跃于林中,甚至能潜游水下。它们有华丽的羽毛,生动美妙的鸣唱,给自然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1
控制虫害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鸟类每年要吃掉4-5亿吨昆虫。在中国,家燕即小白腰雨燕(Apus nipalensis)三分之二的食物是由农业害虫组成的,单一只家燕一年大约就要吃掉50万只害虫;在整个美洲的森林里,黄昏锡嘴雀(hesona vespertina)是云杉食心虫的最大克星,提供了每平方公里1,820美元价值的害虫防治服务。鸟类的效率非常高,欧洲正积极为鸟类提供巢箱,以作为害虫控制的一项重要措施。
如果鸟类消失了,害虫就会使人类陷入泥潭。也许你会说,这种说法太夸大了,我们可以使用农药来控制害虫。但农药有着明显的缺点,它威胁人类的健康,有的农药严重的会致癌、致畸。农药还会污染土壤,使土壤酸化和板结,土壤养分减少。同时,农药作为害虫的杀手,也对其它益虫造成杀害,破坏了土壤的生态环境。而鸟类不会带来任何副作用,无疑是人类作为害虫控制的一项首选。
星雀
2
给植物传粉
想到给植物传粉,我们在脑海中浮现的通常是蜜蜂和蝴蝶这些昆虫,但其实鸟类也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比如蜂鸟和蜜雀,尤其是在高海拔或气候炎热地区。在南非,近四分之一的鼠尾草是由鸟类授粉的。这种花没有香味,鸟类喜欢视觉,更胜过嗅觉。它们作为传粉者的角色可以使我们直接受益,人类用于食物或药物的植物中,约有5%是由鸟类传粉的。如果鸟类消失了,后果可能会很严重:31种夏威夷风铃草就可能会随着给它们授粉的鸟类一起灭绝了。
白颈蜂鸟
3
传播种子
当鸟类飞行和迁徙时,会带走它们吃下的种子,并通过粪便将种子散播出去。它们把植物带回被破坏的生态系统中,甚至飞跃海洋把植物带到新的陆地上。鸟类帮助我们塑造了世界各地的植物环境。在新西兰的森林里,70%的植物种子都是由鸟类传播的,比如簇胸吸蜜鸟(Prosthemaderanovaeseelandiae)。帕劳群岛上,密克皇鸠(Ducula oceanica)承担着更大的责任,作为岛上最大的鸟类之一,它们承担了主要的种子传播工作。
红脚旋蜜雀
4
清洁大自然
秃鹫在头顶盘旋的景象可能看起来有些不祥,但它们的清理工作对人类而言是非常珍贵的。秃鹫的到场速度非常快,通常在动物死亡后一小时内即可到达,清理得也非常彻底。其他效率较低的食腐动物,如野狗或老鼠,可能要过好几天才会来啄食尸体,从而导致狂犬病和肺结核等致命疾病的发展和传播。一只秃鹫一生能提供价值约11,600美元的废物处理服务。随着亚洲秃鹫数量的锐减,印度的野狗数量激增了550万只,导致狂犬病蔓延,约47300人死亡。
南非秃鹫
5
维持生态平衡
像森林、沼泽和草原这样的栖息地影响着整个地球上的人类,它们储存碳,保持气候稳定,为空气注入氧气,并将污染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但是如果没有鸟类,许多这样的生态系统可能就不存在了。鸟类维持着植物与食草动物这种捕食者和猎物之间微妙的平衡。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东南部的盐沼,那儿茂盛的大米草可以净化水域,并保护海岸免受海水侵蚀。而盐沼海螺喜欢以大米草为食,如果没有蛎鹬、石鸻和鸻这些捕食者,海螺会吃掉整个沼泽上的草,只留下光秃秃的泥滩。
翻石鹬
6
保持物种多样性
鸟类,尤其是海鸟,在传输营养物质,以及帮助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保持物种多样性方面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海鸟要飞行数百公里到海洋中觅食,当它们返回时,会在栖息地沉积一层极具刺激气味的鸟粪。这种鸟粪渗入海洋,为附近的珊瑚礁生态群落提供养分。对查戈斯群岛的一项研究表明,如果这一过程被打乱,会大大降低生态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在没有海鸟天敌的岛屿上,珊瑚礁得以蓬勃生长,鱼类不仅种类多,而且长得更大、更快。而那些老鼠成灾、鸟类难以生存和繁衍的岛屿则相对要衰落得多。
褐鲣鸟
7
为科学提供灵感
人类从鸟类身上获取灵感已经有几个世纪之久,从飞行技术,到以鸟类小羽枝为模型的拉链,还有一些人类巨大的进步:达尔文对加拉帕戈斯群岛雀类的研究被证明对他自然选择进化论思想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蓝凤冠鸠
鸟类是自然的精灵。它分布广泛,对环境的变化反应迅速。通过鸟类,可以告诉我们自然的健康状况,也能对气候变化等紧迫问题发出预警。认识鸟类,也就了解了自然。
鸟类对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的作用,人类要实现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要建立起同理心,以务实的行动来切实保护鸟类。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影像方舟:世界濒危物种的最后影像
“生物多样性之父”托马斯·洛夫乔伊(ThomasLovejoy)教授曾说 “照顾好了鸟类,你就解决了世界上大部分的环境问题。”可是你知道吗?到下个世纪之交,也就是2100年左右,我们可能会失去地球上的一半物种,包括鸟类。
现在,很多物种的状况,都可以用科学家口中的一个词来形容:“living dead”(活着的灭绝动物),即这些物种虽然还未灭绝,但已被判死刑,灭绝不可避免。一个世纪后,狮子、老虎、猎豹等大部分猛兽都只会存在于动物园,或者面积极小、可看做“准动物园”的野外保护区中了。而同样的命运,也等待着犀牛、大象以及人类的近亲大猩猩和黑猩猩。到时候,人们可能只能在照片、视频、图书等资料中或者在博物馆中见到它们了。
为了拯救世界各地的濒危物种,记录动物园、水族馆和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的每一种动物,为我们的后代留下珍贵的影像资料,美国国家地理30多年御用摄影师乔尔·萨托于2005年创立了“影像方舟”(PHOTO ARK)项目。
《国家地理 珍稀鸟类全书》
他获得过2017年美国国家野生动物艺术博物馆朗格斯奖(Rungius Medal)、《美国国家地理》2018年度探险家称号。该项目跨越全球40多个国家,中国也积极参与,拍摄、记录了9000多个物种,包括2000种鸟类。
“影像方舟”项目作品的首部中文版《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精选300多种鸟类的绝美影像照片,从鹦鹉、蜂鸟、猫头鹰,到极度濒危的蓝嘴凤冠雉,每一种鸟都有自己的故事。照片以黑白为背景,凸显动物的样貌和神态,能让你欣赏到前所未见的各种细节与神韵。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由“影像方舟”创始人乔尔·萨托与全球观鸟冠军诺亚·斯特瑞克联手创作。
诺亚是全球知名鸟类专家、《观鸟》杂志副主编,他于2015年环游世界,观察到6042种鸟类,创造了观鸟的最高纪录。在本书中,诺亚用优美的文字讲解鸟类起源、飞行、食性、情感、筑巢、繁衍等有趣的百科知识:蜂鸟可以倒着飞,椋鸟能模仿周围环境的声音,极乐鸟的求偶表演最佳,大雁排成V字飞行最省力、最高效,鸟类夫妻忠诚度最高的是信天翁……
鸟类是环境质量的最敏感指示物种,在维护生态平衡、丰富全球及地区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们为自然世界增添了灵动和活力,也为人类的科学研究插上想象的翅膀,鸟类的演化历程也让我们对于生命演化的问题拥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果鸟类消失了,会对人类世界造成重大影响,保护鸟类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鸟类专家周忠和
《国家地理珍稀鸟类全书》是美国国家地理“鸟类方舟”首部中文作品,记录世界濒危物种的最后珍贵影像,也是一本有趣的鸟类极简百科。它旨在唤起人类识鸟、懂鸟、爱鸟,并采取实际行动保护鸟类。
《国家地理 珍稀鸟类全书》
大家都在看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国家地理 珍稀鸟类全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