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流鼻血是怎么快速解决?还有可能是这些健康隐患
一提到流血,很多人第一反应就简单的以为是上火了,偶像剧看多了的会想到白血病。其实,引起流鼻血的因素有很多,并不只有这两个。在介绍流鼻血的病因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鼻子那么容易出血。
为什么鼻子那么容易出血
我们知道“肺为娇脏”,而连通肺部又被暴露在环境中的鼻子更是娇弱得很。在我们的鼻腔内侧,有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这些血管的供血很足,而且血管的位于浅表层,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出现流鼻血的情况。
流鼻血的常见原因
一、环境因素
天气或者居住环境太干燥、太热、太冷,都会对黏膜形成刺激,导致鼻腔黏膜破裂,导致出血。另外,如果平时吃得比较辛辣,又不注意补充水分,也容易出现流鼻血,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火”。
二、个人习惯不佳
有很多小朋友特别喜欢挖鼻孔,或者拿东西往鼻孔里塞,鼻腔黏膜可能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出现流鼻血那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三、疾病因素
1、流感、上呼吸道感染、猩红热等疾病,这些疾病往往会伴有发热,此时鼻黏膜充血,再加上鼻腔内炎性物质刺激,很容易出现流鼻血。
2、鼻炎、鼻窦炎等鼻部炎症。无论是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还是鼻窦炎等鼻部炎症,由于鼻黏膜长期受到炎症刺激,也经常会出现流鼻血。
3、血液系统疾病,比如常见的白血病,主要是患者骨髓中产生大量不成熟的白细胞,而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就明显减少了,因此很容易导致皮肤黏膜出血。白血病还可能伴有其他症状,发热、牙龈出血、身体皮肤出现淤血、淤青等症状。
4、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如果老年人经常流鼻血的话要当心是这些疾病。
5、婴幼儿维生素K缺乏症,也被叫做获得性凝血酶原减低症,如果孩子挑食,平时吃得绿色蔬菜很少,那么很容易导致维生素缺乏,而导致其所的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及X)活性低下,容易增加出血风险。
6、全身或局部肿瘤,反复鼻出血可能是全身或局部肿瘤的首发症状。
由此可见,导致流鼻血的原因非常繁多,如果出现流鼻血,找不到明确的原因的话,建议最好到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及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这些处理鼻出血的方法都是错误的!
仰头
流鼻血时,将头向后仰,鼻孔朝上,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如此做只是看不见血外流,但实际上血还是继续在向内流,起不到止血作用。
我们的鼻腔是和咽喉部相通的,出血后仰头会使鼻腔内已经流出的血液因姿势及重力的关系向后流到咽喉部。流入咽喉部的血液会被吞咽入食道及胃肠,刺激胃肠黏膜产生不适感或呕吐。当出血量很大时,还容易吸入气管及肺内引起呛咳、造成吸入性肺炎,甚至堵住呼吸道引起窒息的危险。
如果出血的原因是脑外伤引起的颅底骨折,仰头让血液逆流,鼻腔内的细菌也更容易逆行造成颅内感染,后果非常严重。
平躺
有些家长看见孩子鼻出血,非常紧张,让孩子平躺下来休息,也是不对的,原因跟上面一样。
用纸团或棉团塞住鼻孔
还经常有人在鼻出血时,用棉花或卫生纸卷成一团塞住鼻孔,这种做法貌似有一定道理,但常常因为填塞压力不够或者部位不对,起不到止血的作用。而且纸巾或棉球等通常没有经过无菌处理,鼻部破损,细菌更易侵入引起感染。
流鼻血正确做法
一般而言,常见的流鼻血都是由于鼻粘膜中的微细血管破裂,这种情况并不需要特别治疗,可自行解决。
所以,流鼻血时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立即坐下,低头前倾,让鼻血从鼻孔里流出,防止血液下咽。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子硬骨和软骨的交界处,大约是在鼻侧正中央的位置,按压 5-10 分钟左右。指压的力度,以鼻子基本没有出血,同时让出血者张口呼吸为宜。
简单的压迫无效时,可采取鼻腔填塞止血——将干净的纸巾或棉球塞入流血的鼻孔,再进行按压。另外,可用湿毛巾或冰块冷敷鼻部和前额部,以促进血管收缩,缩短止血时间。
但是,如果以上方法使用后鼻血还未止住,或者说经常出现流鼻血的症状,辟谣君还是建议你及时到医院就诊,以便排除器质性病变。毕竟,流鼻血的原因很多,既有局部原因包括外伤、炎症、肿瘤、鼻中隔疾病、鼻腔异物等,也有全身原因包括心血管疾病、血液病、营养障碍或维生素缺乏、内分泌失调等等。
如何预防流鼻血
1.保持房间的安静、清洁,适当开窗通风换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因空气过于干燥可诱发鼻腔出血,所以空气湿度应≥60%,温度宜保持在18℃~20℃。
2.平日里勿用力擤鼻、抠鼻,勿大力打喷嚏。还应戒烟酒,注意休息,保持心情舒畅,预防感冒。
3. 饮食以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为主。合并高血压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多进食维生素、纤维素丰富的食物。饮食要进一些易消化软食,多吃水果蔬菜,忌辛辣刺激饮食,并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可给予缓泻剂。
4.儿童不良的卫生习惯是造成小儿鼻出血的重要原因。所以应从小教育儿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纠正挖鼻、揉鼻、好奇放置异物等易导致黏膜损伤的不良习惯。
5.老年性鼻出血患者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炎等,应定期防治鼻腔疾患及原发疾病,必须针对病因进行相应的治疗,尤其是高血压病患者,必须尽快将血压控制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到医院就诊。
更多养生资讯,欢迎关注素问健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