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虫推书5,No.5书痴老张与聋子老猫
“老张书舍”地处昙华林社区深处的小巷里,已经退休的张福臣与13岁老猫“大白”相守在书店
4月9日,武汉解封后的第二天,昙华林书舍老板张福臣背着600多张藏书书票去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准备送给那里的医护人员。疫情期间,他把媒体报道过的医护人员事迹收集整理,策划编辑了一套书《我们的白衣天使》——20多万字,又请了漫画家萧继石设计了藏书票。
64岁的张福臣,做过书商,在武汉大学出版社当过大众分社社长。去年退休后,老张在女儿的帮助下在昙华林租下几十平方米的小屋,开了这家老张书舍,也卖咖啡和饺子。
“老头太倔了,叫他不去偏要去!从雷神山回来的时候手机快没电,打电话叫我约车才知道他自己跑到那个地方去了。”老张的女儿小落(化名)埋怨。
封城后,老张和老猫大白一直守在昙华林的书店,女儿几次上门要把他接回家,女婿把他驮在背上,被老张挣脱下来。“爸爸性格比较傲,不愿意给别人麻烦,我知道他是想减少感染的可能。”
正月十五前,老张偶尔也会在街巷里晃一圈,商铺全都大门紧闭,有的已经贴出了招租启事,路上见到最多的人不再是游客,而是环卫工和志愿者。旁边的得胜桥,还有几家菜摊在营业,几个摊主在那里斗地主,也没戴口罩。还有一对男女在那里毽子。
“武汉人心也太大了吧”,老张感叹道。
他不愿回家,但人脉广朋友多,除了女儿快递来的补给,还全国各地的朋友送来的大米、干果等食品,塞满了两个大冰箱,但随着社区的封闭,快递小哥上门的次数也急剧减少,囤的货也很快消耗完了。“最困难的时候,几片菜叶,大米小米煮了粥,拿红糖一拌对付了两天。”
“老张书舍”开了两年多,他一直独自打理着店里的一切
猫粮也买不到,老张每天数30粒猫粮,拌着米饭喂大白,可是猫不买帐坚决不吃,经常自己跑出觅食。大白13岁,是一只聋猫,长着颜色不同的两只眼睛,是昙华林的网红。往常的日子,游客穿梭在昙华林形色各异的小店间,常常被它的萌态吸引,大白趴在窗台上一动不动,很多人认为它是一只假猫给它拍照。
13岁的老猫“大白”是张福臣女儿猫咖店的“退休员工”,来到“老张书舍”后,它成了张福臣的“精神伴侣”
一年前女儿小落出资盘下了这间小店,让父亲在这里养老、结交朋友,也存放老张的两万多册藏书。大白是女儿从汉口捡回来的流浪猫,怕爸爸孤单,把它送到这里陪伴。“老人家的店不指望挣钱,有个爱好就行。”房租一个月3000多,每天卖出的书只有十来本。前几天,房东给他打电话,主动提出免去两个月的房租,压力小了不少。
封城的70多天里,老张每天在朋友圈里发日记,记录当天的见闻和感悟——今天种下了豆角发了芽;旁边兔子宠物店的女孩把妈妈转的200块菜钱买了两本书;听见了燕子唧唧喳喳的叫声,还在手机镜头里拍到了它们的窝;早上又被社区工作人员的喇叭吵醒:居民朋友们不要出门,安心宅家;得胜桥的菜市场,以前挤得连身子都转不过来,解封第一天有一对男女在这里踢毽子……老人家眼神不好,每天要花一个多小时在手机上一笔一划地写。
张福臣在得胜桥买菜,疫情封城期间,他曾经来过这里,当时的景象至今令他难忘
女儿小落每天都看父亲的日记,给他点赞,从这里也能“监视”父亲的起居,老张偶尔会在日记里说一说社区里不好的现象:商户们种的花,疫情情期间没有人看管,有时不翼而飞,这是谁做的呢?有些老居民觉得老张含沙射影指桑骂槐,在群里发生争吵,他一气之下退了群。
“爸爸性情耿直,说话容易得罪人。”小落说,“我从小没有和爸爸生活在一起,沟通也少,他特别忙,连我读几年级都不知道。”长大后小落自己也开了咖啡店,才明白生活不易,于是帮爸爸在这里开了这家书店,主营文史类书籍和文创产品,“但老人比较守旧,不懂年轻人的喜好,在这种潮街上有点格格不入。”
作为东北人的张福臣,特意给女儿一家制作了东北名吃“冻秋梨”
老张的书稿《我们的白衣天使》已经完成了三校,书号也拿到了,但CIP号迟迟没有批下来,他有点着急,怕时间太久人们会忘掉这些事。书没开印,他自己先花5000多块钱印制了50323张藏书票,坚持要送到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各地援鄂的40000多医护人员,加上本地的10000多人,我希望能人手一张”。
4月9号那天送完藏书书票,老张接到雷神山医院的电话:张老师谢谢你,我们太喜欢了,能不能再给我820份,我们有1400多人,后天就撤走了,我们完成了任务。
得胜桥的菜市场已经慢慢恢复了烟火气,居民们光着膀子在路边吃着热干面,孩子们在巷道里追逐打闹,街的尽头望过去就是黄鹤楼,巷道里贴满了这条老街拆迁的公示,居民们挤在前面讨论着自己的拆迁补偿。老张又想起了四月份那对在这里踢毽子的男女。
请朋友们吃饭,“东北人”张福臣祝福大家:“饺子喝酒越喝越有!”
“再也回不去了。”老张说,疫情期间他感觉自己心静,可以好好地看看书写写东西,疫情之后老张日记更新的频次少了很多,有些应酬别人叫一声也就去了,反而少了思考的时间,“但不能好了******忘了疼”他说。
梁音/文字 刘可/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