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讲解及寓意合集:解读成语故事学习成语
人气:437 ℃/2023-09-17 07:43:17
【解释】
他们在前面打算捕蝉,黄雀在后面要吃螳螂。
比如贪求眼前的利益,没有意识到后面将要发生的危险。
【典故】
春秋末年,南方的吴国一天天强大起来,吴王为了扩大自己的地盘,蓄意有攻打楚国。
不少大臣认为现在去攻打楚国,时机还不成熟,纷纷劝他放弃这个打算。
吴王不但不听劝告,反而下命令说,谁要是再次劝阻我,我就砍了谁的脑袋,大臣们虽然不同意出兵,但是谁也不敢再说什么。
吴王有一位年轻的侍卫,想劝导吴王,不要攻打楚国,但是吴王已经把话说绝了,这该怎么办?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一天早晨,年轻侍卫带着弹弓和泥丸,到王宫的后院里去。他装作打鸟的样子抬头望着树梢,在后花园里转来转去。
吴王一连三天看见这个年轻侍卫在后花园里转来转去,不禁有些奇怪,忍不住问道:
“年轻人,你在干什么呀?”
年轻侍卫,深深的鞠了一躬,对吴王说:
“大王,我在这里打鸟了,我看到的景象真有意思。”
“你看到了什么?不妨说给我听听。”
那年轻侍卫平了身,说:
“大王树上有个知了,一边抖着翅膀鸣叫,一边喝露水。它不知道后面有只螳螂悄悄爬进,弯着身子伸出前腿,正准备抓它。螳螂不知道自己身后有只黄雀,正伸着脖子准备吃螳螂。可是黄雀怎么也想不到,我手里拿着弹弓,正在树下准备射它。”
吴王听了年轻侍卫的话,若有所思。
年轻时候顿了顿又说:
“大王,你看这三个小动物,只想着要得到眼前的食物,不顾身后的危险。大王,你说说看,是不是很有意思?”
吴王是何等的聪明,一听就明白了,他觉得这个年轻人说的太有道理了,从此以后再也不提攻打楚国的事。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无论遇到任何事情,都是相互联系的,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所以我们时时刻刻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