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野外捡到鸟怎么办?遇见受伤的野鸟怎么办
在野外经常遇见受伤的野鸟,幸好近年来爱鸟护鸟的队伍不断扩大,有些伤鸟得以救助。但是爱鸟人大多是非野生鸟类救助的专业人士,需要把握哪些原则对伤鸟进行正确地施救呢?
孙全辉博士
近日在保护地友好『驿站专家讲堂』,世界动物保护协会中国高级科学顾问、资深动保专业人士孙全辉博士从多年工作经验中总结一些野鸟救助的几项原则。
以下根据孙全辉博士发言整理:
原则1:分清具体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施救
图片: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例如,当野鸟被夹子、粘网这些猎捕工具伤害时;当野鸟被非法饲养者所遗弃或者逃逸,并且羽毛严重受损时;当野鸟受到外伤、受困、中毒,或者遇到极端天气受到伤害时;以及因不明原因导致虚弱、中毒、脱水,需要及时救助。
而有些情况不需进一步施救。有些野鸟体况良好,要么是误入人工建筑被困;或是个别羽毛受损,或有轻微外伤但不影响飞行;或是羽被基本完整且非常敏感;以及简单处理可就地释放的野鸟。
有些出巢后处于学习飞行阶段的幼鸟,若跌落在路上,可将其放在安全的地方,例如树上,避免被过往的车辆行人伤害,以及防止野猫的伤害。这不需要进一步救助。
原则2:了解鸟类的生理和行为特点是开展救助的前提
鸟的新陈代谢速度快,越是体型小的鸟越是代谢快;鸟类的骨骼轻薄中空,救助不当会让野鸟骨折;鸟的心脏体积大、心跳速度快、对外界刺激反应敏感。有些野鸟受到惊吓,心脏可能会破裂而死。
掌握伤病鸟类的特征,有利于在第一时间做出准确判断。鸟类生病后,一般会十分安静,还要极力隐藏以躲避敌害。但它们羽毛蓬松凌乱,神态异常,胸部肌肉消瘦,翅膀下垂,双脚无力,肛门周边不洁,嘴角有分泌物。
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遇到需要救助的野鸟,除了在第一时间实施救助外,还可以咨询通知野生动物专业救助机构,或者向执法机关举报,但首先要保证自身安全。
原则3:不要刺激惊吓伤鸟
最好将伤鸟放在一个纸箱子里,箱子四周打上小孔,便于空气流通,再放到安静遮光的地方,尽可能减少周围环境对伤鸟的刺激惊吓,如噪音干扰,强光干扰等。
由于生理原因,鸟很容易受到惊吓,重则骨折,甚至心脏破裂。而不是放在鸟笼子里。这样有利于仔细观察,查看情况。
原则4:保持伤鸟,动作要轻柔
注意把持伤鸟的姿势,动作要快速轻柔,避免大声说话,以免惊吓伤鸟。减少把持伤鸟的时间和次数。若能用布盖住鸟头,会更好。若是救助猛禽,需要更多的救助技巧。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要给伤鸟及时补水,保持安静。伤鸟的精神状态会好一些,争取更多救助时间。至于给伤鸟服用或者注射抗生素,处理伤口等,还需等待专业人士诊治。
原则5:鸟在康复期,减少对人的依赖
在康复期需要恢复伤鸟的体力耐力,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培养它们的生存技能,减少对人的依赖,恢复躲避人类的本能。
在室外笼舍设计方面,至少要三面封闭,通风良好;保证它有飞行的空间。根据鸟的大小、类型,提供不同尺寸、材质的栖架;以及合适的地面材质。当然,还要提供可供伤鸟饮用、洗澡的水源。避免因饲养导致的野鸟再次受到伤害。
当野鸟以前的旧病新伤都已痊愈,不再需要任何医疗,也没有任何其他症状,对野鸟各项实验室检测指标正常,可以考虑放归自然了。
野鸟的羽毛完整、视力正常,具备正常的飞行能力和飞行行为,能够自主取食。体重达到该物种、该性别、该年龄、该季节的正常标准。没有人为驯化或印痕行为。
原则6:放归野鸟需要区别时间地点
在放归的时候,注意当天的天气情况,找到它们适合的栖息地。还要区分鸟种是否具有夜行性特点,例如白天放飞猫头鹰这类夜行性猛禽,它们很容易受到喜鹊、乌鸦的欺负,建议在黄昏时放飞。还要注意候鸟的迁徙类型,若是在北京救助冬候鸟,在夏天不适合放飞,不如带到它们繁殖地去放飞。
让它们自己走出运输箱子,飞到空中,而不是将它们往上抛。
如果有条件,给野鸟装上环志,或是卫星定位跟踪系统,以利于后期监测工作。
能够被成功救助的总是少数幸运的个体。从长远看,还是要保护好它们的生存环境,减少意外伤害,从源头上保护它们。
(根据录音整理,标题为编者所加)
特别感谢“保护地友好驿站”对本文的支持!
保护地友好驿站
是保护地友好体系的商业转型的重要标志。
保护地友好体系,由自愿遵循自然规律,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阻止破坏自然的行为,尊重和帮助当地社区的个人和机构组成,推广对保护地友好的生活、生产方式,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地,在保证生态效益的前提下,使得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
保护地友好驿站定位为“都市里的自然驿站”,旨在吸引更多城市居民走入自然,参与和支持自然保护。
-------------------------------
为大自然代言!
微信公众号:ziranguancha
投稿邮箱:ziran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