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家里进了好多小飞虫该怎么办?上海25岁男家中为何囤积三房间垃圾

人气:285 ℃/2024-06-18 04:33:53

作者 | Arthur Chen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简介:心理圈稀有性别男颜值高咨询师,长相年轻、内心成熟的代表人物。座右铭:惜时惜人。咨询小时数:2500小时,研究方向:职场心理、婚恋两性、身心疾病、朋辈心理辅导。近期关注:要事第一、正念减压、网络时代人际沟通。

编辑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编辑 禾沐

联系 | 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邮箱 coffeepr@qq.com

说到垃圾,最近上海的垃圾分类可谓如火如荼。当人们都在忙着怎么把“垃圾”分好类,投到各色垃圾桶的时候,有那么一群人,不得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不仅不会垃圾分类,连垃圾也不会扔,往往把家里弄得一塌糊涂,甚至可能影响身边的邻居!

比如,住在上海徐汇的小沈。

小沈今年25岁,13年前的一场大火让他失去了双亲和外婆,把他烧成重伤的同时也让他内心发生了巨变。他之后辍学且鲜少出门,对邻里也避而不见。最要命的是,他每天都靠两顿外卖填饱肚子,家中堆满垃圾和粪便!!

7月下旬,因为天热空调坏了要维修,以及社区居民实在是忍受不了这样的味道,小沈终于打开家门。

随后,4名环卫师傅从他家清出满满3房间垃圾,足足装了20大袋,一卡车都装不下!!

这让我想起日本有个综艺节目,叫《可以去你家吗》。节目中,竟然也有不少日本的“小沈”,他们的家里特别乱,堆满垃圾,冰箱里都是放了半年的外卖和腐烂到流水的金针菇。

记得有一集,对象是日本的一个23岁女星河村洋子,她的家里简直就是垃圾场:一进门就下不了脚,堆满了各种东西,房间里吃完的东西随手乱丢,浴池上布满了污垢,卫生间更是脏到电视上都不能播出,最后也是请了清扫队才焕然一新。

有些人觉得这些人大概是不太讲个人卫生,认为他们不太关注这种生活细节,亦或者不舍得扔东西,其实,他们上面所述的情况,是有比较严重的“松鼠病”。

01什么是松鼠病?

从字面意思来看,松鼠病是指要过冬的松鼠,喜欢在窝里囤积大量的坚果,坚信某天会用上它,但实际上最后却很少吃。

反映在人身上,就是喜欢疯狂囤货以及舍不得扔物品的人。他们往往购买欲也超过常人,所购物品的数量早已超出正常使用的量,甚至到可以直接开店的地步,亦或者连一张旧报纸也不舍得扔。

松鼠病患者最常见的逻辑是:“总有一天我会用到这些东西”、“这些东西一定有它的价值”。

其实,这是种心理疾病,学名叫强迫性囤积症,通常也称囤积癖

松鼠病有轻有重,比较轻的松鼠病,家里东西堆放的杂乱无章,什么东西都收藏着,但是往往不至于严重影响个人生活。比较重的松鼠病,就是前面提到的上海男生和日本女星那类,基本上已经严重影响到个人生活和社交了。

一般来说,满足以下条件,可以被认定为是松鼠病:

1、持续性的舍弃“财产”困难,囤积者怀有强烈愿望保留这些财产,而所谓的财产在他人看来就是无用或价值有限的废品。他们很难做出丢弃物品的决定,或者即使这样做了,也会主观上感到十分痛苦。

2、表现在大量收集和积累杂物。这些杂物占据了家里的活动区域或者工作区域,乃至其他人的空间,使得这些空间难以被用作其他正常用途。

3、囤积症状还可能给囤积者带来社会交际、职业发展以及其他方面的巨大压力和损失。

4、症状并非一般生理疾病导致。

5、也难以用其他心理疾病去解释。

02松鼠病是怎么形成的,会产生哪些影响?

这些人为何会像松鼠那样囤积物品,甚至连那么明显的废物都毫不保留地留着?

有研究表明,创伤经历会导致囤积行为。

刚才提到的25岁男生,就有比较严重的创伤。据当年媒体报道,小沈受伤时仅12岁,刚刚上初一预科,全身50%烧伤。火灾伤亡事故是因家庭矛盾引发的杀人、自杀案件,作为小沈父亲的犯罪嫌疑人周某因怀疑妻子沈某有外遇,两人频繁争吵。事发当晚双方再次发生争执后,周某持刀将妻子及岳母宋某刺倒,并将事先准备的汽油浇在妻子沈某身上后点燃,周某也在火灾中自杀身亡。

如此大的创伤,如果没有比较及时和持续的心理支持,对一个孩子而言,确实难以承受。对他而言,曾经如此痛苦的“失去”经历,可能导致他任何东西,包括普通人认定的垃圾都不舍失去。

还有的人,则以囤积行为作为排解精神痛苦的一种方式。

还有些人是对这些杂物投注了强烈的情绪和情感能量

比如,一些人深信知识的力量,所以他们囤积相关的物品,如图书、报纸、杂志等。报纸、杂志十几年都不扔掉,总觉得这些知识是有用的,自己还有没有看的,自己看了又忘了,以各种各样的理由继续囤积在家里。

而另一些人,是源于他们的家庭环境。在这样的家庭中一直有保存杂物的习惯,不浪费是重要的家庭信条。所以,往往这样的人,回顾他的原生家庭,会发现其父母就是按照松鼠病的模式生活的。

还有就是这个人的性格因素

比如完美主义倾向、高标准、优柔寡断、控制需求、对保留物品重要性有强大的信念。特别是对那些经历过物质匮乏的人来说,物品的囤积被视为一种补偿。

人际关系的缺失也可能会导致以物品作为替代和精神寄托行为。对这些人来说,物品代表着稳定持久,在他们的环境和生活中保持不变的特性。而积攒的物品象征着与往日愉快的回忆之间的链接,着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那么,松鼠病多见吗?

按照心理学家的统计,人群中大概4%-6%的人有松鼠病,也就是说14亿中国人中大概有7000万人有这样的情况,大概严重程度不一。

松鼠病会带来哪些影响?

首先是,居住环境被弄的杂乱不堪,没有舒适的生活空间。

其次,囤积癖有强烈的控制居住空间安排的意愿,所以跟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人,会经常表现出高度紧张和焦虑。他们在居住空间的活动范围是受到严格限制的。因此,他们会有很大的怒气。

再者,囤积者的人际关系比较差,因为也不会邀请他人来做客,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常常以独居和孤独终老告终,所以这部分人群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宅”。这也就不奇怪,为何日本类似的综艺节目,为何这些宅男宅女的家和松鼠病的家庭高度重合了。

当然,还有一点,是值得大众关注的,就是如果你的邻居是个松鼠病,那么你就比较“倒霉”。因为常年这个家庭堆满“垃圾”,多少会飘散一些气味,这对于你的居住环境来说,也是十分不利的。所以,多关注松鼠病,帮助他们更好认识自己的问题,不仅是松鼠病患者自己的事情,也是大家的事情。

如果你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有“松鼠病”,这里准备了一份自测题:

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否在居住环境中行走困难,比如会撞翻东西?

2、你居住环境中的物品是否太多了,以至于它们不能按照预期被合理使用?比如,床上是否堆满了杂物,无处睡觉?卧室是不是需要重新规划才可以合理使用?

3、你是否避免邀请家人或朋友来家里做客?

4、你是否经常买些不怎么用的东西储存起来?

5、你是否有很多同样的东西?

6、你是否很难在家中找到你需要的物品,如文件、衣服或书籍?

7、你是否会在需要抛弃物品时表现得犹豫不决,迟迟难以下决心?

8、你是否将保留的物品送出时感到很不舍?

9、你是否喜欢保存已经用旧了的东西,比如过大或过小的衣服,或者空盒子?

如果以上9道题,你觉得自己“中奖”几率比较高,基本比较符合,那么“恭喜”你,你是“松鼠病”!当然,如果程度还没很严重,那么通过一些“自救”方法,你还是可以好转的!

03“松鼠病”自救指南

首先,我们先来理解一下“松鼠病”的囤积行为。

囤积有两种基本行为:

第一是“参与行为”,包括收集、存储物品,家中的循环再利用,不断找理由证明这些物品的可用性。

第二是“回避行为”,包括不承认存在问题,不愿处理掉乱七八糟的囤积物,找不到囤积的正当理由而去做其他事情。这两种行为对不停地囤积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所以,我们的“自救”也是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来提出解决方案的。

1、准备好手机拍照

首先是“拍照”。

在开始着手囤积问题之前,把周围拍摄下来。这会帮你记录下你开始这件事之前周围环境的情况。这些照片可以作为记录你进步的重要方式,并且是我们自救的一部分。

拍照的话,有几点注意事项:

1、选取囤积物最站空间的角度拍摄。

2、为了监督进度,每周都要给正在清理的区域拍照。

3、每次拍照都要选择同样的角度,既可证明你的坚持,又可防止难以比较差异的情况。

2、网格法

当我们着眼于自己的居住环境,看到满屋的杂物,经常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样会导致在即将开始整理之前就轻言放弃。我们会感觉自己像丧失活力,只想做出逃避行为。而控制这种感觉的一种方式,是选择一个可以对你的状况带来即刻改善的区域,并从这个区域开始动手清理

问问自己,哪个房间对你来说影响最大?比如, 你可能没地方睡觉,那么此刻卧室是最重要的场所。当你感到不知所措、无从下手时,哪怕一片非常小的区域也会显得惊人地庞大。这时候,你可以用网格法把这片区域划分成更小的片区。

具体方法是把这块区域画成图形。通常情况下,画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粗略地画一个你家具摆放的位置,然后用纵向或横向的线来把房间分成较小的片区。每个正方形或长方形代表着你打算整理的区域。与整个空间比起来,一个网格代表的区域看起来更好下手。

然后,请你列出这个小范围的各项物品,以及它们对你的重要程度,比如说,如果是图书、杂志、服装等,请按类别分类,而不是视为单独的物品,然后把这些物品按照优先级排列,来帮助你开始工作。举例来说,就以上文我们提到的物品为例,你的优先级可以是首先处理报纸,然后是杂志、图书,最后是服装。

现在,你可以从最容易处理的物品开始,系统化地进行整理。你会发现,你形成了一个分类并清理杂物的模式,当你以后处理更困难的区域时,这会对你有所帮助。

3、如何对囤积物进行“垃圾分类”

我们是基于自己的情感来做决定的。情感不是客观现实,会扭曲我们的感知。每个人都知道我们需要和不需要的东西,但是,当我们要下决心时,我们又开始陷入怀疑,结果就像瘫痪一样停滞下来。而这些怀疑由我们的信念和情感推波助澜。

解决方法之一是讲物品分为三大不同类别,第一类,是明确可以被扔掉的物品“可抛弃”,不能被扔掉的物品“不可抛弃”,还吃不准的是“或许”。

如何来决定呢?

这里可以用“快速决定三秒法”,就是只给自己留三秒钟的考虑时间,一个物品的去留用三秒钟来考虑。

整理工作可以从最低等级层次的物品开始,请你快速浏览物品,确保内心对自己制定的规则非常熟悉。请不要花费太多时间做决定,因为你的眼睛看这件物品的时候,很可能会勾起回忆,情感意义和价值会凸显出来。

如果物品被放置在“或许”,就暂时放在那里,不要管。等到你彻底清理完了,再来看看这个“或许”,再把他们分成“可抛弃”、“不可抛弃”、“或许”。这个精简过程会从两个方面帮助你:首先,确认你真正需要的物品,其次,帮助你在做决定方面培养新的且更有效的技巧。

4、单纯清理是不够的,主要是处理情绪

当你看到房间里堆满杂物,感觉被这种情境压倒,有种无法呼吸的窒息感。你可能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你无法应对,并避免去思考和处理你需要处理的事情,最终导致你的空间越堆越满。

在你分类和丢弃物品的时候,请你对自己的感受和身体感觉变化多加留心,首先是认识到体验到不舒服的感觉是很正常的事情。你需要处理的是你生活中要遇到的困难,比如分类或抛弃那些有意义的物品。引起你的不适感是完全正常的事情。

其次,学会善待自己。以宽容的视角接纳自己的感觉。比如,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不得不对一些我珍视和珍惜的东西进行分类或丢弃,所以我正在经历那些不适的感觉,悲伤和沮丧。这种感觉是很正常的。任何需要处理类似情况的人,都会和我一样,经历类似的情绪和感觉。”

我们往往会对感觉给予很高的标准,比如“不要流露悲伤”,但通过上面的方法,我们可以接受自己正在经历情感波折的事实,经历这种感觉是没有问题的,是正常的,我们就可以更容忍这些情绪。然后是,跟这些情绪保持距离,也就是你可以减少资源不去关注他们。

04“自救”之旅可能碰到的陷阱

当你踏上“松鼠病”自救之旅时,也请你注意提防一下的陷阱:

1、内部回收,也就是将你保留的物品转移到家里的其他区域。

内部回收,其实并没有抛弃物品,只是把这些物品转移到另一个区域,实际结果是家里杂物的总量并没有任何变化。这样并没有解决你的囤积问题。内部回收的常见原因之一是决定困难,他们不能做出决定,因为害怕做出错误的决定。

2、我们感受到的需求、作用或价值可能成为陷阱。

通常人们会根据想象的需要或未来有可能的使用来保存物品。这会导致大量的物品被长期存储下来而不会被使用的情况。通常,人们就会忘记他们已有的这些东西,并且会继续搜集并保存更多的东西。我们赋予物品情感是正常的,特别是当他们有重要意义的时候,比如亲密朋友赠送的礼物。但是这就导致保存物品是基于我们的感觉,而非我们定期需要用他们。

3、强迫性购买

通常买东西是因为这些东西有价值,而且以后一定用得到。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们购买或收集过多的东西,这些物品通常不会使用,而是被囤积。一般来说,某些特定诱发因素,会促使你强迫性购买。比如经常登录购物网站、图书网站,就会买许多不必要的物品或书籍。

所以,你可以限制自己在可能购买物品的地方的时间。还有就是,记下你喜欢的东西,然后先离开,然后问问自己,如果不回到购物的地方,你是否还需要它。这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你想要得到的欲望已经减弱。

不管如何,在你处理类似囤积的问题上,请多问问自己以下三个问题:

我上次使用这个东西是什么时候?

如果有火灾或抢劫,这些东西都丢失,我能否正常工作?

如果将来需要这个东西,我能从别的地方找到吗?

相信答案就会呼之欲出!

此文系一杯咖啡全媒体编辑部原创作品。

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联系 coffeepr@qq.com。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团队。2012年在上海出发。组织咖啡心理公益咨询、公益单身相遇活动、公益心理团体活动、公益心理咨询师学习活动、心理类科普原创翻译读书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响生命。一杯咖啡,温暖世界的内心。

搜索更多有关“家里进了好多小飞虫该怎么办?上海25岁男家中为何囤积三房间垃圾”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