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暑期三下乡井冈山,山农学子三下乡为爱守护
毛孩子们曾说,在水库旁的山上有位和蔼可亲的妈妈,为我们建起一个家,让我们不再流浪……
在青岛市崂山区南寨水库有一个地方,现在那是流浪狗最集中和最温暖的家。可谁曾想到十四年前这里还只是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地,没有围栏,也没有毛孩子热闹的叫声。如今那里的300多只狗狗,讲述的是一个傻姑娘十四年的救助故事。
图为流浪狗救助站创始人于君女士
她叫于君,是毛孩子们的妈妈,是青岛流浪狗救助站的创始人。缘起救助一只流浪狗,14年后她有了300个毛孩子。她知道,每个毛孩子都经历过苦难,而它们就是她这辈子最棒的好孩子们,她要给它们一个温暖的家,一个有爱的家。
大门关不住声音,听到门外的动静,毛孩子狂叫起来,急促的、紧张的、兴奋的,一群热情的小家伙便一拥而上,摇着尾巴围着打转,更有甚者抬起前爪,激动地扒拉着我们的衣服。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从树荫间洒落,山东农业大学“赴山东省流浪动物领养基地乡村振兴促进团”实践服务团队驱车前往位于崂山南宅水库旁的青岛流浪狗救助基地。沿途的高楼大厦渐渐褪去,远处的小山坡愈发清晰,夏日炎炎挡不住我们的热情。基地让于君女士收拾十分整洁。300只狗住在一起,想必环境会有些脏乱差,这是我进狗舍之前的想法,进去后却很诧异的发现虽然空气确实不是非常好,但偌大的狗舍地上鲜少见到粪便,干干净净,两只狗狗住在一间“宿舍”,打成若干半隔断。选在郊区虽然免不了舟车劳顿,但好在不会有扰民的风险了,也算是给政府减少了麻烦,狗狗们也能生活的快乐些,于君女士向我们介绍到。
图为救助站的流浪狗
“再难我也会坚持下去,因为只有这样,这些‘孩子们’才有希望。”于君女士不止一次这样说到。毛孩子在她这里成了必不可少的家人。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进院子,崂山南宅水库旁的流浪狗救助基地里也热闹起来,一条条小狗将前腿趴在笼子口,眼睛盯着前方,它们在着急地等待着饲养人于君前来喂食。每个隔断中都有干净的水桶,桶中随时有水,自动喂食器里面装满了粮食。走过去,一些身手矫健的毛孩子很热情地将头伸出围栏,对着人摇尾巴要抱抱,狗狗眼里是渴望被摸的期待,不再是路边遇到的流浪狗眼中充满着惊悚,敏感。
义工行动中同学们两人一组,进行了铲屎,喂食,喂水,我们尽自己的努力,让毛孩们的环境更好一点。
图为实践团队志愿者在救助站打扫犬舍
基地的毛孩子们一旦生病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即便如此,于君女士也从未想过放弃任何一个毛孩子。在有限的社会捐助之下,很心疼这个傻姑娘,无人可知这个傻姑娘还能坚持多久,还能再收养多少狗狗,但是我相信会有更多的爱心人士站出来,救助流浪狗,救助基地,我也愿意相信会有更多人看到狗狗们的故事,看到于君女士的行动,有越来越多的毛孩子在未来能被领养人带回家,拥有属于自己温暖的小窝。帮助基地,也帮助毛孩子,救助更多的毛孩子,给更多的毛孩子带去爱与温暖。
不要让救助人成为被救助人,为了每一条流浪的狗狗都能有安稳的家,吃饱饭,不受冻,开开心心的生活。希望更多的朋友们伸出援手,帮帮她们,号召进行一些公益募捐,或者在每周末的时候当次义工,出一份力!善待和尊重每一个生命。
图为实践团队志愿者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