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哪种记忆属于记忆核心?什么是结构性记忆

人气:223 ℃/2025-01-08 14:43:55

一、什么是结构性记忆?

我们都知道一本书本或者一篇文章都会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来编写的。如果我们能够把握了这篇文章的整体结构,那么我们理解起来就会非常的轻松,知道这篇文章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

如果我们没有把握住这个结构,那么学起来就会学了后面的学了,前面的也丢了。最后一知半解。

所以,框架梳理对于书本的理解帮助是很大的。如果仅仅止步于此的话,书本很多细节内容是没法把握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入梳理,这样就可以从整体到局部,形成一个大结构化的系统,会把握得更细致一些。

这种大结构的梳理并不是随意将知识往上放,而是通过知识本身的逻辑联系形成统一的整体,这样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就会非常紧密,而通过知识间的联系,就能很好地帮助我们记忆了。

总结一下:所谓的结构性记忆,就是通过知识的逻辑联系,形成统一的系统结构,从而帮助我们记忆。

二、怎么做到知识的结构化?

专业书中的知识本身都是有紧密联系的,但是很多时候由于内容深浅、篇幅排布、作者认知与阅读者认知不统一等方面原因,书本的逻辑并不会很清楚地展现出来。甚至有的作者出于某方面利益考虑,故意将知识的逻辑隐藏起来,这些都会影响我们阅读和理解。所以找出书本的逻辑结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那怎么找呢?这就需要用到发散思维思考,寻找出知识点的逻辑联系,从而形成结构化系统呈现出来。

要做好这些步骤,首先我们要弄懂什么是逻辑思维?因为找出逻辑关系,让隐性关系显性化是我们寻找的目标。所以,在后面的内容里会给大家逻辑思维是什么?有什么形式?常用的逻辑有那些?将这些内容搞清楚了,会更容易找到我们需要的结果。所以,逻辑思维是结构性记忆的核心。

明确目标了,那就需要寻找通往目标的路径,这就要用到发散思维了,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发散思维就是由一个内容想到跟它联系的方方面面。

比如:由“苹果”想到植物、水果、香蕉、雪梨、乔布斯、白雪公主、亚当和夏娃,这些都是发散的结果,我们就用这些结果与其他知识发散出来的结果寻找逻辑联系即可。比如,跟死亡联系的话,就用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来思考,就可以想得非常清晰、准确、具体了。

从这个例子也说明大家平时都有发散思维,一般依据我们日常生活经验,都能很轻松得到几个结果,再后续发散就会非常艰难,显得比较局限。所以,要想瞬间得到大量的结果,还需要深入学习发散的技巧。在后续的内容里我也会通过各种手法打开大家脑洞,瞬间产生大量思路,让大家轻松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所以,发散思维是结构性记忆的基础。

找到逻辑联系就可以了吗?不,还不够的。因为知识内容比较大的话,单纯靠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就会有很多不确定的联系散乱在各方。这样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好把握的。所以,我们还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将这些联系固定在某些框架下,形成统一的结构,并通过合适的工具和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我们会更好把握一些。这个过程就会运用到结构性思维,所以,结构性思维是结构性记忆的呈现形式。

三、结构性记忆作用

刚才说到,结构性记忆不仅能够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整体大框架,也能够深入到具体内容,梳理小细节,那它是怎么做到的呢?

(1)、简单内容线性化

如果内容比较简单,我们就将它们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起来就OK了。这样通过线型顺序就能够将每点内容都联系起来。比如历史必修一里有一个小内容:

例一:西周时期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①、服从周天子的命令

②、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

③、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这三点内容比较简单,如果一点点记可能会比较零散,回忆起来也容易丢掉,所以就可以梳理一下它们的逻辑,排排顺序就可以联系起来了。

比如想成:天子下命令,诸侯和天子守城作战,胜利后朝觐述职交战利品,皇帝奖赏他,他封赏下属。

天子下命令——服从周天子命令;

诸侯和天子守城作战,随从后朝觐述职交战利品——随从作战,为周天子镇守疆土,朝觐述职和缴纳贡赋;

皇帝奖赏他,他封赏下属——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通过这么简单的顺序就可以将它们都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线性逻辑。

(2)、复杂内容模块化

有时候内容比较多,如果直接连成一条线不是太好连,那就可以将它们划分成不同的模块,每个模块之间有一定的关系,模块内部形成畅顺的逻辑关系,就可以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了。

还是以历史里简单的例子来说明。

例十二:欧洲大陆代议制确立的意义:

①、有利于欧洲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形成;

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

④、对亚洲及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里有4点,如果直接联系的话,可能不是太好连,那就可以划分一下模块,比如分成欧洲内部(①、②、③)和国际(④)。欧洲内部也可以分成政治(①、③)和经济(②),这样也就很清晰地将它的意义记住了。用一个图表示为:

将这些划分一起,对我们记忆也非常轻松。这就是模块划分的作用了。

(3)、庞大内容结构化

这些小内容都可以简单地通过逻辑梳理和划分解决。但是,如果上升到比较大的内容,就不是简单梳理能够解决的了。还需要通过更庞大的逻辑来梳理,形成一个整体结构。下面通过分析《普通心理学》目录来给大家讲解怎么形成庞大结构的。

例三:分析《普通心理学》目录中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

第一编——绪论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第二章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二编——人的信息加工

第三章感觉

第四章知觉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

第六章记忆

第七章思维

第八章语言

第三编——行为调节和控制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

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第五编——活动与发展

第十三章学习

这里有五篇内容,一般来说专业书的第一篇都是一些总述内容,我们一般都不将它归入到结构里面,让它单独存在的。那么剩下四篇内容讲的都是:由外部接收信息(第二篇:人的信息加工)到内部处理(第三篇、第四篇),然后再输出反应到外部(第五篇:活动与发展)去。

而篇章里比较多的第二部篇内容,也是按照这个规律(由外到内,再作用于外)的规律编排的。

第三章感觉——还没有接触,有一定距离(外)

第四章知觉——接触到了(外)

第五章意识和注意——传递给大脑,大脑开始留意(内)

第六章记忆——留意的结果(内)

第七章思维——对记忆进行分析加工(内)

第八章语言——把结果传递出去(外)

这样层层深入,将规律展现出来。

第三编——行为调节和控制

第九章动机

第十章情绪

这个部分是内部对信息进行消化后的结果,结果导致情绪波动,情绪波动产生动机,这两个章节顺序如果倒过来会更符合规律一些。

第四编——人的心理特性

第十一章能力

第十二章人格

这一篇内容,刚好也是跟第三篇内容是对应起来的。

动机——能力

情绪——人格

意思就是动机产生的行动多了,能力就强了;情绪控制得好,人格魅力大。这就是响应了第三篇内容,对第三篇内容进一步深化。

第五篇内容,就只有一个章,就没有什么好分析的了,没有内部的前后关系递进,只有跟前面内容的上下级关系。

那么将它呈结构化呈现,就是:

通过这样的梳理和分析,通过结构性呈现,就显得非常清晰直观,整本书的框架脉络都掌握在手中。能够形成最终的结构,都来自于底层思路:信息加工发散到输入,活动发展发散到输出,然后再层层深入有逻辑地思考分析,最终以结构性形式呈现出来。而呈现的工具,就是我们常用的思维导图。后续也会更加深入介绍各种清晰化呈现的工具。

四、结构性记忆的意义

1、帮助进一步理解

知识点如果孤立起来看的话,可能会非常费劲。但是通过结构化的梳理,找到知识本身的联系,那么知识理解深度也会在一定程度加强。

所以结构性记忆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记忆而记忆,它是在帮助我们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记忆的。很多时候,知识理解到一定程度了,其实记不记也就看需求选择而已。

2、提升性记忆效率

通过前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道,通过结构性梳理,能够非常清晰地将内容呈现在眼前,通过前后对比,我们也知道梳理后的结果记起来非常轻松自然。

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大脑更喜欢有规律的东西,规律就是我们回忆的线索,即使后面的内容我们没有记住,通过线索都可以很轻松地一点点地推衍出来。最终达到不记而记的效果。比如:149162536,这几个数字看起来不太好记,但是如果我给它写成:1²、2²、3²、4²、5²、6²,这就轻松将它记住了。这就是逻辑的威力了。

3、迁移解决其他问题

另外,结构性记忆它包含了发散思维、逻辑思维和结构性思维三种思维模式。如果将结构性记忆学好了,通过一定的理解和迁移,可以应用到工作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沟通、写作、分析解决具体问题都有很不错的效果。这些方面的迁移我在后面也会做专题分享,让大家学到的思维模型迁移到其他方方面面。

搜索更多有关“哪种记忆属于记忆核心?什么是结构性记忆”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