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孩子中考前妈妈的焦虑,糕妈上学前识字量不够

人气:205 ℃/2024-05-21 22:20:59

年糕 7 岁时,变化来得特别快:

坐车出门的时候,他会把路边小店的招牌依次念一遍;

给弟弟读绘本,他抢在我前面把所有文字都念完了;

带他去检查眼睛,拿到一张科普宣传单跑来问我:

“妈妈,这个是什么字”

“这是瞳孔的瞳,别的还有什么字不认识?”

“别的我都认识。”

他的读物,印象很深刻的一本是《龙猫》,版式、配图都特别好。

但更重要的,这是一本没有拼音的书!!!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我的大儿子就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对文字的认知和运用日渐上轨。

想到之前一个朋友问我:要上小学了,你们识字量多少啊?

我一脸懵逼:怎么还有识字量这种东西,谁会去数这个……

是的,6 岁前的年糕没有刻意教过认字,我们就这么懵懵懂懂地入学了。当时也略有一些小小的紧张和迷茫,觉得我跟孩子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但现在回头看,我们还挺好的!

要说清楚这件事,我想先剥开家长最焦虑的东西,上学前识字量不足会带来什么问题?

刚上小学的前两三个月,年糕的很多作业都要我和糕爸帮他读题,再加上小孩子刚开始做作业,效率低得不得了,一道题能磨蹭半天。

必须承认,当时也有一丢丢烦躁的

但开学小半年后,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常见字和题型他基本都知道了。写字和作业速度也慢慢上去了。

PS:身边叉姐家儿子,差不多三个月后也能自己读题了(也没有提前认字过)。

放长远来看,这点时间和长长的学业生涯比起来不足挂齿。

我这么说,一定会有人反驳:识字肯定会影响学习成绩啊,题不会做就不会考试,这怎么能不考虑?!

↑这是从后台留言的急切询问中感受到的

但识字量和学习成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我们之前写过一个稿子,提到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华爱华对“学习”的观点,她说,学龄前的孩子,处于直观思维阶段,应该通过亲身体验、动手操作来理解知识、获取经验。

只是以授课、记忆、背诵等方式让孩子接受,那就是在超前学习。

如果放在识字这个语境下来说,识字量不等于学习能力,更不等于理解、认知能力和学习兴趣。后者才是学习的核心。

说完了机械积累识字量的问题,再来说说,我实践下来最有用的方法是什么。

上小学之前,我们既没有做什么指读,也没有学认字卡片,更没指望什么识字 APP,就是每天亲子共读,各种绘本、科普、新闻,天南海北的读。

上一年级学了拼音,刚开始拼音不熟练,我也没逼他做卷子,就默默给他买了好多带拼音的书,《怪杰佐罗力》、《不一样的卡梅拉》、《青蛙与蟾蜍》、《米小圈上学记》,让他自己每天读一点,既能让拼音熟练,也能享受到阅读的种种好处。

从开始的半小时看不了几页,到现在半小时能读 25~30 页,进步还是很大的。

看的东西越多,输入的词汇量越大,加上认知水平到了,通过拼音 持续的自主阅读,认字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这就好像当初,他听过无数遍“发动机”这三个字,又知道了发动机是什么,原理和作用分别是什么,有一天自己通过拼音拼出“fa dong ji”的时候,大概就是会心一笑“原来是你啊,老朋友。”

在我看来,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对书本里的东西有好奇心是最重要的。认字么,就像走路一样,迟早都会。按我当时的“预算”,年糕读没有拼音的书,至少要到二年级结束。后来居然提前收获成果,真是又惊又喜啊!

算是歪打正着吧,我不关注认字,把注意力都放在阅读能力和认知提升上,“认字”原来就是多年阅读积累的副产品啊!

呼~终于把我的“心法”都掏出来了。最后,我还想说一个有趣的事。

在“幼小衔接”这件事上,我好像总在“唱反调”。

很多人说拼音你要快点学啊,但在我看来,拼音是工具,认字也是;幼小衔接班不用刻意去上,学科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求知欲而不是超前学习……

还总有人跟我说,不提前学你要后悔啊,一年以后你就知道了!

嗯,我一点也没有后悔的意思。就像前几天看到我的朋友 Lin 在群里说:

“我实在不懂认字这个着什么急,到了 2 年级就基本都认识了呀。爱看书的自然看,不爱看的都认识也不看啊,就像我现在。”

真·人间清醒!

说到阅读,还有件有意思的事:

年糕当然也有不想阅读的时候。当他叫叫嚷嚷着“现在不想看书”,我跟糕爸也不接话,就默默坐在他边上看书。

一页两页的翻过去,偷瞄一眼年糕,已经默默“加入”了我们。

作为家长,能耐住性子做正确的事情,不去比拼那些可量化的东西,这才是最难的部分。

搜索更多有关“孩子中考前妈妈的焦虑,糕妈上学前识字量不够”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