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白内障:探索双眼序贯白内障手术双眼疼痛差异及相关机制的研究

人气:242 ℃/2024-02-29 23:07:54

眼科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眼科的发展一日千里。搭建一座桥梁,传递中国眼科学者学术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及科研成果,奏响中国眼科的时代强音!

——中国之声眼科系列栏目

编者按:白内障是全球首位致盲性的眼病,其最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手术以恢复视功能。目前临床工作中,双眼分期行白内障手术比双眼同期手术更常见。多项研究显示,即使双眼分期白内障手术均为相同条件下由同一名眼科医生操作,患者在第二只眼手术时会感受到更明显的疼痛。但是受制于疼痛测评方法的局限性,仍有部分医师对双眼白内障手术的疼痛差异持怀疑态度。为此,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黄钰森教授及其团队进行相关了研究,该研究通过使用患者样本、动物模型验证双眼序贯白内障手术的疼痛差异,探究第一只眼晶状体手术后对侧眼前房的炎症反应变化,并阐明造成疼痛差异调控机制,以期为临床防治白内障手术疼痛提供参考。该研究相关内容近期在Frontiers in Cellular Neuroscience期刊上发表。

研究方法

1.白内障手术疼痛评分问卷调查

术后对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问卷调查,比较两眼疼痛评分的差异。

2.一侧眼白内障术后对侧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的研究

实验组共纳入80例接受第二只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根据双眼手术间隔(3天、1周、2周、1月),将实验组分为4个亚组。对照组纳入20例首次接受单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所有手术的术者均为同一位医生。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采集房水,进行蛋白质谱和PCR芯片检测。

3. 大鼠一侧晶状体手术引起对侧三叉神经节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Con_Post组)大鼠行右眼晶状体摘除手术(ECLE)1天后,采集左侧三叉神经节(TG)神经元自发电信号。未接受任何手术的大鼠作为对照组(Con_Pre组)记录左侧TG神经元的生物电信号。

4. 兔一侧晶状体手术引起对侧房水中细胞因子CSF3上调的研究

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双眼均分期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术。在第一只眼手术过程中采集房水作为对照样本,分别在第一只眼术后3天、1周、1个月时行对侧眼超乳手术并在术中采集房水,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

5. 兔超乳模型中第一只术眼同侧交感神经调节对侧眼房水CSF3的研究

新西兰兔随机分为2组,1组行右侧颈上神经节摘除手术(SCGx),将其设置为实验组(SCGx组),另一组未行SCGx手术(对照组),两组均在右眼超乳手术1周后行左眼超乳手术,并分别在术中采集双眼房水进行ELISA检测。

6. 第一只术眼同侧交感神经调节对侧眼疼痛的研究

(1)电生理实验:建立SCGx大鼠模型,右眼ECLE术后1天记录左侧TG神经元自发电信号。

(2)随机将SD大鼠分为SCGx组(左右随机)和对照组(Con组),均在右眼行环形撕囊手术的1周后行左眼环形撕囊术,术前术后分别测量角膜敏感度。在术后24小时采集房水,使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炎细胞定量分析。

(3)建立大鼠中性粒细胞清除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褐藻糖胶组(Fucoidan组)和对照组(Con组)。Fucoidan组在右眼撕囊后静脉注射褐藻糖胶。Con组仅行右眼撕囊术。通过流式细胞检测和角膜敏感度测量评估中性粒细胞清除后的影响。

研究结果

1.双眼分期白内障手术的疼痛存在差异

(1)疼痛评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分期接受双眼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两眼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存在差异(P

图1

(2)大鼠电生理实验发现Con_Post组左侧TG的自发放电(spike)频率明显高于Con_Pre组。

图2

2. 双眼的房水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存在差异

(1)人房水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细胞因子介导的炎症反应与第二只术眼痛觉过敏相关,并且第二只眼前房炎症水平随着手术间隔时间延长而变化(图3、图4)。PCR芯片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存在上调基因,其中CSF3是四个时间点共有的细胞因子(表4)。第二只眼房水中CSF3的基因表达和蛋白水平均显著增加,并在第一只眼术后1周时达到峰值(图5C)。

(2)兔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模型qPCR结果(图5D),实验组兔第二只眼房水中CSF3在第一只眼术后1周时显著增高(P

图3

图4

图5

表4

3.第一只术眼同侧交感神经调节对侧眼房水CSF3及疼痛

(1)图6示第一只术眼同侧交感神经调节对侧眼房水CSF3。SCGx_R组房水中CSF3蛋白水平和对照组(1W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图6

(2)第一只术眼同侧交感神经调节对侧眼手术疼痛(图7)。(图7A)建立SCGx大鼠模型。(图7B)未行SCGx手术(Con组)大鼠第二只眼(OS)房水中的中性粒细胞平均是第一只眼(OD)的1.9倍。右侧SCGx大鼠(SCGx_R组)房水的中性粒细胞在OS/OD中的比值为0.3,显著低于Con组(PPPP<0.001)。

图7

研究结论

1.双眼分期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患者术中疼痛存在差异。

2.在第一只眼白内障术后,对侧眼房水中细胞因子表达增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SF3在蛋白水平和基因表达均显著上调,并在第一只眼手术1周后达到高峰。

3. 升高的CSF3引起对侧眼房水中中性粒细胞的含量显著增加,清除中性粒细胞可有效缓解对侧眼疼痛。

4.对侧眼中CSF3和中性粒细胞含量受第一只术眼同侧交感神经的调节。摘除一侧颈上神经节可有效降低对侧的角膜敏感性和三叉神经节自发放电频率。

黄钰森教授指出本研究通过临床疼痛问卷调查、大鼠电生理实验发现双眼白内障手术的疼痛差异,并通过兔超乳模型验证了一侧眼术后对侧眼前房的炎症反应变化,同时通过建立动物颈上神经节摘除模型进一步探究了调控机制,从而发现CSF3和交感神经活性具有成为眼科手术镇痛靶点的可能性。同时本研究提示眼科医生宜合理安排双眼白内障手术间隔时间,重视术前局部用药,并在第二只眼术前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干预,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专家简介

黄钰森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主任。泰山学者特聘专家,齐鲁卫生与健康领军人才,青岛拔尖人才。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白内障学组委员(9,10,11届),民族卫生协会眼科学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眼科学和视光学专业委员。首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课题6项。主编《儿童白内障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发表论文70余篇,第一或通讯SCI论文30余篇。曾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奖、中华眼科学会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等奖项。

参考文献:Fan Zheng., Fan Caixia., Qi Benxiang., Zhang Bin., Li Wenfeng., Qi Xia., Liu Xiaomin., Zhang Bi Ning., Huang Yusen.(2022). Sympathetic Nerve-Mediated Fellow Eye Pain During Sequential Cataract Surgery by Regulating Granulo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CSF3. Front Cell Neurosci, 16, 841733. doi:10.3389/fncel.2022.841733.

搜索更多有关“临床诊疗指南最新版白内障:探索双眼序贯白内障手术双眼疼痛差异及相关机制的研究”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