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猫咪>正文

挪威森林猫和橘猫宝宝 孩子向家人炫耀自己的宠物...看清楚以后

人气:128 ℃/2024-04-25 20:55:32

孩子都是非常有爱心的一个群体,因为全能自恋的心理,他们看到比自己弱小的动物都会有想保护他们的心理。

在家庭里面,如果有一只宠物的存在,那么对培养孩子的爱心,培养孩子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正视是非常有好处的,但不得不说,日常生活中,不是什么动物都适合成为与孩子相伴的宠物的。

有一个熊孩子,就抓来了属于自己的宠物,并且十分自豪地让家人炫耀。要说孩子爱护小动物这可是好事,但是定睛一看之后,妈妈吓得哇哇大叫。

只见孩子一只一只地从自己的小口袋里,掏出了自己的小宠物,并整齐地排放在桌面上。

这些小家伙们看起来还是挺可爱的...

但是等妈妈看清楚后,艾玛!这全是还没开眼的老鼠崽!顿时妈妈吓得哇哇大叫。

虽说熊孩子背后必然有熊家长,都是相信没有一个家长会教导甚至接受自己的孩子与老鼠为伴,那可是老鼠,不是仓鼠,跟可爱完全搭不上边,万一长大一些咬到了孩子那就不是小事了!

孩子,真的就那么喜欢小老鼠吗?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只是进入了细微事物敏感期。

孩子的细微事物敏感期

  • 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的特点:

为什么孩子会对小老鼠感兴趣呢?其实,如果我们细心点,就会发现许多孩子在1岁半到2岁左右的时候,会对一些细微事物感兴趣,例如喜欢小蚂蚁、会抓蜗牛来玩,喜欢捡些小花瓣、小树叶...

之所以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因为他已经进入了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当孩子观察蚂蚁时,他可以一动不动地观察一两个小时,而且一点也不会厌倦。因为在观察蚂蚁的过程中,他的内心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与满足感。

  • 细微事物敏感期,会因家长而受阻

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孩子在1岁半到2岁左右时,会进入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而有的宝宝3岁左右才开始对观察蚂蚁感兴趣,这是什么原因呢?很可能是因为他这个敏感期被周围的环境给阻碍了,所以他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就延迟了。

不过,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会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人群中,而不是与小蚂蚁为伍。这时,他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扫地、收拾屋子,这就表明孩子在成长,他对周围环境的认识在加深。当父母发现孩子要帮着你来做家务时,那他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就已经过去了。

  • 细微事物敏感期,与性别无关

捡凋谢到地上的小花瓣、小树叶也是孩子在关注细小事物敏感期的特殊表现。可能有的父母认为,小女孩更倾向于捡拾花瓣、树叶什么的,其实,小男孩也喜欢这样。孩子通过对小花瓣、小树叶的观察,不断积累着自己的经验。在成长的岁月中,孩子会把这些积累与从其他地方获取的知识匹配起来,逐渐构筑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父母不要忽视小花瓣、小树叶对孩子的巨大影响,要允许孩子去捡拾。

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成人早已经忽略了身边的微小事物。但是,孩子们却能捕捉到其中的奥秘,并兴味盎然地观察它们。孩子的这种行为看似简单,却是在探索周围的环境,从而实现对世界的认知。这个时候,孩子的大脑正在迅速发育和成长,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孩子捡小石子等类似的行为,尽可能地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

家长如何应对孩子的细微事物敏感期?

那么面对孩子的细微事物敏感期,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1.给孩子观察的自由

作为父母,在了解了孩子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后,就应该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让孩子充分探索、认识这个世界。

比如,他在观察蚂蚁或蜗牛时,可能会坐下,也可能会跪下,甚至会趴下,父母不要怕孩子弄脏衣服,要允许他这样;也有的孩子喜欢用手捏起小蚂蚁或蜗牛观察,甚至会把它们装在瓶子里观察,这些父母都应该允许,从而让孩子能在观察蚂蚁的敏感期也能得到心灵的满足,获得成长的快乐空间。

那么,孩子就会更快乐、更健康地成长。

另外,父母也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去观察蚂蚁、蜗牛等小动物,给孩子创造这样的观察机会。在孩子观察的时候,父母也参与其中,给孩子讲解一些与蚂蚁、蜗牛有关的知识。

这样做,一方面是增长孩子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能让孩子感受父母陪伴的温暖。

但父母也应该告诉孩子,可以观察蚂蚁,但不可以残害蚂蚁。因为有的孩子会用热水烫蚂蚁,尤其当蚂蚁群体活动时,孩子更会用热水去烫。这时父母一定要阻止他,让孩子知道蚂蚁也是有生命的;当然,也不能允许孩子任意去捏死蚂蚁。

不要小看这件事,这是在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学会珍爱生命。

当然,如果孩子受观察的对象是老鼠、蟑螂这一类可能危及孩子健康的“宠物”时,家长也要通过绘本等让孩子得知这些动物的危险性。

2.不要试图打断孩子

很多父母在孩子观察小物体时会轻易打断孩子,其实这就等于破坏了孩子的认识过程。

比如,当孩子正在全神贯注观察蚂蚁时,妈妈就去喊孩子:“宝宝,吃饭了,不然一会儿菜都凉了!”如果催促不起作用,妈妈可能就会硬把孩子拽到饭桌上,也就是说会硬把孩子从“工作”状态中拉出来。

其实,父母完全可以再给孩子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自己主动回到饭桌上。另外,观察细小物体对于培养孩子专注力的品质是非常有效的,如果轻易打断孩子,那他就很难形成专注的品质了。

3.成全孩子的兴趣,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对小花瓣非常感兴趣时,不妨尽自己的力量去成全孩子的这种兴趣。

比如,父母可以在户外捡一些小花瓣、小树叶,然后把它们拿给孩子。当然,这些小花瓣、小树叶应该要有所区别,比如有的稍微大些,有的稍微小些,有的可能有个小斑点,有的可能会有个小虫眼等等。当孩子看到这些细微的差别时,孩子就会非常兴奋,就会非常好奇。

这样,他就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从而让自己的观察力和比较力得到较大的提升。当然,父母还可以跟孩子探究这个小虫眼的来历,从而让孩子去想象、推测、描述,甚至是实证一番。这样,就会最大程度地提升孩子的观察兴趣。

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来说,大自然是非常好的老师。

只有让孩子接触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孩子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更快地学会搜集事实、认识真理。所以,当孩子处在关注细小事物的敏感期时,父母不妨带孩子走进大自然。

在大自然中,孩子可能会找到更多的小花瓣、小树叶,会看到更多的细小的事物,这样就能更有效地刺激他对细小事物的敏感性。

当然,父母在带孩子观察自然的时候,可以适时地对他说:“这个小花瓣是××花的,你找找,它是从哪里掉下来的……”

要注意,是“适时”,这样就可以引导孩子进一步观察,进一步加强他对事物的认知。在此期间,对于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父母一定要认真对待,要么启发,要么解答。

而当孩子出现对老鼠感兴趣的时候,作为成人我们应该看得比孩子更长远一些,孩子对老鼠感兴趣的本质需求,是对自然、对生命的感兴趣,不妨带孩子去一趟动物园,让他有对自然、对生命更多的认知。

4.要注意去观察孩子

虽然说,孩子进入对细小事物关注的敏感期一般是在1~4岁。但是,不同的个体之间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可能在八九个月大的时候就开始关注细小事物了,而有的孩子则可能到三四岁的时候才表现出这种敏感。

但是,不管孩子是什么时间进入这个敏感期,一旦父母发现孩子有这种行为倾向,比如,突然对捡小石子这样的细小的东西感兴趣了,这时就应该给孩子一些必要的支持,以便协助他更好地发展。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孩子的敏感期。

5.耐心地陪伴孩子

当孩子在关注细微事物的敏感期时,父母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对孩子提出的一些疑问,一定要认真解答。

比如,为什么蜗牛会在下雨的时候出来呢?如果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探索答案,不但能够解决孩子心中的疑问,也能增加孩子对小蜗牛的关注,提升他的兴趣。

当孩子饶有兴致地在捡宝贝一般的小石子时,父母只需要耐心地陪伴孩子就可以了。

当孩子不需要父母的帮助时,父母就可以坐在一边静静地等待;孩子需要父母协作时,比如需要父母给他拿容器或袋子时,父母就帮他拿一下。当孩子玩得非常满足后要离开时,父母就跟他一起走……

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祥和。孩子就是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之中获得了心灵的享受,也用这样的方式对周围的世界产生认知。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孩子一定会用更好的成长来做回报。

兴许许多家长在忙碌的工作中,很难在孩子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时,恰好可以抽时间带孩子接近自然,所以在最后,给忙碌的家长们提供一个在家庭就可以进行的小游戏,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细微事物敏感期:

游戏活动:给石头“化妆”

游戏目的:锻炼宝宝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游戏玩法:

1.家长准备大小、形状各异的石头和彩笔。

2.把准备好的石头拿给宝宝,和宝宝一起观察这些石头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特征。

3.和宝宝一起研究和讨论,看能不能根据这些石头的外形特点,用彩笔给石头“化化妆”,让它变得更有个性。

4.让宝宝自由发挥给石头“化妆”,家长在旁边协助。

5.用彩笔化好妆之后,看能不能再找一些装饰物来打扮石头,或者黏在一起做出其他造型。

提示:这个游戏可以让宝宝通过观察石头的特征来提高其观察力,装扮的过程又可以提高宝宝想象力,还能满足宝宝关注细小事物的心理需求。

举一反三:除了石头之外,宝宝感兴趣的小事物肯定还有很多,家长可以带宝宝玩做叶画、做标本等游戏。如果有条件,还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个放大镜,让他可以更加细致地观察和发现更多有趣的事物。

淅爸寄语:孩子成长的每一个敏感期,都有其相应特征,只要我们给予特定的陪伴和支持,孩子就会给予我们远超想象的回报。好孩子,永远是在有家长陪伴的家庭里诞生的。

搜索更多有关“挪威森林猫和橘猫宝宝 孩子向家人炫耀自己的宠物...看清楚以后”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