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父母不能好好说话,父母不好好说话受罪的永远是孩子

人气:201 ℃/2023-10-16 20:00:30

有多少父母满心是爱,却也满口都是伤害。

——鹿妈

作者 | 枫子

来源 | 女儿派(洞见旗下账号)

6元钱能做什么?可能一顿饭钱都不够。

但13岁温州男孩却靠着6元吃住了6天!

据报道,当天男孩小许与父母发生激烈矛盾后,便在返校时留下一封信,离家出走了。

由于走得匆忙,小许仅携带了15元现金,搭公交车花了9元,剩下的买了矿泉水和饼。

天黑后,他便在垃圾堆捡了一床被子进入车库,之后再也没有离开过。

直到警方在非常黑暗,非常潮湿的角落里找到他。

整整6天!

震惊于小许的生存能力的同时,也有人说:“现在的小孩真的说不得,动不动就离家出走,闹自杀。”

但细想,如果家还尚存一丝温暖,谁会有家不回?

而是宁愿待在黑暗潮湿的车库里忍饥挨饿?

6天6夜,难以想象小小的他,到底怎么挨过每一个孤独而漆黑的夜晚。

在派出所里,妈妈痛哭道:

“我们很爱你,只是爱你的方式错了。爸妈在这里跟你说声对不起。”

爱与会爱,真的是两码事。

小时候,我妈妈说话动不动就冷嘲热讽,还美名曰:“为你好”“怕你飘”。

妈妈口口声声说爱,我却感受不到一丝爱。

多少个夜里,离家出走的念头一直盘桓在我脑海里。

儿童心理学家阿黛尔·法伯说:

“永远不要低估你的话对孩子一生的影响力。”

那些伤人的话,家长也许只是随口一说,转身就忘。

但孩子早已心碎了一地,有些话,他可能一辈子都无法释怀。

直到现在,我还常常梦见自己又做回了小女孩,不知所措地站在一旁,忍受妈妈的冷言冷语。

父母不好好说话,受罪的永远是孩子。

不好好说话,中国家庭的日常顽疾

电视剧《少年派》中,林妙妙的妈妈就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明明疼女儿入骨,嘴上却毫不留情,把她贬得一无是处。

先是在学习上挖苦讽刺:

你的长处就是挂科,一次挂三科。

对于一个差生来讲,最大的优点就是心态好。

你给人家状元提鞋,人家还嫌你蹲的慢。

完了又接着人身攻击:

你看看你这二道毛,不男不女的。

你看你头发帘厚的挡着眼睛,你能看到你前途吗?

高中生了,还别个Hello Kitty?

爸爸曾劝妈妈对女儿好一点,可妈妈却一句怼了回去:

“从小到大,跟她好好说话有用吗?”

所以就不能好好说话了吗?

妈妈不知道的是,她嘴巴一闭一合吐出的每个字,都宛如一把把小刀,把林妙妙的心捅的稀巴烂。

难道想要孩子变好,就一定要让他先觉得很糟吗?

就像前段时间《人物》在《中国式“不好好说话”实录》里一针见血的指评:

明明可以温和讲述,却总是反问;

明明是关心,说出来的却是责备——

不好好说话,成了许多中国家庭的日常顽疾。

最可怕的是,我们在伤害中长大,却又无意识又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并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

几天前,女儿生病咳嗽,要忌口。可她偏闹着要吃棒棒糖,我不依,她便在超市柜台旁赖着不走。

僵持了几分钟,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射过来,我脸上有些挂不住,便数落了女儿几句:

“都咳成这样了,还吃糖,你想咳死吗?”

“你不照照镜子,牙齿黑成什么样了,还剩几个牙齿。”

女儿正是自尊自爱的年纪,她先是憋红了脸,再委屈地推了我一下,哭喊道:“我讨厌妈妈”。

那一刻,我恍如被我妈妈魂穿了,而女儿,竟与我记忆深处那个受伤的童年身影叠合了。

几米曾说,小孩宁愿被仙人掌刺伤,也不愿听见大人对他的冷嘲热讽。

毕竟身上的伤口迟早会愈合,但心里的创伤,却经久不愈。

它贯穿岁月,成为孩子最不可触碰的痛。

父母不好好说话

是孩子生命难以承受之重

知乎有个问题:被父母骂得想要自杀是种怎样的体验?

高赞的回答说:“觉得胸口堵得不行,非要一刀扎下去才能痛快。”

这个回答的下面清一色的评论:就是这种感觉!

不好好说话,无异于语言暴力。

比起体罚,语言看似毫无杀伤力,无法伤人,实则快准狠直戳孩子内心最柔软处。

字字诛心!

毁掉一个孩子有多简单?

不好好说话就够了。

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件事。

一位事业有成的妈妈,事事追求完美,对独女也特别严苛。

女儿很争气,一直读到了常春藤的博士。

后来,妈妈去看望女儿,不料两人又发生争执。

女儿问:

“我是不是永远都没办法让你满意?”

妈妈回道:

“你觉得自己做的很好么?”

女儿一听,翻身就跳下阳台,留下妈妈追悔莫及。

其实女儿一直让妈妈引以为傲,但是妈妈就是不肯当面表扬女儿,最终酿成悲剧。

几千条的评论中,不少人质疑女孩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就是说了她几句吗?至于连命也不要了吗?

其实真正击垮孩子的根本不是妈妈那最后一句话,那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我们不到的地方,妈妈数十年如一日的挖苦讽刺,早已把孩子虐待到不成人形。

古人有云: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

根据美国爱荷华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

父母每天对孩子说的话中,只有不到20%的表述是积极和充满鼓励的。

每个孩子平均一天会得到超过400条的************,而正面评论却只有30多条。

“你猪吗?这也不会做。”

“你脑袋给门缝挤了吗?”

“眼睛长屁股上了吗?”

这些话,大人听着尚且难受,何况是敏感脆弱的孩子,日复一日地接受着来自至亲的语言炮轰。

不难想象,当父母成为那个伤孩子最痛、捅孩子最深,成为孩子拼命想逃离的人时,死亡在孩子眼里,可能反而是一种解脱。

好好说话,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尊重

看过一个短视频,小女孩问:“妈妈,你为什么生气呀?”

妈妈冷冷的回答:“我没有生气。”

女孩说:“那你的眼睛怎么这样?”

说完就有模有样地模仿起了妈妈的表情:眉头紧锁,由小眼瞪到大眼。

可以说,孩子天生就是敏感的小雷达,你生不生气,他感受得到。

你爱不爱,他也感受得到。

当父母不好说话时,哪怕满嘴输出的都是爱,但孩子却能敏锐地接收到语言里的愤怒,贬低。

心理学上有个定律,叫55387定律:

一个人说话时,55%是由态度,肢体语言,面部表情决定的。38%是由语气,口吻决定的。只有7%源于说话的内容。

重视55%和38%,7%才能有效果。

不好好说话的父母,就是只输出了那7%。

明明怕孩子感冒,想让她添衣,是一种关怀和担心。结果话横着就出来了:“不穿衣服冻死你啊!”

孩子一听,斗劲上来了:“就不穿,冻死好啦!”

好好的亲子关系,硬生生地给刀子嘴割出了一条大缝。

父母为什么就是不能好好说话?

《被忽视的孩子》书中指出这种父母有述情障碍:也就是无法用语言准确表达自身的感觉,他分辨不清自己的情绪。

他唯一能识别的情绪就是愤怒——把关怀用愤怒表达:

“不吹一下就喝,你想烫死吗?”

“别爬这么高,摔死你活该!”

对此,王小骞老师提出一致性表达法: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

言语克制,语气平稳的说出自己真正的情绪。

所以当女儿再闹着要吃冰棍时,我会蹲下来和她说:

“宝贝,你肠胃不好,妈妈怕你吃了要闹肚子,很难受。妈妈会很心疼,我们换点别的吃,行吗?”

《我的错都是大人的错》书中说:

为什么风可以温柔地对树说话,而你却永远不会对我温柔的说话呢?

我想,这大概是所有孩子的心里话吧。

好好说话,是父母给孩子最大的尊重。

好好说话,也是每个父母一生的必修课。

愿每位父母都能找到爱的正确表达方式,也愿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温柔以待。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关注,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搜索更多有关“父母不能好好说话,父母不好好说话受罪的永远是孩子”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