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为什么喜欢呆在衣柜上?独居的猫为什么会神秘聚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句话用来形容猫咪的社群关系,再合适不过了[1]。
猫咪的社会结构,受到人类很大的影响。
大量的研究表明[2][3][4][5][6]:
当家猫在野外生活时,如果食物资源分布比较很广,无法在局部范围支撑一个群体时,它们就会像祖先一样更加的倾向于独居,而且也能生活得很好。
但如果食物资源分布相对集中,能够支持一群家猫生存时,它们就会组成一个相对稳定的社群结构,有着更多社会化行为,发生更多互惠行为。
一般来说,食物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种群的大小。
家猫社群是母系的,由母猫之间的附属、合作关系构成了一种简单的社会结构[7]。
一个群体中,一只猫往往比其他猫表现得更有优势,这便是通常所说的猫王[8]。
其他猫之间虽然也具有简单的阶级关系,但并不严格。
可能随着位置、一天中的时间,或猫所从事的活动,尤其是喂食和交配行为,可能发生变化[9][10]。
每一只猫,都具有自己的领地,领地大小和地位有关。
虽然家猫的社会结构是母系为基础的,但性活跃的公猫拥有最大的领地,可能与几只母猫的领地重叠,可达到母猫的10倍,平均2~3倍左右。
不过母猫也会倾向于和多只公猫交配。
具体到每只猫咪的领地大小,往往和它们的栖息环境和食物获取容易程度有关:
虽然每只猫,都会标记和严格守卫属于自己的领地,但在它们的领地之间往往存在一个中立的区域。
在那里,猫可以互相观察、问候,不会有领地冲突。
对于高度圈养的家猫来说,如果存在性竞争,由于领地狭小,可能会存在很绝对的等级关系。
而全体绝育过的收容所中的猫,由于没有性竞争,等级关系则会进一步弱化[11]。
除此之外,对猫进行集中投喂时,它们的等级关系也会弱化。
对于城市中的家猫,我们观察到的定期开会现象。对他们社群关系的维系,十分重要。
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交需求。
家猫其实和很多人理解的独居动物不同,在动物行为学上,家猫其实被普遍当做群居动物,它们具有诸多的社交需求。
首先,猫和猫见面时,会通过鼻子接触来进行互相问候。
然后用朝上的尾巴表示友好,甚至用尾巴互相摩擦和缠绕,来表达亲密关系[12]。
用舌头在颈部和头部互相梳理毛发,也是猫咪之间十分享受的互动。
虽然猫咪在自己的领地显得比较独立,但梳理毛发时却会十分亲近和配合。它们往往会主动弯曲脖子,暴露背部表面和头部侧面,来请求梳理毛发。
优先梳理毛发的个体之间,梳理毛发的互动,也会比非优先个体之间更加的频繁[13]。
猫咪不同部位对人类抚摸的积极或排斥反应,正是和它们的社群行为高度相关[14]。
甚至在炎热环境中,猫咪也可能把另外一只猫咪当“枕头”睡觉。
这也显示出,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下,猫往往表现出更多社会关系的需求。
2、群体身份的确立。
猫咪会通过互相间摩擦身体,在头部、身体两侧、尾巴进行持续几分钟的摩擦,来互相交换气味。
这种群体行为,可以让社群中猫产生共有的“群体气味”。
定期开会摩擦,也是它们维持“群体气味”的刚需[15]。
对于偶然闯入群体领地,没有“群体气味”的猫咪个体,它们则会表现出强烈的排斥和攻击行为。
当然,其它的猫咪如要想要融入这个群体,也可以通过渐进式地互动,逐步取得信任,然后融入。但一般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过程。
3、等级秩序
虽然家猫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主要集中在家的附近,但它们的活动范围往往很大。
猫咪外出时,与其它猫咪相遇是很常见的事情。
定期开会,可以确定等级秩序。
当猫的群体中,存在恶霸猫这样的高攻击性成员,社会秩序的确立可能发生更多暴力冲突。而对于性格温和的群体来说,成员的等级确立,并不一定需要暴力。甚至经过短暂的对视,就可以确定等级关系。
一般来说,打破目光接触率先走开的那只猫,代表者服从另外一只猫。
从这个逻辑来说,当你和自家猫对视的时候,你率先把目光移开了。
或许在它心中,它的地位就已经比你更高了。
通过开会确定等级秩序后,最大的好处就是在日常活动中,偶然相遇,低等级的猫表现出臣服,从而可以避免更多的冲突。当然,低等级猫一般也会积极避免与高等级猫的近距离接触[16]。当然,高等级的猫也不会轻易侵占低等级猫的领地。
虽然等级秩序也有利于资源的分配,但在食物足够充足时,优势猫也并不一定会优先取食。而在交配上,可能因为母猫具有主动选择性,强势公猫也并不一定表现出更多交配成功的结果[17]。
自然界的其它小型猫科动物,一般保持着高度独居的生活状态。
为什么猫会呈现出这样特殊的社会结构呢?
这与人类数千年的生活,是离不开的。
在人类和其他家畜附近的漫长驯化时,导致了猫的共生社会适应。
都说猫性格孤僻,但它们也可能会对人类或其他动物表达出较深沉的感情。
在人类发展农业之后,粮食的集中养活了大量的老鼠。作为老鼠的天敌,它们也被自然而然吸引,生活在了人类附近。
食物资源的集中,让它们不得不产生更多的领地冲突。
而解决这种冲突的最佳方式,就是形成一种全新的社群结构。
特殊的社群结构,不仅有利于内部资源的分配,也利于整个猫群对所在领地资源的垄断。
作为哺乳动物,天然的母子纽带,自然也让新形成的社群结构,以以母系为基础来建立。有着亲缘关系,或者熟悉的母猫之间,也会表现出对幼崽的合作照顾[18]。
亲子之间的照顾和亲昵行为,也有利于它们在脱离母子关系后,在更大的社群关系中,通过相似的亲昵行为维持社群结构。
猫的成长,具有典型的学习过程。
在小猫仅仅四月大的时候,就会开始向母猫学习狩猎技巧,以及其它行为。但实际,无论小猫还是成年猫,都是优秀的观察学习者。它们可以简单地通过观察另一只猫的行为,来学习非物种典型行为(与遗传无关的行为)的任意任务。
当亲代照顾中的小猫,逐渐成长为一只成年的社会猫,从母亲那里学习的社会行为至关重要。对于群居生活的猫,母猫与其它个体的亲密行为,也会被小猫学习,从而更有利于它们发展社群关系[19]。
所以,因为成长经历的不同,其实一个猫群里的猫,性格和行为也各不相同。一些猫可能表现出更频繁的社交行为,有的猫则可能会更加倾向于独立。
一只猫是否乐意与人类互动,甚至也受到它们母亲的影响。
当小猫看到母猫与人类广泛接触,且在人类面前表现平静,那么小猫就更容易与人类相处。但如果从小没有看到母亲与人类接触,那么它们便很难和人类相处[20]。猫饥饿时发出的声音,也是一种适应性进化,尤其是它们的声音和人类婴儿声音十分接近,从而让人类难以忽视[21]。
虽然野化的家猫,往往可以通过社会化训练来适应人类社会。但一般认为超过4个月(建议通常在七周到四个月大的范围内),将很难再社会化。成年猫,则基本很难再完成社会化[22]。
由此也可以看出,它们独立与否,往往是对后天环境的适应结果。
总的来说,在食物足够充分的社群关系中,猫与猫之间的关系会更加的平等。猫咪定期开会,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维护社群关系。然而猫咪之间的社群关系,对于它们的生存来说,其实并不是必要的。这种社会关系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社会的影响。
参考
- ^Crowell-Davis S L, Curtis T M, Knowles R J. Social organization in the cat: a modern understanding[J].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004, 6(1): 19-28.
- ^Dards J L. The behaviour of dockyard cats: interactions of adult males[J]. Applied Animal Ethology, 1983, 10(1-2): 133-153.
- ^Macdonald D W, Yamaguchi N, Kerby G. Group-living in the domestic cat: its soci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J]. The domestic cat: the biology of its behaviour, 2000, 2: 95-118.
- ^Macdonald D W. The ecology of carnivore social behaviour[J]. Nature, 1983, 301: 379-384.
- ^Macdonald D W, Apps P J. The social behaviour of a group of semi-dependent farm cats, Felis catus: a progress report[J]. Carnivore Genetics Newsletter, 1978, 3(7): 256-268.
- ^Mirmovitch V. Spatial organisation of urban feral cats (Felis catus) in Jerusalem[J]. Wildlife Research, 1995, 22(3): 299-310.
- ^MacDonald D D, Ingersoll C G, Berger T A.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consensus-based sediment quality guidelines for freshwater ecosystems[J]. Archives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nd toxicology, 2000, 39: 20-31.
- ^Baron A, Stewart C N, Warren J M. Patterns of social interaction in cats (Felis domestica)[J]. Behaviour, 1957: 56-66.
- ^Voith V L, Borchelt P L. Social behavior of domestic cats[J]. Compendium Small Animal, 1986, 8(9): 637-646.
- ^Bonanni R, Cafazzo S, Fantini C, et al. Feeding-order in an urban feral domestic cat colony: relationship to dominance rank, sex and age[J]. Animal Behaviour, 2007, 74(5): 1369-1379.
- ^Jaroš F. Cats and human societies: A world of interspecific interaction and interpretation[J]. Biosemiotics, 2016, 9(2): 287-306.
- ^Overall K L, Rodan I, Beaver B V, et al. Feline behavior guidelines from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Feline Practitioner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Veterinary Medical Association, 2005, 227(1): 70-84.
- ^Wolfe R C.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the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 (Felis catus)[M]. University of Georgia, 2001.
- ^Soennichsen S, Chamove A S. Responses of cats to petting by humans[J]. Anthrozoös, 2002, 15(3): 258-265.
- ^Bradshaw J, Cameron-Beaumont C. The signalling repertoire of the domestic cat and its undomesticated relatives[J]. The domestic cat: The biology of its behaviour, 2000: 67-93.
- ^Knowles R. Correlation of dominance based on agonistic interactions with feeding order in the domestic cat (Felis catus)[D]. University of Georgia, 2003.
- ^Natoli E, De Vito E. Agonistic behaviour, dominance rank and copulatory success in a large multi-male feral cat, Felis catus L., colony in central Rome[J]. Animal Behaviour, 1991, 42(2): 227-241.
- ^Frank S A. Foundations of social evolution[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98.
- ^Curtis T M, Knowles R J, Crowell-Davis S L. Influence of familiarity and relatedness on proximity and allogrooming in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J]. American journal of veterinary research, 2003, 64(9): 1151-1154.
- ^Rodel H. Faktoren, die den Aufbau einer Mensch-Katze-Beziehung beeinflussen[D]. Verlag nicht ermittelbar, 1986.
- ^McComb K, Taylor A M, Wilson C, et al. The cry embedded within the purr[J]. Current Biology, 2009, 19(13): R507-R508.
- ^Slater M R, Miller K A, Weiss E, et al. A survey of the methods used in shelter and rescue programs to identify feral and frightened pet cats[J]. Journal of Feline Medicine and surgery, 2010, 12(8): 59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