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高产种植新技术讲座,大豆想高产,栽培植保技术少不了
大豆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主要种植区域呢就是东北,尤其是黑龙江为主,近年来播种面积可达300万公顷以上,占全国大豆种植面积的30%左右,产量可达总产量的1/3。但是呢随着重茬
大豆的一生
从播种后种子萌发长成植株到开花结荚成熟称全生育期
全生育期划分为5个生育期:发芽出苗期、幼苗期、分枝期、开花结荚期和鼓粒成熟期
又根据植株生长中心与营养分配状况,把大豆的一生分为:种子萌发出苗到始花之前的营养生长阶段(前期)、始花至终花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中期)、终花至成熟的生殖生长阶段(后期)
按生育期长短分类
注:春作大豆除了极早熟少于100天,极晚熟大于150天,其余的10天为一个阶段。
一、发芽出苗期
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吸水膨胀,当胚根达到种子的长度时称发芽。当子叶出土展平时称为出苗。田间有50%大豆出苗是为出苗期,春大豆一般10-15天。
二、幼苗期
从出苗到第一个分支出现为幼苗期,大豆出苗后3-5d,第一对原始真叶展开,方向与子叶展开方向垂直。这时幼苗形成了子叶节、真叶节,这两节之间即大豆第一节间。第二复叶刚展开时,幼苗期结束。此期经历20-25d。属于营养生长阶段。
三、分枝期
第一个分支形成到第一朵花出现为分枝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茎叶生长加快,花芽分化迅速。根系生长仍然明显快于地上部分。田间有50%的植株发生分枝时为分枝期。持续时间约17-25天。
四、开花结荚期
当50%植株开花时为开花期。豆荚长达2㎝时称结荚期。
大豆开花和结荚是交错的,所以又将这两个时期通称开花结荚期。从大豆花蕾膨大到花朵开放约需3-4天。从出苗到开花一般需要34-84天。
五、鼓粒成熟期
大豆从开花结荚到鼓粒阶段,没有明显的界限。当田间50%的植株鼓粒称鼓粒期。
一个荚中,顶部籽粒先发育,然后是基部籽粒,最后是中部籽粒。
成熟期光合产物全部输送给豆荚,生育速度逐渐缓慢,最后完全停止,进入黄熟期,种子含水量迅速下降到15%左右。种子变硬呈现固有的性状、大小和色泽,荚亦呈固有颜色,就为成熟。
大豆的习性及特征
大豆的结荚习性
根据开花顺序、开花时间、花荚分布及着生状态、茎生长及植株形状等特征,分为:
无限结荚习性、有限结荚习性、亚有限结荚习性
大豆的形态特征
(一)、根和根瘤
1、根:大豆根系由主根、支根、根毛组成。根量的80%集中在5-20㎝的土层内。主根入土深度可达60-80㎝。支根水平伸展远达30-40㎝。一次支根还再分生二三次支根。根毛寿命短暂,一株大豆吸收面积约为100㎡。
2、根瘤:根瘤菌侵入根的表皮层形成根瘤。根瘤菌在根瘤中变成类菌体。根瘤内部呈红色时开始具有固氮能力。类菌体具有固氮酶。
大豆根瘤及根瘤菌的固氮
根瘤形态
不规则的球形,外观深褐色。
粒大内部呈粉红色,固氮能力强。粒形小,内部呈淡黄色、绿色或黑色,固氮能力弱。
根瘤菌固氮规律
根瘤菌通过固氮酶的作用,把空气中的游离态氮,转化合成为化合态氮的过程,称为根瘤菌固氮。
出苗1周后结瘤,出苗后2-3周开始固氮,开花期后迅速增长,开花至籽粒形成阶段固氮最多,约占总量的80%。
每亩根瘤菌共生固氮6.45公斤,占大豆需氮量的59.64%。固定的氮可供大豆一生需氮的½-¾(有资料说为20%-30%)。
根瘤菌固氮的影响因素
植株生长发育状况,植株生长健壮,结瘤多,固氮量高。
光照与温度,光照不足固氮作用减弱。最适温度为25℃左右。
水分与养分,最适为最大持水量的60%-80%。氮素抑制,磷钾促进,钼、硼、钴、镁有促进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叶面喷施油菜素内酯(BR),可提高根瘤菌固氮活性。
提高根瘤菌固氮能力的措施
增加有机肥排涝磷钾肥,亩施有机肥4000公斤,大豆根瘤菌数量可增加1.5-2倍。
调整土壤酸碱度,适宜中性或者微酸环境。
施用根瘤菌,每亩用25-40克根瘤菌拌种。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中耕、灌水、排涝。
合理补施微肥,早中期喷洒1%-2%钼酸铵或硼酸水溶液,能增产10%以上。
大豆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大豆对气象因子的要求
(一)光照
1、光照强度:大豆是喜光作物
2、日照长度:大豆属于对日照长度反应极为敏感的作物。
大豆是短日照作物,在短光照和长黑暗条件下,开花提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开花延迟,生育期变长。
若将北方大豆品种引到南方种植,由于每天日照时数缩短,开花提早,植株小,产量低;反之将南方品种引到北方种植,因不能满足对短日照的要求,植株生长高大,但开花延迟甚至不能开花。
(二)温度
1、大豆是喜温作物。≥10℃的活动积温。
2、生长适温24-26℃,地温稳定在10℃以上时开始萌芽,低于14℃。生长停滞。
3、不耐高温,超过40℃,着荚率减少57%-71%。
4、低温-5℃,幼苗可能被冻死。开花期低于-0.5℃,花朵受害;低于-1℃,花朵死亡;-2℃,植株死亡,未成熟的荚在-2.5℃受害。成熟期遇到-3℃的低温,植株死亡。
(三)降水
1、东北春大豆区,5-9月降水600mm,产量最高,500mm次之,降水量超过700mm或低于400mm,均造成减产。
2、遇旱灌水是大豆增产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开花结荚鼓粒期。
二、大豆对土壤条件的要求
(一)土壤有机质、质地和酸碱度
1、大豆适应强,各类土壤均可种植。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最为适宜。
2、要求中性土壤,PH值宜在6.5-7.5之间。PH值低于6.0常缺钼,不利于根瘤菌繁殖发育。PH值高于7.5的土壤往往缺铁、锰。
3、大豆不耐盐碱,总盐量<0.18%,NaCl<0.03%,植株生长正常。总盐量>0.6%,NaCl>0.06%,植株死亡。
(二)土壤的矿质营养
1、大豆植株中元素百分含量(%):氮2左右,磷0.25-0.45、钾1.0-4.0之间、钙2.23、镁0.97、硫0.69、氯0.28、铁0.05、锰0.02、锌0.006、铜0.003、硼0.003、钼0.0003、钴0.0014。
养分三要素的比例为4:1:2
所需要的氮磷钾是主要元素。对微量元素反应也比较敏感,缺少时会引起生理病害,严重的会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比如缺锌会使大豆植株生长缓慢,同时会影响磷元素的摄取,降低植株体内磷的浓度,直接影响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缺硼时,大豆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将降低产量和含油量;钼是大豆氮元素代谢的必要营养元素,并参与大豆固氮的过程,大豆缺钼时叶片发生失绿现象,有时生长点死亡。
大豆的栽培技术
一、轮作与耕作
(一)轮作倒茬
1、大豆的茬口:对前作要求不严,对后作是好茬口。
(选茬选地)
2、重茬严重的减产20%-40%,重茬减产的原因:
一是病虫害容易发生蔓延
二是打破了土壤养分平衡
三是土壤积累有毒物质
(二)土壤耕作
施肥后耕翻,深耕20-22厘米。
施肥整地后播种比重茬播种增产19.3%。
经出苗后10天调查:整地播种的苗高8.9厘米,重茬播种的苗高7厘米,茎粗整地播种比重茬播种的增加0.4毫米。
耙平耙细,拾净根茬。耙深耙透,耙深12-15厘米。
二、播种
播种前准备
1、种子质量要求:纯度>98%,净度达到98%,发芽率>85%,含水量<13%。
2、种子处理:
选种:将杂粒、病粒、虫粒、栏粒、霉粒、秕粒去除。
晒种:晒种2-3天,提高种子发芽率。
进行发芽实验,发芽率低于80%要更换种子。
药肥拌种,防病虫,促生长。
种子包衣:可防治地下害虫、孢囊线虫、苗期蚜虫、根腐病等。
施用除草剂:浅混土后即可播种。(封闭药)
三、施肥
一)需肥规律
每生产150公斤大豆,吸收大量元素
氮(N)10kg、磷(P2O5)2kg、钾(K2O)4kg、
微量元素
铁40g、硼3g、锰0.5g、钼0.3g、锌6g。
大豆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氮比小麦、玉米多2倍,磷多1倍,钾多¼-½。
二)基肥
1、有机肥:每亩3000-5000KG。
2、氮肥:中低产田亩施尿素7.5kg左右,高产田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
3、磷肥:亩施磷酸二铵10-30kg,或过磷酸钙30-50kg.
4、钾肥:亩施磷酸钾5-15kg,或草木灰200kg左右。
5、微肥:钼肥、硼肥、锌肥。主要用于拌种,硼锌肥也可底施。
三)种肥
1、磷酸二铵做种肥:每亩8-10kg.
2、尿素作种肥:3.5-4kg。随种下地,种、肥隔离。
3、钼酸铵拌种:每公斤豆种用0.5g,拌种用液量为种子的0.5%。
4、硼酸拌种:每公斤豆种用0.4g,用16ml的热水溶解,均匀喷拌在豆种上。
5、硫酸锌拌种:每公斤豆种用4-6g,拌种用液量为种子量的0.4-0.6%。
四)追肥
1、初花期追施氮肥:每亩追尿素3-5kg。
2、鼓粒初期根外追施,每亩用量为:
尿素:0.6kg;磷酸二氢钾:0.1kg;钼酸铵:15g;硼酸:100g;硫酸锰:50g;硫酸锌:200g.
先将肥料溶化于30kg水中,过滤后喷洒在大豆叶面上,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施用。
四、播种期的确定
地温稳定通过8℃时,即可播种。黑龙江南部地区及吉林地区一般在5月1日左右开始播种,其他地区在5月10日左右开始播种。
五、播种方法
1、精细播种:机播
2、严格掌握覆土深度:
无论采取何种播种方法,覆土厚度均为3-5㎝。不宜过浅或过深。
六、田间管理
(一)大豆田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大豆播种后最初5周,杂草一般生长缓慢,植株矮小,
对大豆生育影响不大。进入第6~9周,雨季来临,
杂草与大豆都进入旺盛生长期,形成草苗齐长的严重竞争局面,直接影响到大豆的分枝和花芽分化。
因此,除草的关键时期是大豆播种后5~6周,即由营养生长期逐步转向生殖生长期。如果这部分杂草一直延迟到第7周后再除去,不利于大豆增花保荚,造成显著减产。
大豆播种后4周内,杂草与大豆还没有形成竞争,在此期间内不必要除草。第6~7周,大豆第二片复叶出现后,进入旺盛生长期,其自身的竞争能力逐渐增强,此后新出的杂草受到大豆的严重抑制,一般不会对大豆生育和产量产生明显影响,只要大豆播种后第5~6周将已出土的杂草防除干净,以后的除草措施一般是不必要的。如果前期除草不彻底,有必要在大豆开花前辅助1次人工除去残存的大草。
3、铲前趟一犁:平作、垄作均可采用。在豆苗显行时进行,松土保墒、除草增温。
4、中耕除草:共进行3次,中耕之前先除草。第一次在齐苗后2-3天,深度10-12㎝。隔7-10天进行第二次,深度8-10㎝。封垄之前第三次,深度7-8㎝。中耕兼有培土的作用有利于防倒和秋涝。铲趟作业的伤苗率应低于3%。
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1、典型的症状是茎部发生褐色病斑。
2、上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状物。
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茎中空皮呈麻丝状。
菌核病防治药剂:1、腐霉利 2、菌核净 3、咪鲜胺 4、异菌脲
大豆根腐病
根腐病是大豆的三大病害之一,在大豆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减产在25%-75%,甚至绝产。
主要发生在苗期,病株 根及茎基部产生椭圆形褐色长条形不规则凹陷斑,后扩展成环绕主根的大斑块,有的为害侧根。该菌主要为害皮层,造成病苗出土很慢,子叶褪绿,侧根、根须少、后期根部变黑,表皮腐烂,病株发黄变矮,下部叶提前脱落,病株一般不枯死,但结荚少粒少。
大豆疫霉根腐病
大豆疫霉根腐病可在大豆的任何生育阶段发生和为害。造成幼苗出土前的烂种、烂苗和出土后幼苗的猝死,以及成株期的侵染,使植株矮化甚至枯萎死亡。
大豆根腐病药剂防治
噁霉灵 多菌灵
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施芸苔素或其它生长调节剂。
大豆灰斑病
大豆灰斑病在全国各地区均有发生,以东北区发生最为严重。一般病粒率达10%-15%,严重地块达到30%以上。受害豆株早期落叶;粒重下降,秕荚率和青豆率增加,降低蛋白质和油的含量,严重影响大豆质量。
叶部最早见到病斑的日期是7月上旬,8月中旬以后病害有明显的上升趋势9月初达到了高峰。随着生育进程的进程的进展,叶部病害开始缓慢下降,而荚部病害开始发展。
大豆灰斑病药剂防治:咪·丙 、咪鲜胺菌唑、多菌灵
大豆病毒病
大豆产区,大豆花叶病毒的侵染区在70-95%以上,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常年产量损失5-7%,重病年损失10-20%。个别年份或少数地区产量损失可达50%。病株减产因素主要是豆荚数少,降低种子百粒重、萌芽率、蛋白质含量及含油量,并影响脂肪酸、蛋白质、微量元素及游离氨基酸的组成等,病株根瘤显著减少。种子病斑的形成,主要因素是病毒感染,降低种子商品价值。
主要通过迁飞有刺蚜虫传播,轻病株叶片外形基本正常,仅叶脉颜色较深;重病株则叶片皱缩,向下卷,出现浓绿、淡绿相间,起伏呈波状,甚至变窄狭呈柳叶状。接近成熟时叶变成革质,粗糙而脆。
防治方法:种植抗病毒品种、建立无毒种子田、防蚜治蚜,药剂防治。
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深褐色,内部浅褐色,病斑上生粗糙刺毛状黑点,为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初生褐色病斑,渐变褐色,最后变灰色,不规则形,上生浓密刺毛状黑点,常包围整个茎。
大豆炭疽病
东北大豆产区7-9月份,成株发病,若高温、多雨,炭疽病发生严重。苗期低温,生长后期高温多雨的年份发病重。大豆发芽出土慢,发病就重。叶,茎,豆荚都会受害。
荚上病斑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黑色分生孢子盘有时呈轮纹状排列,病荚不能正常发育暗褐色皱缩或不能结实。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并进行种子消毒,保证种子不带病菌。
2、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3、47%春雷霉素·氧氯化铜可湿性粉剂600-1000倍液
4、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5、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3000倍液。
常见虫害及防治
大豆食心虫、大豆蚜虫、大豆卷叶螟、豆荚螟、豆天蛾、斜纹夜蛾
大豆食心虫
以幼虫蛀入豆荚咬食豆粒,每年发生一代,幼虫在地下结茧越冬,翌年7月中、下旬向土表移动化蛹,7月下旬至8月初化为蛹盛期,蛹期对环境抵抗力弱。8月上、中旬为羽化盛期。豆田成虫出现期为7月末到8月初。成虫于下午3时后豆田活动,有成团飞翔现象。8月下旬为入荚盛期。
防治措施
农业措施:种植早熟或叶毛较多的抗虫品种。
药剂措施:成虫产卵盛期,药剂防治,不仅能毒杀成虫而且能杀死一部分卵和初孵幼虫;幼虫入荚盛期之前再喷一次,还能杀死大部分入荚的幼虫。
大豆蚜虫
东北每年发生10多代,6月末至7月初是豆田大豆蚜盛发前期,7月中下旬为盛发期,可使大豆受害成灾。7月末开始,气候和营养等条件逐渐对大豆蚜不利,豆株上出现淡黄、体小的蚜虫,为蚜量消退标志。
一般北部省区发生较重,是大豆的主要害虫,轻者减产20%-30%,重者减产达50%以上。以成虫或若虫集中在豆株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脱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甚至死亡。
大豆蚜在一年中,一般有4次迁飞:
第一次迁飞出现在大豆幼苗出土期
第二次迁飞是大豆蚜在本田扩散蔓延阶段
第三次迁飞实在大豆开花期
第四次迁飞在8月份
大豆蚜防治方法
1、药剂拌种可以减少蚜虫的为害
2、田间点片发生蚜虫期: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
2.5%联苯菊酯乳油3000倍液
3、在成虫盛发期:
2.5%氟氧氯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液。
30%氧乐·氰菊乳油30-40ml/亩
40%氧乐果乳油2000倍液
三、大豆卷叶螟
大豆卷叶螟以幼虫为害。幼虫将豆叶卷折,潜伏在其中取食叶肉,影响光合作用,组织受损后植株不能正常生长而减产。
大豆卷叶螟7月中旬进入第一代幼虫发生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危害最重,8月中下旬进入化蛹盛期,8月下旬为一代成虫发生期,是二代幼虫为害盛期。
防治措施:
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
四、豆荚螟
豆荚螟为寡食性,寄主为豆科植物,是南方豆类的主要害虫。以幼虫在豆荚内蛀食豆粒。
豆天蛾
豆天蛾以幼虫取食大豆叶,低龄幼虫吃成网孔和缺口,高龄幼虫食量增加,严重时能将豆株啃成光杆,使之不能结荚。
豆天蛾在化蛹或者羽化期间,如果雨水适中,分布均匀,发生就重。雨水过多则发生期推迟,天气干旱不利于豆天蛾的发生。在植株生长茂盛,地势低洼,土地肥沃的淤积地块发生较重。
农业防治:
选用抗虫品种
及时秋耕、冬灌。降低越冬基数。
水旱轮作,避免轮作豆科作物。
总结
大豆正常生育需要对氮、磷、钾养分要求较多,其次为钙、硫、镁和微量元素钼、硼、锰等。
自分枝期起,对氮的吸收与积累随着植株的增长而逐步增加,鼓粒期达到最大;
磷的吸收高峰在分枝期-结荚期,幼苗到开花期吸磷量不大,但对全生育期的影响很大。
生育前期吸钾较多,结荚后吸钾达到高峰。
所以,在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的同时,对大豆的营养需求也应及时掌握,保证水肥供应,提高大豆产量和质量,达到增收的目的。
作者:刘冬雪 编辑:堇却
推荐
- 12个月的猫猫兔怎么养才好?家里养了两只兔兔是个什么体验146
- 2万物皆有灵性狗是人类的忠诚动物 亲人的狗或许源自2万至4万年前爱与人类玩耍的狼326
- 3四爪陆龟优缺点和常见病:别欺负陆龟它的记忆力或长达10年224
- 4怎样在院里给流浪猫搭窝过冬:好心人给流浪猫做的过冬小窝168
- 5猫咪不给主人踩奶只给沙发踩奶 主人抱猫讨亲亲遭肉掌堵嘴拒绝449
- 6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六种宠物狗,这6种狗堪称,狗界怂包215
- 7狗狗乱拉屎乱拉尿如何正确指引?3招教会狗狗定点上厕所163
- 8哈士奇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原来哈士奇还有这种技能125
- 9龙鱼怎么样算是混养成功?谈谈龙鱼混养配搭品种139
- 10养狗新手必须背的是13种东西:养宠需知作为新手铲屎官427
宠物
- 1学弟因长得太帅被学姐拦路:故事要帅气学长号码被拒148
- 2老虎头上的王来历:老虎头上王字的由来177
- 3被人遗弃的幼年小狗,被抛弃在理发店门口的小狗180
- 4成都市最近的大熊猫基地 四川,成都大熊猫基地292
- 5日系rpg手游有哪些?史上第一款足以名留美术史的RPG442
- 6奥特曼的人间体你最喜欢哪个?奥特曼中的人间体你最喜欢的是哪位208
- 76条让你怀疑人生的冷知识,那些分分钟让你怀疑人生的20个冷知识295
- 8全屋wifi自己需要买什么设备?心级服务,您真的了解家用无线设备嘛189
- 9苏格兰梗适不适合新手养,西里汉梗好养吗每天进行一次梳理464
- 10猫咪被收养前后对比图,猫咪感恩新主人收养报恩方式很奇葩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