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鱼类>正文

石榴鱼哪里有养殖的 灿丽鱼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要点

人气:414 ℃/2024-05-03 15:43:46

文案|浩

编辑|青袍御史

前言

灿丽鱼,俗称黄金石斑鱼、黄金鱼、红头金鲷等,原产于中美洲墨西哥、贝里斯和危地马拉的大西洋岸淡水流域。

灿丽鱼主要栖息在沙泥底质的湖泊或流动缓慢的水域中。它是一种肉食性鱼类,以其他鱼类为主要的摄食对象。

由于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灿丽鱼被广泛认为是一种高品质的食用鱼类。其肌肉富含氨基酸和脂肪酸,蛋白质含量高且成分均衡。因此,它常被用于烹饪各种美食,并深受人们喜爱。

人工繁殖技术

1.亲鱼的选择

为了确保繁殖成功并培育健康的后代,我们应选择达到性成熟年龄的成鱼作为亲鱼。这些亲鱼应具备以下特征:体质健壮,鱼体丰满,个体较大,没有外伤和疾病,体色正常。

为了维持适当的繁殖比例,雌性和雄性亲鱼的比例应保持1:1。选取成鱼时需要注意其年龄,确保它们已经展现了性成熟的特征。

亲鱼的健康状态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确保它们没有明显的外伤、溃疡或皮肤病变。选择体形较大、肌肉发达的亲鱼有助于保证后代的生长潜力。最后,合理平衡雌性和雄性的比例将有助于提高繁殖机会和成功率。

2.亲鱼的培育

在亲鱼的培育过程中,主要采用优质的人工配合饲料作为主要饲养方式。这些饲料应具备一定的标准:蛋白质含量应在40%以上,并且必须含有全面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为了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每日的投饵率应控制在3%~5%,并且需要将饲料分为两次投喂,分别在早上8点和下午4点进行。同时,最适宜的水温范围应在26℃~30℃之间,而溶解氧的浓度不得低于5mg/L。

3.产卵与孵化

为了进行灿丽鱼的产卵,我们选择了长方形玻璃水族缸作为产卵池,其规格为1米×0.5米×0.5米。在缸内,设置了瓦片作为产卵基质,并通过筛绢网对进水进行过滤,以防止剑水蚤、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产卵池。

在产卵季节即将到来时,我们可以选择常用的催产剂来促进产卵。一般来说,将催产剂注射到亲鱼的胸鳍基部或背鳍基部,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000国际单位。

灿丽鱼的受精卵是半透明粘性卵,能够附着在铺设的瓦片上进行孵化。在温度保持在26℃~30℃的条件下,大约需要48小时就能孵化出灿丽鱼胚胎。

经过8天的孵化,胚胎卵黄会完全被吸收,鱼苗的肠道和其他器官系统也会发育完全,开始摄取外界食物。此时,鱼苗可以转移到鱼苗培育池中进行饲养。

鱼苗培育技术

1.池塘建设

为了进行灿丽鱼的鱼种培育,我们选择使用水泥池作为培育池。培育池的面积为50平方米,池深度在1.5米至2米之间。为了方便进排水,我们确保池塘配备了便捷的进排水设施。同时,在进排水口处使用20目至40目的细尼龙筛绢网进行覆盖,以防止敌害生物进入池塘,并防止鱼种逃逸。

通过使用水泥池进行鱼种培育,我们可以提供一个稳定且适宜的环境来促进灿丽鱼的生长和繁殖。池塘的面积足够大,提供了足够的游动空间,同时池深度的选择也有利于鱼类的活动和栖息。进排水方便的设计可以帮助维持池塘水质的稳定和清洁。

使用细尼龙筛绢网覆盖进排水口的做法可以有效地防止池塘中的敌害生物进入,并减少鱼种的逃逸风险。这有助于保持池塘中灿丽鱼种群的安全和稳定。

2.饵料生物培养

在将灿丽鱼鱼种转入池塘之前,我们需要培养一定数量的小球藻、轮虫、小型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生物,以确保灿丽鱼在转入后有充足的开口饵料生物可供摄食。这些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来源,并促进其生长和健康发育。

小球藻

在灿丽鱼苗种培育的后期阶段,我们可以适当投喂丰年虫或鲈鱼开口饵料,以提供均衡的营养,并促进鱼种的生长。这些补充饵料可以弥补饵料生物的不足,确保鱼类获得充分的营养,同时促进其快速成长。

丰年虫

3.水质管理

在进行鱼种培育期间,需要特别注重保持充足的溶解氧,和清新的水质。为此,需要每天进行24小时曝气增氧,以确保水中氧气的充足供应。

在水质调节方面,主要采取换水的方法。每周进行一次换水,每次换水的深度为20厘米至30厘米,并且要确保换水后水体的透明度不低于30厘米。这样可以有效地调整水质,并保持良好的透明度。

还要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以保持水质的肥美、活泼、嫩滑和清爽。这包括定期清理池塘内的杂物和底泥,监测水质参数,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鱼类处于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中。

4.出池

一般情况下,灿丽鱼苗经过培育期约为20天至30天,在达到体长3厘米时,可以将其转移到土池中进行成鱼养殖。在鱼苗离开培育池之前的2天至3天,要进行拉网锻炼,以提高鱼苗的抗应激能力,从而增加其在运输过程中的成活率。

通过进行拉网锻炼,鱼苗的游动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会得到增强,使其更好地适应运输过程中的变化和压力。这有助于减少鱼苗在运输过程中的应激反应,并提高其运输后的成活率。

成鱼池塘养殖技术

1.池塘建设

选择面积在5亩至10亩之间的土塘进行灿丽鱼的养殖。这些土塘的水深范围为1.5米至2.0米,方便进行进排水操作,并且底质平坦。为了方便投喂饵料,在池塘的一侧需设置投料台。另外,在池塘中还要配置两台叶轮式增氧机,以提供足够的溶解氧供应。

通过选择这样的土塘作为养殖场,能够提供足够的空间和水深,满足灿丽鱼的生长需求。进排水方便的设计,使得水体能够得到有效循环和保持清洁。平坦的底质有助于减少鱼类受伤的风险,并提供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

2.清塘

在清洁池塘方面,采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操作,可以分为干法清塘和带水清塘两种方式。干法清塘时,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70公斤至80公斤。而在带水清塘中,每亩水深为1米时,生石灰的用量为每亩100公斤至150公斤。清塘后需要进行曝晒处理,曝晒时间为3天至5天。

在放置鱼苗之前,需要非常重视试水步骤,以确保清塘药力已经消失,不会对鱼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这样能够预防鱼类死亡事故的发生。

3.培水

在加注新水后,需要进行培水过程,以稳定水体中的菌相和藻相。这个过程的目的是为了两个方面的效果:一方面为鱼苗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使水体的生化指标如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等达到稳定状态。

通过培水过程,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得到逐渐建立和平衡,包括有益的细菌和藻类的生长。这些微生物将为鱼苗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包括浮游生物、微小的水生动物等,为它们提供了天然的食物来源。

4.鱼苗放养

在灿丽鱼养殖过程中,选择全长为3cm的灿丽鱼鱼苗进行投放。养殖场要求鱼苗的大小均匀,体质健壮,体表光洁,并且没有病害和伤口。每亩养殖场放养的鱼苗数量在2000尾至3000尾之间。

为了提高饵料利用率,并避免水体中藻类和螺类等有害生物的过度生长对水质的影响,养殖场还会搭配放养鲢和鳙鱼,每亩放养数量在50尾至100尾之间。

5.日常管理

在灿丽鱼成鱼的养殖过程中,选择与亲鱼饲料相同的饲料进行投喂。养殖场按照“四定”原则进行饵料投喂,即定量、定时、定点、定质。每天定时在早上8点和下午4点进行投喂,确保稳定的饵料供应。

投饵量按照日投饵率3%~5%的标准进行投喂,同时结合当日的天气、水质和鱼体情况进行适时的调整。这样可以避免饵料过剩,导致水质恶化和浪费。

为了保持水体的氧气含量,养殖场要适时开启和关闭增氧机。通常以夜晚开机为主,傍晚不开机,投喂时也不开机。在阴雨天气中午时段,可以不开启增氧机。

为了维持水体的透明度,养殖场会努力控制水质,确保透明度在25cm至30cm之间。如果条件允许,还会定期进行水质调节,每次换水大约10cm左右的水位。

养殖场要每天坚持早、中、晚各巡视池塘一次,以确保灿丽鱼的健康和水质的良好状况。巡视时,工作人员会观察灿丽鱼的活动情况,水体的颜色变化,是否有残留的饵料以及是否有病鱼等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清除残留的饵料和处理死鱼。

在高温季节和闷热天气中,养殖场会增加增氧机的开启时间,以防止水中出现浮头现象。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维持水体的氧气含量,有助于灿丽鱼的生长和健康。

病害管理

灿丽鱼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疾病发生率较低。在养殖过程中,养殖场遵循“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管理,科学投喂,并经常进行巡视塘口。此外,还定期进行消毒和调节水质的工作。

越冬管理

在越冬前,为了增强灿丽鱼的抗病御寒能力,养殖场应适当加强投喂,但要避免过度投喂,以免对鱼体造成损害,导致机能下降和免疫力降低,从而增加感染疾病和抗寒能力下降的风险。此外,为了保证池塘底部温度的稳定,可以适当加深水位。

为了确保越冬期间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充足,防止灿丽鱼出现浮头现象,养殖场应增加增氧机的开放时间。这样可以提供足够的氧气,避免灿丽鱼因缺氧而发生冻伤或死亡。

结语

灿丽鱼作为一种新引进的经济物种,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在我国部分地区已经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为了确保该产业的健康、稳定和快速发展,我们需要不断探索灿丽鱼的高产养殖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推广示范给养殖户,使他们全面掌握科学的繁育和养殖技术,并加强日常管理。

通过不断地探索和推广高产养殖技术,并加强养殖户的技术培训和日常管理,我们有望进一步提升灿丽鱼养殖的经济效益,推动该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将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繁荣。

参考文献

李明,郭军,孙朝阳. 彩虹鱼养殖技术手册.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

徐绍亮. 彩虹鱼养殖学.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郭凤荣,田军胜. 彩虹鱼养殖与利用. 水产出版社,2003.

张令杰,王锦秀. 彩虹鱼养殖技术. 农业图书出版社,2000.

搜索更多有关“石榴鱼哪里有养殖的 灿丽鱼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要点”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