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毛茸茸的土狗:记忆中,消失的土狗
从小,我是跟姥姥长大的
直到四岁,随着父母调回石家庄工作
才离开了,出生的小城
小城,以前原本叫“束鹿”
就是现在,知名的北方皮毛交易重镇“辛集”
在石家庄的正东,中间还隔着藁城和晋州
(骑车,一天可以打一来回)
大学时代,我比较生猛,还真骑车去过几次
大中午十二点,一声不吭的,从学校出发
路上买上几个烧饼、外加两瓶矿泉水
沿着国道,骑的飞快,一刻不停
骑着骑着,就觉得脖子后头,蜇得麻酥酥的
用手一摸,竟是被热风迅速蒸干的汗水混杂着汽车扬尘
变成的细沙一样的,颗颗盐粒
下午四点左右,能骑到乡下姥姥家
姥姥每次看我骑车回来,并不表现出意外
可能在她们那代人的印象里
骑车往返于两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
听姥姥讲过,她年轻时
每逢大旱,百姓都会带上干粮
徒步走着,去井陉苍岩山的龙王庙求雨
那可是靠着肉腿走着啊!
匆忙吃口饭,六点前,我得再次出发
回去的路比来时,要刺激的多
国道,那回儿,根本没有路灯
汽车刺眼的大灯、卷着尘土、呼啸着从身边疾驰驶过
我也只能一边胆战心惊的尽量靠边
一边加快着骑行的速度
直到看见灯光,知道进入了石家庄市区
才能让我稍稍的松口气!
这往往已经是晚上九点半以后了
第二天上课,许多同学都会惊讶
为何才半天不到的功夫,我就变黑了不少!
“辛集”是座非常不起眼的小城
上网查了查,才知道
这么不起眼,竟也有令人惊讶的悠久历史
据《束鹿县志》记载:
高祖六年(前201)封齐候胡害为贳候
置贳候国。后置贳县
唐天宝十五年(756)改“鹿城县”为“束鹿县”······
历史上“辛集”,其实只是“”束鹿县”辖区内的一个镇
经过一系列的分合变迁
最终取代了“束鹿”,变成了“辛集市”
篇幅有限,不多聊,有兴趣的自行百度
虽然五岁以后,我随父母回石家庄生活
但每逢寒暑假,总会去姥姥家,住些日子
农村的生活比较单调
最快乐的,莫过于带着舅舅家的狗去野地闲逛
舅舅家先后养过好几条狗
最初的几条什么样,因为年纪太小记不清了
模模糊糊的只记得有条小黑狗
冬天总用舌头,舔,表哥冻得皴裂的后脚跟
小时候的冬天比现在冷的多
小狗舔过的后脚跟,似乎会冒出热气白烟
舅舅家养过的狗
和我感情最深的,是一只叫“花儿”的母狗
“花儿”,是一条北方典型常见的,黄白花土狗
中等身材、四肢匀称,双耳下垂
尾巴像菊花一样翻卷着倚在背后
两只琥珀色的杏眼,透出对人们的友善
“花儿”跟我的关系最好!
一是我经常领着它四处闲逛
二就是,我常偷拿饽饽给它吃
(村里管馒头或棒子面饼子都叫饽饽)
那时候的人,对狗和现在的态度截然相反
多数人眼中,狗就是看家护院的工具
和驴、马、牛甚至农具,本质上也没多大区别
夏天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围着小方桌坐在院中
而家中的狗,大多只能拴在角落
相对自由些的,顶多也只能守在边上,盯着看
耐心的,一边看,一边不时地舔嘴、咽口水
只有看到,食物残渣、碎屑掉落地上
才谨慎、迅速的从裤裆下,人腿中钻过去
把可怜的那么一点,粘着泥土的残渣吃掉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吃完还总是恋恋不舍
捎带着把接触过食物的地面,也舔舐干净
狗舔过的地面,油光锃亮
像套上了一层皮壳
我打心眼里,是心疼爱惜狗的!
会时常偷偷的掰下一块饽饽,故意扔在桌下
好让它囫囵的,能吃上那么一大口!
妗子常常为此嗔怪,嫌浪费粮食
我也总是满不在乎,依然如故!
我在村里暂住的这段时间
狗食盆子里的刷锅水,下去的明显见慢
哈哈哈哈~
村中的狗,高低胖瘦,颜色相貌多种多样
大多是自由恋爱的结果,根本也谈不上品种
仅有三四种,因用途原因,算是较有特色
第一种,当然是血统高贵的狼狗
和本地土狗气质完全不同
村西就有这么一条
个头很大,嘴头子又黑又粗
毛色,像风干了的枯草掺杂了草木灰
青灰中带点草黄
尾巴粗粗的像个大棒槌,直挺挺的撅在背后
据表哥说,是从军犬基地淘汰下来的
威风凛凛的样子,是当之无愧的村中狗王
大概它也不屑与村中土狗为伍
总是孤零零的,卧在自家门口
虽然不拴,但很少像其它狗那样
成群结队的四处闲逛
我时常带着“花儿”去故意引诱它
希望借此,能带领它一起去村外溜达
哪怕只是让它,暂时的追随着我
毕竟一条威风体面的大狗,陪伴左右
是那个年龄段,让我倍感骄傲的事!
显然,它是经过正规训练,且见过世面的!
虽然被淘汰下来,沦落到了农村
虽然新的主人,和周围村民,对它没了要求!
但仍难改骨子里,年轻时,塑造出的习惯
无论我,带着“花儿”如何色诱挑逗!
也从不肯离开,超过家门口五十米的范围
我不甘心的同时,也越发的对狼狗心生向往!
有段时间,趁着“花儿”发情
和表哥商量,若能留下条狼狗的后代也不错
在心中,狼狗显然和土狗是两个阶层!
得到只纯正的狼狗,显的不切实际
也只能是个梦想,难以实现!
可惜,当我下个假期,再次回到姥姥家
“花儿”仍没,生出它们的后代
表哥说,那只狼狗太老,不行了~
除了村中这条狼狗
还有一条大笨狗,同样给我留下极深印象
那是一只,个头不亚于狼狗的大黑狗
浑身毛色乌黑发亮,双耳下垂
四肢末端,口鼻,肚皮都是棕黄色的
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铁包金”
眉毛处的两个黄色斑块,像一对假眼
因此也叫四眼
这有些像唐朝画像中,仕女的蚕眉
现在想想,这种土狗类似
混血的罗威纳或杜宾串
当然更像蒙古獒,或是青海獒
平时这种大笨狗,我是绝不敢招惹的
光那威风凛凛的个头,硕大的脑袋
就足以震慑住路过的陌生人
有母狗“花儿”跟着,就不一样了
总结出了个规律,只要身边带条母狗
且不管它是否处在发情期
路上遇到的再威猛的陌生公狗
都会因母狗的存在,变得平和温顺
每次伸手去摸那些,陌生壮硕的公狗时
它们也懂得讨好,咪缝着双眼,任你抹撒
甚至,当你克服恐惧,挑战自我
试探着去拽它尾巴时,也只是礼貌的闪躲
为了讨得母狗欢心
此时,你已暂时成为了这些大狗的主人
当然,谁都知道,这么“给面”
完全也和你无关!
第一次见到狗交配的场景
其实还是真的被吓到了!
两只狗各朝相反的方向,背对背的站着
屁股粘连在一起,难以分开
根本不理解,发生了什么!
它们古怪的姿势状态
让我心中有些慌乱,只想赶紧把它们分开
公狗看我走过来,似乎非常害怕
狼狈的拖着母狗,笨拙的想要逃走
但两只狗的身体,是根本分不开的
母狗四肢撑地,被拖拽着,疼的嗷嗷尖叫
表哥走过来阻止我,“这没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过是它们正在交配”!
啊!真tm奇怪!
我很诧异于它们别具一格的洞房方式!
这,这~这实在是跟别的动物,大不相同!
最后说说,记忆中剩下的两种
这两种,接触不多,所以了解的也不多
第一种是个头矮小的“板凳狗”
当然,不是网上文章里介绍的
那种抗日时期,勇杀日本军犬的矮脚狗
而是一种类似小柴犬,铁包金或铁包银的小狗
和博美、雪纳瑞差不多大小
别看个头不起眼,脾气却很刚烈
村里少见人养
只在县城,偶尔会碰到
突然从胡同中窜出来
呜呜的嘶叫着,做出扑咬的架势
矮小的体型,与之不符的嚣张气焰
形成了巨大反差,让人觉得有些可恨可笑!
它眉毛上也有对黄斑形成的假眼
大人跟我说,这叫板凳狗,也叫四眼狗
不用怕,只要跺脚,或是弯腰假装捡砖头
它就会被吓得跑开!
但也有例外,假如主人跟在身后
它会越发的放肆,不依不饶的没完没了
狗仗人势,形容它颇为恰当!
上小学期间,流行给戴眼镜的同学起外号叫“四眼狗”
想必这种侮辱性的外号,大概与之有关
虽说,板凳狗的名声不好
但想必那个年代,没有京巴、西施、八哥犬
喜欢宠物狗的,也只好拿它,将就凑合了!
最后说一说,村中唯一
一次见到细狗的经历!
有次我带着“花儿”,在家门口玩
“花儿”像是发现了什么
冲着西边,叫着跑过去
顺着狗跑过去的方向发现
有一只跟小毛驴般大小的怪狗
浑身短毛,四肢修长,长嘴,垂耳
细长的尾巴像老鼠似的垂在身后
与之相比,“花儿”的头顶
连人家的肚皮都够不着!
表姐眼神不好,以为是头小驴
“不是驴,是条狗”!我跟表姐大声报告
但我确实,从没见过这样的狗!
“这是条细狗,是专门打兔子用的!”
到底是表哥见多识广
惊慌失措的,闯进了村子
对身边,冲他一直吠叫的“花儿”
似乎也并不在意,看都不看一眼
只是轻盈从容的,像踩着弹簧
慢慢的消失在胡同拐角处
前些年,看到网上用细狗,打架的视频
才发现,细狗虽然外表平和
作为猎犬,当然有凶猛残忍的一面
仅凭相貌,以及记忆中对“花儿”的态度
一直误以为,它只是捕猎兔子
性格温顺的大狗!
好了就写到这吧,说是写记忆中的土狗
严格说,狼狗和细狗都是独立品种,皆不算数
很多年前,对养狗,还保有兴趣
常常希望,养一只记忆中的大黑笨狗
可十多年前回到农村舅舅家
村中却再也看不到了
满大街跑的,也和城市逐渐接轨
早已换成了京巴、西施、泰迪…
或是三者之间的不同比例组合
再或是,与当地土狗自由组合的串串
有次,振宇陪我,回石家庄办事
路上聊起,当前农村的土狗状况
我说了一句:
到了农村,就可以看到各种狗
当然所谓的各种狗
也仅是形态各异的,各种串串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