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三元猪的瘦肉率一般是多少:瘦肉型猪,外三元真的适合我们吗
原本国内每个地方都有它的特色猪种的,以各种各样的XX黑猪,太湖,梅山等为主,后来大家慢慢的嫌弃了,觉得国内品种长速太慢,料肉比太低,不适合大规模集约化养殖,于是使用杜洛克这一瘦肉型猪作为父本,去配国内的地方品种。慢慢的市场又觉得原本的地方品种太小了,于是就形成了使用长白公猪去杂交地方品种的母猪,所生的后代的母猪再用大白公猪或者杜洛克公猪去杂交的三元育种体系,为了跟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的国外三元育种体系相区分,就把上面的这种有国内品种的叫做内三元,下面的这种全部是国外品种的叫做外三元。
由于外三元猪优秀的长速与较低的造肉成本,以及优秀的瘦肉率,我们国家慢慢的外三元品种取代了那些国内品种,形成了主流。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有没有可能这一切都是一个阴谋呢?为什么我们养殖行业要这么卷?从国外高价进口他们繁育的种猪,拉到国内苦哈哈的扩繁,扩繁出来后又用长白和大约克先杂交一次,杂交完了的后代再用杜洛克去杂交一次,才能得到外三元,就不能直接用长白配长白(或者大约克配大约克)生下的后代可留种可做母本可做父本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市场经济,肯定追求最佳效益的,外三元的优势摆在那里。但是这个优势有个前提,那就是饲料价格不能太高,主要就是蛋白饲料价格不能太高,因为瘦肉率越高的品种自然对蛋白的需要越高,蛋白饲料(主要就是豆粕)价格不高养瘦肉型猪就有优势,如果蛋白饲料价格太高了养瘦肉型猪就没有优势。
这么一想好像就想通了,先用三元猪的品种优势去摧毁一个国家的当地生猪品种,配合低廉的转基因大豆的进口,去摧毁一个国家的国产大豆种植品种体系,顺带着用大豆的副产物豆粕去引导这个国家使用三元猪去替代国产品种,最后发达国家只要掌握好高端的转基因大豆种子和长白大约克杜洛克的原种品种,就可以持续的赚轻松钱,如果想收割了,那就去炒作豆粕,把豆粕炒作起来后养殖成本就会上升,趁哪年猪价低迷的时候去炒作豆粕,加大养殖企业的亏损力度,养殖企业自然就顶不住了,这个时候外资再进来低价收购这些养殖企业的股份,这些优良资产不就落入外国的口袋里了?
等外资把转基因豆粕收割完一波后,咱们自己种大豆也来不及,就是来得及你种出来了我接着给你低价一波让你亏损你明年肯定不敢种了。豆粕也是一样的,没东西替代也只能咬牙接受这个亏损,谁叫咱们养个猪,品种也是国外的,蛋白饲料也是国外的,那人家岂不是想什么时候收割就什么时候收割了。
那么这一切有没有办法破局?答案是有的,改变品种就好了。谁规定了我们一定要培育一元猪去生产二元,再培育二元猪和杜洛克去生产三元猪?我直接培育两种一元猪(长白和大约克),去生产长白或者大白母猪,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我直接用长白或者大约克公猪去配二元母猪,生下来的后代我想留做母猪我就从里面挑选符合条件的做母猪,其他的就作为肉猪去卖就可以了,这样下来我的母猪就是肉猪,肉猪也就是母猪,不要跟我说什么品种品系,那都是外国人忽悠我的,我不听你们的,我做适合我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思路一改变,品种自然也就跟着变了,不追求极致的瘦肉率,兼顾瘦肉率,造肉成本和长速,自然就可以降低饲料里面的蛋白需求了,从而降低造肉成本。这样你们外国人可就拿捏不了我了吧,你玉米涨价我就用小麦替代,你豆粕涨价我就降低饲料里面的豆粕比例,提高菜粕啊,DDGS啊这些替代蛋白的添加比例,你要豆粕降价啊那我也不怕,我调高豆粕添加比例不就可以了。
牧原最让我佩服的就是这点,这公司是真正懂养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