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记录养母养父的生活,晋南往事,养  

人气:186 ℃/2024-09-18 09:23:24

我和养父一家就像《红灯记》里的铁梅一家一样,养父姓焦,养母姓李,我姓赵。三姓人,怎样成为一家人?听我慢慢细说端详。

养父本姓焦,名镇海,河南鹿邑县人,已娶妻生子。为谋生,在一家饭店做工。谁知灾祸降临,被国民党匪军抓了壮丁,一路跟随队伍来到了山西绛县,驻扎在沟西村。养父给国军两个正副营长做饭,受尽欺凌,养父亲眼目睹了国军的胡作非为,总想寻机逃走。

他看好了西沟的大片芦苇,暂时可以藏身,于是趁一次外出买菜的机会逃了出来。怕被人发现端倪,分文没带,连上衣都没穿,逃出来后先藏在芦苇荡。到了夜深人静,摸到了附近老乡家,被好心的王信虎老人收留。在红薯窖里待了一个星期,每天用吊篮放些食物和水续命。国军发现后搜寻了几日,未果,后来开拔离去。

王老汉看养父老实又勤快,且又孤身一人,便撮合他与李家的女儿巧云结为夫妇。巧云的父亲早年战乱时丧命,与母亲张氏相依为命。姐姐出嫁,家里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烧了,避难在西沟柿树林。养父想回家和妻子团聚,一是没路费;二是路上不安全;三是出来也好些年了,不知妻子改嫁没有。罢罢罢,也只好这样了。

养母15岁结婚,17岁时生了个男孩儿,夭折了。张氏想抱个孩子,好让李家人丁兴旺。张氏的大女儿听说紫家村有个女孩儿要送人,赶快去抱回了娘家,那个被送人的小女孩儿就是我。从此三姓人成为一家,一家人视我为珍宝。

人常说:世上只有妈妈好。可我觉得养父更贴心,我常以养父为傲,我觉得我养父是天底下最好的父亲。我的养母也是个好人,心地善良,待客大方,但终究只是妇道人家,又没读过书。

我小时候爱看书,家里却买不起,我就借别人的书看。可我是家里的老大,要照看弟弟妹妹,还要帮忙做些家务。有一次,我边看书边烧火,看到精彩处忘了放柴火,火灭了。养母出来顺手打了我一巴掌,还要烧我的书。我急得和养母抢夺,撕坏了几页,我伤心极了。赔又没钱,撕坏了咋还给人家?我只好一点点粘上。

从此,我就有了心结,养母说我,我老和他顶嘴。养父虽没上过学,但在扫盲班识了点字,还当了村里的记工员。他走南闯北见的事多,听的戏文也多,经常给我们讲一些故事,什么《隋唐演义》、《水浒传》、《张京兆给夫人画眉》等等,我听得津津有味。养父还经常对我们说:“穷要有志,富要有德;做人要正,不要图小便宜。”等等做养父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他就像一座大山,高大挺拔,让我依靠;似大海,宽阔无边,包容着我;又像阳光,明媚灿烂,照耀着我成长。他是我的精神支柱,肩负着我们全家人的生活重担。

听奶奶讲,刚解放那会儿人心不稳,战争的阴影一时抹不去,挣下钱不置光景,光是吃。养父每天鸡叫头遍就上路,挑个货郎担,摇着拨浪鼓,步行下曲沃、南樊,有时去东镇赶集。货郎担里有螺旋状的糖、妇女做针线用的一些小物品等,换点钱养家糊口。我依稀记得夏天窑洞里到处摆放的西瓜,秋天是一篮篮的核桃和水果(那时用的是柳篮,可以装60斤小麦)。我、大兄弟两个尽情地享用。后来,养母又生了三弟、四妹、五妹,家里孩子多了。那时,已成立了人民公社,队为基础,家里就养父一个劳动力。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井轱辘就响开了,开始浇自留地里种的菜,晚上下工回来又浇一遍。他为了让家人在收麦时能吃上新鲜蔬菜,就把黄瓜籽种在一个装满沙子的小盆里浇上水,放到暖和的灶台上,用纱布盖好。等外边天气转暖了,把育好的黄瓜苗栽在院子里。到了麦天,别人家黄瓜结不下,我家就有鲜黄瓜吃了,村人们都夸养父办法多。我吃着黄瓜,得意洋洋。

因为家里人口多,养父拼尽力气挣工分,年头忙到年尾还是欠款户。于是养父早上起来,除了正常参加队里劳动后,还帮饲养员挑水、填圈、铡草。中午下工回来和饲养员铡草,晚上下工回来从崖上取土,用筐一担一担挑着垫圈,垫了圈又铡草,每次睡觉都到半夜。我看着疲惫的父亲心疼极了,只恨自己咋不快点长大!

养父不仅勤劳,还心灵手巧、多才多艺。他烧得一手好菜,邻里之间有红白喜事,都少不了父亲做菜,每次做上一天菜,油烟呛得吃不下饭,支撑一天,晚上回到家,叫养母做点甜面汤喝。

养父会编斗笠、蝈蝈笼子、小花篮等。有一次,我们学校过“六一”,有个舞蹈《采茶舞》,需要个小花篮。养父为我们每人编一个,又加上崔爷爷做的花,花篮小巧玲珑,漂亮极了!我们这个舞蹈果然得奖了,老师、同学都夸养父,我心里好惬意呀!

养父还是个孝子,视奶奶为亲生。奶奶生病了,养父急得四处奔走,求医问药,日夜守护在旁,连姑姑都感动地说:“嗨,真是个孝子,比我这个做女儿的都好!”姑父在部队的飞机场工作,两个女儿和姑姑老公爹在家,每年粮食都不够吃。养父每到年关,挑着米面和自己绑的笤帚,送到紫家西坡姑姑家。西坡的人们每见养父去送东西,都竖起大拇指,称赞说:“西沟的人真大方!”

我自小爱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第一。学生羡慕,老师夸奖,村人赞扬,养父听了喜在心头,乐在眉梢。他总是笑眯眯地说:“考到哪儿,我供到哪儿。”因此,我更加发奋学习。考入绛县中校后,我立志要上高中、大学,找个工作,挣好多钱,好好孝敬我的养父母,照顾好全家。可天不遂人愿,就在我考上中学的那年冬天,养母又生了老六。由于难产,花了50元医疗费,这在当时的农村家庭可就不易了,因此,养母决定不让我上学了,回家挣工分。村里有人给养父出了个主意,说:“李海哥,我看你女儿是个上学的料,你何不学学人家小芳他爹,给女儿找了个婆家,婆家只要出35元,小芳上中学就够花了。”可耿直的养父说:“办法是行,可小孩子变化大,毕业了她再不愿意反悔,岂不坑了人家?我不能干缺德事!”

我的上学梦破灭了,对我的打击太大了!可面对抚育我的养母,受尽苦难、千辛万苦教育我的养父,我该何去何从?人不能没良心,养父母已经很不容易了,只能服从命运的安排。看到别人上学,我曾偷偷哭过,但在养父母面前我装得若无其事,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帮助养父渡过难关。由于我和养父两人挣工分,从此终于不欠款了,年底还分了200多元钱。可养父每年到了大年三十,一天不吃不喝,闷着头,黑着脸,唉声叹气,我们谁都不敢和他说话。养母说:“你爹又想他家人了。”可是每年都紧得,没余钱路费,回不了家。直到1968年我结了婚,养父和兄弟四人回了一次河南,算是了了养父这些年的心愿。

1968年我结婚后,养父又为大兄弟结婚奔波,打了几孔窑洞给大兄弟娶媳妇,又欠下了外债。刚强的父亲显得更苍老、更憔悴了。结婚第二年,我怀孕了,每次去娘家,养父母都要给我做好吃的。有一次我到了娘家,兄弟想吃油糕了,就对我说:“姐,咱爹最听你的话,你说你想吃油糕。”兄弟的话还没说完,二老就听见了,开始烧水烫面,包油糕。两位老人蹲在灶前,在灶前搭个小锅,一人烧火,一人放油糕,油烟呛得养父又是咳嗽又是流泪。不一会儿,养父母端着甜甜的、软软的油糕喊我吃,我的眼泪止不住流了下来。我的养母共生了8个孩子。我出嫁,大兄弟分家另过,养父的担子还没减轻,由于成年累月地辛苦,肺结核、胃病困扰着他,本来就瘦弱的父亲更是瘦得可怜。看着养父满脸皱纹、满是沧桑的面容,我心疼得想掉眼泪。我在心里不止一次地祈祷:“把养父的病痛分给我吧,我扛着!”在那困难时期也没啥好吃的,我也没钱给养父买什么营养品,只是买个饼干之类的。自己省吃俭用省出点白面,给养父蒸点白馍或烙点饼送去。因为近,每次烙的饼到娘家还热着。买的小饼干,养父总是叫我给儿子拿点,你不拿他不依。每次养父犯病都要让兄弟喊我,好像我去了能减轻他的疼似的。1974年,四妹患白血病去世,养父遭此打击,病情愈加严重,咳嗽得很厉害。可兄弟叫他去看病,他死活不去,直到我生三女儿出了月子回了娘家,我劝养父去看病,他才答应。

5月的天气本就热,我用平车拉上养父到五里外的县医院看病,一路上坡,我的衣服全湿透了;回来是下坡路,平车催得我腿发抖。不过养父吃了医生的药,病情又有了好转,我很开心。养父身体刚好一点,还是很虚弱,但他不听养母和医生劝告,又去生产队干活,结果旧病复发,医治无效,于1976年腊月十四离世了。

养父离世,腊月二十一出殡。大兄弟刚结婚,债还没还完。二兄弟还没成家,其余的都很小。埋葬费需要40多元,我拿出全部家当35元,姑姑又拿了10元,养父总算入土为安。可临近过年,我家分文没有。以前腊月二十四,家家要用白土刷墙。我娘家大兄弟,和我婆家三弟,再加上孩他爸,三个人骑上自行车到西边县里带回了一些白土,腊月二十三到集市上卖了9元钱,我们称了点肉,买点鞭炮、对联,凑合着过了个年,孩子们也没添新衣服。

日子还在继续,养父就这样走了。每每忆起,总是泪流满面,模糊了往日的岁月。一直不知道养父在老家的亲人如何了,他是闭口不谈的。我只记得养父任劳任怨,拼尽全力,走到最后也不肯摒弃的善良不屈。我心地良善而又刚强的父亲,我们都好好的,您还好吗?

作者简介

李秀贞,生于1949年,山西运城绛县峪南村人,农民,高小毕业。喜爱读书,曾在《山里红》等杂志发表过几篇文章。

搜索更多有关“记录养母养父的生活,晋南往事,养  ”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