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哪些如何处理?它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

人气:461 ℃/2023-12-15 09:25:51

产后乳房充血是指乳房病理性过度充盈,其主要特征是乳房坚硬,疼痛,紧绷及母乳喂养困难等,是产后常见病之一。

由于我国产妇尤其是初产妇和两胎之间间隔时间较久的经产妇,对于母乳喂养等产后知识的认识普遍薄弱,因此目前临床上产后病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产后乳房充血和母乳喂养等。

哺乳期产妇通常由于不良的喂养方式、无效吸吮或乳汁分泌旺盛等原因导致乳房不能及时有效的排空,从而导致乳管堵塞,发生产后乳房疼痛现象。

病理性乳房充血可能使乳汁流出受阻,不能有效母乳喂养,因此乳房不能得到有效排空。

随之即发生因乳汁淤积或乳管堵塞而导致乳房不适,乳房可能变得非常坚硬和疼痛,乳房表面的皮肤变红,温度升高,乳晕变得紧张和胀硬。

乳头有时会变平,从而导致婴儿遇到严重的喂养困难,并且此情况下婴儿拒绝吸吮母亲乳头,反过来加重产妇乳房充血的临床症状。

研究产后乳房充血的重要性

产后乳房充血多发生在初产妇的哺乳期,主要表现为乳房肿胀、疼痛、结块,皮肤不红或微红,乳汁分泌不畅。

严重时乳房肿块增大,局部红、肿、热、痛,呈持续性、搏动性疼痛,患处拒按,或伴全身高热不退等;

甚者急性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若未能及时控制者,以致毒邪扩散,终形成脓毒败血症等。

产后乳房充血是产后常见病、多发病,且随着当代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生率也出现上升的趋势。

本次研究发现产后乳房充血患病率达59.06%。据统计产后乳房充血不仅影响产妇产后自身生活质量,还同时影响婴儿的母乳喂养。

产后乳房充血最主要给产妇带来无法忍受疼痛,有人认为该病导致的乳房疼痛比分娩时疼痛更令人痛苦。

不少母亲由于乳房疼痛而停止母乳喂养,或者因高烧和脓肿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还可能导致早期断奶,乳头皲裂,乳腺炎和乳房脓肿等情况的发生。

许多患者表示,在早期接受治疗失败后,她们往往不知如何寻求进一步帮助,甚至犹豫是否寻求医学帮助。

因为她们担心会因为产后乳房充血而被告知停止母乳喂养或者该病无法得到有效的治愈而影响母乳喂养。

众所周知,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最好的食物,因此如果因为产后乳房充血而导致产妇不能继续母乳喂养,对于大多数母亲来说是很难接受的事情。

由此不仅会使孩子失去最好的天然食物,同时常常受到各方压力,加重产妇心里压力和负担,一些产妇会变得越来越焦虑甚至抑郁。

研究表明,大约五分之一的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抑郁症,另一项研究表明,产后抑郁症患病率在13%至19%。

反过来,母亲的焦虑抑郁必然导致乳汁分泌障碍,进一步加重病情。因此临床上对于该病的预防及治疗尤为重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剖宫产率上升,现代产后病病种发生了变化,其中乳房疾病尤为突出,以产后乳房充血为例。

俄罗斯的一项研究表明,经阴道分娩的婴儿能够在出生1小时内接触产妇乳房甚至吸吮乳头,而剖宫产产妇常因手术带来的疲劳感导致婴儿在出生后第2天才能接触到产妇乳房或吸吮乳。

罗伯茨等人发现,乳房充血症状最常见于产后第2至第5天。

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该病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治疗方面,对于该病病因学研究国内尚未报道,对产后乳房充血的生理病理过程、治疗策略和预防措施研究严重缺乏。

因此有必要从源头开始找出产后乳房充血的发病原因,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当妇女获得专业支持与建议时,有利于母亲健康、婴儿发育和提高母乳喂养率。

产后乳房充血危险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月总收入、经前有乳房疼痛病史、产后过早进补、产后乳头破损、经常和家人争吵、产后情绪变化为产后乳房充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经前有乳房疼痛病史及产后过早进补的产妇发生中、重度乳房疼痛的概率大于轻度疼痛的概率。

产后有乳头破损的产妇发生重度乳房疼痛的概率大于轻度疼痛的概率,在月子中心坐月子的产妇发生重度乳房疼痛的概率低于在家坐月子的产妇。

经前有乳房疼痛病史的产妇预示产后发生乳房充血的概率较大,随着女性青春期的到来及排卵周期的开始。

女性血液中激素水平会随着月经周期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尤其是在排卵期,体内的促性腺激素、类固醇激素、催乳素及催产素都发生着改变。

女性受到高浓度类固醇激素的影响,乳腺细胞分化加剧,随着腺泡的发育,乳腺小叶体积会相应增加,此时期乳房的结构变化类似于哺乳期乳腺腺泡。

催乳素水平升高,黄体酮水平降低增强了腺泡和输乳管的分泌活动。这些结果使得乳管和乳腺腺泡中充满分泌物且乳腺管管壁扩张,腺泡数量增加,乳腺小叶也相应增加。

在黄体期,乳腺小叶间基质中胶原原纤维排列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是因为类固醇激素和催乳素诱导胶原间隙中水含量增加,此外,黄体期乳腺血流速度增加。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月经前乳腺大小及密度增加,乳房表现为充血的症状,此时的充血称之为“经前期乳房充血”,该现象的产生与产后乳房充血相类似。

临床研究显示,在某些情况下,乳腺密度略有增加,女性会产生疼痛感,但是只有当女性的大脑皮层接收到来自乳房内部传入感受器的神经冲动时才会出现疼痛感。

由于黄体期女性体内产生激素水平不同,当催乳素分泌较多时女性乳腺管管壁被拉伸,在管壁被充分拉伸的情况下,疼痛感受器将会被激活,因此产生剧烈的乳房疼痛现象。

在妊娠期,女性血液中催乳素和类固醇激素浓度增加,且在分娩时两者的浓度比黄体期高几十倍,结果导致乳房组织扩张,腺泡和输乳管充血。

因此,在月经周期黄体期结束时如果出现强烈乳房疼痛的女性,可能是预测产后乳房充血的主要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认为经前有乳房疼痛病史的女性产后发生乳房充血的可能性较大,是发生产后乳房充血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会直接影响到产后乳房充血患者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

有研究报道乳头破损在欧美一直被认为与乳腺炎相关,其认为乳头破损为病原体提供一个有利条件,是乳腺炎及乳房充血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

另外产后早期常见的问题是乳头疼痛或者乳头破损,近一半的女性在产后4周内出现过乳头破损或乳头疼痛的症状,且哺乳期乳房疼痛和乳头破损可能进一步导致乳房充血甚至乳腺炎的发生。

产后乳房破损与产后乳房充血存在一定相关性。临床观察中发现,早期乳头破损无明显症状,但当乳晕下方的乳管肿胀而导致乳管堵塞时,往往表现为乳头疼痛。

乳腺小叶被侵犯较少时,仅表现轻微压痛,但随着乳腺小叶波及范围扩大,则会加重乳房疼痛。

产妇常因产后乳头破损及乳房疼痛难忍而减少哺乳频率,甚至被迫终止母乳喂养而加重乳汁淤积,进一步发展为乳房充血。

然而乳头局部破损易致细菌感染,乳汁淤积滋生细菌生长繁殖,甚至导致乳腺炎的发生。

产后过早进补亦为乳房充血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本研究发现分娩后前3天开始进补鸡鸭鱼肉或老火汤、参汤类等食物的产妇,易发生产后乳房充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家庭传统观念,产妇通常会摄入过量的猪肉、鱼、鸡肉和牛奶等高蛋白高脂饮食。

据统计产后3个月中,不同地区产妇平均蛋白摄入量存在一定差异,肉食类食物、高脂高蛋白食物摄入过量,不仅使产妇体重增加,而且反应蛋白等炎症指数会相应升高。

这样反而增加产妇乳汁的淤积及乳腺炎的发生率。

虽然高脂肪饮食本身不会直接导致乳腺炎的发生,但是食用高饱和脂肪酸食物的产妇可能更容易发生乳管堵塞,从而间接导致母乳喂养困难、乳房充血及乳腺炎的发生。

研究表明降低饱和脂肪酸和增加纤维可改善炎症指标。

产后乳房充血临床治疗部分讨论

产后乳房充血是最常见的产后病之一,属于中医“乳痈”范畴,其起病多较急,临床表现也较重,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严重影响产妇产褥期的身体健康。

诸多患者因得不到快速有效的治疗,最终因疼痛难忍、害怕复发等原因被迫放弃了母乳喂养,这也是近年来引起母乳喂养率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引起急性产后乳房胀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产妇乳房自身发育异常,如乳头重度凹陷、乳孔先天闭合等,导致乳汁排出困难,乳头矫正术后乳头或乳管遭到破坏,乳汁无法正常排出。

有些妈妈担心乳汁不足而过早过度的进食膏粱厚味,或过早的在产后生理性胀奶期前请催乳师催乳。

另外,目前有很多新生儿在出生后因各种原因转新生儿科观察,早期的母婴分离使得产妇无法正常开奶,乳汁排出不畅。

这些原因均可造成产妇经脉不舒,气血壅滞,最终发展为乳房充血,即中医所谓的“乳痈”。

众所周知,乳汁分泌是一种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生理活动,它不仅与乳房本身的发育、吸吮的刺激有关,还与乳房的周围组织,如胸大肌、胸小肌、背阔肌等肌肉的形态和功能相关。

妊娠期妇女由于腰椎曲度过大、胸椎后凸增加,容易出现异常的体态:圆肩、驼背、头前倾。

加之哺乳时胸廓后倾呈弓背状,胸背部肌肉开始出现异常,胸大肌、胸小肌长期处于向心收缩状态,前锯肌及菱形肌、背阔肌长期处理离心收缩状态。

最后,乳腺管受到挤压,乳腺管不畅,乳房下垂,乳房内压及周围软组织压力增大,从而导致乳汁瘀积和乳房充血。

研究认为,通过改善乳房周围的胸背部肌肉的异常状态,可以缓解局部肌肉紧张,增加肌肉周围的血供,改善组织缺血,进而改善乳汁的分泌和排出。

按摩能明显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使脑电图波形增强,表明大脑皮层的电活动趋向同步化,有较好的镇定作用。

另外脑流量明显增加,可使人感到神清目爽,精神饱满,消除疲劳。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手法按摩,让产妇感觉舒适。

穴位按摩乳房可以通过剥离乳房基底部与胸肌筋膜的粘连,使乳房组织疏松,促进淋巴回流,以开通乳管,乳汁排出通畅,通则不痛。

膻中穴是通乳的要穴,按摩此穴位可以起到调理气机的作用,以促进通乳。

结语

本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分析产后乳房充血患者危险因素的特点及其与乳房疼痛程度的相关性。

从而对产后乳房充血危险因素进行早识别、早干预、早诊断、早治疗,加强产妇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意识,达到中医“未病先防”的目的。

搜索更多有关“产后出血的病因有哪些如何处理?它是由什么因素导致的”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