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宫廷名匠家具 他们是宫廷造办处第四代传人

人气:499 ℃/2023-12-18 00:00:20

如果规定全民追星,那我只追他们。

包括明清古典家具在内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同于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这种技艺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以文人审美和导向为造型标准。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过去我们总是习惯于探讨文人审美以及文人与家具的话题,可能这样的议题更为虚无,更接近于“不可言”,更接近于“禅”。

而对于家具制器层面的木工之“技”,也就是形而下者讨论很少,但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师父带徒弟的口传心授才是中国家具艺术生生不息的原始助推力

北京鲁班馆胡同

如果问明晚期明式家具的顶级工匠在哪里,答案肯定是苏州;

如果问清代家具的最好的工艺,答案是在清宫造办处;

如果问民国到上个世纪末的中国家具代表,则是北京的鲁班馆胡同一条街以至于后来的老字号“龙顺成”;

如果问当今传统家具制作的血统正脉,无疑是北京的“晋京坊”

今天我们将要介绍的就是来自晋京坊的六位国宝级木工匠人

他们是业内闻名的宫廷造办处第四代传人当年曾是京城老字号“龙顺成”的中坚力量,奠定了“龙顺成”的强盛和辉煌,他们个个身怀绝技、个个师出有名,被誉为当代古典家具行业的“超级男团”

2007年,他们从“龙顺成”退休后,即被“晋京坊”掌门人潘宏志先生视为宝贝聘邀至今,以其传世工艺和工匠精神在“晋京坊”继续延续着家具的故事。

晋京坊的六位国宝级老师傅们在探讨图纸

这个“超级男团”的家具制造工艺,就是当今传统家具行业至高至优的代名词,他们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都作为“国礼”馈赠,更是“出口创汇”的产品远销海外。

他们的作品代表着整个国家的形象,诸如“如意绣墩”、“五角花台”等多被美国、北欧、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视为珍宝收纳,至今均为馆藏。

他们的古典家具旧活更是堪称精绝,古家具修复作品遍布国家博物馆、故宫、颐和园、钓鱼台、中南海、天安门、人民大会堂等处。

从七十年代学艺拜师到一身本事,再到授业带徒受为祖师爷传道,他们的人生随处都是故事和传奇……


田燕波:晋京坊古典家具总工程师

人的潜能就在“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苦其心志”的磨练中,只要把自信和汗水注入到思想和精神里,就会在不经意中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适合自己的使命,直至终身无悔。

——田燕波

田燕波,1955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北京市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传承人;国家标准GB 28010-2011《红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行业标准QB/T 2385-2008《深色名贵硬木家具》主要起草人。

曾任北京老字号“龙顺成”古典家具厂总工程师,自1987年起,多次参与“国礼”设计任务,曾参与完成了国家领导机关和领导人木器家具的设计制作任务,参与了北京饭店贵宾楼总统套间家居设计和室内外装修设计。

主持设计了首都机场航站楼元首厅以及中国驻外使领馆家具的设计和制作项目。负责完成了香山公园、北海公园、颐和园等处的古典家具修复工作。

田燕波(右)和胡德生(左)

田燕波常说的一句话是:无逆境难以成强者!这就正如他的人生,起起落落,在逆境中乘风飞翔。

田燕波祖上在京城拥有纺纱厂,有四合院,家庭显贵,诗书继长,家世熏陶加之资深天赋,敏于学,悟性强。四岁便能熟读诗词歌赋,还能帮父母打理事务,是众人看好的“苗子”。

14岁,家道中落,父亲蒙冤,被划为资本家, 举家被遣返河北原籍,田燕波也因此辍学,跟随父母劳作于农村田间地头,半耕半读,人生顿时无光,也因经常受辱于他人冷眼讥识。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16岁时,田燕波告别父母,背井离乡,只身前往陕北,追随有一技之长的同胞兄长为师,干起了木工行当。

这是田燕波与家具的第一次结缘,他立志要做一名受人尊敬的木匠,这个抉择就是他的一生。

为了心中的理想全国奔走,四处拜师学艺,转战河南商丘、郑州,东北大小兴安岭,在这段日子里,他凭自身木匠能耐跻身于乡下家具加工作坊,并靠真本事进入“河南省纺织机械厂木工车间”,很快成为厂里的佼佼者。

改革开放后,父亲落实政策后全家返京,人生之旅又一次发生改变,虽有感于经历的不完美,但修炼于心的木工执念没有撼动,对木作技术的追求仍然心潮澎湃。

田燕波带艺进入“龙顺成”(时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在这里他接触到了李建元、石慧、陈书考、李永芳这些个个身怀绝技的北京鲁班馆老工匠,并师从于“线王”张如峰,专职生产车间木工画线工作,这一划就是七年。

只要是木器行里的人都知道,在榫对卯、卯对榫的传统家具中,一根线画错就做不成家具,划线工,就是家具的设计师,就是家具的领作,可以说这段时间的工作为后来的成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田燕波对榫卯结构的潜心钻研和熟练的木工技艺,1987年又被选调到技术科专职制图和设计。

专业技术过硬的田燕波也深知自己的职业短板——文化水平的缺失,于是,他在1991年通过成人高考,进入北京职大工美系室内设计专业深造,完成两年学业后,任“龙顺成”技术科长七年之久。

1999年以后,,田燕波有两年时间借调“北欧家具有限公司”担当“设计室工作”重任,全新的工作全新的挑战,他从一个个的英文单词开始,从电脑绘图一点点学起,最终取得了洋老板认可。

2001年,由于个人关系和龙顺成业务发展需要,田燕波再次被召回“龙顺成”,一如既往,被授予中式古典家具总工程师。

2007年和2010年,先后两次参与国家红木标准编写制定工作,获得标准创新成果奖。尤其在中国古典家具设计与制作等工艺流程方面,颇有心得,造诣至深,常被当今业内敬而追逐。

田燕波说,我能有今天的成绩,是我幸运,但实践也证明有些基本条件不可或缺:

一,必须是一个好的木工。只有木工才熟知家具的结构和构件,才有对榫卯的精准把握,图纸的设计才能心中有数。

二,要有美学常识并具有审美能力。木工行里有个说法,“不懂铜、瓷、玉,就别谈家具”。是因为家具既是使用器,又是艺术品,表现在设计上重在凸显古典家具的神韵。

三,必须对古典家具有广泛的阅历和深入的领悟。北京市当年破四旧时期收回的大量旧家具,全部存放在“龙顺成”,足足装满六个大库房,有宫廷家具,有民俗家具,还有各个流派的家具。我负责逐件清理,并照相存档,历时大半年,有幸大饱眼福,大长见识,同行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对我从事制图设计收益颇丰。也成就了我的专业特长。

田燕波在中华紫檀文化研究会成立仪式上

天生其人必是才,天生其才必有用。

在“龙顺成”,如鱼得水,一路荣光。退休后,田燕波即被“晋京坊”掌门人潘宏志敬聘为总工程师,与晋京坊的精英团队再一次站在了演绎绚丽人生的新舞台上。


王世平:晋京坊古典家具领作

制造一款古典家具,实际上制造的是精神,而绝非职业。制造,是精神之事,是思想感情之事,是文化修养之事,是一个木匠其“匠心”的生命结晶。

——王世平

王世平,1955年出生于北京。北京市“高级木工”,师承龙顺成名师陈宪恩,先后担任龙顺成配料车间主任、生产调度、技术科负责人等职。

参与了故宫、颐和园、北海等多处馆藏古典家具文物修复工作,参与了北京饭店贵宾楼、北京烤鸭店、首都机场航站楼元首厅及国家机关单位古典家具制作设计。

1969 年,年仅15岁王世平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远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工程连木工车间从事木工工作,十年磨砺,奠定了扎实雄浑厚的木匠功底。

1979年知青返京,王世平在东花市街道开木匠铺,挂幡收徒做家具,生意兴隆,同年年底,带艺被招进“龙顺成”(时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师承名师陈宪恩继续深造。

人人都说坐科学艺苦,连学艺带效力,一共是八年。八年里面,必须勤学苦练每日不辍,故此有“坐科八年,犹如蹲八年大狱”的说法。

王世平说,在龙顺成学艺也一样,尤其打基本功那些年,吃的苦就别提了。但也正因为这样,现在才“心里有谱、手上有准”。

回忆起当年的学艺经历,王世平对师父的教诲感激涕零。

“我师父陈宪恩德高望重,在那一辈的木工里是这个!(一竖大拇指)他不光手把手地教,更主要是点拨,让我自己悟。这才是真正的高明!”

在担任车间主任期间,工作认真细致,精准无误,同行内出类拔萃。后又被“龙顺成”制图大师李永芳伯乐识马,习研于制图,成为日后特长。曾与田燕波合作,人称“最佳搭档”。

因其不画线、直接能开抽屉、箱子燕尾榫,且分毫不差。凭一手“摸拉”绝技,享得“画线王”美称,连年荣获“节约尖兵”“先进工作者”嘉奖。

2007年,“龙顺成”裁掉了一批五十岁以上的“老人”班底,王世平正是其中之一。王世平对裁员有迷惑,是因自己正值业务巅峰期。虽不得其解,但还是签了退职书。

出了“龙顺成”大门,便被相识已久的“晋京坊”掌门人潘宏志敬聘为领作。被同时裁退的“龙顺成老人”,以他为首,齐聚“晋京坊”。

转眼间,王世平和几位老伙计退休来到晋京坊也十余年了,在京城的红木家具圈儿里,晋京坊“老年队”的名号也是越叫越响。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家具专家胡德生、晋京坊掌门人潘宏志、晋京坊家具制作师王世平、常会山、赵森林、马京云

王世平说做人不能忘本,要把从师父那一辈的老艺人身上学到的手艺传下去。因此,他们除了做家具,还带出了一帮徒弟。

虽说时代不同了,他们教徒弟的方法不可能完全不变,但口传心授、因材施教、苦打基础、注重实践的大原则依然不折不扣。

他说:“晋京坊的口号是‘做传世精品,扬红木文’,文化是人传承的,所以不仅要出家具,还要出人材,这才不枉师父对我们的栽培。”

王世平在“晋京坊”领作至今,学而不厌,孜孜以求,跟随著名古典家具资深专家胡德生先生和“晋京坊”掌门人潘宏志,设计师田燕波,一同到台北故宫、上海博物馆参观研究馆藏家具。

王世平作品 大红酸枝龙纹中堂四件套

自与木匠结缘,王世平基本功无可比肩。拿现在在晋京坊的几位老师傅来说,他们有的喜欢安静,被安排主攻雕花这样的细活;有的整体造型感强,主要擅长开料、组装……而王世平属于样样皆通,也就成了“文物昆乱不挡”的多面手。

经他设计制作的家具,许多使用者视为珍藏,且与他成为知心朋友。其名声之响,令许多达人慕名而来求于一作。

王世平设计制作的“二连橱”,其巧妙、慎密而独特的创意,使其尽显明式家具的风格和特色,成为业内首款以人名命名的“世平二连橱”典型。

以王世平名字命名的“世平二联橱”

王世平在木工行业浸淫四十多年,对古典家具自有超乎常人的见解。他说:

“一件好的家具,尤其是传统的东西,单从表相上,大有大的内涵,小有小的精妙,善藏者未必不露,善露者未必不藏。只藏不露,别人无从知道,只露不藏,一味的表现,江郎才尽,不达高峰。”

王世平认为:木作是一门艺术,木匠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群体。古典家具,只有在精神世界认知的前提下,才能相互产生共鸣。单就榫卯而言,如若有知,其实就是古典家具的内在灵魂,也是古典家具的骨架精神。


马京云:晋京坊古典家具高级雕刻师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马京云

马京云,北京人,1950年出生于军人家庭,求学环境优越,文化积淀厚实。1968年,参加中考后即获准北京铁路交通学校。却冥冥之中因画画进了“龙顺成”(时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投师于著名雕刻大师陈廷侃门下。

马京云从事木作雕刻达四十余年,画、搜、凿、铲、磨,技艺臻于炉火纯青,深得古典家具雕刻之精妙,尤其对明清古典家具雕刻风格了然于胸,尤善于山水花鸟。

马京云的雕刻技艺已达到无贴画直接上板的程度,“龙板花活”两扇搭对,左右对称,不差分毫,成为拿手“绝活”,观者无不惊叹。

晋京坊复刻台北故宫 紫檀云龙纹三围屏罗汉床

32岁起,马京云历任龙顺成雕刻车间主任,技术科负责人,曾跟随师父和“龙顺成”团队参与了天安门城楼毛主席休息室翘头柜、电视柜、茶几、沙发等家具的修复和雕刻工作。

后又跟随师傅承担了朝鲜金日成首相七十大寿的“国礼”木作雕刻任务以及多次“国礼”家具之作,前后共计50件之多,受到外交部嘉奖。

天安门城楼上黄花梨电视柜,毛主席、周总理领导人曾经通过这个柜子承托的黑白电视观看群众游行欢庆的盛大场

除此外,还参与了钓鱼台国宾馆画案、方桌、条案、灵芝太师椅的木作雕刻。北京饭店贵宾楼“总统套房”、红墙餐厅贵宾套房,长城饭店,兆龙饭店,长福宫酒店等多处北京名建,都有其雕刻的架子床、圈椅、四出头官帽椅等古典家具。

2007年,马京云退休,受聘于“晋京坊”担任高级雕刻技师。

他是目前传统家具雕刻技艺屈指可数的传承者。马京云从入行起,视命运捉弄为天佑其成,从梦想仕途到专注一行,实现了人生自我价值的升华。

马京云深知,“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他告诫后来者:“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如今,马京云虽已年迈古稀,但亦老当益壮,甘愿驻守“晋京坊”,担技艺传授之大任,“宁移白首之心, 不坠青云之志”!


关维平:晋京坊古典家具高级制作技师

天若假我以年,仍然选择木匠无怨无悔!

——关维平

关维平,1949年生,满族镶蓝旗瓜尔佳氏,祖辈随清世祖入关,居住于北京城,为皇族后裔。

关维平幼年就享有非常人家庭的优越境况,读书学习之余,骨子里就带有祖上先辈把玩花、草、虫、鸟之癖,兴趣于“木偶”“积木”玩具摆弄。

儿时的关维平,能把冰糕棍儿攒成玩具手枪,能把火柴盒儿穿线绳变成声响“匣子”,还能把火柴棍儿摆成形状使之换位变阵。

鬼灵精怪、心灵手巧的他从小就是众人的焦点,每每创造一件器物别人家的孩子都能羡慕半天。

晋京坊家具复刻作品

兴趣使然,势必所然。1968年关维平被顺利招入“龙顺成”(时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师从绰号“麻利快”的宫廷造办处第三代人王景占。

关维平跟随师父学习了当时风靡京城的“伸缩桌”“套四几”制作技能,见识了厂里堆积如山的“四旧”老式古典家具,对品相、风韵、包浆之特点熟记于心。后专攻旧活修复,成就了终身一技之长。

2009年,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基金会、美国南希专员出资提议,修复宁寿宫国宝级文物珍品家具,由故宫博物院组织召集专业修旧匠师,关维平名列其中。

宁寿宫木器家具修复前后对比

九年中,关维平参与修复了包括紫檀雕龙屏风、多宝阁,清乾隆御用雕竹节画案、紫檀龙榻在内的200余件皇家木器。在此期间,项目负责人还专门指派他修复毛主席曾居住办公的丰泽园内颐年堂大殿落地罩。

2007年退休后,关维平加入“晋京坊”精英团队,老骥伏枥,再展才艺。功成名就的关维平似乎看的更敞亮:

在木工行业,想做一名成功者,高手也罢,能手也好,是因为他们摒弃位尊之贵,无视冷眼讥讽,排处干扰喧哗,一直紧盯着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


常会山:晋京坊高级制作技师

我甘愿把自己一生的收获与“晋京坊”共享,为打造“晋京坊”百年老店品牌贡献余热。

——常会山

常会山,1955年生,北京人。1971年进入“龙顺成”(时为北京硬木家具厂)。拜仁凯为师,学习古典家具制作技艺,后入“旧活”车间工作。

文革期间,“破四旧”收存的大量古典家具堆积于“龙顺成”库里库外。常会山的手艺是从那些旧家具堆里“泡”出来的。

从进厂起便穿梭于老家具之间,有时随师傅讨教,有时独自一人端详品味。阅“宝”无数,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

故宫博物院紫檀荷花纹罗汉床

常会山过手的古典家具不计其数,其旧活手艺高超精妙,在古典家具“修旧如旧”或“修旧藏旧”技术方面,业内圈子里当仁不让,影响甚广。

曾被故宫博物院邀请对清代“荷叶大床”、“紫檀龙椅”等国家级文物进行修复长达七个月之久。

除此之外,还参与了国家领导人的木器办公家具制作,台湾领导人连战、宋楚瑜大陆之行的“国礼”木器制作等。

晋京坊 黄花梨三联闷户橱

2007年常会山与一批“龙顺成”骨干退休,同年加入“晋京坊”精英团队,潜心于“晋京坊”青年一代的传艺授业。

常会山时常以幸运知足感慨:当上天赐给你目标时,一个人的内心执着和强大,不是靠物质去支撑的,而是靠一个人自我奋进的强大精神内核。


赵森林:晋京坊高级制作技师

除过姓赵,我剩下的都是木,这辈子注定与木成缘,不会分开。

——赵森林

赵森林,1955年出生于北京。年少时即目睹农村之困苦,希骥于一技傍身,大丈夫立于天地。

1971年,赵森林与同乡常会山被招录于“龙顺成”(时为北京市硬木家具厂),拜入木工大师刘群久门下,兢兢业业,埋头实干,深受师傅喜爱。

赵森林的经历与同乡常会山极为相似,先是在木工车间学习古典家具制作,后入旧活车间。厂里堆满的“四旧”古典家具让其大饱眼福,领略了常人一辈子都未必见识到的古典家具风韵。

赵森林最擅长的是对古典家具器型的把握,尤为“锯”工稳、准之技能著称,这靠的是四十年不离不弃的深厚功力。

赵森林对修复旧活,认真专注,技艺服众。在受故宫邀请修复国宝级文物时,因嗜好吸烟而放弃了宝座的机会,痛悔至今。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之后便自律其身,技能更进一步。中南海国宾馆、颐和园、北海公园、原西郊皇家园林及京城知名酒店等,都有其修复的古典家具存世。

更为难得的是,他以木匠的身份为许多政要和名人制作、修复家具并近距高接触,诸如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京剧表演艺术家马连良,评剧表演艺术家魏荣元,电影表演艺术家王铁成等等。

赵森林:晋京坊高级制作技师

2007年,当事业在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年仅53 岁的赵森林却遇大时代裁员浪潮,离开了“龙顺成”,又巧遇“晋京坊”爱才、惜才的潘总,加入了晋京坊精英团队。

2009年末,“龙顺成”主要领导造访“晋京坊”,以优越条件和优厚待遇诚邀精英团队成员重返“龙顺成”工作。种种客观原因,仅有赵森林重返“龙顺成”。

不过,赵森林说,他除过姓赵,剩下的都是木,这辈子注定与木成缘,不会分开,和“晋京坊”的情感也不会终止,退下来之后,还会再进“晋京坊”!

晋京坊古典家具精英团队

/ 潘宏志 / 创始人、掌门人(后排左二)

/ 胡德生 / 技术指导、总监制(前排右二)

/ 田燕波 / 总工程师(前排右一)

/ 王世平 / 总领作(前排左二)

/ 马京云 / 高级雕刻师(前排左一)

/ 关维平 / 高级制作技师(后排右二)

/ 常会山 / 高级制作技师(后排右一)

/ 赵森林 / 高级制作技师(后排左一)

六位老工匠,六种精彩的人生,他们有一点是相似的,就是对于中国家具的情愫永远割舍不断,虽已年迈古稀,但精神焕发,余热滚烫,他们有四十多年对古典家具根深蒂固的情结,他们有终身无悔对古典家具薪火传递的执着!

他们,当今不可或缺;未来不可复制;他们,个个可披挂上阵亮剑;人人能担当独领风骚。

他们是“晋京坊”之宝,更是民族之宝!

搜索更多有关“宫廷名匠家具 他们是宫廷造办处第四代传人”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