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实事求是 关键在于,既要实事求是也要想象力
儿子和猫咪对话。
他站在院子里,仰着红扑扑的小脸,扯着嗓子喊:“猫——咪——你——在——干——什——么!”
一脸认真的样子。
奶声奶气的声音里,饱含着感情,充满了关切,就像是好朋友之间的问候。
可大猫却并不感动,在二楼的走廊上快步前行,都没看他一眼。
没有听到回复,儿子继续扯着嗓子喊:“猫!咪!来!一!起!玩!”
还是没动静。
儿子回头对我说:“爸爸,猫咪不过来玩,它在干什么呢?”
我怎么知道它在干什么?
我打算对儿子说,我也不知道。话都到嘴边了,又一想,这个“不知道”一旦说出去,儿子的疑问就被堵死了,他就不会再想这个事了。这对他来说,并不是一个好的回答。
那有没有更好的回答呢?
还真有,不过想来想去都不满意。还不如用这个机会,让他自己去找一找答案。结果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就问他:“你自己想一想。”
儿子:“我不知道。”
好吧,这个“不知道”让他抢着说了。
他还小,还不太会主动思考,尤其是面对陌生的东西,比如这只大猫,他一点也不了解,大脑一片空白,所以说不知道也在情理之中。
换成他熟悉的东西,比如他的积木,他的玩具,问他一个相关的小问题,他就能想一下,给出简单的答案。
前一段拆玩具螺丝的时候,我需要螺丝,就问他:“儿子,拆玩具上的螺丝,需要什么工具呀?”
他想了一下,因为我们一起操作过,他很了解,就张嘴就来:“螺丝刀。”
我问:“螺丝刀在哪里?”
他看了看周围,没有。又站起来,看了看屁股下边的垫子,也没有,就说:“不知道。”
我继续引导他:“再找找,你看看桌子上有没有。”
儿子趴到桌子边,睁大双眼,认真搜寻目标。过了一会儿,他终于看见了躺在角落的螺丝刀,爬上桌子,小手一下子抓住螺丝刀,兴奋地跑过来:“爸爸,我找到螺丝刀了!”
我问:“在哪儿找到的?”
儿子得意地说:“在桌子上!”
儿子会说“不知道”,是个好事,说明他已经有了基本的判断力,知道什么在他的认知范围内,什么在认知范围外,给自己的理解划分界限。知道的东西,在一个圈子里,就说“知道”,圈子外的东西,都属于“不知道”的范畴。
同时这也是在坦诚表达他的想法,有一个好处,我和媳妇能清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边界在哪里,降低了沟通成本,这是一个进步。
当过父母的都知道,想了解一个小孩子的真实想法,到底有多难。
在以前,他不会说“不知道”,问他不知道的东西,他就会东说一句,西说一句,误导我们夫妻俩。
比如给他穿衣服,问他袜子昨晚脱哪里了,他说了一个地方,我没找到,又说了一个地方,我还没找到。我就问他:“娃娃,你是不是不知道袜子去哪里了?”
他使劲点头:“嗯!”
我说:“下次问你什么,你如果不知道,就说不知道,好不好?”
儿子说:“好!”,拖着长音。
刚开始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问他什么,他不知道,都会首先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这时候我继续追问他,他才腼腆一笑:“我不知道。”
看来,两岁多的儿子也有了羞耻心,对“说不知道”这件事,还有一些抗拒。毕竟这差不多是在承认,自己没那么厉害。这个坎不容易过,连大人都不一定能做到,却要求一个小孩子诚实,也是为难人家了。
后来就省事多了。问他什么,他可以痛痛快快地说知道或者不知道,没有顾虑。
我想,持续下去,是不是可以保证他诚实面对自己,不死要面子活受罪?
应该可以。
不过同时,我也隐隐担心。
他习惯了说不知道,现在每天说不知道的频率在增加,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为什么?
根据我们的经验,有一些东西,他是知道的,可我们问起来,他却说不知道。
这也是不诚实。
我想,这样会不会造成思维上的懒惰?
毕竟,相对于动脑思考,他想都不想,直接来一句“我不知道”,会更轻松。长此以往,谁还会去动脑子呢?
这很难说。
于是我们又开始引导他,说之前要想一下,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想一下是不是真的不知道,再说。
比如你刚才把牛奶放在厨房,跑出去玩了,现在问你牛奶在哪里,你就要想一想到底在哪里。
这也真是难为他了。
其实我们也不容易,作为新任爸妈,完全没有教孩子的经验,只能试探着来。
但有学者说过,孩子成长的过程,具有不可逆的特性,比如性格,比如认知模式,一旦建立起来,就很难改掉。如果发现问题,想要毁掉从头再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就算最终做到了,也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我们是儿子的榜样,一言一行,都是在示范,都要慎重。
不过还好,他现在说知道或者不知道,基本上反映了事实。
小孩子的接受能力真强。
虽然做到了实事求是,但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想象力。
什么是想象力?
那完全是在一个人的认知范围之外,开出的一朵花。你一无所知,要去假设它是什么怎么回事,按照你的意图赋予它生命力。
强大的想象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优势。如何处理好实事求是和想象力之间的关系,也需要下工夫。
说“不知道”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停止了对外界的思考和探索,停止了思考,也拒绝了想象力生根发芽,不是好现象。
不过,最近媳妇说儿子也有想象力了,比如给儿子剥了一根香肠,他要切开吃,不给他菜刀,他就自己拿了根筷子在香肠上比划,说筷子就像一把刀,在切香肠。
这是个好现象。
可能我之前多想了,实事求是和想象力可以共存,而且是互为补充的关系。实事求是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就不会把现实和想象混为一谈。
我见过一些人,分不清什么是现实,什么是他们的幻想,从而做不到脚踏实地,相当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