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鸭子放多少糖:糖让每一只鸭子死得其所
第一次来首都的朋友,大抵要先翻烤鸭的牌子。“京师美食,莫过于鸭,而灸者最佳”,用大白话说就是,来了北京不吃烤鸭难道要煎饼果子来一套吗?
与许多仅止于尝鲜的地方特色食物不同,北京烤鸭是真好吃啊!
“才出炉的烧鸭,油淋淋的,烫手热的……每一片有皮有油有肉,随后一盘瘦肉,最后是鸭头鸭尖,大功告成。”这是梁实秋记忆里北平的鸭子。经历飘摇岁月至今,曾经热销烤鸭的餐厅日益式微,填烤的独家手法慢慢被广而效之,但论及鸭子本身的味道与香气,与当年并无二异,连搭配蒸荷叶饼、葱、酱的吃法也完整存续。
柔软香嫩的鸭肉,要滚上一层薄薄的甜面酱,再和京葱一起,被裹进洁白而薄、透、韧的荷叶饼里。北京长大的孩子,在筷子还用不大利索的时候,已经能够游刃有余的卷一套烤鸭了。
还有一种吃法,鸭皮蘸白糖,这几年风头正劲,其实也并不是个新吃法。早些时候,梅兰芳就偏爱这一口,一来吃相优雅,二来不会被甜面酱弄脏了袍子。
一块鸭皮,一撮白糖,皮酥脆入口化成油脂,糖带着略微粗糙的颗粒感释放甜味,两厢搭配,脑中浮现出一则疑问:到底是谁给我们安排的这美好的生活?
北京烤鸭好吃,鸭肉本身的品质固然重要,甜面酱或白砂糖的作伴则更像是点睛之笔,把鸭肉的滋味与肌理都勾勒的更加清晰。是了,鸭子的灵魂伴侣是甜啊!还好,这个秘密不仅仅限于北京烤鸭。
南京:烤鸭 酱油蘸水
同样是烤鸭,在一南一北、一古一今两个都城,却是不同的制法。始于朱元璋一统天下时期的金陵烤鸭,用焖炉的方式制成,又被叫作“南炉鸭”。
△浇一勺甜卤汁,一秒入魂。
和北京烤鸭一样,南京烤鸭也要用糖水浇皮,以求得出炉时红亮的效果。至于蘸料,做甜面酱的小麦品种仅限北京及其周边,南京自然是没有甜面酱的,所以改用甜卤汁,相当于蘸水。烤鸭出炉之后,老板会直接在烤鸭上浇一层卤汁,葱、姜、蒜等各类香料刺激着味蕾,糖、醋、盐提携着鲜味,与鸭肉水乳交融。
偏爱这味甜卤的南京人还会叫老板多包一份汁带回家,只为拌饭。
四川:甜皮鸭
靠辣取胜的四川,甜皮鸭却用甜虏获众人芳心。
甜皮鸭源于乐山,而乐山人爱吃甜在省内都是出了名的,凉糕只是入门级甜食,真正甜食代表的重任还是要鸭子来承担。
紧贴着鸭肉的鸭皮,看起来皱皱巴巴,似乎没有北京烤鸭的那种自信出街的架势,吃起来又完全是另一回事儿。一整只鸭子,在油锅里锤炼一圈,炸得皮酥肉嫩的,还要入糖水锅里熬,熬到筋骨分离,黄糖、冰糖、饴糖、蜂蜜轮番上阵,狠狠挂住每一方鸭皮,甜皮鸭就成了。
甜和脆层层叠叠,吃了这口,乐山人乐不思辣,也算有迹可循。
中国香港:烧鸭 冰花梅酱
傍晚时分,比中环还热闹的是散布各个街市旁的烧腊店。橙红油亮的烧味,在夜色之下闪闪发光,其中少不了烧鸭。烧鹅个大价高,更衬的烧鸭平易近人。斩件师傅手起刀落,一例烧鸭带着皮下悠悠的脂肪,就这样被递到食客手中。
脆皮和油花是视觉与味觉的双重暴击,重油之下,必定要配上冰花梅酱才算对味。在清代,酸梅酱作为冰花梅酱的前身已经在医家出现。清代医家顾仲在《养小录》中就曾经记载,“三伏取熟梅捣烂,不见水,不加盐,晒十日。去核及皮,加紫苏,再晒十日收贮。用时或盐或糖,代醋亦精。”在酸梅酱的基础上,加入生姜与辣椒熬煮,晾凉封罐,就成了冰花梅酱。
酸甜度适中的青梅,被糖浸透,带着辛香的回味,化烧鸭的油腻为无形,白饭似乎又可以多添一碗。
酒越酿越醇,鸭越肥越嫩,这是生产链的经验。适量的盐可以提鲜,适量的糖可以解腻,这是制作链的总结。
糖,作为一种调味品,独特的碳氢氧结构,打乱又重组着食材的样貌。
现在让我们来细究它的原理:
在烹煮煎炸的过程中,糖的加入促使鸭肉中多余的水分析出,鲜味保留,糖浆的包裹一定程度上隔绝了空气,使丰腴的脂肪不容易氧化变味。
加热之后的焦糖化反应,会带来复合型的香气,类似奶油、牛乳、果香、花香、烘烤香的集合。甜味给人的愉悦感并不仅仅因为糖本身,还与我们咀嚼食物时的挥发性气味息息相关。
于是便有了枣木香而面酱甜的北京烤鸭、焖炉烤而浇甜卤的南京烤鸭、油和糖间千锤百炼的甜皮鸭、还有冰与火相容的广式烧鸭……
人类对于甜味的喜爱本就是与生俱来,从生存到享受,中间跨越了不止一个世纪的巧合和必然。我们将物质世界赋予意义的能力,促使着鸭子产生甜蜜的性格。比如上海姆妈在做酱鸭时总是数着颗数加进冰糖,又比如苏州师傅烹制八宝鸭必然要抖一勺子白糖。鸭子与甜,似乎也都变成了一种肌肉习惯,根本无需深究缘由。这种味道的组合,正与一代代人的情感和记忆相连结。
忽然想起周作人偏爱鹅,他讲“鸭虽细滑,无乃过于肠肥脑满,不甚适于野人食乎。”或许,他没有吃过一只甜蜜的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