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怎么检查宠物体内有无寄生虫感染?宠物讲堂丨秋季出行预防寄生虫疾病

人气:297 ℃/2024-02-05 23:36:16

秋高气爽,很多铲屎官选择在秋天带着自家的毛孩子出游。在怡人的秋风中,看毛孩子在落叶里快活的撒欢打滚。但是秋季同样是寄生虫活跃的季节,带爱宠出游,预防寄生虫感染不可忽视。

巴贝斯虫病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巴贝斯虫是通过中间宿主蜱虫感染的。蜱虫叮咬巴贝斯虫病犬,巴贝斯虫就随血液红细胞进入蜱虫的消化道,在蜱消化道内虫体从红细胞逸出,侵入蜱肠上皮细胞进行多数分裂,形成很多细长的虫体,进入蜱的成熟卵内发育。当蜱虫的卵发育成幼虫时,巴贝斯虫虫体又进入幼蜱肠道内进行大量分裂,最后在蜱的唾液腺内进行分裂发育为对犬有感染力的新虫体。当这种具有巴贝斯虫感染力的蜱叮咬犬时,虫体便随唾液进入犬体感染犬。

该病多发生于有蜱虫的地区,春秋季节为蜱的活跃季节,疫情严重。纯种犬或引进犬种易得,地方土犬和杂交犬对本病有较强抵抗力。

【症状】

引起犬巴贝斯虫病的病原主要有3种:犬巴贝斯虫、吉氏巴贝斯虫和韦氏巴贝斯虫。

(1)犬巴贝斯虫病:急性病例体温高达40℃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黄疸性贫血,呕吐,腹泻,粪便中混有血液,尿呈黄褐色。慢性病例轻度发热,轻度的黄疸和贫血,肝脾肿大,呈胆红素尿。

(2)吉氏巴贝斯虫病:常呈慢性经过,一般病初发热,持续3~5日,随后有5~10日体温正常期,呈不规则回归热型。高度贫血,结膜苍白,一般不出现黄疸。触诊******肿大,肾肿大且疼痛,尿呈黄色或暗褐色。

(3)韦氏巴贝斯虫病:常引起耳、背和其他部位皮肤广泛性出血。

【治疗】

(1)特效药物治疗

·阿卡普林:0.5mg/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对早期病犬疗效明显。

·血虫净:5~5.5mg/kg体重,配成1%溶液,皮下或肌肉注射。

·咪唑苯脲:5mg/kg体重,皮下或肌肉注射,间隔24小时再用一次。

(2)对症治疗

针对严重贫血情况进行大量输血,同时肌肉注射维生素B12 0.2mg,每日两次,或口服人造血浆10ml,每日三次。

【预防】

做好灭蜱工作,有效切断中间传播环节。

利士曼原虫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自然状态下利士曼原虫主要是通过吸血昆虫白蛉传播的。当白蛉吸食患病动物的血液时,无鞭毛体被摄入蛉胃,随后在白蛉消化道内以二分裂发繁殖,发育为前鞭毛体,并逐步向白蛉口腔集中,发育成熟并具有感染力。当白蛉再次叮咬健康动物时,成熟的前鞭毛体随白蛉的唾液进入健康动物体内,在皮下组织被巨噬细胞吞噬后,在其中发育繁殖。前鞭毛体脱去游离鞭毛成为无鞭毛体,无鞭毛体随血液循环到身体各个部位,其中以在脾、肝、骨髓和淋巴结中的巨噬细胞最易繁殖。

【症状】

利什曼原虫的潜伏期从数周、数月到1年以上不等,多数犬感染后呈隐性带虫状态,一般无明显症状。少数犬出现皮肤损害症状,被毛粗糙失去光泽,甚至脱落。脱毛处有皮脂外溢或糠秕样鳞屑或因皮肤增厚形成结节,结节破溃后形成溃疡。皮肤病变多见于头部。尤其是耳、鼻及眼周围最为明显,其他部位也可出现。病的晚期,病犬出现食欲不振,甚至拒食,逐渐消瘦,贫血,精神萎靡,咳嗽,呕吐,腹泻,排黑黄色便。眼部的皮肤损害可引起眼缘发炎,有的还出现体温中度升高、眼角炎和结膜炎,有的出现足关节肿胀和强直。

【治疗】

葡萄糖酸锑钠150mg/kg体重(总量不超过5g)配成10%注射液,分成6份进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每日1次。使用该药时常出现发热、呕吐、咳嗽、腹泻等不良反应,一般会自行消失,不需处理。

【预防】

在有该病流行的区域,应加强对犬的饲养管理,尤其是对有皮肤病变者重点检查。同时用5%滴滴涕消灭环境中的白蛉,并用菊酯类等杀虫剂定期喷洒犬舍及犬体。本病可传染人,接触时要特别注意。

犬血丝虫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犬血丝虫的微丝蚴在犬、猫外周血液中出现,被中间宿主的蚊子或蚤吸入体内后,经两次脱皮变成感染性幼虫。犬猫被带有感染性幼虫的中间宿主叮咬后,幼虫侵入犬、猫皮下组织,经淋巴或血液循环而到达心脏和大血管,经8~9个月发育为成虫。该病通过蚊子叮咬传播,因此该病传染季节主要集中在夏季,呈地方性流行。

【症状】

血丝虫成虫可使三尖瓣和肺动脉瓣功能障碍,出现呼吸困难、腹水、四肢浮肿、胸水和肺水肿。临床表现为咳嗽、易疲劳、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

【治疗】

·乙胺嗪:100mg/kg体重,口服,每日一次,连服一周。

·密砷胺2.5mg/kg体重,肌肉注射,每日一次,折射两次。

·伊维菌素或阿维菌素0.05~0.1μg/kg体重,皮下注射,杀灭微丝蚴。

【预防】

定期驱虫,尤其是在蚊子的繁殖季节连日或隔日口服乙胺嗪55mg/kg体重。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虫。

【生活史及流行病学】

虱以吸血为生,主要寄生于哺乳动物。虱是体表永久性寄生虫,具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虱每年能繁殖6~15代,秋冬季节犬被毛浓密,有利于虱的繁殖,其传染方式为直接接触传播。虱离开犬猫体后,在35℃24小时即可死亡,在0~6℃能存活10日,因此冬季为虱传播的最适季节。

【症状】

虱在吸血时,由于叮咬和分泌毒素的刺激,引起剧烈的瘙痒,而使患病犬猫表现为焦躁不安、经常啃咬、抓挠、摩擦患部,进而影响采食和正常休息。患病犬猫表现为被毛粗乱、消瘦、贫血、脱毛和皮肤损伤。时间稍长,则会出现精神不振、皮肤上出现小结节、出血点和坏死病灶,继发感染时可造成化脓性皮炎。

【治疗】

(1)用氯菊酯、除虫菊酯等杀虱药物进行药浴。

(2)由于虱卵不易杀死,应在10~14日后反复用药1次。

(3)如皮肤损伤严重或已继发感染时,不要外用刺激性太强的药物,同时使用扑尔敏、肤轻松等抗过敏类药物和抗生素治疗。

【预防】

加强犬猫饲养管理,保持犬猫体表及周围环境清洁、干燥,定期检查体表和被毛,发现有虱存在时要及时隔离治疗。

搜索更多有关“怎么检查宠物体内有无寄生虫感染?宠物讲堂丨秋季出行预防寄生虫疾病”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