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做面包的最简单的方法:家长可以尝试让孩子自己动手
这一次,林明子带领大家,一起了解面包是怎么做成的:材料需要什么,揉面团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发酵要等待多少时间,怎样做出可爱形状的面包,需要哪些创意……
看故事里三位小朋友,是如何卖力地又搓、又捏,最后香喷喷的面包,终于出炉啦!
读完故事,知道面包原来是这样做出来的~也许也会忍不住想自己试试看喔!
那一定有趣极了呢!
姐弟三人做面包的过程
绘本采用面包的黄色作为主色调,讲述了姐弟三人做面包的过程。
姐弟三人进入面包房以后,有了自己做面包的冲动,他们自己配料、和面、烘烤、最后享受自己的成果,整个过程充满童趣和乐趣。
特别是书的最后一页,姐弟三人坐在桌前,只剩一个面包,两个弟弟争着要吃,小猫趴在窗外,好像也想参与进来,这个画面带着孩童的天真童趣,就好像看到自己身边的孩子一样。
对于孩子来说,看绘本学会的首先是做面包的配料和程序。
做面包需要用到面粉、盐和砂糖,看似简单的东西,做起来需要极大的耐心。
做面包需要用到酵母,这是面包之所以会膨胀的原因,其实是筛面粉,还要会磕鸡蛋。
对于小孩子来说,揉面团是一个气力活,需要反复的摔和揉,最后将面团做成自己喜欢的图案放入烤箱里烘烤,等待面包出炉。
每次看绘本都会惊叹,这么几页书里总是会包含很多道理,也正如我们平日所做的简单琐碎的事情一样,这简简单单的事情里面包含了太多太多东西。
孩子了解制作食物的不易
绘本里描述了三个小朋友一起做面包的过程,三个小孩子都非常可爱,年龄分别相差一两岁的样子,小女孩有着两条灵动活泼的辫子,两个小男孩有着调皮活泼的眼神,他们是姐弟还是朋友呢?
他们是在哪里的面包房看着面包目不转睛呢?
故事有着一个开放性的开头。
接着他们严格按照烤面包的程序开始制作面包,这个过程其实有点漫长,调皮的作者在画面上设置了一个钟,这样我们就看到了时间的流逝,而且这个过程也并不容易,因为我们看到了小姑娘通红的脸蛋、飞扬的辫子以及小男孩们的汗水,但是无疑他们是快乐的。
他们满面笑容的准备原材料,卖力气的调配、糅合、摔打,悄悄的观察,在面团发酵的过程中大声玩乐,看了他们做面包的过程,每个读者都会感染快乐。
而快乐的原因是这几个小孩子对事物抱有旺盛的好奇心,对于食物有着原始的欲望,对于创造有着快乐的憧憬,最终劳动带给他们更多的快乐,吃着自己制作的面包是不是会更加香甜呢?
而作者在给出肯定答案的同时还不忘告诉小朋友们,面包是由小麦粉做成的,而小麦成长也要经历一个过程,其中得到了阳光的眷顾、云雀的陪伴,所以每个点滴都是值得好好珍惜、慢慢品尝的。
生活的幸福在简单的劳动中传递
儿童都有模仿大人行为的强烈欲望。
通过模仿亲近的人和崇拜的人,他们学会基本的生存技能,养成自己的习惯,融入这个社会,这是他们特有的学习方式。
很多人小时候都玩过扮家家酒,你当妈妈我当爸爸,或者模仿小医生、小老师。
在他们的社会规范敏感期,他们要求独立完成自己的事,不要父母插手。
模仿父母做家务也是他们的乐趣所在,洗洗衣服扫扫地,执着地玩上几个小时,乐此不疲。
成年人觉得他们根本不可能做好,忍不住干涉他们,阻止一些看似徒劳的尝试,就会慢慢磨折孩子的好奇心。
等孩子长大了过了这段敏感期,甚至是到了成年,父母再去抱怨孩子懒惰,就为时过晚了。
所以有些儿童心理学家建议,无需给孩子买精致的玩具,直接让他们参与到家庭生活的事务中就可以了。
父母出去买菜,孩子也自己拎个小包跟在后面;父母洗衣服,孩子在旁认真洗手绢;父母揉面团,孩子捏个小猫小狗。
这虽是他们的游戏,但他们全心投入,一丝不苟。
师法生活,边玩边学,这是最自然不过的教育。
写在最后
没有什么事是小朋友不可以做到的,相信他们,支持他们,衣服脏了洗洗就好,家里乱了收拾就好,别去禁锢小朋友爱自由爱探险爱动手的心。
在他们眼里,做没做过的事就是探险就是试验,在自己做到时,那种成功的心情,会比我们高兴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