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年抱拳作揖有什么讲究?拜年礼男女作揖有不同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这是古人的幸福处,因其没有触目惊心的岁时之感。现在不同了,大美人月历到处挂着,扯到最后一张,又要换新的了。过去说,岁月像走马灯那样快;在今天速度说来,似乎远不止此了。京戏《庆顶珠》中萧恩说:“想当年听到打架,像小儿过新年、穿新衣、戴新帽一样,如今老了,不中用了……”这话也正如说到我:小儿时盼新年、过新年,那样欢乐;如今说到春节,却那样意兴阑珊,顶好不要过,把时光固定在三十晚上,不过那又如何能行呢?因而这篇春节的文章,也只能以偷闲学少年的心情来交卷的。
这里我想只说一点,就是“给您拜年”。拜年是春节特有的风俗,礼多人不怪,说拜年总是好的,适用于海内外华人社会,春节一早,全世界炎黄子孙都是要互相拜年的。拜年不分穷富,不分老少男女,虽不能说百分之百,但绝大多数都是由衷地拜贺的。北京俗曲道:“大年初一头一天,小妹妹跪在姐姐面前,姐姐一见忙搀起,自家的姐妹拜的是什么年?”可见其情趣多么生动了。
我记忆中的“过年”,也就是现在说的“春节”,似乎就是从“拜年”开始的。我是出生在北国山乡的人,很小的时候,大概六七岁时吧,每年“拜年”似乎是我的专职,在山村中天蒙蒙亮,就由人领着,最早是由人背着,一家一家地去拜年了。初一拜本家,各房的爷爷奶奶、大伯叔叔;初二拜亲戚,舅爷、表爷、表大伯、表叔;初三拜远亲等等。乡下一表三千里,没有多少户人家,都能扯上亲戚。初四、初五之后,本村拜完,就要拜外村、远村的了。不过我小时从不到外村去拜年。山村中不比都市,车水马龙,因为地方小,虽然算个镇,东西南北街,也不过五百来米,所以都是走来走去的。这两天街上来来往往的,一般都穿件新衣服,家境好些、又有些文化的,都是布袍子、黑布马褂,就是辛亥革命后国家规定的“乙种礼服”。熙熙攘攘,那些朴实而善良的山汉们,拜年的场景是很欢乐的,可惜没有文献资料记录下来,去年买到一本刘大鹏的《退想斋日记》,所记由光绪十七年直到民国三十一年,前后共四十二年,每年都记到正月初一“拜年”的事。刘是山西太原县人,是乡先辈,所记有点像小时在山乡所见到的,不过那里是正月初二才拜年。光绪三十三年正月初二日记云:
邻里戚族,俗以今日往来相贺,谓之拜年,至于灯节乃止……来拜者八十二人。
“百里不同风”,这和我们山乡就小有差别。风土名著顾铁卿《清嘉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分别记了苏州、北京两地拜年的事,一是江南名城,一是京城,其影响所到,自是十分广泛的。《燕京岁时记》说:“京师谓元旦为大年初一……自王公以及百官,均应入朝朝贺。”这就是给皇帝拜年。如何拜呢?这里我不妨引点资料作个介绍。孙宝瑄《忘山庐日记》光绪三十三年正月朔日记云:
俄东方渐白……与慕兄及子瑜……会于东华门内政治馆,比至,则诸人已先在……俱集于皇极门外,朝贵络绎至,皆貂服峨冠,雍雍济济……内即皇极殿,为皇太后受贺处。俄报驾至,佩刀前引者,皆御前大臣。天子自拖西锡庆门外,降舆步行而入。御容瘦削,突额而,亦奇相也。久之,闻乐作,天子率王公、贝子等拜于内,百官拜于外,皆三跽九叩,礼成,驾返乾清宫……公卿以下,纷纷趋集太和殿前……良久,钟鼓徐鸣,幢盖绮列,静鞭者三,百官跽所宣诏。久之,乃俱三跽九叩,礼成各散,鱼贯而出。
原文很长,我的引文尽量省略一些。这是先给西太后拜年,后给光绪拜年。“三跽九叩”,就是跪倒立起三次,每跪倒一次,就磕三个头,这是当时的大礼,已很难想象了。
辛亥革命,不只像鲁迅先生说的革掉一条辫子,也革掉了给皇上“拜年”的“三跽九叩”。给袁世凯大总统如何拜年呢?《黄远生遗著》民国二年一月七日记元旦日新闻云:
元旦之日,天气清和……午前九时,为总统府宴集各部简任官以上之时,到者约四百人……诸官向总统行三鞠躬礼毕……
“三跽九叩”已改为“三鞠躬”了。后来官场拜年又时兴过“团拜”,在此不多谈了。因是春节,闲谈“拜年”,由北国山乡老百姓拜年,说到给西太后那拉氏拜年,给袁大头总统拜年,虽都是实情实景,可作风俗史料,但毕竟都是历史,都是老话了。今年春节期间,街上男男女女,外出拜年的还不少,大多是小辈去看望父母,或岳父母,至于年纪大一些的,则很少外出拜年了。近年时兴“电话拜年”,路远交通不便,挤车困难,老朋友打个电话拜拜年,我现在也进入这一“电话拜年”的行列了。
(选自邓云乡著《云乡琐记》)
【相关阅读】
抱拳礼礼仪
抱拳礼,又称“拱”、“揖礼”,汉族传统礼仪中一种相见礼,源于周代以前,有3000年以上的历史。《论语·微子》中有这样的记载:“子路拱而立。”据《周礼》记载,根据双方的地位和关系,当时作揖就已有土揖、时揖、天揖、特揖、旅揖、旁三揖之分。抱拳礼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礼仪,男子抱拳,是以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松紧适度,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不宜过烈、过高。抱拳不能乱抱,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手部》曰:“谓沓其手,右手在内,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凶拜反是。 九拜必皆拱手。”
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不尊重对方的“凶拜”,多用于吊丧。女子反之。标准抱拳礼的男子姿势是右手成拳,左手包住,因为右手在概念上是攻击手,包住以示善意;女子则相反,但不抱拳,只压手。见面作揖抱拳可不要弄错了方向,那是相当不礼貌的。(参考下图)
学会预约:当好客人的第一步是学会预约,在拜访他人之前告知别人,让其做好待客准备。大部分时候的突然到访给主人的感觉并非惊喜,而是没有礼貌客人的自以为是。
学会准时:迟到真的一点都不酷,尤其是作为被邀请一方,你以为你是谁?你的时间一定比他人宝贵?准时的含义是恰恰在约定时间走入主人家中,不早亦不晚,太早的到达或对主人也有冲击,最合适的方式只有准时。而在现代社会被人遗忘的礼仪细节时,若非主人邀请来家进餐,请切记不要在吃饭时间拜访,那只会造成尴尬。
学会带上礼物:别以为这是繁文缛节,其实它是基本礼貌,空手而至的客人在成熟的人眼中就是不懂事。礼不在重,有情义即可,哪怕是带一点水果,也会展示出你的有心。
学会打扮自己:长指甲、乱头发都是做客时的大忌,这时候别觉得不拘小节是美德,任何时候,蓬头垢面、乱七八糟造型出现的人都不会受欢迎,而这种太过于随意的外表其实也会让主人难过,“原来你这么不在意我。”在喜欢的人面前打扮自己应该是现代人类的基本反应。
学会热情招呼:作为客人,最重要的基本守则是表现出自己的极大热情,而这份热情从进门后就体现在积极和在座人打招呼,再次强调这不是无谓的客套,只是最为基本的礼貌。如果是去长辈家做客,请记得待主人安排或指定座位后再坐下,同时要注意坐的姿势。
学会起身:客人的屁股不能老黏在板凳上,比如主人们为自己端茶敬酒时,别忘记起身道谢,而那些果品、菜品,也记得请在场的长者先取用。
学会克制欲望:做客时,随心所欲是大忌。这里的欲望指的是食欲也包括胡乱的好奇心。共食不饱虽然听起来太刻意,可仔细回想那些在做客时也胡吃海喝的同学哪个不在背后遭到嘲笑?诙谐的古人总结出做客四不:不马食,不牛饮,不虎咽,不鲸吞。今年春节去别人家拜年时,请默念。
学会专心:与主人谈话时,请抬头,别玩手机,认真与主人交谈,而那些左顾右盼的眼神、乱翻东西的行为也应该通通禁止!
学会合适的道别:别滔滔不绝,没有不会结束的宴席,所以在发现主人心不在焉、长吁短叹、蹙眉皱额或不时看表时,请学会在两人对话沉默的间隙道别吧!而在说完再见后,请果断离开,那些说走又不走的客人最为伤脑筋!
吃饭礼仪
入座:座有次序,上座必让长者、尊者,晚辈主动端茶服务。
坐姿:入座后不横肱,不伸足,手肘不应该放于桌上,不可敲击碗筷。
主客礼仪:主先举杯敬客,客致谢辞。主人亲自烹调,须向主人礼谢后食。
主人敬酒毕,正客须回敬主人。晚辈先向长辈敬酒。
客食未毕,主人不先起。
起席,主逊言慢待,客称谢。
宴毕,主人进巾进茶。
进食:用筷夹菜,只取在自己之一方,不应该站起向其他方向取菜,尤其不应该向碗盘顶心取菜取汤。
同一菜最好不要连续夹取三次,所取肴菜,不倍于他人。
匙有余沥必倾尽,方再入公食器中。
食勿响舌,咽勿鸣喉。
咳嗽必转身向后,并不当众剔牙。
待客礼仪
见面一定要先问好致敬,熟悉的朋友就寒暄近况,陌生的朋友要请教姓名住址;
无论是在外面还是家里,每道门都让客人先走;
进门到室内之后,必须要请客人先坐;
室内有其他客人,应该一一介绍,先幼后长,先近后远;
敬茶的顺序必须是先长后幼;
主人要离开座位到客人面前敬茶;
客人离开的时候主人一定要相送到门口,如果是来自远方的客人更是要送到路口;
远方客来住,一定要在自己家准备好他的睡觉地方,哪怕地方再小也要腾出来;
如果客人离开需要坐汽车或者火车,一定要送到车站,看着车开走才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