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正史关羽性格真的孤傲吗?薄情寡义还是情深义重

人气:167 ℃/2023-12-28 15:45:10

导语

"薛定谔的猫"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于1935年提出的有关猫生死叠加 的著名理想实验,是把微观领域的量子行为扩展到宏观世界的推演。

实验是一个盒子里有一只猫,以及少量放射性物质。在一小时内,大约有50%的概率放射性物质将会衰变并释放出毒气杀死这只猫,剩下50%的概率是放射性物质不会衰变而猫将活下来。 简单来说,你在拆盒子之前,盒子里的东西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坏的,好和坏是同时存在的。

现在经常用“薛定谔的猫”来形容处于叠加态的、不确定、模棱两可的事物。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遇到“薛定谔的猫”一样事件,古人也不可避免。比如武圣关羽就遇到这种事情,作为当事人的他也说不明白到底怎么回事,因为这是他的谥号。

《谥法解》:“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

谥号的本意是古人为了方便对历史人物盖棺定论,古代历史的皇帝、皇后以及诸侯大臣等社会地位相对较高的任务,在其去世之后朝廷会依据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概括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

公元260年蜀汉朝廷追谥关羽为壮缪候。两汉使用谥号以《逸周书.谥法解》为参考。

“壮”的谥法通假为“庄”解释为“死于原野”“胜敌克乱”“好力致勇”“屡征杀伐”“武而不遂”“武德刚毅”。这些都符合关羽的生平事迹,但是“缪”这个字就非常有争议,它的解释是“名与实爽”为恶谥。有人说刘家父子忘恩负义,有人说关羽与刘备情深义重,当时天下皆知。是不可能恶谥在背后定有隐情。直到现在依旧说不清,道不明。本人用此文探讨一下关羽的“壮缪”谥号的问题

名与实爽关云长?

无论关羽之前立过多少汗马功劳,还是在襄樊之战中威震华夏,但最后兵败被杀,使蜀汉丢失荆州,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廖立曾说“是(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如向朗、文恭,凡俗之人耳。”此话也一定程度证明蜀汉内部对于关羽的批评应当不少。

刘备一直没给关羽谥号,或许也是有鉴于此。以关羽的地位以及刘关二人私交,给个恶谥与“始终之份”不当,给美谥堵不住臣子们的悠悠之口。干脆搁置一旁,关羽为蜀汉武将之首,以此类推,导致蜀汉武将都没有得到谥号。

时过境迁,四十年后的景耀三年(260)年,刘禅给予谥号为“壮缪”,壮为美谥,缪为恶谥,一美一恶相加为平谥。有不少人就持有缪和穆通假的论调。

明朝的程敏政就表达他的观点。

按缪穆古通用,若秦穆鲁穆在《孟子》,汉穆生、晋穆彤在史皆为缪。宋岳飞谥武穆,意与此同。今乃以为恶谥,如谥法“武功不成曰缪”,蔡邕《独断》“名实过爽曰缪”,岂理也哉!若果为恶谥,则史不应云追谥之典,时论以为荣矣。考谥法“布德执意曰穆,中情见貌曰穆”。《礼记•大传》“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缪”,左传“穆”多作“缪”,是“穆”古今皆通。

程敏政的看法就是“缪就是穆”。在古籍上的的确确有此例子,比如《史记》秦穆公、周穆王、宋穆公、鲁穆公、蔡穆侯,都用“缪”字代替“穆”。

《史记集解》中记载:‘’徐广也曾说“古书‘穆’字多为‘缪’。”

看似合理但并不严谨,例如在宋朝时,岳飞的谥号为“武穆”而坑害岳飞的秦桧的谥号为“缪丑”若宋朝两字相通岂不大谬?

在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名将晚缪》曾描述“而不悟吕蒙、陆逊之诈,竟堕孙权计中,父子成擒,以败大事。”以证明关羽的“名与实爽”。

晋朝大臣何曾为人贪鄙,在议论谥号时,博士秦秀提议谥为“缪丑”,虽然最终未获采纳,但可见时人明确“缪”为恶谥,断无和美谥“穆”相混的道理,何曾死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据追谥关羽不过18年,还在陈寿编纂《三国志》之前,徐广是东晋人,他把陈寿编纂的《三国志》描述为古书肯定不对。况且徐广和陈寿一样都曾任著作郎一职,又出生于晋穆帝永和八年(352年)自然的知魏晋时期“穆”和“缪”的书面用法。

不但如此《三国志》作者陈寿,在《三国志.魏书》中记载曹魏大司农徐邈和司空王昶的谥号皆为“穆”。也证明陈寿也没有进行像之前的古籍书写习惯通假的运用。

所以陈寿在《三国志》中用“缪”为恶谥是既定事实么?未必。

布德执义的汉寿亭侯?

在这么多证据支持下,似乎“缪”这个贬义已是铁证如山,“缪”看来不可能是“穆”。但是还有一种可能性又有了争议,大致有这几个理由。

理由一:传抄出现错谬,把“穆”抄写为“缪”

《三国志》出世到现在一千多年出现传抄失误,导致现在的三国志有一些脱文、衍文和错字。

例如在《三国志.全琮传》年号记载错误:“黄初元年,魏以舟军大出洞口,权使吕范督诸将拒之。”

黄初是曹魏的年号,全琮为东吴臣子,他的传记是不可能用敌国年号为纪年。魏国军队出洞口是在公元222年,即曹魏黄初三年,也是孙吴的黄武初年,“初”传抄错误为“武”

又例如《三国志.诸葛诞传》记载参与浮华案的组织为“四聪八达”但在《李胜传》却为“四窗八达”。

可见传抄错误在《三国志》中并不是个案,猜想一下缪和穆,字形相似会不会被抄错?汉晋大多用隶书。 现在用两张东汉碑文图片进行对比,下图为东汉时期的礼器碑隶书中“穆” 字

礼器碑立于东汉永宁二年(156年)

第二图是现存于山东泰安岱,立于东汉中平三年(186年) 的张迁碑中隶书“缪”字。

《张迁碑》亦称《张迁表颂》 。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两张图片可以证明两个字的字形相似很容易抄写错误。传抄出现失误导致关羽的谥号本为“壮穆候”变成了“壮缪候”是有存在可能。

理由二:追谥的时间和动机。

在追谥关羽的第二年,姜维建议后主刘禅追谥赵云,刘禅同意姜维的建议,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云别传载后主诏曰:“云昔从先帝,功积既著。朕以幼冲,涉涂艰难,赖恃忠顺,济於危险。夫谥所以叙元勋也,外议云宜谥。”大将军姜维等议,以为云昔从先帝,劳绩既著,经营天下,遵奉法度,功效可书。当阳之役,义贯金石,忠以卫上,君念其赏,礼以厚下,臣忘其死。死者有知,足以不朽;生者感恩,足以殒身。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姜维既然追谥了赵云,那么前一年追谥关羽、张飞、黄忠、马超的提议者也是姜维的可能性不小。再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姜维在景耀元年回到成都,暂时停止北伐,之前从延熙十六年(253年)至延熙二十年(257年)发动了五次北伐,期间遭遇了段谷大败,死伤无数劳民伤财,国力大幅度衰退。陈寿对其评价是“玩众黩旅”。此时蜀汉内有黄皓乱政,外有诸葛瞻为首的尚书台准备进行抢夺兵权。

瞻、厥等以维好战无功,国内疲弊,宜表后主,召还为益州刺史,夺其兵权;蜀长老犹有瞻表以阎宇代维故事。

可见在朝堂之上姜维受到内外双重攻击,导致四年时间蜀汉有任何军事行动,所以姜维提议追谥关羽等人,是为了重申“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治正确思想。此举也是为了自己重新站在舆论制高点,还有为了再一次北伐大造声势。

不仅如此在景耀六年(262年)为诸葛亮立庙都是为了蜀汉帝国团结政治核心基本盘,更是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精神自救。

理由三:蜀汉政权对谥号的要求极度苛刻。

关羽等人追谥之前,得到谥号只有诸葛亮、蒋琬、费祎、夏侯霸、陈祗,这五位人。夏侯霸是有归降和与刘禅有亲谊的特殊身份,陈祗为尚书令且和后主刘禅关系亲密。剩下三位都曾是蜀汉政权的宰相、首辅,董允与前三位宰相号称蜀汉四英竟然没有得到此殊荣。可见蜀汉对臣子的谥号的要求很高。

这可能是刘备和诸葛亮定下的规矩,即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要惜赦,而且惜谥。因为不容易的得到,突然两年追谥五个人,史书记载:“时论以为荣”可见是多么光荣的事情。

若是追思歌颂开国元勋让大家团结一致,岂能对关羽这位功臣之首“从龙之臣”给予恶谥?若是恶谥关羽的后裔更不会“以为荣”。按《谥法解》布衣执义为穆,是对关羽的严肃、沉默的表彰,更是为了不惜艰险跟随一生的证明。

这是一笔糊涂账。

支持名与实爽的“缪”即使用为魏晋的书写方式为观点,是不能完全推到否定支持布衣执义的“穆”用抄写错误和时间动机和蜀汉当时对谥号的规定。更不能否定当时关羽后裔“时论以为荣”的态度。反之也一样,支持“穆”虽然有大量有利观点,但没有充足证据否定“缪”的存在。

我个人的观点正如开头一样:这是个“薛定谔的猫”式的问题。

现在的文献记载只有赵云是唯一有依据的谥号的人。

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

然而,《逸周书.谥号法》:对“顺平”的解释。

慈和便服曰顺

治而无眚曰平,执事有制曰平,布纲治纪曰平。

虽然两者对比有相似的地方,但是不尽相同,有可能蜀汉对谥号法进行另一套制度。在史料匮乏的情况下,我个人持有谨慎保留的态度。毕竟赵云也没有按《逸周书.谥法解》进行追谥。“壮缪”是美谥还是恶谥就如“薛定谔的猫”的一样,你不打盒子就不知道盒子里猫到底有没有被毒死。而打开盒子的“钥匙”就是蜀汉的谥号法,现在我们没有“钥匙”如盲人摸象一般进行猜测,导致现在出现了这种模棱两可的结论,只能期望于考古结果。

对我来说希望打开盒子,盒子里“薛定谔的猫”没有死去,就如希望关羽谥号布衣执义的“穆”一样,刘备的谥号为“昭烈”,古人语:左昭右穆。

郑玄云:父为昭,子为穆,

刘晔云: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

似乎当时的人们都懂他们之间的友情,至少在我心里留下一丝美好吧。

你认为关羽的谥号是“壮穆”还是“壮缪”? 单选

0人 0%

支持壮缪,是恶谥

0人 0%

支持壮穆,是美谥

0人 0%

证据不足,都不是。

搜索更多有关“正史关羽性格真的孤傲吗?薄情寡义还是情深义重”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