鼯鼠是白天还是夜晚出来活动,关于小鼯鼠的知识
小鼯鼠(学名:Petaurista elegans)属啮齿目松鼠科鼯鼠属,喜食含糖份高的果实及嫩叶,好夜行,活动轻巧,跳跃能力强。
在中国大陆,小鼯鼠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等地的热带、亚热带森林。在国外,它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外形特征
小鼯鼠体形中等,体长450毫米,体重约576克。尾长超过体长,尾毛蓬松。耳背上方无黑色丛毛,背毛黑褐色,腹毛深橙红色。头部和两颊为淡褐灰色,耳内侧具一淡红色斑,眼周有橙红色圈。头短,发发达,体上半部毛呈暗黄褐色,体下面及腹面则为淡黄褐色,尾较体短,毛长呈黄褐色,耳朵椭圆型,外缘各有一簇黑色长毛 。
生活习性
小鼯鼠(共5张)小鼯鼠是夜行性动物,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树上,白天在树洞内睡觉,到了晚上才出来找东西吃,嫩叶、种子、果实及花芽是它的最爱。鼯鼠喜欢安静,所以一般独居生活。它行动敏捷,善于攀爬,前后肢之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可以在林间滑翔。野生鼯鼠对生态环境要求高,会在适宜的环境里繁殖后代,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野生鼯鼠就会另谋他处。
其生活习性有“六大”特点:
一是不垒窝,居住现成的岩壁石缝或洞穴中。
二是喜安静,胆小。
三是有“两怕”,既怕寒冷,又怕高温。
四是昼伏夜出觅食鸣蚪;五是定点排便。
六是滑翔。一旦遇到敌害及特殊情况,展开飞膜从上往下滑行逃走。
生长繁殖
5月繁殖产仔,每胎产1—4只。
分布范围
在中国大陆,小鼯鼠分布于西藏、云南、四川等地,多生活于热带、亚热带森林。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爪哇。
小鼯鼠在国外分布于尼泊尔、锡金、缅甸、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
药用价值
鼯鼠科动物橙足鼯鼠和飞鼠的干燥粪便,是一种常用的活血祛瘀药。鼯鼠又名寒号鸟,在其洞穴附近常和见到灰黑的粪便。据药理学测定,五灵脂含有大量树脂、尿酸及维生素A类物质,临床上常分生用和炒用。生用可行血止痛,治疗心腹血气诸痛、妇女闭经、产后瘀血作痛,还可用于蛇、蝎、蜈蚣等毒虫咬伤后的治疗。炒用和以止血,治疗妇女血崩、月经过多、赤带不绝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