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宠物百科>综合>资讯>正文

蛇类是不是都食蛇:群蛇进城究竟是什么原因

人气:398 ℃/2023-10-26 08:00:19

“蛇!蛇!蛇!”

对于我国多地的消防员来说,今夏出警最多的不是处理火类警情,而是抓蛇!

攀枝花消防救援表示,截至到7月9日,当地今年一共处置了341起蛇类警情,而去年同期只有232起,相比之下,今年蛇类更加活跃,同比增长了47%。

杭州警方也不例外,截至到7月1日,当地今年一共处置了528起蛇类警情,而去年全年仅仅只有160多起,前年只有60多起,增长更加明显。

除了这两个地方之外,其他城市的消防员也发现,今年蛇类警情明显变多,那么问题来了,今年蛇类为何迎来大爆发呢?城市里蛇类变多真的是好事吗?

蛇类大爆发

城市之中的蛇类爆发,主要原因有三点:

  • 城市生态链逐渐恢复

蛇,并不像流浪猫狗那样,以人类投喂和翻找垃圾桶为食,它们主要是捕捉小型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鱼类等。它们数量的增多,意味着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数量增多,为它们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目前城市越来越注重绿化,越来越注意保护动物,许多城市之中都出现了原先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比如:上海局部小区貉泛滥,我朋友的小区中就经常能见到四处乱跑的貉,人们还会为它们投喂食物。

杭州西湖周围生活着许多松鼠,游客们还会为它们投喂食物,其中一只松鼠还因为被投喂的过胖,导致被猛禽抓走。

野生动物的增加,也会吸引它们的天敌,蛇就是它们的天敌之一,追随着食物的踪迹,一些蛇开始在城市中定居,增加了与人类相遇的可能。

  • 保护动物的理念深入人心

在过去,人们错误的认为“见蛇不打七分罪”,认为蛇会伤人,有致人死亡的风险,以至于错误的认为,打死蛇就侧面保护了人。

现如今,许多人已经意识到蛇的重要性了。

洞庭湖周围曾经爆发过鼠灾,因为当地蛇类数量减少,导致老鼠失去了天敌的制约,在环境合适的情况下开始大爆发。

洞庭湖上涨的水位,淹没了老鼠的家,促使着老鼠向农田转移,最终酿成了鼠灾。而想要制约鼠灾,就是保护老鼠的天敌蛇,猛禽等。

其实,即便是有伤人能力的毒蛇,也不会主动伤人,这是因为对于毒蛇而言,蛇毒也非常珍贵。而生产蛇毒需要消耗能量,生产的速度又慢,一旦用完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再次生产,在此期间如果遭遇天敌,它们就没法自保。

所以,毒蛇轻易不会主动攻击人,有些蛇在发起攻击之前,还会发出警告。比如:眼镜王蛇抬起上半身,试图吓退对方,如果这时候你退后,它一般不会伤人。

我国第一毒蛇“银环蛇”更是胆小,虽然毒液有剧毒,但听到人类动静就会主动躲开。注意的是,它们听不到空气传导的声音,而是地面传导的声音。

  • 高温增加了蛇与人相遇的可能

蛇类警情变多的另一个原因,则是:高温

蛇是冷血动物,体温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中当外界温度低于15℃时,蛇就会钻入到温暖的洞穴中冬眠;当外界气温高于35℃时,蛇的体温升高,为了躲避高温,蛇会躲在大树下,水池边,阴冷潮湿的地方避暑。

人类居住的房屋内比较凉爽,蛇类有可能会躲在人类房子内避暑,增加了与人类相遇的可能。

今年我国多地气温相比往年偏高,并且高温还具有极端性,多个城市最高温度超过40℃,对于蛇来说,高温环境也非常难熬。

城市蛇类变多,是不祥之兆吗?

从生态链的角度来看,蛇类变多其实是好事,蛇是捕食者,它们数量的增多也说明了野生动物数量变多,这意味着城市的绿化环境较好,是生态链变好的表现。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蛇类增多会影响人,尤其是毒蛇活动,让人心慌慌。实际上, 毒蛇虽然毒,一般不会主动伤人,遇到毒蛇后最好躲避,请消防员帮忙处理。

另外,蛇类活动较多的地方,主要是养鸡场,养鸭场等,家里如果饲养家禽家畜,有可能会吸引蛇类觅食。

老鼠和鱼也会吸引蛇进入家门,只要关好门窗,堵好漏洞就可以了。

目前来看,出现在城市中的蛇,大多是因为生态变好,食物充足,而不是所谓的“地震,灾情等”,所以蛇类爆发其实是生态链变好的表现,并非不祥之兆。

可怕的一种蛇是人为放生的毒蛇,人们会将原本不属于当地的毒蛇放生,比如:两名男子迷信放生毒蛇可以带来好运,于是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江西井冈山,以及神农架地区放生毒蛇。

其中有一些毒蛇并不属于神农架本土毒蛇,而是外来蛇,当地村民在日常工作中被毒蛇咬伤,不幸身亡。

如果放生的是外地毒蛇,所以本土医院往往不储备有这种蛇毒血清,而转院和调配血清都耽误时间,错过最佳救治时间后,很容易导致蛇伤患者死亡。



搜索更多有关“蛇类是不是都食蛇:群蛇进城究竟是什么原因”的信息 [百度搜索] [SoGou搜索] [头条搜索] [360搜索]
CopyRight © 2021-2024 宠物百科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版